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鲜用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前景

叶再青

关键词:鲜药, 鲜药应用, 鲜药保存, 传统用法, 发展前景
摘要:中药鲜品与干品功效明显不同,鲜品保持了药品的全部活性成分,故一般而言其药效应强于干品.药物经过炮制,干品药与鲜品药成分变化和功效上有质的不同.本文主要概括了中医鲜药应用历史及炮制、鲜药的临床应用、鲜药的传统用法、鲜药的保鲜和储藏法、发展前景及展望以唤起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对鲜药应用的重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目的 分析肝郁型阳痿患者采取滋肾解郁汤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2例肝郁型阳痿患者,征求患者治疗意愿后,根据自愿原则,以观察组与对照组区分,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逍遥散加味给予治疗,观察组采用滋肾解郁汤给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1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 滋肾解郁汤用于肝郁型阳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较为明显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齐锦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

    影响中医全科医学发展的瓶颈是人才的匮乏,现阶段主要任务是要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全面的中医全科医师队伍,因此有必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医全科医师培养模式.根据目前我国全科医学的进展及现状,应以高等教育、规范化培养、继续医学教育、转岗培训培养模式为主,其培养形式各有所长,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同时并举.

    作者:吕黎明;吕宇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

    目的 观察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选取76例,并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中药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各为38例,对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洪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足细胞病合并特发性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已经成为了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蛋白尿是各种肾脏疾病重要、直观的临床表现,同时也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严重程度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蛋白尿的发生与肾小球滤过膜的完整性损害密切相关.肾小球滤过膜从内向外由肾小球内皮细胞表层、内皮细胞、基膜(GBM)、足细胞和足突下间隙五层结构组成,其中任何一层结构发生病变都将影响到滤过膜的完整性.足细胞不仅参与了滤过屏障的构成,还参与维持毛细血管襻正常结构,并且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蔚;孙伟;王跃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浅谈中医药走进中小学的意义

    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它融合了哲学思想,医疗保健,植物学等多种科学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其丰富的内涵受到全世界的注目.但是,中医药在现实中处在边缘地位和附属局面,这与中医人才青黄不接、医术水平不高,以及中药本身质量不达标都有一定关系.

    作者:薛海萍;丁越;侯剑伟;张彤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74例

    目的 探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卵巢早衰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卵巢周期变化规律和胞宫的藏泻功能进行中医辨证论治.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临床疗效如下:治愈16例(21.62%),有效45例(60.81%),无效13例(17.57%).总有效率为82.43%.治疗后患者在月经稀少、继发闭经、更年期症状、阴道干涩以及其他方面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卵巢早衰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陶一蕾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肺系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的体会

    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呼吸系疾病已经发展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的主要疾病之一.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面对这一难题,特别是如何运用中医的特色疗法去解决,是一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课题.本文通过在综合医院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经验,结合运用中医特色医疗法的临床实践体会,对当前中医特色疗法的现状及面临问题做了讨论和思索,以期对肺系疾病的中医药特色治疗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周海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稳心复脉汤联合心律平治疗房性心律失常45例

    目的 探讨房性心律失常采用稳心复脉汤联合西药心律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我院近几年来所收治的90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行稳心复脉汤联合西药心律平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服用稳心复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稳心复脉汤联合西药心律平治疗房性心律失常重症患者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爱兵;罗俊;吴翔鹰;刘新举;王健;牛敏芬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张宝军主任中医师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

    张宝军主任医师为北京市平谷区医院主任中医师,平谷区首届名医,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40余年,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病症.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学习,受益颇多,将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王晓莉;张宝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栓塞28例

    目的 分析脑栓塞患者采用中医学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6例脑栓塞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A组、B组,每组28例.给予A组患者单纯的西医治疗,给予B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B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A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B组患者分值低于A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B组患者分值低于A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期间进行全面观察,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经相关检查后,也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状况.结论 中西医结合对治疗脑栓塞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安全可靠,实用性强,可临床推广.

    作者:刘宏文;严济春;漆化华;刘国胜;赖坚强;古贱秀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西医院校中医学探究式实践教学评价

    目的 评价“中医学探究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运用于西医院校中医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基础背景相同的两个班级分别为试验班和对照班,试验班采用“中医学探究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对照班运用传统实践教学法.通过课后调查问卷及病案分析能力进行试验班与对照班的实践教学效果比较、评价.结果 在实践教学中,试验班对临床病案各项分析能力等级数据比较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各项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践教学结束后试验班对中医学诊治方法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班,组间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 实施“中医学探究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正确构建中医学诊治理论体系及诊治方法,提高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同学的高度认可和喜爱.本项目的教学改革方法能在其他综合院校/西医院校的中医学实践教学中得到持续性的推广和发展.

    作者:王华楠;毛兵;刘雪梅;马建昕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中医基础八项操作培训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治未病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医院护士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高,中医院校护理实习生数量不断增加,目前中医院招聘中医院校护理人员,对其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中医院护理实习生中医操作技术水平,使其毕业之后,能够走向社会进行独立工作,有能力面对招聘和临床实际情况,是所有实习中医院护理部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作者:刘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玉屏风配合三伏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4例

    目的 探讨玉屏风胶囊配合三伏贴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笔者搜集自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标准的门诊患儿共66例,按患者志愿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均予常规西药抗感染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配合三伏贴胶囊口服,三伏贴选择三伏天,玉屏风连服3个月.结果 治疗1年后进行疗效观察,治疗组痊愈率44.12%,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痊愈率12.50%,总有效率59.3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为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玉屏风配合三伏贴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能增强抗病能力,值得进一步探讨其机制并推广应用.

    作者:朱杰;王永艳;万小洁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内经》教学中联系中药方剂相关内容的探讨

    结合笔者《内经》课程教学实际经验,从《内经》自身方药理论、《内经》相关经文运用、援引《内经》古今名医心得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在《内经》教学当中联系中药方剂相关内容的方式方法,目的在于贯彻经典联系临床的宗旨,体现出《内经》在中医药学发展当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整合课程知识,培养中医思维,为《内经》教学开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陈子杰;张银柱;翟双庆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者50例

    目的 探讨分析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50例患者给予针灸治疗,B组50例患者给予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B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较A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中ADL评分良好率为76.0%,明显较A组患者ADL评分良好率4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朱虹;刘小波;王晓玲;施丹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34例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结合西药治疗抗生素相关性儿童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儿童患者67例,其中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补液和药物治疗.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效率为78.7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参苓白术散结合西药治疗抗生素相关性儿童腹泻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甄兴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基于网络资源共享的提高药剂学实验与实训技能的探索

    目的 提高学生药剂学实验与实训技能.方法 对采集或收集的相关药剂学教学资源进行分类,通过我校校园网中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数字化资源库上传,实现共享.结果 学生通过登录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共享的实验课教学视频、实训技能视频资源,可丰富药剂学教学内容,提高理论与实践、实训教学效果.结论 通过药剂学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可作为药剂学理论与实践、实训教学分辅助手段.

    作者:袁子民;赵琳;刘玉强;李学涛;吕佳;程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郁证辨治探析

    本文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探讨了中医郁证的辨证论治.广义的郁证是指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诸多因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痰火食湿等壅塞郁滞等气机不得发越的一系列病证.郁证的主要病因是七情失调,病机关键是气机郁滞.调畅气机、调和气血是治疗郁证的主要方法.

    作者:翟兴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马凤琴应用龙血竭胶囊治疗胃黏膜肠化生经验

    马凤琴主任中医师是中华医学会保定分会胃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保定市科研鉴定专家库专家;保定市首届名中医.业医30余载,精通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在治疗慢性胃炎伴肠化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马老师创新应用龙血竭胶囊治疗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疗效显著,马老师总结为活血祛腐生新法,笔者有幸随师临证侍诊,受益匪浅,介绍如下.

    作者:刘文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40例

    目的 分析探讨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行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行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为6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5.0%,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病症缓解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波;朱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