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王永艳;万小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治未病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医院护士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高,中医院校护理实习生数量不断增加,目前中医院招聘中医院校护理人员,对其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中医院护理实习生中医操作技术水平,使其毕业之后,能够走向社会进行独立工作,有能力面对招聘和临床实际情况,是所有实习中医院护理部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作者:刘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选择疏肝消脂方+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NASH患者14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NASH患者分为D1组(观察组72例)与D2组(对照组72例).针对D1组与D2组NASH患者,给予基础治疗(饮食指导以及运动指导等).针对D2组患者,配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针对D1组患者,配合中药疏肝消脂方+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对比D1组与D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指标的情况.结果 D1组与D2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在肝功能指标、TC指标以及BMI指标等方面,低于治疗前(P<0.05).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D1组高于D2组患者(P<0.05).结论 选择疏肝消脂方+多烯磷脂酰胆碱,在促进临床疗效以及改善临床指标等方面,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郑惠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口服中药与中药离子导入加电针及功能锻炼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把腰椎间盘突出症166例患者按就诊序号随机分成治疗组66例和对照1、2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加中药离子导入加口服中药及功能锻炼等;对照1、2组分别停用电针和中药离子导入,三组均10天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1、2组分别为82.0%、8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口服中药与中药离子导入加电针及功能锻炼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杨志斌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提高学生药剂学实验与实训技能.方法 对采集或收集的相关药剂学教学资源进行分类,通过我校校园网中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数字化资源库上传,实现共享.结果 学生通过登录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共享的实验课教学视频、实训技能视频资源,可丰富药剂学教学内容,提高理论与实践、实训教学效果.结论 通过药剂学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可作为药剂学理论与实践、实训教学分辅助手段.
作者:袁子民;赵琳;刘玉强;李学涛;吕佳;程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院内制剂奔豚冲剂治疗小儿感冒阴虚风火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感冒阴虚风火证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应用奔豚冲剂,对照组应用克拉霉素、阿昔洛韦、臣功再欣口服,疗程为3天.结果 两组体温恢复时间、反复发热次数和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为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奔豚冲剂针对阴虚风火型感冒退热效果突出,能够很好改善相关症状体征.
作者:申广生;王娟;张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现状以及“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以此证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认知重建、信念培养、行为干预对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邹生燕;马凤荣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为3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SBP、DBP、BUN、Scr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秋林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测定通络逐瘀丸的阿魏酸的含量,建立通络逐瘀丸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反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通络逐瘀丸中的阿魏酸进行测定.结果 通过实验通络逐瘀丸中的阿魏酸的含量在0.0189~0.377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为99.42%,RSD为1.64%.结论 该方法操作易行,稳定可靠,可以用于通络逐瘀丸质量控制.
作者:刘家海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本文通过近4年“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式教学在中医经典课程《金匮要略》中的应用,探讨该教学法在中医经典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从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至2013学年《金匮要略》教学不同年级和班种发放调查问卷表,通过回收调查问卷表(711份)评价及自评表(721份)反馈信息,学生对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式教学反响热烈,该教学实践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启发了教师对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意义的思考.
作者:刘晓玲;李季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和法是中医学治疗八法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指通过调和的手段达到治愈疾病的作用.和法具有调和表里、上下、气血、脏腑等多病位和阴阳、寒热、虚实等多病性的作用,是中医学多靶点综合调整的典范.和法起源于《内经》,如“和于阴阳,调于四时”、 “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等.
作者:陈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教育模式在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中开始实践与探索,对参与校际协作实践与探索的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各自院校形成的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特点,网络环境下的校际协作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式、理念带来了冲击.在网络环境下,探究校际协作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安益强;昌莉丽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走罐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用热毒宁静滴及柴胡退热颗粒冲服,连续治疗3天;治疗组在使用相同药物的同时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走罐治疗,入院当天走罐一次,隔天再走罐一次.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对照组78.57%,治疗组96.55%,P-0.046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比较,P-0.002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走罐能有效治疗外感高热,并能有效缓解周身不适等症状.
作者:温桂香;王慧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自拟温阳通滞方药对可乐定所致大鼠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温阳通滞胶囊高、低剂量组、心宝组及模型组.用温阳通滞胶囊等效量、二倍量灌胃给药,以心宝做对照.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0.5h、1h、1.5h、2h心电信号,统计分析大鼠心率、心率每搏间变异系数、房室传导阻滞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温阳通滞胶囊高、低剂量组给药后心率显著提高,心率变异系数明显降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有降低趋势(P<0.05).高剂量组作用更为突出,个别时段优于心宝组(P<0.05).结论 温阳通滞方药能够通过提高心率、降低心率变异系数、降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达到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满意干预效果.
作者:齐建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影响中医全科医学发展的瓶颈是人才的匮乏,现阶段主要任务是要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全面的中医全科医师队伍,因此有必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医全科医师培养模式.根据目前我国全科医学的进展及现状,应以高等教育、规范化培养、继续医学教育、转岗培训培养模式为主,其培养形式各有所长,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同时并举.
作者:吕黎明;吕宇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小陷胸汤及其加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GERD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取小陷胸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咪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98%),显著高于对照组(55.32%),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陷胸汤及其加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晓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坐浴疗法在痔疮患者术后治疗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需手术治疗的90例痔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于术后给予中药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稀释后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坐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1疗程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有效率为7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洗法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药物可直达病所,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痔疮患者术后切口的恢复,可广泛运用于临床.
作者:宁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中医学探究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运用于西医院校中医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基础背景相同的两个班级分别为试验班和对照班,试验班采用“中医学探究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对照班运用传统实践教学法.通过课后调查问卷及病案分析能力进行试验班与对照班的实践教学效果比较、评价.结果 在实践教学中,试验班对临床病案各项分析能力等级数据比较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各项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践教学结束后试验班对中医学诊治方法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班,组间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 实施“中医学探究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正确构建中医学诊治理论体系及诊治方法,提高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同学的高度认可和喜爱.本项目的教学改革方法能在其他综合院校/西医院校的中医学实践教学中得到持续性的推广和发展.
作者:王华楠;毛兵;刘雪梅;马建昕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选取76例,并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中药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各为38例,对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洪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状态的治疗与研究.方法 根据入选条件选取所在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住院的350例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3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常规药物如帕罗西汀片,观察组采取综合治疗,疗程两个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项版本)评分.结果 两组各自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抑郁焦虑状态明显改善,同时治疗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疗效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治疗有效率为99.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综合性医院采用综合干预治疗对于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有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有效,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副反应少,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卢海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依达拉奉联合豨红通络口服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应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豨红通络.结果 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两周后,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奥扎格雷、依达拉奉联合豨红通络治疗脑梗死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孙瑞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