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剂科带教工作初探

林岱;黄静雯

关键词:带教, 药学, 实习
摘要:药剂科作为医院中一个重要的医疗辅助科室,由于长期以来其工作性质的局限性,药剂科的带教工作仅限于让学生学会照着处方调配药品和参与一些院内制剂的配制,学生的潜力和思维不能在实习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鼻导管深部吸痰的作用

    目的:临床观察鼻导管深部吸痰方法对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功能的效果.方法:对30例需要吸痰的患者,采用鼻导管深部吸痰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鼻导管深部吸痰方法在改善呼吸因难症状,双肺痰鸣音减少和痰液粘稠度下降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呼吸频率下降(P<0.05),吸痰后10min,氧饱和度均值升高(P<0.05).结论:鼻导管深部吸痰方法对清除呼吸道深部分泌物,改善肺通气功能,改善呼吸因难症状,降低痰液粘稠度效果显著,鼻导管吸痰后因病人症状得到改善,病人能够充分休息,利于疾病恢复.

    作者:代高英;李玲;文吉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改革的体会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工作的重要过渡期,作为一名妇产科学教师如何使一个刚刚接触临床课程的四年级医学生系统学习并掌握好妇产科临床知识及内容,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临床医生至关重要,结合我科近几年来采用的教学改革,我们有如下体会.

    作者:聂妹芳;丁依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数字胃肠下多相位低张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数字胃肠下多相位低张小肠造影(DMPH)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成功施行DMPH的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9例DMPH结果与传统法小肠造影比较.所有经后处理的数字化图像均由2位有经验的胃肠组放射医师进行非双盲阅片.结果:正常30例,异常31例,其中Crohn病9例,居发病首位.19例传统法小肠造影中6例存在诊断错误.结论:DMPH明显优于传统法小肠造影,是目前检查小肠疾病的佳方法.

    作者:李洪松;王玉国;武玉坤;王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性皮质盲21例临床分析

    肝性皮质盲又称肝性皮层盲或肝-脑-眼综合征,是肝性脑病的一种特殊表现,临床并非罕见,现就笔者诊治过的21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明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静脉留置针持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我院用静脉留置针持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和手外伤手术及术后镇痛中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方法如下:患者仰卧,上臂外展90°,前臂亦呈90°屈曲,于腋窝部清晰触知腋动脉搏动,以左手固定,右手持静脉留置针沿腋动脉刺入,可感到穿过筋膜的感觉,稍退针芯将留置针推进(桡侧损伤沿腋动脉上方,尺损伤沿腋动脉下方),回吸无血,护腹膜妥善固定,注入1.5%利多卡因15mL含芬太尼0.03mg,以后根据需要追加1.5%利多卡因.

    作者:陈超;刘万莲;信文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三种副鼻窦摄影体位的比较

    随着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副鼻窦炎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发病年龄也趋向于年轻化,未成年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大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影响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确诊有无副鼻窦炎,必须依靠放射学检查.我院放射科2000~2001年间共行副鼻窦摄影8726例,18岁以下患者4232例,占总人数的48.5%,接近半数.目前,有3种副鼻窦摄影体位可供选择.

    作者:乔桂荣;宋鹏;张鑫;韩娟;宋登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运动医学的当前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运动医学是一门研究运动及缺乏运动对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综合性科学,属新兴的医学学科.运动医学研究是随着体育运动对人体运动能力需求的不断增加而发展进步的.20世纪生命科学研究方面划时代的突破以及21世纪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生物技术将以巨大的活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运动医学研究向更新、更高的层次发展.本文综述了运动医学的当前发展和新技术对其推动作用,以及运动医学研究的潜在社会作用.

    作者:姜宝华;王俊宝;高宏;刘振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头孢唑啉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1 病历简介男,55岁,因反复咳嗽,憋喘18年,加重伴心慌,浮肿3d,于2004年2月10日入院.既往有慢支病史数年,曾多次住院治疗,3d前在本村卫生室用青霉素,丁胺卡那注射疗效差.查体:T 38℃,P 104次/min,R 26次/min,BP 135/90mmHg(18/12kPa),憋喘貌,端坐位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干湿性罗音,心音低,HR104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脏肋下3cm,质硬,有触痛,脾未及,腹水征阴性,上下肢轻度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吕月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药配合仪器治疗痛经5例临床观察

    痛经在妇科病中较为常见.中医认为痛经的病机较多,但不论是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或是湿热蕴结,均为经血阻滞胞宫而痛经.该院自2002年用中药配合近红外热磁振乳腺检查治疗仪治疗痛经效果颇佳.

    作者:徐慧;张志英;秦德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例右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溶栓再通的护理

    右下肢动脉栓塞属于外周血管闭塞症,在临床是一类急症.在成人周围血管病中占有一定比例.我科于2004年4月,为1例右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实施溶栓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其右下肢动脉血管成功再通,肢体循环良好,避免了截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岳;李红;王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格拉司琼联合小半夏汤预防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联合小半夏汤预防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格拉司琼联合小半夏汤预防呕吐,对照组采用单药格拉司琼预防呕吐.结果:治疗组急性呕吐控制率94%,对照组急性呕吐控制率72%;治疗组迟发性呕吐控制率96%,对照组迟发性呕吐控制率70%.两组急性呕吐及迟发性呕吐控制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格拉司琼联合小半夏汤能有效预防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急性呕吐及迟发性呕吐,且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郭彦伟;张晓勇;潘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着重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通过对52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总结了电切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手术配合要点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结果:由于术前准备充分,对电切镜设备操作熟练,52例手术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手术前的器械准备和护理,术中密切配合能有效地防止各种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桑丽园;彭敏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隆乳术求术者的健康教育

    硅凝胶假体置入隆乳,因形态、质地、柔软度及组织相容性好,得到了众多求术者和美容整形医师的认可,是目前国内主要的隆乳方法.我院从1999年开始行硅凝胶假体置入隆乳术,在对求术者给予精湛的手术和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同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毕庆霞;孙芙蓉;柏兰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经颅多普勒微栓子检测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而脑动脉系统的栓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的原因.笔者采用了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对6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进行了微栓子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建南;戴亚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活血通腑中药点滴灌肠治疗急性脑出血48例

    该科自2000年6月~2004年6月,采用活血通腑中药点滴灌肠治疗脑出血4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淑贞;袁春平;李连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脑部微创手术后应用引流管的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脑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2001年以来,共为104例脑出血患者实施了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经过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戚煦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先兆流产误诊3例临床病例分析

    临床上早孕先兆流产行保胎治疗并不少见,但因妊娠合并其它疾病误诊为先兆流产者偶有发生.本文将5年来该院误诊病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小琴;宋文月;谢燕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通过胰岛素泵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模拟正常胰岛素的生理分泌节律,使血糖达到或接近生理水平的方法.强化血糖控制是延缓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之一.通过临床对39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分析,了解两种方法的差异.

    作者:郭献山;耿秀琴;王林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医学院校的青年临床护理教师如何尽快实现角色转化

    青年教师是临床护理教师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占临床护理教师的大多数,如何使他们尽快实现角色转化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全面提高职业素养,刻苦钻研业务,在书本中学,在教学中学,在教师中学,在学生中学,在临床中学是个好的方法.

    作者:张俊玲;丁悦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脑血管生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组织缺血后形成的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病灶中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并存,细胞凋亡主要出现在缺血半暗带内.挽救保护半暗带可逆的神经元是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的关键,然而,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或方法(包括溶栓治疗).

    作者:黄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