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消化道护理体会

柏凡霞

关键词:颅脑损伤病人, 消化道, 营养支持, 神经外科, 脑干损伤, 广泛性, 常见病, 进食, 昏迷, 护理
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常因广泛性脑、脑干损伤而出现较长时间昏迷,不能自行进食.及时通过正常途径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及做好消化道护理极为重要.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较普遍,开展也比较成功,这对术后髋关节的恢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股骨颈骨折一般都发生于老年人,女性较多见,老年人由于活动减少,代谢减退,内分泌紊乱等原因,股骨上端乃至全身骨皮质产生不同程度的疏松,一经外伤,极易造成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头下端骨折,容易移位,股骨头血循环极差,即使复位和内固定后也会发生缺血性坏死,丧失髋关节功能,因此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就是重建髋关节功能,缩短老年患者的卧床时间,让他们重新站起来到社会生活中去.

    作者:陈红桔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对ICU61例使用呼吸机病人的护理体会

    我院自2000年成立ICU以来,救治了许多危重患者.其中人工呼吸机救治61例,成功36,死亡25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芦红;肖勇武;赵永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5例女性尿道粘膜脱垂病人的护理

    女性尿道粘膜脱垂临床上较为少见.本病多见于儿童,老年妇女亦可发生.我院自1992年以来,共收治5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未发生其它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作者:钟爱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处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患病率为112/10万,其病死率可达到50%左右[1].我院自1996年8月~2001年12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906例,死亡253例(院前死亡105例,院内死亡148例),治疗753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普;韩希成;尹海林;郑善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1577例建卡孕妇ICP发生情况分析

    为了解孕妇发生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情况及对母儿的影响,回顾分析了2001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已分娩的1577例产妇孕期保健的有关情况.结果显示:建卡孕妇产前ICP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ICP孕妇剖宫产率高于非ICP孕妇剖宫产率.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可以降低ICP和剖宫产率,减少死胎、低体重儿发生率,更好的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陆琳;卢静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浅谈病理学实习教学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它是讲授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结局的一门科学.病理学的教学方式,是大课讲授理论与小班实习相结合.实习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本文就如何提高实习教学效果的有关问题谈几点体会.

    作者:乌力吉白乙;张娟;张红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用丁香乙醇酊进行无痛性注射的试探

    注射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众所周知,注射引起的疼痛往往使一些病人逃避治疗,特别是给幼儿注射时,常出现哭闹、挣扎等不合作现象.然而,不同的药物注入体内和采取不同的注射法产生的疼痛程度一般也不同.

    作者:沈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床边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抢救ICU重度高血钾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床边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抢救14例ICU重度高血钾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4例并发重度高血钾的重危患者给予床边CVVH,先使用无钾置换液,待血钾浓度降至正常后,再逐渐增加置换液中钾离子浓度至平衡状态.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2、4、6、12、24h血清钾浓度.结果:1h之内所有患者血钾浓度均有效下降,6h之内全部降至正常范围,12、24h保持于正常水平;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结论:ICU床边CVVH用于抢救重危患者并发的重度高血钾安全、有效.

    作者:唐健;顾勤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C-反应蛋白测定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7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和5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CRP水平及WBC总数及分类计数.结果:107例细菌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RP明显升高(P<0.01).71例病毒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若以8mg/L为两者的临界点,细菌感染组阳性率为100%(107/107),而病毒感染组为0%(0/71).结论: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时检测血清CRP水平可正确灵敏地鉴别感染的致病病原体,有助于临床作及时的针对性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俞华军;崔维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黄连素的临床新用途

    黄连素作为抗菌药物曾广泛用于治疗痢疾杆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疾病.近年来,随着对黄连素的药理作用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将黄连素的一些新用途,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潘鑫;张静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利巴韦林治疗TTV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治疗TTV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0例TTV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利巴韦林150mg/次,3次/d×3月;对照组:常规护肝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ALT、AST复常率20%,TTV DNA转阴率0%,治疗组:ALT、AST复常率达60%,TTV DNA转阴率达50%.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ALT、AST复常率30%,TTV DNA 0%;治疗组:ALT、AST复常率达80.0%,TTV DNA阴转率达7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ALT、AST复常率40%,TTV DNA阴转率0%;治疗组:ALT、AST复常率达90%,TTV DNA阴转率90%.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巴韦林治疗TTV型肝炎有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使TTV DNA转阴的作用.

    作者:俞斐;周桂龙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7例

    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在妇产科文献中多见,而直肠子宫内膜异位(rectal endometriosis,RE)属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少见,且日常就诊于外科容易误诊,现总结如下.

    作者:金莉;艾旭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依法实施护理管理的体会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觉醒,知识水平的提高,加之医疗费用的持续高涨,医疗纠纷越来越多,甚至令人触目惊心.使得护理人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需要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者:戴为芬;薛春香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腹部外伤后急性阑尾炎8例分析

    腹部外伤后急性阑尾炎是指健康人体受腹部钝性损伤后,出现阑尾炎症状的变化过程.我院1993~2001年,共收治该种疾病8例,现就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程中庸;邓鲁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食管、贲门癌病人由于术前多有进食困难,很多患者营养状态较差,加上手术创伤大,术后禁食时间长,严重影响机体的代谢状态,所以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杨光巧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子宫腺肌病79例临床分析

    子宫腺肌病又称子宫肌腺病,是指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体同时出现在子宫的肌壁层而言,在临床上长期被划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范畴,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高坦兵;任晓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纤支镜检查术的配合及护理体会

    我科1999年10月~2001年10月,共行纤支镜检查15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顾汉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粘滞血症患儿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川芎嗪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症(PNS)伴高粘滞血症患儿血液流变学变化并探讨川芎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有高粘血滞症的PNS患儿随机分为川芎嗪组(21例)和对照治疗组(19例),川芎嗪组予川芎嗪5-8mg@k-1@d-1.两组均同时服用强的松2mg@kg-1@d-1,治疗8周.治疗前后检测并分析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观察蛋白尿转阴、水肿消退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后,川芎嗪组蛋白尿转阴,水肿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P<0.01).同时血液流变学大部分指标较对照组下降(P<0.05),与正常组基本无差别(P>0.05),而对照组大部分指标仍高于正常组.结论:大部分PNS患儿存在高粘滞血症,川芎嗪可降低血粘度而改善症状,缓解PNS的发展.

    作者:陈卫平;马士勤;王绪山;李广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SS水平的研究

    目的:为了研究与临床较为接近的自发性脑出血动物模型及探讨生长抑素(SS)在脑出血时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了与临床较为接近的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动物模型,且对其形成的自发性脑出血大鼠生长抑素的含量、血压、神经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自发性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生长抑素的含量降低、血压显著升高、并出现明显神经缺损症状.结论: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动物模型形成的自发性脑出血大鼠动物模型是与临床较为接近的脑出血动物模型,并且脑出血时存在着生长抑素的变化.

    作者:周爽;方邦江;王升旭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抑郁病人的应激激素测定及变化分析

    目的: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对抑郁病人应激激素进行测定,以期对情感性疾病的病因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35例抑郁病人和31例正常对照组的皮质醇(C0)、生长激素(GH)、胰岛高血糖素(GL)和泌乳素(PRL)进行放免测定及对比.结果:抑郁病人血中C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抑郁症病人的血中C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性神经症病人血中G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病人血中CO增高,与应激无关,而与抑郁本身有关.抑郁性神经症病人血中GH下降的原因可能与患者对下丘脑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反应迟钝和机体处于慢性应激状态有关.

    作者:朱晓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