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护教学中护生动作技能的培养

王琳

关键词:基护教学, 中护生, 动作技能, 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教师, 合格人才, 传授知识, 科学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科学的发展,使其成为合格人才.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基护教学中护生动作技能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科学的发展,使其成为合格人才.

    作者:王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浅谈中等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高等医学教育,中等医学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必须适时地调整中等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重点培养生物-社会-心理-环境模式的全科医学人才;为此要改革专业设置,把医士、护理专业融为一体,使学生既掌握一般的医学技术,又掌握一般的护理技术,以适应社会及农村卫生工作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教互学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要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要变培养知识型人才为培养实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阶段,增加2~4周到社区及农村实习的时间,使学生掌握社区及农村卫生工作的内容及工作方法,为今后的工作作好准备.中等医学教育必须培养学生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为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侯鹏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住院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和组织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

    作者:谢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应用护理程序对1例药疹致全身剥脱性皮炎、败血症的护理

    全身剥脱性皮炎约占药疹的2%,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药疹[1],它不仅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也给护理带来很大麻烦,特别是在病人经济十分困难、医疗条件相对差的县级医院来说,要治好这种病,困难更多、现谈谈我科收治的1例重型药疹的护理体会.

    作者:谭冬凤;罗爱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继发性不孕症189例分析

    目的:研究继发性不孕症的常见病因及治疗.方法:随机选取有人工流产史,未落实避孕措施2年或2年以上仍未孕而要求检查治疗者.所有研究对象丈夫精液检查正常.就诊时均行妇科检查,B超检查,阴性者行子宫输卵管通液术或造影术,免疫检查.结果:发现造成继发性不孕症的常见病因依次是: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粘连或堵塞,免疫性不孕,胎骨残留,刮宫过度,小型子宫内膜器质病变,不排卵.结论:对继发性不孕者应从仔细询问病史开始有目的地进行相应检查,并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落实避孕措施,减少非意愿性妊娠和流产次数是减少继发性不孕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桂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电极板致右大腿烧伤1例

    高频电力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手术效果,缩短手术时间,还减少术中出血,受到医生的欢迎,在手术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认真观察电极板或其它因素,易致皮肤烧伤,现将我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电极板致右大腿烧伤1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高颖;王骊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抗生素预防胃肠道肿瘤术后感染

    目的:评价抗生素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对106例胃肠道肿瘤病人行术前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对照组94例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5~7d,统计学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术后感染率:预防组0.94%(1例),对照组6.38%(6例),x2=4.63,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抗生素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感染的预防有良好效果.

    作者:穆四清;汪泓;郝宝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大剂量谷维素加硝苯地平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30例临床分析

    自1997年5月以来,笔者采用大剂量谷维素加硝苯地平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

    1术后病人疼痛产生的相关因素分析1.1手术创伤术后疼痛的客观因素是手术创伤,它是术后疼痛的直接原因.在手术创伤这一伤害性刺激作用下,首先引致组织内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如缓激态、五羟色胺、蛋白水解酶等,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然后产生痛觉传入冲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痛觉[1].

    作者:赵霞;吴丽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其原因多数为车祸、工伤意外事故所致的.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所收治的27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病人进行了内固定手术,现将其手术配合要点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雷健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瓦松栓治疗慢性宫颈炎80例疗效观察

    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是宫颈糜烂的主要原因之一,2000年1月~2001年5月,我院妇科门诊对宫颈糜烂患者采用瓦松栓治疗,并坚持随访8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霞;牛玉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儿惊厥的急救和护理

    惊厥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或功能失调的紧急症状,婴幼儿机体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而导致发热,加之小儿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对皮层下中枢的控制能力非常薄弱,遇到兴奋或抑制均很快扩散,对疾病引起的高热容易发生惊厥,如不及时控制,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杨翠芝;张淑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2000年2月我院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120例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在183处病变共置入支架125只.在未经介入性治疗的病变置入支架(De novo stenting)101只,PTCA结果不理想(suboptimal)置入支架19只,2例PTCA并发夹层,濒临闭塞时紧急置入支架(Bail-out stenting)2只,在再狭窄病变置入支架3只.置入支架平均直径3.00±0.69mm,平均长度18.15±10.26mm.手术即刻成功率98.4%,主要并发症率为1.6%((2例AMI).结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王忠;马建新;吴金家;罗丽萍;徐卫亭;程慧;杜成;杨玉茹;陈肖芸;毕焕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妊娠晚期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的临床观察

    随着产科学的进展,在排除禁忌症的情况下,妊娠晚期引产已成为产科常见的临床治疗措施,而宫颈成熟度是决定引产成败的关键因素,若宫颈不成熟,引产不仅费时,而且失败率高.

    作者:张慧玲;朱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低钾血症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9例分析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之间的一种即时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为了揭示与低钾血症有关的TDP的特征,为临床及时抢救病人提供参考,本文对我院近16年来诊治的伴低钾血症的TDP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朱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弹性排班制在整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传统的固定的排班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护理模式的需求,如何以人为本,以病人的满意为准则,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使护理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我院自去年全面开展整体护理,运行弹性排班,经过1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荔红;林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强化技能目标在物理诊断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诊断学是医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必经之路,也是医学生的重要基本功.现代医学教育十分强调临床能力的培养,因为临床能力是医疗工作的基础.

    作者:金发光;刘同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以癫痫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

    以癫痫样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近年来有所报告,但为数不多.笔者在临床遇到癫痫小发作为主要症状的SLE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宪琴;马爱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餐后采血对肝功能8项指标的影响

    常规肝功能检查采集样本的传统方式取自受检者早晨空腹的静脉血,为了观察进食简单早餐后对肝功能检测项目的影响,笔者对照测定了25名健康体检者的空腹与进食简单早餐后1h肝功能8项生化成份,通过分析餐前和餐后各种成份浓度的变化,探讨餐后抽血检查对肝功能测定的影响.

    作者:罗俊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糖尿病胃肠病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胃肠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应用胰岛素等治疗糖尿病胃肠病42例.结果:其中18例好转,无好转或病情加重15例,死亡9例.结论:目前对糖尿病胃肠病的治疗,除严格控制血糖,尚无特效疗法.糖尿病胃肠病患者一旦出现严重胃肠功能衰竭,现有的治疗难以逆转.如何做好糖尿病患者的三级预防,防止并发胃肠病等并发症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的重要课题.

    作者:丁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