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60例

徐立金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胆囊摘除术, 胆舒胶囊, 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与胆舒胶囊,对照组单用胆舒胶囊,疗程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B超显示胆总管直径均较前明显缩小,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有1例患者出现了腹胀,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了皮肤瘙瘁,1例患者出现了反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与胆舒胶囊治疗胆囊切术术后综合征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配方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0例

    目的 观察中药配方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中药配方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脂必要片口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玉春;郝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基于网络资源共享的提高药剂学实验与实训技能的探索

    目的 提高学生药剂学实验与实训技能.方法 对采集或收集的相关药剂学教学资源进行分类,通过我校校园网中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数字化资源库上传,实现共享.结果 学生通过登录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共享的实验课教学视频、实训技能视频资源,可丰富药剂学教学内容,提高理论与实践、实训教学效果.结论 通过药剂学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可作为药剂学理论与实践、实训教学分辅助手段.

    作者:袁子民;赵琳;刘玉强;李学涛;吕佳;程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增液承气汤临床研究进展

    增液承气汤为《温病条辨》卷二中的经典方剂,其治疗作用,除广为人知的养阴增液、以补药之体为泻药之用外,还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他病症.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增液承气汤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尹艳芬;周晋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78例脑中风患者的中医辨证护理

    目的 分析探讨对脑中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71.7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脑中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护理服务可取得更理想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浅谈医案教学在临床课教学中的作用

    中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独立从事临床工作的中医医务人员,在中医临床课教学中,医案是连接课堂和临床的重要环节,合理、恰当地使用医案能有效发挥教师在临床课上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诊判断能力.

    作者:李改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B超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附: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

    目的 探讨B超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 运用彩超仪通过肛门检测,再经综合确诊,判断B超诊断价值;对随机抽取的治疗组10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100例患者只用中药灌肠.两组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15天,30天后比较结果.结果 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两项检测中,B超诊断效果都为100%,而前列腺癌检测失误1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两组治疗效果经统计,有显著对比差异(P<0.05).结论 B超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具有重复性强、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中西医结合治前列腺疾病,效果要明显高于单一中药灌肠.

    作者:舒林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针灸结合肌肉力量技术治疗颈椎病40例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肌肉力量技术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40例颈椎病患者给予针刺、温针灸及肌肉力量技术治疗,以观察疗效.结果 其中痊愈者17例,占42.5%;好转22例,占55%;总有效率97.5%.结论 针灸结合肌肉力量技术对颈椎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陈泰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6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为3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SBP、DBP、BUN、Scr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秋林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西医院校中医学探究式实践教学评价

    目的 评价“中医学探究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运用于西医院校中医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基础背景相同的两个班级分别为试验班和对照班,试验班采用“中医学探究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对照班运用传统实践教学法.通过课后调查问卷及病案分析能力进行试验班与对照班的实践教学效果比较、评价.结果 在实践教学中,试验班对临床病案各项分析能力等级数据比较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各项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践教学结束后试验班对中医学诊治方法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班,组间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 实施“中医学探究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正确构建中医学诊治理论体系及诊治方法,提高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同学的高度认可和喜爱.本项目的教学改革方法能在其他综合院校/西医院校的中医学实践教学中得到持续性的推广和发展.

    作者:王华楠;毛兵;刘雪梅;马建昕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联合B超引导治疗阑尾周围脓肿130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并联合B超引导穿刺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经B超定位引导穿刺抽脓后,使用芙蓉散调成糊状外敷局部;口服阑尾清解中药汤加减;并静脉滴注替硝唑、头孢地嗪抗生素.后与单纯西医治疗疗效统计比较.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方案治疗阑尾及周围脓肿有效,但治愈率、总有效率、随访复发率之间存在差别.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治愈率、随访复发率分别为97.8%和6.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9.0%和45.1%.结论 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时,在B超介入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明显优于西医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可供选择的疗法.

    作者:董进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

    影响中医全科医学发展的瓶颈是人才的匮乏,现阶段主要任务是要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全面的中医全科医师队伍,因此有必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医全科医师培养模式.根据目前我国全科医学的进展及现状,应以高等教育、规范化培养、继续医学教育、转岗培训培养模式为主,其培养形式各有所长,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同时并举.

    作者:吕黎明;吕宇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斑马鱼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斑马鱼模型的使用正逐渐拓展到生命体多个系统的发育、功能和疾病的研究中,其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中药毒理研究、代谢研究和重大疾病中药成分活性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将就斑马鱼在筛选模型、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中医中药研究相结合的新型模式等应用情况进行探讨,以期有益于中医药事业的现代研究的迅速发展.

    作者:邢学锋;马钦海;徐成贺;许文学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60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与胆舒胶囊,对照组单用胆舒胶囊,疗程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B超显示胆总管直径均较前明显缩小,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有1例患者出现了腹胀,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了皮肤瘙瘁,1例患者出现了反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与胆舒胶囊治疗胆囊切术术后综合征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立金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医高等养生人才培养调查

    高等中医养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中医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南京中医药大学以问卷调查方式,通过调查用人单位对中医养生类大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建议、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对录用人员的总体评价等,归纳和总结出怎样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调查为背景,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为学校的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依据.

    作者:朱震;张世勤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

    为改变《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尝试在《中药学》教学中引入拓展性教学,引导和鼓励学生探索新知,并将之融入学习考核,探索过程评价体系.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中药学》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拓展性教学的应用有积极意义,后续教学中应进一步深化拓展性教学的应用.

    作者:袁颖;金素安;何世民;朱国福;汪文娟;潘颖宜;杨柏灿;王海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奔豚冲剂治疗小儿感冒发热150例

    目的 观察院内制剂奔豚冲剂治疗小儿感冒阴虚风火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感冒阴虚风火证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应用奔豚冲剂,对照组应用克拉霉素、阿昔洛韦、臣功再欣口服,疗程为3天.结果 两组体温恢复时间、反复发热次数和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为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奔豚冲剂针对阴虚风火型感冒退热效果突出,能够很好改善相关症状体征.

    作者:申广生;王娟;张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小儿捏脊疗法探析

    小儿捏脊疗法为现今临床的一种常用推拿手法,其具有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等优点.其主要机理是通过调节经络,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重在振奋阳气,次在调节气血.小儿捏脊疗法通过刺激脊背皮部、督脉、膀胱经、华佗夹脊穴等,而起到调节全身脏腑的功效.临床可以广泛运用,从而服务小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刘应科;曹桂霞;石君慧;杜娟;梁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者50例

    目的 探讨分析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50例患者给予针灸治疗,B组50例患者给予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B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较A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中ADL评分良好率为76.0%,明显较A组患者ADL评分良好率4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朱虹;刘小波;王晓玲;施丹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炙甘草汤配合电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恢复期16例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验证炙甘草汤配合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住院和门诊患者,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32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给予炙甘草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电针.观察两组的血流动力学、运动耐量试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反应指标的变化,并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治疗前后以及各个疗程指标变化的统计学分析,并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总有效率的计算.结果 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愈后随访半年到一年内无复发,统计学分析表明血流动力学、运动耐量试验、超敏C反应蛋白等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司春婴;曹志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白扁豆解毒作用探析

    白扁豆,首载于《名医别录》,又名藊豆,南扁豆(《滇南本草》).白扁豆来源于豆科植物扁豆的Dolichos lablab L.的成熟种子;其性微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化湿和中、补脾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脾胃气虚证以及夏月暑湿吐泻转筋,常生用或炒用[1].自古以来的多数本草都记载其能补中益气,健脾化湿,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暑湿内蕴,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但却很少有本草谈及白扁豆具有解毒的作用.而贵州一带的苗族民间医生却用白扁豆来治疗毒蛇咬伤以及疔疮痈肿均能获得奇效,说明其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作者:鲁利民;陆锦锐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