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例下肢严重创伤并发气性坏疽的救治体会

方智敏;占蓓蕾;何飞熊;叶舟

关键词:下肢严重创伤, 气性坏疽, 严重开放性损伤, 软组织感染, 芽胞杆菌属, 危及生命, 骨科医师, 特异性, 治本, 肢体, 诊治, 细菌, 临床, 救治
摘要:气性坏疽是梭状芽胞杆菌属细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软组织感染,多见于软组织严重开放性损伤.如不及时诊治,常可丧失肢体或危及生命,应引起临床骨科医师高度重视.我院1980年以来收治本病3例.对其救治加以分析总结.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特殊表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报告

    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一般均能迅速确诊,但遇表现特殊者,易误诊或漏诊.现将笔者所见4例表现特殊的SAH报告如下.

    作者:华玉玲;李季春;王子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浅谈中等卫生学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中等卫生专业学校是由医学教学和医学临床共同组成的学校,有较强的专业性.图书馆是学校建设中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学校教学和医疗科研工作的信息中心.

    作者:刘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浅谈我院病案的计算机管理

    随着科学的发展,病历档案在医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病案在医、教、研上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病案的信息价值得到认可,病案信息已成为医院信息和医院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林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抗脑衰胶囊治疗经前紧张综合征48例观察

    抗脑衰胶囊为一中药制品,有调节脑植物神经功能、治疗脑功能性疾病,本文观察抗脑衰48例治疗前后症状及孕酮和雌激素水平,并以谷维素组对照,水肿、乳房胀痛有效率79%~90%,与对照组相比,P<0.001,治疗后孕酮雌激素水平接近正常.

    作者:梁韶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儿单纯性血尿46例病因分析

    单纯性血尿又称无症状性血尿,是儿科临床常见表现之一,其病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总结46例报道如下.

    作者:孟淑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甘石创愈散治疗会阴侧切口愈合不良25例

    自1994年以来,笔者采用甘石创愈散治疗会阴侧切口愈合不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建川;高秀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人体寄生虫学课堂教学的小结方式

    课堂小结时间不长,却十分重要.好的课堂小结,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方面对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做了简短的总结,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横纵向联系.

    作者:邢杰;李浴峰;阎玉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研究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对563例乳腺癌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各种临床病理改变对淋巴结转移及其转移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部位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彻底的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及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文局;黄秉厚;张秋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儿重度窒息综合征55例抢救体会

    新生儿窒息后综合征,是指新生儿窒息后造成多系统缺氧损害导致多种并发症,是新生儿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治疗55例重度窒息综合征,现就抢救体会概述如下.

    作者:秦立赟;李晓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柴胡桂枝汤的临床新用

    吾常以柴胡桂枝汤灵活化裁,广泛应用临床久治乏效疑难杂病证,取效甚捷.兹择验案如下.

    作者:苏宝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心肌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QT离散度的变化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QT离散率(QTr)的变化,以了解心肌梗死急性期时心室肌复极时限差异是否较恢复期增大.作为衡量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度过急性期的指标.方法:分别测量56例心肌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大QT间期(QTmax)减小QT间期(QT-min),得QTd;以QTmax/(R-R)1/2减QTmin/(R-R)1/2,得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QTd/(R-R)得QT离散率QTr.并对心肌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的QTd、QTcd、QTr进行比较.结果:心肌梗死急性期较恢复期QTd、QTcd、QTr明显增加,P值分别<0.01、<0.01、<0.001.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心室肌复极时限差异较恢复期增大,QTr是QT离散程度更为客观的指标.

    作者:杜克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双黄连注射液药物过敏试验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液药物过敏反应情况,探讨其发生机制,寻找防范措施.方法:24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在治疗前分别采用浓度为25%和50%的皮试液行皮肤过敏试验,并与对照组一起观察各组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该药在人群中的致敏率为8.6%.试验组Ⅱ与对照组的差异尤为显著(P<0.01).结论:在用药前采用2种不同浓度皮试液,均可有效地对过敏体质患者进行筛选,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作者:黄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对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探讨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是2001年中等职业学校新设口腔专业,其教学计划和传统的口腔医士类专业比较,有一定的特点.为办好此专业,培养具有专业特色、适应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以及初、中级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本文对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和讨论.

    作者:李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草药在检验工作中的应用

    中医中药是我们的国粹.中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她为我国和世界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众所周知,中药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但除去防病治病外,在检验工作中也有着积极的作用,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试验.

    作者:郭桂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镁治疗新生儿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新生儿HIE住院患儿按硫酸镁半衰期.在出生儿72h,3次给硫酸镁治疗.结果:硫酸镁治疗新生儿HIE,显效率x2=5.744,P值<0.05,总有效率x2=7.92,P值<0.01,有显著差异,并在临床神经症状恢复时间,NBNA评分等方面均比对照组好.结论:镁能透过围产期或缺氧缺血状态下的血脑屏障,强烈地抑制NMDA受体的活性,减少脑细胞调亡、坏死和迟发性神经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许向荣;陈芝彪;王红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依那普利逆转高血压患者蛋白尿的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依那普利逆转高血压患者蛋白尿的情况.方法:将126例高血压合并蛋白尿患者分为A、B、C 3个组分别每天给予10mg、20mg和40mg依那普利,6个月后比较各组蛋白尿的转阴率.结果:B、C组蛋白尿的转阴率明显高于A组.但B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每天给予20mg依那普利可能是逆转高血压蛋白尿较合理的剂量.

    作者:黄春涛;石延科;邓旭;张云梅;林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外伤性前房出血40例临床分析

    前房出血多见于钝挫伤,常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血染.我院自1998年1月至今收治外伤性前房出血40例.分析如下.

    作者:徐秀荣;赵秀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P),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病变广泛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听觉、视觉异常及行为异常.我中心自1999年将针刺用于治疗50例小儿脑性瘫痪,取得较好疗效,并与30例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洪涛;梁松;李雄斌;赵旸;徐云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心摆药几点易忽视的问题及改进尝试

    中心药房的统一摆药,统一发药,既减轻临床工作量,又便于统一管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存在几点容易忽视的问题,并尝试加以改进.现浅述如下.

    作者:林菁红;陈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常规心电图检查中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对照,研究连续194例病人临床症状及心电图ST-T改变与造影结果的关系.结果:造影发现136例病人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58例未发现明显病变.非典型心脏症状的病人无论是否有ST-T的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仅4%~14%,而典型症状伴有ST-T异常的病人阳性率较高(89.4%).结论:ST-T异常伴有典型心脏症状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可靠指标.

    作者:籍振国;郝哲;刘红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