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桂香;王慧
目的 将PBL教学法与中医外科学教学相融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方法 以本科学生作为试点对象,分别进行新型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培养,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重视中医外科学的学科特色与PBL教学法的结合,并采用考核和反馈主客观多角度的调查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理论考核和临床考核方面,试验班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班(P<0.05),教学反馈情况良好,各问题肯定性回答均达到85%以上.结论 PBL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及协作能力,促进知识结构化等方面优势明显,是一种可以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推广的新型模式.
作者:杨素清;王松岩;王姗姗;安月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高等中医养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中医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南京中医药大学以问卷调查方式,通过调查用人单位对中医养生类大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建议、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对录用人员的总体评价等,归纳和总结出怎样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调查为背景,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为学校的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依据.
作者:朱震;张世勤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雷诺氏病(RD)是北方寒冷地区一种疑难疾病.是指肢端小动脉受寒冷或情绪波动后所出现的发作性痉挛,表现为手指或足趾皮肤呈现苍白 青紫潮红的变色的典型症状,同时伴有麻木、发凉感觉异常等病症.其发病率根据国内外资料表明高达18.5%~22%,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明显治疗作用的药物.中药雷诺冲剂主要针对本病所研制.本方剂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化瘀、祛湿通络的中药组成,由青风藤、桂枝、王不留行、甘草、黄芪、青木香、威灵仙等十味中药经提取制成颗粒冲剂.研究结果表明,雷诺冲剂能够明显改善雷诺氏病人的甲皱微循环的毛细血管数量,可以扩大毛细血管口径,改善其血流速度,达到改善其症状的作用.为临床提供了治疗雷诺氏病的一种有效的药物.该药物较单纯西药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李凤男;郭伟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与胆舒胶囊,对照组单用胆舒胶囊,疗程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B超显示胆总管直径均较前明显缩小,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有1例患者出现了腹胀,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了皮肤瘙瘁,1例患者出现了反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与胆舒胶囊治疗胆囊切术术后综合征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立金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依达拉奉联合豨红通络口服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应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豨红通络.结果 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两周后,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奥扎格雷、依达拉奉联合豨红通络治疗脑梗死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孙瑞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名中医于凯成教授益气养阴法益气养阴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证)的疗效.方法 共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必要时含服硝酸甘油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方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证)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卢义;肖宏宇;于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肝郁型阳痿患者采取滋肾解郁汤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2例肝郁型阳痿患者,征求患者治疗意愿后,根据自愿原则,以观察组与对照组区分,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逍遥散加味给予治疗,观察组采用滋肾解郁汤给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1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 滋肾解郁汤用于肝郁型阳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较为明显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齐锦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增液承气汤为《温病条辨》卷二中的经典方剂,其治疗作用,除广为人知的养阴增液、以补药之体为泻药之用外,还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他病症.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增液承气汤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尹艳芬;周晋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房性心律失常采用稳心复脉汤联合西药心律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我院近几年来所收治的90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行稳心复脉汤联合西药心律平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服用稳心复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稳心复脉汤联合西药心律平治疗房性心律失常重症患者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爱兵;罗俊;吴翔鹰;刘新举;王健;牛敏芬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其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及难度.为使学生能对该课程较迅速、完整的掌握,并与临床相结合,笔者及其教学团队在实际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法,如LBL、PBC、PBL、CPBL、TBL等,一定程度提高了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与体会,现予小结如下,以为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李兆福;李钦;王燕;徐莹;王清;杨毅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测定通络逐瘀丸的阿魏酸的含量,建立通络逐瘀丸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反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通络逐瘀丸中的阿魏酸进行测定.结果 通过实验通络逐瘀丸中的阿魏酸的含量在0.0189~0.377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为99.42%,RSD为1.64%.结论 该方法操作易行,稳定可靠,可以用于通络逐瘀丸质量控制.
作者:刘家海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科诊断为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96.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仅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组间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王政刚;姜雪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为改变《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尝试在《中药学》教学中引入拓展性教学,引导和鼓励学生探索新知,并将之融入学习考核,探索过程评价体系.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中药学》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拓展性教学的应用有积极意义,后续教学中应进一步深化拓展性教学的应用.
作者:袁颖;金素安;何世民;朱国福;汪文娟;潘颖宜;杨柏灿;王海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医生对云南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认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方法 对427名来自云南省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中医类别医师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17份,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生们普遍认为基层中医药卫生服务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政府重视不够、财政支持不足,其次是医生自身中医药知识及技能掌握不好,医生的学历及职称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结论 制定符合云南基层中医药服务特点的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落实及监督;建立中医健康理念宣讲网站及策划团队,定期推广,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具有“云南特色”的中医特色医疗及药物产业;开展各种层次的提高中医药诊疗水平的继续教育;积极鼓励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学历,制定符合基层特点的职称政策,提高基层医生工资待遇,真正做到“留得住”.
作者:卞瑶;石安华;张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王万林教授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导师,王老师从事中医外科临床50余年,有丰富临床经验,尤其在乳腺疾病方面,学验尤丰.我等在跟师期间,临诊抄方学习,聆听导师的谆谆教诲,感悟导师独到的诊疗经验,收获颇多.现将其临床治疗乳癖、乳痈、乳岩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吴峰;梁鹤;马海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坐浴疗法在痔疮患者术后治疗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需手术治疗的90例痔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于术后给予中药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稀释后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坐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1疗程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有效率为7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洗法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药物可直达病所,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痔疮患者术后切口的恢复,可广泛运用于临床.
作者:宁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糖尿病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患病率正逐年上升,相关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以60~70岁的年龄段多见.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无临床表现,在确诊为糖尿病时,长时间的糖尿病并发症经常已存在.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主要特征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形体消瘦.
作者:曹少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和法是中医学治疗八法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指通过调和的手段达到治愈疾病的作用.和法具有调和表里、上下、气血、脏腑等多病位和阴阳、寒热、虚实等多病性的作用,是中医学多靶点综合调整的典范.和法起源于《内经》,如“和于阴阳,调于四时”、 “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等.
作者:陈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治未病”一词首先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原文是这样的:“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语通过形象的比喻说明了治未病必要性,强调疾病预防的观点.千百年来,广大中医工作者正是依据“治未病”的理念,在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的任务就是发掘祖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并予以新意,为现代人服务.祖国医学认为,“治未病”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下面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孙世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走罐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用热毒宁静滴及柴胡退热颗粒冲服,连续治疗3天;治疗组在使用相同药物的同时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走罐治疗,入院当天走罐一次,隔天再走罐一次.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对照组78.57%,治疗组96.55%,P-0.046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比较,P-0.002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走罐能有效治疗外感高热,并能有效缓解周身不适等症状.
作者:温桂香;王慧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