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匮要略“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教学实践

刘晓玲;李季

关键词:金匮要略, 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 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通过近4年“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式教学在中医经典课程《金匮要略》中的应用,探讨该教学法在中医经典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从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至2013学年《金匮要略》教学不同年级和班种发放调查问卷表,通过回收调查问卷表(711份)评价及自评表(721份)反馈信息,学生对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式教学反响热烈,该教学实践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启发了教师对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意义的思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目的 将PBL教学法与中医外科学教学相融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方法 以本科学生作为试点对象,分别进行新型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培养,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重视中医外科学的学科特色与PBL教学法的结合,并采用考核和反馈主客观多角度的调查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理论考核和临床考核方面,试验班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班(P<0.05),教学反馈情况良好,各问题肯定性回答均达到85%以上.结论 PBL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及协作能力,促进知识结构化等方面优势明显,是一种可以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推广的新型模式.

    作者:杨素清;王松岩;王姗姗;安月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论治未病临床指导意义

    “治未病”一词首先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原文是这样的:“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语通过形象的比喻说明了治未病必要性,强调疾病预防的观点.千百年来,广大中医工作者正是依据“治未病”的理念,在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的任务就是发掘祖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并予以新意,为现代人服务.祖国医学认为,“治未病”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下面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孙世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奔豚冲剂治疗小儿感冒发热150例

    目的 观察院内制剂奔豚冲剂治疗小儿感冒阴虚风火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感冒阴虚风火证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应用奔豚冲剂,对照组应用克拉霉素、阿昔洛韦、臣功再欣口服,疗程为3天.结果 两组体温恢复时间、反复发热次数和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为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奔豚冲剂针对阴虚风火型感冒退热效果突出,能够很好改善相关症状体征.

    作者:申广生;王娟;张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40例

    目的 分析探讨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行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行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为6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5.0%,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病症缓解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波;朱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熏洗坐浴法在痔疮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坐浴疗法在痔疮患者术后治疗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需手术治疗的90例痔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于术后给予中药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稀释后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坐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1疗程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有效率为7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洗法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药物可直达病所,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痔疮患者术后切口的恢复,可广泛运用于临床.

    作者:宁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斑马鱼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斑马鱼模型的使用正逐渐拓展到生命体多个系统的发育、功能和疾病的研究中,其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中药毒理研究、代谢研究和重大疾病中药成分活性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将就斑马鱼在筛选模型、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中医中药研究相结合的新型模式等应用情况进行探讨,以期有益于中医药事业的现代研究的迅速发展.

    作者:邢学锋;马钦海;徐成贺;许文学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PBL教学法在中药生物分析教学中的探索

    本文回顾了笔者所在教研室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PBL教学法的过程,并对PBL教学法在中药生物分析教学中的探索及构建进行了介绍.

    作者:陈磊;刘怡;王淑美;粱生旺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苦参汤联合龙珠软膏治疗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41例

    目的 观察苦参汤加减联合龙珠软膏对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82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龙珠软膏治疗,治疗组采取苦参汤加减联合龙珠软膏治疗,观察术后创面愈合面积,愈合率和愈合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在缩小创面面积,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汤加减联合龙珠软膏在治疗肛瘘术后创面临床应用中,可缩小创面愈合面积,提高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叶道冰;宋红旗;冀春丽;魏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基于网络资源共享的提高药剂学实验与实训技能的探索

    目的 提高学生药剂学实验与实训技能.方法 对采集或收集的相关药剂学教学资源进行分类,通过我校校园网中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数字化资源库上传,实现共享.结果 学生通过登录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共享的实验课教学视频、实训技能视频资源,可丰富药剂学教学内容,提高理论与实践、实训教学效果.结论 通过药剂学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可作为药剂学理论与实践、实训教学分辅助手段.

    作者:袁子民;赵琳;刘玉强;李学涛;吕佳;程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

    影响中医全科医学发展的瓶颈是人才的匮乏,现阶段主要任务是要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全面的中医全科医师队伍,因此有必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医全科医师培养模式.根据目前我国全科医学的进展及现状,应以高等教育、规范化培养、继续医学教育、转岗培训培养模式为主,其培养形式各有所长,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同时并举.

    作者:吕黎明;吕宇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前列地尔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讨论前列地尔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29例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与黄芪桂枝五物汤.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9.31% (P<0.05);治疗一年后治疗组复发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44.83% (P< 0.05).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指标(P<0.05).结论 临床使用前列地尔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疗效.两类药物共同使用可有效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加快疾病恢复速度且副作用小,安全系数高.

    作者:赵伟杰;徐进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6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为3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SBP、DBP、BUN、Scr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秋林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目的 发挥中医药优势,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理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心肾不交型)患者进行干预,为防治老年性痴呆、解决临床治疗难点提供新方向.方法 本研究筛选80例心肾不交症型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别通过一般护理常规(包括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安全护理),以及中医辨证施护特色护理(中药药茶、耳穴贴压法)进行干预对比,观察两种护理前后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有效率为17.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辨证施护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心肾不交型)患者进行干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晓琳;李秀玲;孙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P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物学是中医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理论性强、知识量大等.PBL是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的一种优秀教学方法,本文结合作者在医学生物学中的教学体会,提出了P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并与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突出课程教学的知识点与重点,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夏金婵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小陷胸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47例

    目的 探讨小陷胸汤及其加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GERD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取小陷胸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咪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98%),显著高于对照组(55.32%),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陷胸汤及其加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晓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78例脑中风患者的中医辨证护理

    目的 分析探讨对脑中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71.7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脑中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护理服务可取得更理想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74例

    目的 探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卵巢早衰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卵巢周期变化规律和胞宫的藏泻功能进行中医辨证论治.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临床疗效如下:治愈16例(21.62%),有效45例(60.81%),无效13例(17.57%).总有效率为82.43%.治疗后患者在月经稀少、继发闭经、更年期症状、阴道干涩以及其他方面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卵巢早衰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陶一蕾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依托学科平台优势努力实现自我培养

    作为全国首创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院为青年教师发展和提高提供了优势的学科平台,但作为学科团队后备力量的青年教师本人如何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努力实现自我培养,以提高教学能力和效果,是每个青年教师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作者:牛素生;刘俊宁;张燕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艾滋病合并成人水痘的中西医治疗及护理

    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疾病.临床特征是分批出现的皮肤、黏膜的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全身症状轻微.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形成播散型水痘,病情重,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较重,皮疹多而密集,易融合成大疱型或呈出血型,若多脏器受病毒侵犯,病死率高[1].

    作者:张敏;陈秀敏;张丽;田爱玲;刘静静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治未病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思路构建

    “治未病”是传统中医特有的预防医学理论,在现代社会亚健康人群的比例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体系要从患者的体质分类、对未发生疾病的预防和对已发生疾病的控制分别进行讨论. “治未病”是一套超前的医学思想和医学理论体系,传统的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是以人们的健康为核心,对患者实施个体化、主动性防治的理念.它不仅是长期的实践经验的集合,也充分体现了事物动态发展和辩证联系的哲学观念.本文主要从中医典籍的经典理论入手,回顾前人的实践经验与现代临床的相关应用,阐述中医“治未病”的丰富理论内涵,认识其在临床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构建“治未病”的临床应用思路,引导健康发展方向.

    作者:游焕章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