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gA肾病与脑出血2例临床观察

杨立明;李蕴潜;洪新宇

关键词:肾病, 并脑出血, 肾小球肾炎, 尿毒症, 免疫病理检查, 免疫复合物, 肾活检, 可发展, 资料, 诊治, 特征, 临床, 颗粒, 报告
摘要:IgA肾病又称Berger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一类肾小球肾炎.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可发展为尿毒症、合并脑出血.现报告IgA肾病1例发展为尿毒症脑出血诊治资料.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翼状胬肉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预防复发48例临床分析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农村妇女多见,病因复杂.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是一个十分常见的并发症.翼状胬肉切除的复发率为74%~899%,目前尚无彻底根治手段.为防止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目前广泛采用术后抗增殖性药物丝裂霉素(Mitomycin C简称MMC)滴眼.国外报道,术后应用0.2mg/mL~0.4mg/mL的丝裂霉素滴眼,每天2次,能有效地阻止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并且只有很少的副作用.(Mahar Ps,1993).本文总结48例应用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移植术中及术后结膜应用7d,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傅若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化疗药物对护士的危害及自我保护措施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很强,同时毒性也很强,不仅对病人,而且对长期接触这些药物的护士也有一定的危害性.笔者通过对这些危害因素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对护士的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张志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

    1995年1月.~2000年1月,我院检验科、感染科共检出深部真菌感染病例313例.现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及标本 313例均来自我院外科住院病人疑及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标本为痰、咽拭子、口腔白膜、血液、积液、溃疡分泌物、尿、粪等.标本经镜检、培养,结合临床确定为深部真菌感染.

    作者:孙雪梅;蔡玉珍;李伯阳;张丽;牟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腹腔妊娠1例

    腹腔妊娠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农民.因停经4个月,反复腹痛1个月,伴头昏乏力,于1999年5月16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于1999年1月20日.1个月来反复腹痛,按先兆流产处理.既往体健,足月顺产一男活婴,人工流产两次.入院查体:T36.5℃,P96次/min,R20次/min,Bp13/10kPa,重度贫血貌,心肺听诊无异常.下腹部包块在脐耻之间.门诊B超示:宫内妊娠,死胎.血常规:血色素5g/L,白细胞11.0×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入院诊断:①死胎;②重度贫血.经输血输液治疗后,一般情况改善.行羊膜腔内引产两次,均抽出血性羊水,注射稀释利凡诺于腔内,失败;改米索,催产素引产,均未引起宫缩.因多次引产失败,随决定于5月29日在硬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一包块约15cm×13cm×8cm大小,与前后腹膜,大网膜,肠管广泛粘连.稍分离后,先将包块切开,其壁较厚,切口未见子宫平滑肌组织,似见大网膜组织,腔内有多量凝血块及长约12cm的死胎.剪断脐带,娩出死胎,清出凝血块.再次探查:子宫位于包块右后下方,约9cm×6cm×5cm大小,右侧输卵管卵巢形态正常,左侧附件与包块粘连.小心分离包块,注意肠管损伤,分离出右卵巢,将包块与部分大网膜、左侧输卵管一并切除.手术顺利,出血不多.术后加强抗生素治疗,7d后拆线痊愈出院.病理报告:腹腔内(大网膜)妊娠.

    作者:刘玲会;任玉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护理

    本文将静脉应用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1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68例,女性33例,年龄在16~72岁.全部病例均在入院后12~72h作胃镜检查诊断,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1例,胃溃疡30例.出血程度:轻度23例,中度43例,重度35例.

    作者:冯冬仙;刘聪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门诊输液室护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输液室是医院的主要窗口,是门诊病人治疗的重要场所.前来输液的病人,病情复杂多样,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交换意见、观点和情感的过程,以此取得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有助于护士了解患者的心身状况,向病人提供正确的信息.这是实现护士为患者服务,减轻患者心身痛苦,创造佳心身状态的需要,也是促进护患间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提高治疗护理的效果的需要.根据近年来的工作体会,现谈几点护患间的沟通方法和技巧.

    作者:黄厚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施他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宣教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胰腺消化酶对本器官自身消化引起的化学性炎症,临床多有急性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我科1999年1月~2000年12月用施他宁治疗本病共76例,疗效良好.具体护理如下.

    作者:王海霞;刘聪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急性集体甲胺磷农药中毒22例抢救体会

    我院急诊科于2000年11月4日晚收治了急性食物中毒22例,经及时抢救治疗,全部治愈出院.后经毒物鉴定证实为食了含甲胺磷农药的蔬菜中毒,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美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加压滑动鹅颈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上多主张积极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1996~1999年我们应用加压滑动鹅颈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87例,其中75岁以上有76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素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γ-岩藻糖苷酶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测肝癌的诊断价值

    γ-岩藻糖苷梅(AFU)是一种与糖代谢有关的溶酶体酶,广泛分布于人体内各种细胞和体液中,肝癌患者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血清AFU显著增高.甲胎蛋白(AFP)为胎儿所特有,是一种糖蛋白,出生时含量甚微,当肝组织发生癌变和胎儿重大畸型时,AFP水平都会增加很多;肝炎及肝硬化的病人有时AFP值也会有一定量的增加.为了探讨γ-岩藻糖苷酶与甲胎蛋白在诊断肝癌中的价值,笔者对两种试验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本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国产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及雷尼替丁+铋剂对十二指肠溃疡(DU)的治愈率及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方法:104例Hp相关性DU门诊患者,按2:1:1随机分成A组52例、B组28例和C组24例.A组:泮托拉唑40mg qd+阿莫西林1000mg bid+呋喃唑酮100mg bid×7d,继服泮托拉唑40mg qd×21d;B组:奥美拉唑20mg bid+阿莫西林1000mg bid+呋喃唑酮100mg bid×7d,改奥美拉唑20mg qd×21d;C组:雷尼替丁150mg bid+丽珠得乐100mg qid+阿莫西林500mg tid+甲硝唑400mg tid×14d,继服雷尼替丁150mg bid×28d.结果:ABC三组溃疡治愈率分别为94.2%、92.9%和62.5%;Hp根除率分别为94.2%、92.9%和66.7%.结论:由泮托拉唑组成的低剂量短程新三联疗法,对DU的疗效和Hp清除率与奥美拉唑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明显优于雷尼替丁、铋剂四联疗法(P<0.01),成本效益比仅为B组的1/2~2/3,药物副反应不足C组的1/3.方案A是一种新的高效、经济、安全实用的Hp根除方案.

    作者:臧国祥;熊国强;李淑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尿β2-MG对2型糖尿病亚临床糖尿病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尿β2-MG对2型糖尿病(DM)亚临床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尿常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正常的63例2型DM患者(亚临床DN组)分别进行血、β2-MG和尿Alb放射免疫测定(RIA).结果:剔除3例血β2-MG>4.5mg/L患者后分析发现,亚临床DN组尿β2-MG、Al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尿Alb阳性率与尿β2-M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β2-MG与尿Alb检测结果显著正相关(r=0.495,n=60,P<0.001).结论:DN时肾小球、肾小管均易受损,且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尿β2-MG是诊断早期DN的一项重要指标,与Alb联合检测,可以提高DN的早期诊断率,并能对DN时肾小球和肾小管受损的部位及程度作出判断.

    作者:汤建林;赵立群;李玉莹;汪慧如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的宫颈观察与护理

    我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对61例中期妊娠行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引产.为提高引产成功率,缩短引产时间,对一部分宫颈扩张不理想的,采用促进宫颈成熟的方法,使宫颈扩张,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肖秀萍;林娜;赵梅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运用启发、发散、辐合式三步教学法讲好<护理学基础>

    教育改革是一个永恒而常新的社会主题.笔者通过实践和总结,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发散、辐合式三步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立颖;甘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13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护理对策

    脑血管病是目前威肋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急诊内科常见的急重症疾病,急诊的接诊抢救护理往往注重神经专科问题,对心脏方面问题重视不够.本文对我科138例急性脑血管病接诊时的心电图改变及相关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吴爱东;宋金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输卵管结扎术后复孕原因分析(附87例)

    输卵管结扎术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绝育手术.但术后复孕,为落实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很多的后遗症,同时也给孕妇身心带来极大的危害.我院在1998年5~6月间,对1982年~1997年输卵管结扎后复孕的87例妇女进行第二次结扎,经剖腹探查,对输卵管结扎失败的原因、手术方式以及结扎部位的选择等进行了讨论分析.

    作者:张兰芳;郑辉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428例疟疾病人调查分析

    大鹏镇地处深圳市东部沿海,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一直是深圳市抗疟重点镇.为了解疟疾的流行特点,更好地预防,对1993年~2000年间大鹏镇发生的428例疟疾病人调查分析如下.

    作者:蔡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原因及预防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是胆囊切除术的一种新术式.近年来,渐趋普及,但LC手术可损伤胆管的各个部位,其严重程度和处理难度均大于开腹手术.为了使LC手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关键是降低腹腔胆囊切除术时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就腹腔镜手术时胆管损伤的原因与预防作一讨论.

    作者:吴跃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介绍一种不用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方法

    外伤患者伤后24h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预防破伤风发生的一种有效措施.按常规,传统的注射方法和教科书上都强调,如果TAT皮试呈阳性,应采用分多次小剂量注射液进行脱敏注射.我科1996年6月~2000年9月间应用不脱敏注射TAT3600例,不分男女老少,无1例出现过敏反映,因此认为有临床实际意义.现总结如下.

    作者:史梅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如何深化整体护理工作

    我院在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入,针对各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夏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