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联合B超引导治疗阑尾周围脓肿130例

董进英

关键词:B超, 阑尾周围脓肿, 中西医结合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并联合B超引导穿刺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经B超定位引导穿刺抽脓后,使用芙蓉散调成糊状外敷局部;口服阑尾清解中药汤加减;并静脉滴注替硝唑、头孢地嗪抗生素.后与单纯西医治疗疗效统计比较.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方案治疗阑尾及周围脓肿有效,但治愈率、总有效率、随访复发率之间存在差别.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治愈率、随访复发率分别为97.8%和6.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9.0%和45.1%.结论 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时,在B超介入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明显优于西医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可供选择的疗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目的 将PBL教学法与中医外科学教学相融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方法 以本科学生作为试点对象,分别进行新型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培养,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重视中医外科学的学科特色与PBL教学法的结合,并采用考核和反馈主客观多角度的调查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理论考核和临床考核方面,试验班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班(P<0.05),教学反馈情况良好,各问题肯定性回答均达到85%以上.结论 PBL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及协作能力,促进知识结构化等方面优势明显,是一种可以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推广的新型模式.

    作者:杨素清;王松岩;王姗姗;安月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增液承气汤临床研究进展

    增液承气汤为《温病条辨》卷二中的经典方剂,其治疗作用,除广为人知的养阴增液、以补药之体为泻药之用外,还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他病症.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增液承气汤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尹艳芬;周晋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小儿捏脊疗法探析

    小儿捏脊疗法为现今临床的一种常用推拿手法,其具有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等优点.其主要机理是通过调节经络,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重在振奋阳气,次在调节气血.小儿捏脊疗法通过刺激脊背皮部、督脉、膀胱经、华佗夹脊穴等,而起到调节全身脏腑的功效.临床可以广泛运用,从而服务小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刘应科;曹桂霞;石君慧;杜娟;梁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P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物学是中医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理论性强、知识量大等.PBL是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的一种优秀教学方法,本文结合作者在医学生物学中的教学体会,提出了P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并与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突出课程教学的知识点与重点,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夏金婵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温阳通滞对可乐定造成大鼠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 观察自拟温阳通滞方药对可乐定所致大鼠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温阳通滞胶囊高、低剂量组、心宝组及模型组.用温阳通滞胶囊等效量、二倍量灌胃给药,以心宝做对照.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0.5h、1h、1.5h、2h心电信号,统计分析大鼠心率、心率每搏间变异系数、房室传导阻滞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温阳通滞胶囊高、低剂量组给药后心率显著提高,心率变异系数明显降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有降低趋势(P<0.05).高剂量组作用更为突出,个别时段优于心宝组(P<0.05).结论 温阳通滞方药能够通过提高心率、降低心率变异系数、降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达到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满意干预效果.

    作者:齐建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温阳通脉治痹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43例

    目的 研究温阳通脉治痹汤在风湿性心脏病中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选择2011年06月至2013年0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通过温阳通脉治痹汤治疗,比较两个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1.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0%.中医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好,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同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温阳通脉治痹汤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值得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义然;杨小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联合B超引导治疗阑尾周围脓肿130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并联合B超引导穿刺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经B超定位引导穿刺抽脓后,使用芙蓉散调成糊状外敷局部;口服阑尾清解中药汤加减;并静脉滴注替硝唑、头孢地嗪抗生素.后与单纯西医治疗疗效统计比较.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方案治疗阑尾及周围脓肿有效,但治愈率、总有效率、随访复发率之间存在差别.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治愈率、随访复发率分别为97.8%和6.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9.0%和45.1%.结论 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时,在B超介入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明显优于西医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可供选择的疗法.

    作者:董进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78例脑中风患者的中医辨证护理

    目的 分析探讨对脑中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71.7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脑中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护理服务可取得更理想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医生视觉下云南基层中医药服务认识的现状及对策

    目的 了解医生对云南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认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方法 对427名来自云南省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中医类别医师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17份,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生们普遍认为基层中医药卫生服务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政府重视不够、财政支持不足,其次是医生自身中医药知识及技能掌握不好,医生的学历及职称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结论 制定符合云南基层中医药服务特点的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落实及监督;建立中医健康理念宣讲网站及策划团队,定期推广,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具有“云南特色”的中医特色医疗及药物产业;开展各种层次的提高中医药诊疗水平的继续教育;积极鼓励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学历,制定符合基层特点的职称政策,提高基层医生工资待遇,真正做到“留得住”.

    作者:卞瑶;石安华;张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现状以及“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以此证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认知重建、信念培养、行为干预对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邹生燕;马凤荣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健脾疏肝方联合黛力新治疗老年妇女功能性消化不良88例

    目的 观察健脾疏肝方联合黛力新治疗老年妇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8例60岁以上老年妇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8例以健脾疏肝方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80例以莫沙比利片治疗,进行4周的治疗和对照研究.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 2%,对照组为6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显示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脾疏肝方联合黛力新治疗老年妇女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甘辉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小陷胸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47例

    目的 探讨小陷胸汤及其加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GERD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取小陷胸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咪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98%),显著高于对照组(55.32%),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陷胸汤及其加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晓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者50例

    目的 探讨分析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50例患者给予针灸治疗,B组50例患者给予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B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较A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中ADL评分良好率为76.0%,明显较A组患者ADL评分良好率4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朱虹;刘小波;王晓玲;施丹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

    影响中医全科医学发展的瓶颈是人才的匮乏,现阶段主要任务是要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全面的中医全科医师队伍,因此有必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医全科医师培养模式.根据目前我国全科医学的进展及现状,应以高等教育、规范化培养、继续医学教育、转岗培训培养模式为主,其培养形式各有所长,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同时并举.

    作者:吕黎明;吕宇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浅谈中医药走进中小学的意义

    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它融合了哲学思想,医疗保健,植物学等多种科学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其丰富的内涵受到全世界的注目.但是,中医药在现实中处在边缘地位和附属局面,这与中医人才青黄不接、医术水平不高,以及中药本身质量不达标都有一定关系.

    作者:薛海萍;丁越;侯剑伟;张彤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名医张宝军验方医案3则

    本文以病案举例说明张老运用自拟经验方如化痰升清汤、吴萸温胃汤、经方半夏泻心汤的辨证思路及用药经验.

    作者:陈伟;张宝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B超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附: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

    目的 探讨B超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 运用彩超仪通过肛门检测,再经综合确诊,判断B超诊断价值;对随机抽取的治疗组10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100例患者只用中药灌肠.两组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15天,30天后比较结果.结果 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两项检测中,B超诊断效果都为100%,而前列腺癌检测失误1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两组治疗效果经统计,有显著对比差异(P<0.05).结论 B超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具有重复性强、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中西医结合治前列腺疾病,效果要明显高于单一中药灌肠.

    作者:舒林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72例

    目的 探讨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选择疏肝消脂方+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NASH患者14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NASH患者分为D1组(观察组72例)与D2组(对照组72例).针对D1组与D2组NASH患者,给予基础治疗(饮食指导以及运动指导等).针对D2组患者,配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针对D1组患者,配合中药疏肝消脂方+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对比D1组与D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指标的情况.结果 D1组与D2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在肝功能指标、TC指标以及BMI指标等方面,低于治疗前(P<0.05).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D1组高于D2组患者(P<0.05).结论 选择疏肝消脂方+多烯磷脂酰胆碱,在促进临床疗效以及改善临床指标等方面,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郑惠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苦参汤联合龙珠软膏治疗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41例

    目的 观察苦参汤加减联合龙珠软膏对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82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龙珠软膏治疗,治疗组采取苦参汤加减联合龙珠软膏治疗,观察术后创面愈合面积,愈合率和愈合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在缩小创面面积,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汤加减联合龙珠软膏在治疗肛瘘术后创面临床应用中,可缩小创面愈合面积,提高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叶道冰;宋红旗;冀春丽;魏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足浴治疗癌症失眠患者的护理44例

    目的 观察中药浴足对癌症失眠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癌症失眠患者8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中药浴足,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失眠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浴足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叶红;董占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