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刚
小儿喘息性疾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婴幼儿病死率较高的病种之一.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3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芝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糖尿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做好自身管理和控制,对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凤荣;刘延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乳腺针吸细胞学诊断技术在我院开展10年来,共行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315例.其中有病理活检结果者234例.近2年此技术已作为我院乳腺肿块患者术前常规检查.随着针吸细胞学检查(针吸检查)的广泛应用和经验积累,这一诊断技术对确诊乳腺肿块良恶性性质的应用价值已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认可,并部分地替代乳癌术前或术间活组织检查[1].本文对234例病例作一回顾总结分析,并对无条件作术中冰冻切片的单位用针吸检查(包括术中快印)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意义作一重新评价.
作者:张景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缓慢型心律失常是指病人心室率<40次/min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它常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的重要死亡原因.紧急心脏起搏是救治该类患者有效的措施,尤其在很多基层医院心内科及急诊科尚无专用导管室,无特殊的漂浮电极及有创压力监测的监护系统,有些病人因病情严重不宜搬动,所以,床旁紧急心脏起搏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孙耐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苯丙酮尿症(PKU)是由于苯氨酸羟化酶缺乏引起的一种先天性代谢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早期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可改变其预后.本院1999年建立新生儿筛查中心以来,应用细菌抑制法筛查确诊PKU患儿4例,现将诊治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红波;刘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肝硬化失代偿期引起脾大,肝功能亢进.栓塞一部分脾脏不但能减轻脾亢进引起的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而且还能保留一部分脾脏功能,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因脾脏功能亢进并发的各种感染.我科2001年1月~2002年5月对1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采取了脾动脉栓塞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希卫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肺心病患者由于病程长、疗程长,常常容易引发低钾血症,现将我院近几年来收治此类病例做一分析.
作者:王翠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护理是治疗疾病过程中管理与照顾病人和协助医生掌握病情的一项工作.护理得好与不好,则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影响到病人的康复时间.因此它是整个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孙风芹;刘晓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脐带异常是引起胎儿窘迫以至产儿死亡的原因之一,为探讨脐带绕颈对产程的影响及临床检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40例脐带绕颈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行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老年性舌痛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以舌根部、舌侧缘处疼痛为特征.笔者自1999~2000年采用刺络放血法治疗本病7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学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上环术是计划生育手术中较简单、安全、有效而且可逆的一种节育术,有少数妇女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如经期紊乱、经量增多或淋沥不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腹空坠感,特别是经量过多不能控制时,不得不取环而使手术宣告失败.采取圣愈汤加味治疗上环反应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华兰;刘纯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为制定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对普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312份病例作回顾性调查.结果:普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抗生素使用率100%,其中预防性用药占62.5%,治疗性用药占30.77%,混合性用药占6.73%.312例中使用单一抗生素占15.38%,使用2~3种抗生素占47.76%,使用4~5种抗生素占36.86%.抗生素使用前5位是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甲硝唑、阿奇霉素、阿米卡星.结论:制定抗生素使用规范,重视病原学检查,依据药敏结果选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率,减轻患者的住院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群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氨茶碱与地塞米松在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第二产程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正常初产妇分为两组,实验组110人,用氨茶碱加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105人,用50%葡萄糖加Vitc治疗.结果:实验组胎心的恢复、胎儿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新生儿窒息率、分娩手术率明显降低.结论:氨茶碱与地塞米松治疗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对脐带压迫过紧引起的胎儿宫内窘迫治疗效果不明显.
作者:刘香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早期治疗的重要性,特别在发病3~6h之内.因为及时的治疗可以防止疾病进展,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
作者:吴慧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故时有将症状性哮喘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现将我院近年来在哮喘门诊及住院病人中6例由其它疾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报告如下.
作者:杜萍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革,系统化整体护理代替了责任制护理.我院自1998年实行系统化整体护理以来,本院对产妇产时的护理模式也进行了改革,即产妇生产时由丈夫、分管护士全程陪伴.对产妇的体贴和安慰可使产妇消除焦虑与恐惧情绪,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了会阴侧切率与剖腹产率,减少了产妇的产痛,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秀丽;黄卫华;刘韧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根据耐药表型及相应的耐药机制进行β-内酰胺类药物实验室预报组合的探讨.方法:4种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用KB检测1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Nitrocefin纸片相邻等方法检测各类β-内酰胺酶.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生各类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占81.8%;铜绿假单胞菌66.7%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其耐药与膜通透性密切相关;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以膜通透性改变为主,但加青霉烷砜作为酶抑制剂使耐药率明显下降.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宜选各类β-内酰胺酶的佳底物药及其加酶抑制剂的药物作预报药:铜绿假单胞选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哌酮/青霉烷砜、头孢他啶外须加诱导酶试验;鲍曼不动杆菌应包括加青霉烷砜的抗菌药物.
作者:武军;曹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股骨头无菌坏死是髋关节的多发病,与服用激素、外伤和长期大量饮酒等因素有关,主要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其主要症状是跛行、髋部和下肢疼痛麻木.我科从2000年5月~2002年8月共收治11例,均采用介入疗法并辅以中医辨证治疗,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晓玲;宋克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来腹部伤口的脂肪液化有增多趋势,已成为延长病入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康复的因素之一.我科2000年1月~2002年10月共发生21例,现将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孙英信;隆永效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个临床上很常见的症候群.一般认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并具有下列一个或几个症状: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进正常食量未完即感饱胀而弃食)、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且慢性的期限在3个月以上(也有将病程定为1个月以上),经胃镜、上胃肠钡餐造影、腹部B超和各种化验检查无异常者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有临床表现,而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却使患者深感痛苦的病症.因为其发病极其广泛,几与一般感冒同样多见,但对人民健康和社会劳动力的影响甚为严重,而且构成相当高的医疗费用,因此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下面就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机制及西医治疗作一介绍.
作者:韩金娥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