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后QTc离散度的变化及意义

许凤华;许宏珂;赵青修;张玉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相关动脉, 再通, QTcd离散度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溶栓再通后QTc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发病6h内的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按梗塞相关动脉有无再通分为再通组(n= 45)和未通组(n= 19).结果:溶栓后再通组QTcd与溶栓前及未通组溶栓后比较明显缩小(P<0.01);溶栓后24h再通组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较来通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成功的溶栓治疗可明显缩小QTcd,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QTcd变化也可作为判断溶栓疗效及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的一项指标.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的治疗和护理

    近年来,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的发病率出现上升趋,疫情严重.现将我院两年来治疗18例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苏谭华;郭惠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门诊手术的麻醉现状

    随着门诊手术的日益增多,门诊手术的麻醉已成为麻醉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科学合理地进行病人选择、术前准备、麻醉方式和用药选择、术中及术后的管理,认真把握离院标准,力求做到安全、舒适、高效,同时迅速回复,术后无残留作用及并发症.对确保病人安全及诊疗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邹伟;陈海玲;张彩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5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中枢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低下,癫痫、瘫痪等.及时观察及护理,可获得及时救治的机会,能有效降低H1E的病死率.现将我科1998年6月以来的50例HIE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有机磷中毒气管切开术后12例护理体会

    我院1999~2000年共收治重度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衰竭病人12例,年龄在16~70岁之间,其中3例为中枢性呼吸衰竭,9例为周围性呼吸衰竭,均先行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或气囊人工辅助通气,辅助呼吸时间在5~20d,其中死亡4例,院内感染1例,治愈8例,抢救成功率为66.7%.笔者有以下体会.

    作者:孙怀美;赵亚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梗塞的早期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率高达70%~80%,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有资料表明,早期有计划地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促进突触再生,有利于高级中枢神经回路的再通,实现功能代偿,使肢体功能以正常的运动模式恢复.我科自1998年以来,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武;常乐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硬膜外麻醉侧卧位手术时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侧卧位手术及辅助用药时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方法:60例硬膜外麻醉行侧卧位手术病人随机分成芬氟组及安定组,用无创搏动氧饱和度测定法,观察其硬膜外麻醉后、侧卧位后及辅助用药后sPO2变化.结果:硬膜外麻醉后其sPO2下降,但在正常范围,侧卧位后sPO2下降明显(P<0.05),应用辅助用药后其sPO2下降非常明显(P<0.01).芬氟组sPO2下降时间比安定组长,对呼吸抑制较安定组明显.结论:低氧血症之原因是硬膜外麻醉、侧卧位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和安定、芬太尼氟哌啶合剂抑制呼吸复合作用的结果,故应用本麻醉方法时应常规吸氧,以免病人发生缺氧.

    作者:徐红梅;来庆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外耳湿疹的治疗体会

    外耳湿疹是指发生在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的多形性皮疹,多因受药物或其他过敏物质刺激所致,以小儿多见,分为急性、慢性两类.急性湿疹极痒,有黄水样分泌物;慢性湿疹除瘙痒外,外耳皮肤可增厚致外耳道狭窄,表皮脱屑,皲裂,结痂,鼓膜受累者可有轻度传导性耳聋及耳鸣.

    作者:刘亚宏;焦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8例EH患者外周静脉血中NO和ET含量,其中21例合并高脂血症(A组);27例不伴高脂血症(B组).以24例健康查体人群作为对照(C组).结果:A组患者血浆NO含量均较B组及C组升高(P<0.05,P<0.01),A组血浆ET含量也较B组及C组升高(P<0.01).结论:EH及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浆NO和ET含量升高是高血压及其高脂血症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之一,反映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

    作者:叶林书;孙晓英;朱桐春;刘守莲;安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子宫腺癌伴腹腔广泛转移并发肝吸虫感染1例报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肝吸虫病在城市人口中几乎绝迹已多年,在常规检查中很难见到该病的病原虫卵.近来在我院一子宫腺癌伴腹腔广泛转移患者的粪便中发现大量肝吸虫卵.现将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方咏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月骨与月骨周围脱位的治疗

    月骨与月骨周围脱位临床上较为少见,常伴有桡骨茎突骨折.由于腕部骨有骨骼8块,其形态各异,X片上有重叠影象,难以准确判断.同时创伤后有腕部疼痛、手指麻木、活动障碍等骨折的临床表现,掩盖了腕骨脱位体征,容易漏诊.1996年以来,我们先后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明;陈学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脐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分离、保存及输入

    人类脐血富含造血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资源.如何采集、分离、保存、输入脐血造血干细胞是脐血移植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成为人们近期关注的热点.

    作者:钟卫一;牛威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胸腔穿刺抽液480例体会

    胸腔穿刺抽液术是临床内科尤其是呼吸内科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胸穿抽液,对减轻胸腔和肺受压,缓解心肺功能,减少胸膜的粘连、增厚,改善病人的生活及生存条件都有重要意义.本院1993年8月~2000年8月共收治480例胸腔积液患者,全部病例均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每例抽液1~8次不等.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术后操作恰当,术中均无不良反应.现将体会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作者:李诚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溢血20例护理体会

    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溢血20例,我们因病而异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年龄为18~35岁,均系初孕妇.其中高血压,蛋白尿,水肿,昏迷,半身不遂者4例;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半身不遂,抽搐者2例;高血压,蛋白尿,水肿,昏迷,半身不遂,抽搐者14例.3例出现脑疝.合并脑疝患者中1例治愈,2例死亡,1例死于产前,1例死于剖宫取胎术后72h.其余18例痊愈出院,均随访半年以上无后遗症.

    作者:曲晓红;吴淑波;姜海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评价

    目的:观察小剂量氢氟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2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服用小剂量氢氯噻嗪25mg/d,血压稳定控制8~12周后,改为12.5mg/d,若12周后收缩压(SBP)>140mmHg,或舒张压(DBP)>90mmHg,予加服依那普利10mg/d,疗程2.5~3年.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血脂、血糖、血钾监测.结果:小剂量氢氯噻嗪的降压总有效率为86.5%,对血脂、血糖、血钾无明显影响.结论:小剂量氢氯噻嗪可作为轻中度高血压病的初始药物,或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可稳定控制血压;对血脂、血糖、血钾无明显影响,价格便宜,副作用较少,故值得临床医生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郭得志;苏文举;郑开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医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20多年来,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壮大,专业技术人员地位和待遇显著提高,从而激发了人们钻研业务、奋发进取的热情,调动了献身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积极性,甚至有些改行从事行政工作的医务人员又陆续回到了技术岗位.但在职务评聘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地方.现将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房宁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脏骤停抢救成功5例的护理体会

    我科自1999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心脏骤停患者7例,其中5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抢救成功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38~45岁,均一次抢救成功,治愈出院.

    作者:朱巍;郭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后QTc离散度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溶栓再通后QTc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发病6h内的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按梗塞相关动脉有无再通分为再通组(n= 45)和未通组(n= 19).结果:溶栓后再通组QTcd与溶栓前及未通组溶栓后比较明显缩小(P<0.01);溶栓后24h再通组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较来通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成功的溶栓治疗可明显缩小QTcd,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QTcd变化也可作为判断溶栓疗效及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的一项指标.

    作者:许凤华;许宏珂;赵青修;张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布-加氏综合征(B-CS)是由于下腔静脉(IVC)和(或)肝静脉狭窄或闭塞造成IVC和肝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传统的治疗多行外科手术,须开胸开腹,手术难度大,疗效欠佳.近年来,由于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疗法.我院1997年1月~2000的10月采用球囊扩张IVC及支架置入共治疗B-CS 10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种微创性治疗,具有对机体创伤小、病人易接受、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刘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从生源素质谈医卫类中专化学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院校的普遍扩招,进入医卫类中专学校的学生的入学成绩均比以往历届学生差.为适应生源素质的要求,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化学教学应淡化课程意识,增强专业意识,进行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作者:刘梯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规范医疗收费管理是医院长远利益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作为第三产业,医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经营补偿.在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医院要增加收入,就要把好收费关;门诊收费处、住院结帐处是医院经济收入的两大窗口,它能及时反映医院的经济收入和医院文明服务程度,能体现医院实施优质服务的环境、面貌、质量、信誉,加强对这两个窗口的经济管理,有利于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房梅玉;李晓英;任爱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