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晓琳;盛赞;胡洁;赵瑞景;魏林
小儿喘嗽中医临床观察与护理应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全面系统地分析病情,以及影响病情的各种因素,详细分析病因、病机,探求病源,实施辨证施护,对临床儿科护理工作亦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吕云竹;姜华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糖尿病是21世纪主要慢性病,其患病率在有些地区已超过5%,其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由于它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临床上主要采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健康教育、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等综合措施来控制病情.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短期强化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入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例,26例中男20例,女6例,年龄15~24岁,其中15~20岁18例,占69%,病程3个月~4年26例中均有面部皮损,累及颈部者5例.
作者:侯本科;郝晓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纵隔子宫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患者由于生理上的缺陷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1],作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障此类特殊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我科2001年收治1名纵隔子宫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冰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念株菌性阴道炎是由白色念株菌感染所致的一种妇科常见病.我科自2001年以来使用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宝英;王咏梅;李西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青光眼为眼科常见病,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措施.但手术对病人的机体可造成一定的损伤,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也有少数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急性期控制后不愿手术的,需带药回家继续治疗和护理.所以,做好青光眼病人出院后康复指导,可预防疾病复发.
作者:刘玉莲;李晓军;杨系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对老年人健康危害较大.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的患病率约占脑梗塞的10%,平均病死率约25%,存活率中10%~47%病残,故病死率、病残率较高[1].大面积脑梗死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梗死灶直径在4.6cm以上[2],或梗死面积大于20cm2[3],称为大面积脑梗死.它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病情凶险,致残率高.大面积脑梗死并发症多,其中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情为凶险,死亡率高,致残率也相对较高.笔者对在区人民医院内科ICU 1999年7月~2001年12月收住的32例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呼吸衰竭采取早期应用人工机械通气,脱水剂,亚低温治疗,呼吸兴奋剂和小量阿片受体拮抗剂,保护脑细胞药,抗生素和其它对症支持等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涛;张志文;熊滨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各类肝病血清抗凝血酶-Ⅲ含量、活性以及前白蛋白的检测,并分析比较,探讨上述指标在反映肝脏受损程度上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AT-Ⅲ抗原(AT-Ⅲ:Ag)测定用火箭电泳法,AT-Ⅲ活性(AT-Ⅲ:A)测定有凝血酶凝胶空斑法,前白蛋白测定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各肝病组两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前白蛋白下降更为显著,各肝炎组间差异也比AT-Ⅲ显著(P<0.01),特别为急性肝炎.结论:血清前白蛋白含量的变化能早期准确地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及肝脏储备功能,对于各类肝病前白蛋白的检测比抗凝血酶-Ⅲ更敏感,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良好指标.
作者:解渝;张芝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比较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肝性脑病发生率.方法:随机采集我院近10年住院的494例肝炎后肝硬化和60例肝癌患者,统计分析其肝性脑病发生率.结果:494例肝炎后肝硬化和60例肝癌患者中,分别有125例和4例并发肝性脑病,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25.30%和6.67%,两者间比较,差异显著(u=3.2242,P<0.01).结论:肝炎后肝硬化的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肝癌患者的肝性脑病发生率高.
作者:吴民祥;刘伟;赵伟;罗婵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疝补片修补术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例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病例及同期采用经典修补法的20例,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局部肿胀、疼痛和疝复发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术后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局部反应和并发症、复发率上有显著差异性.补片修补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下床活动早,局部无疼痛,无鞘膜积液,无复发.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补片修补法在腹股沟疝修补中优于经典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赵柄权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促进了传统护理逐渐向现代护理的过度.护理工作的任务也不仅限于治疗,还要求对疾病进行预防;护士的工作场所也不仅是医院,还要扩大到社会;对社会人群开展卫生保健和健康咨询,对出院病人要做院外随访;对一些在家治疗的病人要做家庭护理指导工作,这样对各种疾病的预防、治疗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近几年来,全球结核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特别是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有病程长,疗效慢,易复发的特点,所以其治疗方案应坚持采用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的基本原则.病人如果长期住院治疗,费用较高,多数家庭无法承受其经济负担,故多数病人经短时间住院治疗,在熟悉了药物的用法,用量且病情稍稳定后,就带药回家治疗,少数病人自确诊为结核病后就一直不住院治疗.病人住院期间能得到医护人员良好的治疗及护理,而回家后该如何进行自我护理呢?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其家庭护理指导工作.
作者:杜亚文;郑鑫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为了解和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所至眼底视网膜改变.方法:对6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引起视力下降患者,进行视力、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并排除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病变及鼻咽癌复发、转移.结果:所有患者视网膜均见出血、渗出、微血管瘤及新生血管,荧光造影早期后极部有斑块状或点状遮蔽荧光区、后期絮状斑及毛细血管阻塞区荧光素渗漏.结论: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潜伏期,其发病和严重程度与放射剂量大小有关,是视网膜阻塞性病变的一种形式,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
作者:曹征;封丽芳;朱如芝;叶锦华;陈硕;梁绍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75%氟化钠甘油(A)、10%硝酸银(B)、GLUMA脱敏剂(C)、脱敏凝胶(D)4种脱敏药物对牙本质过敏的脱敏疗效.方法:将212例360个牙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上述4种脱敏药物脱敏治疗1个疗程,比较其效果.结果:A、B、C、D4组脱敏总有效率分别为68.89%、71.11%、94.44%、96.67%,A、B两组与C、D两组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GLUMA脱敏剂和脱敏凝胶是两种较为理想的脱敏药物.
作者:陈洪飞;林育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笔者在采血期间,遇到1例由于血液冷凝集而引起血液计数仪计数异常.
作者:李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脑梗死以躯体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后遗症多,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999年我院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即将对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健康教育得当,让患者及家属掌握了相关护理知识积极参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艳丽;姚慧娟;韩艳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柱晶白霉素在医院为常用药物,正常剂量下发生不良反应极少,曾有报道连续应用第5天发生过敏者[1],致敏可能与过敏体质有关,也有报道首剂发生过敏者,本例为患者正处于其它药物的过敏状态尚未解除时,应用白霉素又引起再次过敏.
作者:郑怡;刘红华;李丽伟;王婷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科2001年元月~2002年11月共收治新生儿应激性胃出血57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信桃;张春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急性白血病(AL)患者由于治疗过程中接受大剂量、多疗程化疗而导致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障碍,加上广谱抗生素及大剂量激素的应用等因素,极易并发霉菌感染,尤其是深部霉菌感染(DFI).文献报道目前白血病合并DFI的发生率为25%~50%,而其中致命性DFI占50%~90%[1],可见,DFI己成为AL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为此,对我院1997~2001年间收治的AL患者合并DFI共14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易感因素和防治对策.
作者:李会兰;刘玉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尿酸产生过多和/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所致的疾病.随着人类饮食结构的变化,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增高,本病发病率逐年增加.高尿酸血症的结果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等,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目前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为了进一步研究高尿酸血症的形成机制和防治途径,提供一个接近于人类尿酸代谢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尤显重要.笔者收集了近期有关高尿酸血症的动物造模方面的文献.现总结如下.
作者:谭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呼吸暂停是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它可出现于多种疾病.由于引起呼吸暂停的病因不同,抢救措施亦不同.临床上必须准确及时地对呼吸暂停原因予以鉴别,否则由于误诊误治导致严重后果.
作者:李艳君;梁桂芝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