学术投稿

高压蒸汽灭菌指示胶带的使用方法

郑艳;昝芳芳

关键词:高压蒸汽灭菌, 胶带, 使用方法
摘要:在日常工作中,许多同仁使用胶带的习惯做法是:先打好包,然后撕下所需长度的胶带,贴在桌子上,并写上包的名称、日期、打包人,这样做胶带容易脱落;或者是撕下所需长度的胶带,写上上述内容,由于胶带下面是布,容易出现书写不工整、胶带参差不齐、不美观等现象.为解决上述不足之处,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一套新的胶带使用方法,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并在全院推广,现介绍给大家,不妨一试.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精索加睾丸肉膜囊固定术治疗隐睾

    隐睾症是泌尿外科常见病,治疗分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绝大部分需手术处理.手术方法较多,该院自2003年~2004年采用精索加睾丸肉膜囊固定术治疗隐睾96例,睾丸固定可靠,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道;张锡超;祁德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四乙基铅对小鼠脑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目的:了解四乙基铅对小鼠脑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脑细胞DNA的损伤.结果:在染毒条件下,7~28mg/m3浓度的四乙基铅均可引起小鼠脑细胞DNA的损伤,且随四乙基铅浓度的增高,DNA损伤加重,具有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四乙基铅能引起小鼠脑细胞DNA突变,呈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伍爱荣;李玉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患儿见针就哭,挣扎抗拒,大汗淋漓的现象在病房司空见惯.为了减少患儿对反复穿刺的痛苦恐惧心理,并保护血管,减轻家长顾虑、提供佳的治疗与服务,减轻护理工作量.我院自2004年5月开始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继红;张尚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保健指导900例

    妊娠作为一种诱因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易导致血糖升高形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tius,GDM).1979年WHO将GDM列为糖尿病独立类型[1].由于GDM孕妇无明显症状,而大危害在于母婴并发症增加,围产死亡率增高.

    作者:唐宜芳;孙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y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时胆管损伤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2004年间342例急性胆囊炎行LC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中转开腹15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结论:虽然急性胆囊炎行LC手术难度大、有一定的风险,但熟练的操作技术完全能够避免胆管损伤.

    作者:周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针刺单方效验举例

    本文所谓之单方,即指取用一个双穴而言.所治之病是以一个双穴,又以一种针刺之法而为之.

    作者:王昱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观察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HPP)是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弛缓性骨骼肌瘫痪,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及心律失常危及生命,在麻痹发作期间通常血清钾较低.按血清钾的水平可将周期性麻痹分为三种类型:低钾型、高钾型、正常钾型,以前者多见.自2001~2005年我院收治了45例HPP病人,现将观察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兰瑞英;刘辉;韩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整体护理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颈内动脉海绵段或其分支的破裂所形成的动脉瘘.临床上有眼球突出搏动,颅内杂音.又称为搏动性突眼.症状可于损伤后当时发生,但多数是在伤后2个月之内,也有可迟达半年以上者.

    作者:张菊华;刘芳;侯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654-2用于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疗效观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产妇特有的一种全身疾病,我国目前的发病率约为10.32%,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之产后2周,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三大症候群,中毒患者伴有头痛、眼花甚至抽搐、昏迷,是引起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引起严重后果,因此,笔者采用654-2作为解痉的首选药物治疗中、重度妊高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平以玲;张新华;李向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26例临床观察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术式之一,常规开腹下全子宫切除术切断了子宫主、骶韧带,切开阴道穹隆,使盆底、阴道的生理解剖完整性受到破坏.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我院自2004年11月~2005年4月行腹腔镜下标准鞘筋膜内Semm子宫切除术2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红云;茆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肠癌术前顺行与逆行肠道准备的效果及对局部复发影响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顺行与逆行肠道准备的效果及对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2例拟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术前顺行肠道准备与逆行灌肠.比较肠道清洁度、局部复发率.结果:逆行肠道准备组与顺行肠道准备组局部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肠道准备组与顺行肠道准备组肠道清洁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晚期大肠癌患者术前顺行肠道准备的效果略优于逆行灌肠.结论:大肠癌的局部复发率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与肠道准备方式无关,逆行肠道准备并不增加局部复发率.顺行肠道准备或许可以提高晚期并不全肠梗阻患者的肠道清洁度.

    作者:刘树佳;熊莲花;何妙珠;袁湘瑜;王在国;王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盐酸氯普鲁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盐酸氯普鲁卡因是一种短效局部麻醉药,笔者选用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针剂,观察其硬膜外麻醉后效果.

    作者:陈丽荣;吴晓丽;鹿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66例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简称HIE)的CT诊断.方法:对采用CT进行检查的66例HI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E的CT表现分Ⅲ度(轻、中、重),轻度:脑白质低密度影分布于2个脑叶;中度:白质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伴灰、白质对比模糊;重度:广泛弥漫性白质低密度改变,灰白质界限消失.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脑梗塞少见.结论:CT扫描可显示病变范围、密度及并发症,是确诊HIE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斯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对84例输卵管妊娠病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MTX 50mg单次肌肉注射,第3天加用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12h1次,共5d;对照组单用MTX 50mg单次肌肉注射.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2.9%(39/42);对照组治愈率76.2%(32/42).两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TX联合米非司酮,作用快,疗效高,保守成功率提高,而且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杨坚贞;王丽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家兔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实验改进

    目的:对家兔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实验进行改进.方法:使用RM6240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将刺激输出电极插入家兔前爪腕部,在家兔颅骨钻孔,将通道输入电极连于钻头,电刺激并观察电位变化.结果:在家兔大脑皮层记录到诱发电位,出现主反应、次反应和后发放.结论:改进后的钻孔术,不易损伤大脑皮层,也不需暴露外周神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作者:李玉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对1例强迫症的治疗体悟

    随着社会的发展,强迫症已经成为现今社会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神经症,在大学生中的发病率也相当高.在高校心理咨询中采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有精神分析疗法、认识领悟疗法、行为疗法以及森田疗法,本病例在认知矫正的基础上尝试了精神分析疗法与行为疗法的结合,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碧蓉;陈海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药物流产疗效观察及护理措施

    为减轻孕妇痛苦,减少并发症和感染机会,药物流产较人工流产越来越被人们所容易接受.药物流产就是指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药物序贯合并使用,可显著增强或诱发早孕子宫自发收缩的频率和幅度,来终止停经49d以内的早期妊娠.

    作者:张云;展翠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婴幼儿哮喘74例疗效观察

    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儿童哮喘的首选用药,但由于婴幼儿年龄小,不能配合,不适于应用干粉吸入剂,而糖皮质激素雾化溶液需借助空气压缩泵或以氧气为动力驱动雾化吸入,由于目前唯一能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雾化溶液布地奈德混悬液价格相对较贵,限制了其应用.本文借助筒式吸舒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婴幼儿哮喘74例与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68例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乳酸加替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乳酸加替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实际入组病例240例,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20例.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用乳酸加替沙星(治疗组)与加替沙星(对照组)静脉滴注均为400mg/次,每日1次,疗程7~14 d,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结果:乳酸加替沙星和加替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2%(109/117)和92.9%(105/113),2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5.8%和93.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与7.6%.上述结果经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酸加替沙星对临床常见的敏感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是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作者:方建茹;景运条;杜旭召;陈红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新形势下医疗纠纷中护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医疗机构人员的法律要求越来越高,为此笔者根据临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查找并总结了医疗纠纷中护理方面的部分潜在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今后在护理工作中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大限度降低护理因素在医疗纠纷中的比重提供依据.

    作者:孙艳林;王蕊;王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