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广生;王娟;张炜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结合西药治疗抗生素相关性儿童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儿童患者67例,其中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补液和药物治疗.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效率为78.7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参苓白术散结合西药治疗抗生素相关性儿童腹泻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甄兴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验证炙甘草汤配合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住院和门诊患者,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32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给予炙甘草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电针.观察两组的血流动力学、运动耐量试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反应指标的变化,并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治疗前后以及各个疗程指标变化的统计学分析,并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总有效率的计算.结果 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愈后随访半年到一年内无复发,统计学分析表明血流动力学、运动耐量试验、超敏C反应蛋白等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司春婴;曹志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白扁豆,首载于《名医别录》,又名藊豆,南扁豆(《滇南本草》).白扁豆来源于豆科植物扁豆的Dolichos lablab L.的成熟种子;其性微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化湿和中、补脾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脾胃气虚证以及夏月暑湿吐泻转筋,常生用或炒用[1].自古以来的多数本草都记载其能补中益气,健脾化湿,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暑湿内蕴,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但却很少有本草谈及白扁豆具有解毒的作用.而贵州一带的苗族民间医生却用白扁豆来治疗毒蛇咬伤以及疔疮痈肿均能获得奇效,说明其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作者:鲁利民;陆锦锐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健脾疏肝方联合黛力新治疗老年妇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8例60岁以上老年妇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8例以健脾疏肝方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80例以莫沙比利片治疗,进行4周的治疗和对照研究.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 2%,对照组为6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显示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脾疏肝方联合黛力新治疗老年妇女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甘辉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温阳通脉治痹汤在风湿性心脏病中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选择2011年06月至2013年0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通过温阳通脉治痹汤治疗,比较两个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1.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0%.中医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好,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同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温阳通脉治痹汤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值得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义然;杨小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提高学生药剂学实验与实训技能.方法 对采集或收集的相关药剂学教学资源进行分类,通过我校校园网中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数字化资源库上传,实现共享.结果 学生通过登录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共享的实验课教学视频、实训技能视频资源,可丰富药剂学教学内容,提高理论与实践、实训教学效果.结论 通过药剂学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可作为药剂学理论与实践、实训教学分辅助手段.
作者:袁子民;赵琳;刘玉强;李学涛;吕佳;程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本文以“和法”为线索,从经方小柴胡汤之和法以及对中成药小柴胡冲剂之和剂,谈跟师孙光荣教授的学术思想以及个人心得体会.小柴胡汤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名方之一.笔者首先从对小柴胡汤的来源、临床适应症、主治病症、药物组成、煎服法、临床应用体会谈个人心得,提出“和法之中,百法兼备”.其次对目前临床有效应用小柴胡类的中成药之和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后,在对和法理解的基础上对孙光荣教授的学术思想“天人和”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张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肝郁型阳痿患者采取滋肾解郁汤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2例肝郁型阳痿患者,征求患者治疗意愿后,根据自愿原则,以观察组与对照组区分,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逍遥散加味给予治疗,观察组采用滋肾解郁汤给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1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 滋肾解郁汤用于肝郁型阳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较为明显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齐锦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它融合了哲学思想,医疗保健,植物学等多种科学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其丰富的内涵受到全世界的注目.但是,中医药在现实中处在边缘地位和附属局面,这与中医人才青黄不接、医术水平不高,以及中药本身质量不达标都有一定关系.
作者:薛海萍;丁越;侯剑伟;张彤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自拟温阳通滞方药对可乐定所致大鼠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温阳通滞胶囊高、低剂量组、心宝组及模型组.用温阳通滞胶囊等效量、二倍量灌胃给药,以心宝做对照.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0.5h、1h、1.5h、2h心电信号,统计分析大鼠心率、心率每搏间变异系数、房室传导阻滞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温阳通滞胶囊高、低剂量组给药后心率显著提高,心率变异系数明显降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有降低趋势(P<0.05).高剂量组作用更为突出,个别时段优于心宝组(P<0.05).结论 温阳通滞方药能够通过提高心率、降低心率变异系数、降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达到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满意干预效果.
作者:齐建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中药配方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中药配方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脂必要片口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玉春;郝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肌肉力量技术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40例颈椎病患者给予针刺、温针灸及肌肉力量技术治疗,以观察疗效.结果 其中痊愈者17例,占42.5%;好转22例,占55%;总有效率97.5%.结论 针灸结合肌肉力量技术对颈椎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陈泰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产后便秘的治疗经验.方法 针对病因采取辨证施治与传统用药相比较.结果 26例产后便秘患者经辨证施治较传统用药疗效提高,副作用减少.结论 辨证施治是保证疗效的前提,补中益气丸合七制香附丸乃是治疗产后便秘的良药.
作者:李巧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规范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针刺、理疗等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及规范化护理.结果 治疗组患者关节疼痛及关节僵硬、肿胀的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规范的护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金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综合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在口服中药汤剂清瘟败毒饮联合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湿性疗法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15例患者,治愈12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患者住院期间均无并发症及营养不良情况出现.结论 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皮损的愈合,防止压疮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桂云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与胆舒胶囊,对照组单用胆舒胶囊,疗程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B超显示胆总管直径均较前明显缩小,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有1例患者出现了腹胀,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了皮肤瘙瘁,1例患者出现了反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与胆舒胶囊治疗胆囊切术术后综合征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立金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糖尿病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患病率正逐年上升,相关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以60~70岁的年龄段多见.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无临床表现,在确诊为糖尿病时,长时间的糖尿病并发症经常已存在.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主要特征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形体消瘦.
作者:曹少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中药浴足对癌症失眠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癌症失眠患者8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中药浴足,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失眠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浴足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叶红;董占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前,斑马鱼模型的使用正逐渐拓展到生命体多个系统的发育、功能和疾病的研究中,其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中药毒理研究、代谢研究和重大疾病中药成分活性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将就斑马鱼在筛选模型、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中医中药研究相结合的新型模式等应用情况进行探讨,以期有益于中医药事业的现代研究的迅速发展.
作者:邢学锋;马钦海;徐成贺;许文学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马凤琴主任中医师是中华医学会保定分会胃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保定市科研鉴定专家库专家;保定市首届名中医.业医30余载,精通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在治疗慢性胃炎伴肠化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马老师创新应用龙血竭胶囊治疗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疗效显著,马老师总结为活血祛腐生新法,笔者有幸随师临证侍诊,受益匪浅,介绍如下.
作者:刘文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