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剂科带教工作初探

林岱;黄静雯

关键词:带教, 药学, 实习
摘要:药剂科作为医院中一个重要的医疗辅助科室,由于长期以来其工作性质的局限性,药剂科的带教工作仅限于让学生学会照着处方调配药品和参与一些院内制剂的配制,学生的潜力和思维不能在实习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老年人心力衰竭

    目的:对65例60岁以上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分析.方法:对65例60岁以上的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诊断与治疗分析.结果:确诊病人按心力衰竭治疗1周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对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心力衰竭病人应提高警惕,避免延误病情.

    作者:杨烨;王慧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愈溃灵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口腔溃疡为口腔粘膜上皮病变形成,多为维生素A、B缺乏所致,部分为柯萨基病毒、腺病毒感染所致,还有部分为缺铁所致.粘膜上皮细胞病变,治疗原则为缺之补之.我院小儿科研制的愈溃灵[泰卫药制字(99)P13027-501],经过5年多的临床应用,观察460例小儿患者,表现为无刺激性、无毒副作用,治愈快,疗效高等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乔艳华;张峰;潘秀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口腔正畸门诊接诊服务中的护理缺陷与防范

    近年来,口腔正畸门诊量逐年增加.由于正畸治疗时间长,患者年龄差距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接受健康教育知识以及配合治疗的自律性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我们的接诊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列举了接诊服务中的一些护理缺陷,如果不注意防范,势必引发护患纠纷,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为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病人,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笔者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供同行借鉴.

    作者:马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脑部微创手术后应用引流管的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脑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2001年以来,共为104例脑出血患者实施了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经过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戚煦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通过胰岛素泵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模拟正常胰岛素的生理分泌节律,使血糖达到或接近生理水平的方法.强化血糖控制是延缓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之一.通过临床对39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分析,了解两种方法的差异.

    作者:郭献山;耿秀琴;王林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某高校教职工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与分析

    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为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系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难治愈及容易引起其他疾病等特点.通常HBV血清标志物(HBV-M)的检测是健康体检的必查项目之一,2004年2月笔者对温州市某高校705名教职工进行了HBV-M五项检测,现将结果与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郑晓云;潘智勇;刘启真;曾爱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斯奇康致过敏性休克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38岁,2004年5月16日以上呼吸道感染收住我科.因近半年来反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于2004年5月28日10:30分肌注斯奇康1支.注射后患者即感眩晕、恶心、继之面色苍白、大汗、测P116次/min,BP60/40mmHg.患者当日未使用其它药品,注射药品无沉淀混浊及存处不当,考虑为过敏性休克.故立即给予平卧位,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高流量氧气吸入,约5min后症状缓解,测P 98次/min,BP90/50mmHg.

    作者:田红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宫腔镜手术病人的护理

    我院2003年3月~2004年3月行各类宫腔镜手术47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7例,年龄25~50岁子宫黏膜下肌瘤39例,子宫息肉4例,子宫纵隔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例.

    作者:孟月华;贾春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程序性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blKheeArthroplast,TKA)已成为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些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常由于锻炼不当,而导致功能不能很好的恢复,影响了日常生活能力,从而影响手术的满意度.我科2003年6月~2004年5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10例,手术后进行早期全面康复锻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锐;杨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应用冻疮膏预防脑卒中偏瘫病人褥疮100例效果观察

    笔者自2003年1月份以来,在脑卒中偏瘫病人中试用冻疮膏局部涂抹预防褥疮10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15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冻疮膏组(观察组)及普通翻身组(对照组).观察组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60.5岁;对照组115例,男80例,女35例,年龄42~89岁,平均年龄59.8岁.

    作者:张风莲;魏凤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性皮质盲21例临床分析

    肝性皮质盲又称肝性皮层盲或肝-脑-眼综合征,是肝性脑病的一种特殊表现,临床并非罕见,现就笔者诊治过的21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明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河南省济源市农村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分析

    为切实做好农村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推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保障辖区儿童身体健康,2004年8月中旬,笔者按照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和市教体局联合文件<关于认真做好全市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通知>精神与实施方案,对我镇学龄前儿童的<预防接种证>(以下简称<接种证>)进行了认真核查验收,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王小芳;牛金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儿呼吸困难65例临床分析

    呼吸困难是小儿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情危重,病因复杂,诊断困难.该科自2000年2月~2003年12月共收治65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入院时诊断未明或误诊、漏诊的患儿,现分析如下.

    作者:孙玉杰;霍维英;李玉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活血通腑中药点滴灌肠治疗急性脑出血48例

    该科自2000年6月~2004年6月,采用活血通腑中药点滴灌肠治疗脑出血4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淑贞;袁春平;李连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诊断学物理诊断教学体会

    临床医学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科学,因此临床医生不仅要求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具备娴熟的临床技能.而诊断学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和入门,是过渡到临床学习的桥梁,其重要性不容置疑.临床基本技能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诊断学,尤其是物诊教学,这些技能作为临床医生是终生受益的.本文现对诊断学物诊教学工作体会分述如下.

    作者:周雨迁;蒋云生;高娅文;邹文;朱旭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催产素引产的观察与护理

    正确使用催产素引产,可有利于产程的进展,如果观察护理不到位,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危及母婴生命.因此做好催产素引产的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静脉滴注催产素的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邓宁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肾移植治疗体会(附27例报告)

    1998年4月~2004年6月,本院共进行尸体肾移植手术27例效果好,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人男15例,女12例.年龄小的18岁,大的63岁,平均41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6例,高血压病史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间短的半年,长的3年,术前均作血液透析.血色素3.7~9.7g,平均6.7g.血BUN28mmol/L~46mmol/L,平均35mmol/L.

    作者:付克新;于安中;曲晓橹;孙涛;孙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病案管理工作的流程与质控

    病案作为医疗信息的载体,从形成到归档这一流程与质控,是病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维权意识的加强以及医院管理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过去病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对病案管理的要求,因此,建立一种科学的、方便快捷的病案管理流程与质控,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特别是病案管理人员当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作者:阳红;任福祥;裴柯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药配合仪器治疗痛经5例临床观察

    痛经在妇科病中较为常见.中医认为痛经的病机较多,但不论是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或是湿热蕴结,均为经血阻滞胞宫而痛经.该院自2002年用中药配合近红外热磁振乳腺检查治疗仪治疗痛经效果颇佳.

    作者:徐慧;张志英;秦德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重型肝炎甲胎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162例重型肝炎甲胎蛋白(AFP)的变化,探讨甲胎蛋白水平与病情演变、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正常值<25mg/L,下同),入院时、住院期间每周及出院时各一次,取其高值作为统计数据,并动态观测其变化.结果:(1)AFP高水平组94例,存活58例,存活率61.70%;低水平组68例,存活24例,存活率35.29%.两组χ2=11.01,P<0.01.(2)高水平组值(±s)(287.6+43.3);低水平组值(±s)(103.4+29.3),t=11.00,P<0.01.结论:重型肝炎如甲胎蛋白呈高水平,说明其肝细胞再生活跃,预后相对转好,反映重型肝炎高水平的甲胎蛋白及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在临床上与PTA、Chol等有同样的价值.

    作者:鞠锦斌;陈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