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572例围产儿出生情况及死亡原因分析

陈雅红

关键词:围产儿, 死亡因素
摘要:本文回顾调查了深圳市盐田区1998~2003年6年来共分娩4521例活产儿,出生性别男:女=116:100,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2.54%,围产儿死亡51例(11.28‰).文内数据应用上海市妇幼保健院开发的计算机软件MCH1A、2A进行分析处理,反映了盐田区围产保健的真实情况,显示出盐田区围产儿出生性别比例、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等比较重要的指标基数,对指导今后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前后气管插管效果的比较

    近年来由于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治疗措施的不断完善,总治愈率明显提高.本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由于误吸引起的肺损伤比例比较高.我院自1999年~2004年收治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40余例.本研究拟评价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前与洗胃后气管插管的疗效.

    作者:陈新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巨大头皮颅骨缺损前臂岛状带蒂皮瓣加TAH钛膜片修复7例报告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头皮复合颅骨缺损,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治疗难度较大.自1998年起,我科收住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颅骨及头皮缺损7例.经同侧前臂桡动脉带蒂岛状皮瓣加钛网膜片外修复,平均随访2年,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广维;米吉提·依米提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12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情况分析

    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共抢救经消化道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128例.及早彻底洗胃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洗胃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防治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支气管动脉介入化疗肺癌的护理

    经皮股动脉穿刺,进行肺支气管动脉超选择性导管化疗是目前治疗中晚期肺癌不能手术一种效果较好治疗方法,与静脉口服给药比较,其优点主要是效果好,毒性小,更能延长病人生存期,减轻癌性疼痛.把药物直接灌注于肿瘤区域,使一定浓度的药物与肿瘤细胞充分接触,提高抗癌药的局部杀伤与阻滞作用,但对正常组织,尤其造血系统的损伤相对较小.该科自1997年开展支气管动脉介入化疗以来共作了3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支气管动脉介入化疗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邵爱玲;杨尚荣;田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紫草油外用治疗小便失禁引起的皮肤湿疹49例护理

    我院2002年11月~2004年9月,对49例由小便刺激引起的皮肤湿疹.外涂紫草油,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绢;吴庆娜;杨桂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干扰素局部外用治疗疱疹48例疗效观察

    近年笔者采用小剂量干扰素局部涂擦治疗疱疹4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急性细菌性感染两种治疗方案的经济学分析

    目的:评价同一种药物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序贯治疗(A)组和常规治疗(B)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总成本A组1305.80元,B组1852.80元,有效率为A组90%,B组95%,每增加1个单位效果,B组较A组多花费109.40元.结论:A组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方案较佳.

    作者:柴晓春;廖艳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光索引导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术探讨(附11例报告)

    临床上病人因困难气道导致气管插管困难、损伤、缺氧、甚至心跳骤停时有报道,其困难气管插管发生率为1%~4%,而且可能因肥胖、车祸、高龄等原因呈增加趋势.本文总结了11例困难气管插管,采用光索(光棒)半清醒或快诱导,引导气管插管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兆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防治结核性胸膜炎粘连的疗效.方法:结核渗出性胸膜炎2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130例.治疗组每4d胸腔内注射含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20mL+生理盐水20mL+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丁胺卡那注射液0.4g.对照组仅注射后3种药物.同时两组均按同样的抗结核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胸腔穿刺的次数比对照组减少(P<0.05),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比对照组显著变短(P<0.05),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B超检查胸腔积液情况:治疗组发生胸膜肥厚、形成纤维分隔、粘连11例,对照组发生92例(P<0.01).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可以减轻胸膜肥厚、粘连,改善肺功能.

    作者:曹锐彬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经皮穿刺置入硬外导管注药治疗肾囊肿B超引导的改进

    目的:探讨穿刺注药治疗肾囊肿B超引导的方法,提高肾囊肿穿刺成功率和治疗肾囊肿的疗效.方法:用B超橡皮筋十字交叉定位穿刺点和角度,在针道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入硬外导管抽吸囊液后,注入无水酒精治疗肾囊肿19例.结果:19例肾囊肿穿刺均一次成功,14例一次穿刺注药治愈,2例第2次穿刺注药后治愈,1例恶变,2例失访.结论:B超引导改进后,穿刺成功率高,治疗肾囊肿疗效确切.

    作者:常君华;李德明;罗世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用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配合中医中药口服,对照组用尼莫地平,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能状态,调整自由基代谢,以至优于单纯用西药.

    作者:王荣珠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口腔护理105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分为经呼吸道、经皮肤、经口腔中毒,这类患者因禁食、胃肠减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增加了口腔细菌繁殖机会.特别是经口腔中毒患者,有机磷农药对口腔黏膜造成严重损伤、更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机会,因此口腔护理对病情的转归、治愈至关重要.

    作者:季梓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62例产道血肿的诊治体会

    为减少产道血肿的发生率,降低其并发症,通过对我院2000年3月~2004年3月诊治的62例产道血肿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与产道血肿有关的高危因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预防措施和诊治原则,旨在提高产道血肿的诊治水平,降低其发生率,减少其并发症.

    作者:李存利;翟秀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家兔耳缘静脉穿刺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重点探讨了家兔耳缘静脉穿刺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家兔耳缘静脉进行静脉穿刺练习有效地解决了护理实验教学中技能训练所存在的教学资源缺乏、操作机会少的难题.

    作者:黄碧化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b-FGF对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观察b-FGF在Ⅱ度烧伤治疗中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全组80人,使用b-FGF47人,对照组33人,其它治疗方法相同,比较创面愈合速度.结果:使用b-FGF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增快.结论:在常规治疗烧伤的基础上,局部使用b-FGF,可以加速创面愈合,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进方法.

    作者:杨新蕾;张新合;陈舒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报告

    先天性听力障碍占全部先天性疾病的第一位,所以及早发现小儿的听力障碍,并进行早期干预,对保障和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院自2004年7月1日~2004年12月30日利用手提式耳声发射(DPOAE)测定仪共筛查了968例新生儿,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明慧;李兴儒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谈心电图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基于医学专业教育的特殊性,多媒体教学手法也逐渐应用于医学临床专业课程上.下面就心电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谈点体会.

    作者:申文耀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晚期肺癌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化疗给药的护理体会

    化学疗法仍然是肺癌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静脉注射给药一直为化疗的主要途径,但是反复静脉穿刺及药物的刺激,后引起静脉炎症、硬化,还会引起局部皮肤的红肿、溃疡.临床常通过颈内静脉置管化疗给药.本文报道两院2003年2月~2004年7月对26例晚期肺癌化疗病人实施颈内静脉置管给药,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英;刘寿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关于提高耳鼻咽喉科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耳鼻咽喉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其有三大特点:一是耳鼻咽喉为身体重要的神经末梢感受器官,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了解各器官的重要生理功能的基础上,认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生理功能的变化,从而能解释疾病的各种临床表现;二是耳鼻咽喉部位隐蔽,不能进行直观教学,必须熟练地掌握检查方法,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肖古月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现代化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

    目的:加强对现代化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和管理.方法:科学合理的建筑布局,配备现代化清洗、灭菌设备,严格区域感染管理,完善各项监测制度及无菌物品的质量控制,规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结果:各项监测指标在正常范围内,物品灭菌合格率100%,保证了临床科室的使用安全,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转变观念,培训专业化的消毒供应队伍,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突出质量控制及持续质量改进,是现代化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环节.

    作者:尹金贵;钟碧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