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玲爱;刘国华
利多卡因常用于局部麻醉及抗心律失常.近年来陆续报道它还有其他一些用途.
作者:余永强;金毅斌;冯国梁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和C3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对68名(18~59岁)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留取了血液标本检测免疫球蛋白和C3.结果:血液透析后Bun和Scr下降,CO2CP、IgG和C3上升(P<0.01),IgA、IgM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症合并对机体不利的免疫损害,血液透析能明显改善尿毒症的症状,增强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窦月;范淑珍;吴依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毒素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血清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内毒素用鲎试验定量检测法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和肝硬化组血清NO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内毒素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功能越差,NO和内毒素水平越高.AFP阴性肝癌和AFP阳性肝癌之间NO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O和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的发病机理有关,NO可能起双重作用,NO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的诊断、治疗、以及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解渝;张芝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综合治疗是当前肺癌尤其是晚期肺癌治疗的趋势.我科自1999年4月~2001年12月对42例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支气管肺癌患者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行瘤体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将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廖智慧;汪克清;张君慧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医院感染管理是现代化医院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全面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我院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较早,经过多年实践,逐渐完善了一套科学化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对医院感染实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现将我院医院感染的系统化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程学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科1998年10月~2001年10月共收治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40例,经及时抢救,36例痊愈,抢救成功率达94.9%.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景代群;邓广菊;邢玉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2000年2月~2001年3月我科应用瑞倍(枸椽酸铋雷尼替丁胶囊,深圳清华源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联合赛胃安胶囊(泉州亚泰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及甲硝唑治疗36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金枝;黄晓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1一般资料溶血性尿毒症综合症,简称HUS,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急症,好发于婴幼儿或孕妇,病情复杂,死亡率较高,极易误诊.现将笔者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韩云辉;张泽欣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临床护理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科学性、连续性、时间性较强的技术工作,而临床症状的护理观察则是护理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现仅就疾病先兆症状的护理问题谈谈体会,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张学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为了探讨延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脑梗死病人红细胞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歧化酶变化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脑梗死病人静点尿激酶治疗,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红细胞LPO、SOD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LPO明显降低,SOD明显增高,两者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延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脑梗死后体内自由基增高,脂质过氧化反应及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曹文斌;郎洪刚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心脑血管等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与健康,而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是这些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它们均出现血液粘度增高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导致血流缓慢,微循环障碍,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终导致心脑血管等循环系统疾患.因此血液粘度的测定是诊治这类疾病的重要依据.而全血粘度的测定,必须用国内先进的回旋式自动血流变仪测定[1],才能保证其准确性.为此本文用LBY-N6A测定了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的全血粘度,报告如下.
作者:赵红丽;赵俊月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88例经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自愿入选,随机分为通心络组(45例,常规西药加通心络治疗)与对照组(43例,仅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粘度的变化.通心络组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总服药与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通心络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均优于对照组.在病人观察期间,5例病人诉上腹不适,加服保护胃粘膜药后症状缓解,2例病人因上腹胀痛,中途退出临床观察,其他病人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口服安全,疗效显著.
作者:陈红卫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手术治疗的场所.手术治疗是医疗的重要环节,它是既相对独立,又要密切配合的集体活动,从手术的器械准备到手术台上、台下的配合始终离不开护理工作,这就需要有一个具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护士长.护士长业务水平高低,责任心的强弱,管理素质的好与坏,不仅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将影响到手术科室工作的开展.因此手术室护士长工作至关重要,在她身上完全体现了护士长的十种角色.笔者就几年来任职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小儿静脉穿刺术,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常用基本操作,能否一针成功,直接关系着患儿的安危.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观察深刻体会到,影响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和质量的因素,除了应提高静脉穿刺的熟练程度和操作技巧外,还有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因素.
作者:张建凤;潘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米非司酮用于终止早孕的药物流产,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由于米非司酮具有多方面的生理作用,它还可以用于更年期功血的治疗.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2年中米非司酮用于治疗更年期功血28例的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朱志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本院出现了1例股静脉采集血液标本后引起下肢青紫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霍允丽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uri,HP)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的关系目前尚存在争议[1].我们拟从抗HP治疗对FD患者症状的改善,来分析抗HP感染在治疗FD中的意义及HP与FD的关系.
作者:李淑敏;周长勤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心肌炎的发病、临床症状、治疗及转归情况.方法:分析128例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引起心肌炎的前驱感染以病毒为多.笔者总结的128例中,临床上考虑为病毒感染者108例,占84%.治疗以休息及心肌细胞营养药物为主.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多在1个月左右恢复正常.心肌酶及心肌抗体多在3个月左右恢复正常.临床治愈率达100%.无1例死亡.结论:心肌炎的病因及病理较复杂.治疗效果明显.愈后良好.很少有留后遗症及影响生长发育者.
作者:吕黎玲;何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比较氟伐他汀和普伐他汀调整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氟伐他汀组(40例,40mg,每日1次)和普伐他汀组(38例,20mg,每日1次)均连续服用4周.结果:两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升高HDL-C分别为87%和87%,60%和61%,65%和63%.结论:两药具有相近的调整血脂疗效.
作者:黄粤中;陈尚茹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用甲氰咪胍(治疗组)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60例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照组)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54例比较,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为74%,两者差异显著,提示甲氰咪胍是一种显效快,疗效显著,可作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常规药物.
作者:蒯文霞;郭艾平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