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脾虚腹泻52例

何健飞;黄伟菊

关键词:中药, 敷脐治疗, 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 小儿腹泻, 食物残渣, 脾虚腹泻, 临床表现, 敷脐疗法, 常见病, 指纹, 泻下, 四肢, 舌色, 肉桂, 年龄, 疗效, 花样, 服药, 大便
摘要: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病,针对小儿怕服药和打针的特点,笔者1996年8月~2000年8月采用中药肉桂、苍术敷脐疗法,治疗小儿脾虚腹泻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6个月~1岁16例,1~2岁22例,2~4岁11例,5岁3例.病程短3d,长1个月.临床表现:大便泻下稀薄水,呈蛋花样,夹有食物残渣,每日6~20次不等,伴见面色萎黄,神疲纳呆,四肢欠温,睡中露睛,唇舌色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指纹淡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10例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是一个慢性病理改变过程,必然涉及到组织中多方面的生化病理变化.有些生化过程尚未弄清,因此目前不论是蛋白质非酶性糖化反应还是多元醇通道活性增加与肌醇储备耗竭假说,都不能讲清楚病变的全部过程,但是可以在一个个环节上进行探索,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例糖尿病足患者,均符合WHO(1985)NIDDM诊断,全部为老年女性,年龄59~85岁,平均72岁,糖尿病史8~20年,平均14年,糖尿病足病程3~6个月,平均4.5个月,空腹血糖16.2~22.3mmol/L,餐后2h血糖18~27.5mmol/L;糖尿病足溃疡累及2个足趾者2例,累及2~3个足趾及足背、底8例,2例为干性坏疽,8例为湿性坏疽.

    作者:张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川芎嗪的作用机理与临床

    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份,从川芎中提取而得,是一种生物碱,又名川芎1号碱,四甲基吡嗪,有盐酸川芎嗪和磷酸川芎嗪两种,现已可人工合成.川芎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所以,早年的川芎嗪也主要从活血化瘀的角度来研究和使用.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发现了川芎嗪的许多药理特性,临床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关于川芎嗪的不少研究成果曾获得政府的奖励,为进一步扩大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弄清川芎嗪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现状,现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作者:张鹤玲;张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药物相互作用与临床用药

    临床合用药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获得单一药物所不能获得的更强的药理作用:防止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治疗病人同时患有的多种疾病或出现的多种症状.但是,由于各种药物的理化性质不同,药理作用各异,因此若配伍不当,则可能出现配伍禁忌或药源性疾病等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作者:赵世用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口腔溃疡的处1方设计与疗效研究

    目的:设计和制备疗效较好及价廉的口腔溃疡膜.方法:加入局部麻醉剂,以迅速消除局部疼痛,加入抗细菌及抗真菌成分,以彻底消灭炎症.结果:制成的口腔溃疡膜4min起效,可维持80min麻醉作用,每天使用2次,连续使用2~3d后炎症基本消除.结论:只要根据病人发病部位的具体特点,设计制剂处方,就能制造出安全、有效、稳定,并且价廉易得的药品.

    作者:周勇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颅内血肿清除加脑室外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清除加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998年~2000年6月,6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开颅手术的引流组与非引流组的治疗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脑室外引流组患者的死亡率、伤残率、并发症、复苏时间、住院时间等均低于非引流组.结论:开颅血肿清除加脑室外引流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关国糅;黄志雄;林启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军地护生心理状态与临床带教探讨

    护校学生的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途径[1].当她们从课堂走进病房,以实习护生的身份加入到护理队伍中时,种种心理活动便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并随时间和内外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她们的实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解护生在实习阶段的心理状态,及时消除其心理障碍,保证临床带教质量,我们对本院60名地方护生和军护生及20名教员就护生心理状态评价分初、中、后期进行了调查,并针对护生存在的心理障碍,采取对策进行积极引导,有效地完成了临床带教任务.

    作者:缪景霞;周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创伤性肘关节强直合并骨化性肌炎的手术治疗

    通过对14例创伤性肘关节强直合并骨化性肌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手术方法进行探讨.结果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伤口一期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果提示创伤性肘关节强直合并骨化性肌炎,在骨化性肌炎成熟后,行骨块摘除和肘关节松解术,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何光联;林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精神症状模仿演示在教学中的价值

    精神症状是指异常的精神活动,是人脑机能紊乱的表现.它们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是精神障碍临床征象的组成部分,是精神障碍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精神疾病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精神疾病症状学的教学效果,是教学人员经常探讨的问题.近几年来,由于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上的不断改革、以及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方法的运用和临床见习,医学理论教学变得既生动又直观,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由于精神医学中的症状学这一部分课程的内容又多又复杂,很多同学难以全面掌握,只能死记硬背,不能理解.因此,这就给教学人员提出了挑战.要教好这门课,教学人员不仅要熟悉各种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并对其原因及发病机制有充分的认识,而且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作者:邓荆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推按运经仪加肾石通冲剂治疗尿石病45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龄20岁以下者1例,21~30岁17例,31~40岁7例,41~50岁11例,51岁以上9例.其中左肾结石13例,右肾结石14例,双肾结石17例,输尿管结石1例,全组45例中合并肾积水7例.

    作者:林海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35例老年性小脑出血临床分析

    小脑出血占脑实质出血的10%,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主要病因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常见症状及体征为恶心呕吐、眩晕和共济失调.为进一步提高小脑出血的诊治水平,现将我院近8年收治的35例老年性小脑出血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60~93岁,平均68.6岁,60~69岁22例,70~79岁8例,80岁以上5例.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史25例(71.4%),有10年以上高血压病史16例(45.7%),既往有脑梗塞史7例,有脑出血史3例,有血管性头痛史3例.1.2临床表现本组病人活动状态下起病26例,起病时血压升高者24例.常见症状及体征:恶心呕吐33例(94.3%);眩晕32例(91.4%);共济失调27例(77.1%);步态不稳21例(60%);头痛20例(57.1%);眼球震颤17例(48.6%);颈项强直13例(37.1%);意识障碍12例(34.3%).

    作者:康骊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急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68例行急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问卷测试.结果:94%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且存在多种心理状态并存的现象.结论:及早实施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护理,是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冯健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如何做好手术室护生的带教工作

    临床实习是护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是护士学会临床思维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带教老师必须具备专科带教理论及科学的带教方法.现就其发表几点见解.1注重建论施教,制定科内带教计划实习护士初到手术室时,大多有紧张、恐惧心理.缺乏系统,完整的护理知识,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取初到科室时,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师统一讲述手术室工作的一般特点及手术室分布概况,然后由有经验的护师(三年以上)带教的方法掌握手术配合的基本知识,力求在规定的实习时间内完成实习计划,达到教学要求,获得预期效果.通过实习不断提高护生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培养实习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要求护生做到准确、及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孙燕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45例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机械通气呼吸管理水平,减少并发症.方法:对机械通气治疗4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中治愈30例,死亡10例,放弃5例.出现机械通气合并症25例共33例次,其中肺气漏3例.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14例,脑室内出血(IVH)10例,肺不张和脱管各3例.通气时间≥3d组VAP发生率高于<3d组(P<0.01),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死亡率高于非MODS组(P<0.05).结论:要采用合适的通气模式.及时防治机械通气合并症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周向明;金松华;石桂枝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女性病人腹部外科诊疗中急腹症的鉴别及处理体会

    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腹部疾病总称,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许多疾病,它们之间有许多区别,也有非常相似之处,易于混淆;同时,急腹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危害大之特点,一旦误诊误治,可带来极为不良的预后.因此,需要特别谨慎加以鉴别.现结合笔者日常临床工作,谈谈在诊疗女性急腹症病人时的几点体会.1妇科疾病引起的腹痛特征妇科疾病引起的腹痛具有如下特征:①腹痛部位多局限于下腹部,并向会阴和骶尾部放射;②急腹症多与月经失调或妊娠有关;③多有妇科病史或体检发现腹内出血,阴道出血或分泌物增多;④急腹症多为单或一侧较明显.密切妇科与外科之间合作,减少误诊,予以正确处理.这是外科医师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作者:蒋锦飞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胃复安致强烈椎体外系反应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因淋巴结肿大,伴低热3个月入院.患者发现颈部两侧各一肿块,大小2cm×3cm×3cm,质硬,可活动,无压痛,同时伴随有乏力,胸闷,气短,就诊克拉玛依职工医院行淋巴结穿刺活检,提示:倾向恶性淋巴瘤,根据病史,查体特点,初步诊断恶性淋巴瘤Ⅲ期,院外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示:淋巴肉瘤白血病.查体:体温37.2℃,脉搏106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0/8kPa,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触及肿大,球结膜水肿,颈部右侧呈穿刺术后状态,脾大,脐下一指,质硬.淋巴结活检:恶性淋巴瘤,骨髓穿刺涂片:白血肉瘤,在一般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征得家属同意给予IFO、ADM、VCR、PDN联合化疗,于第1疗程结束后,由于患者恶心、呕吐明显,给予胃复安20mg肌注,第2d下午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牙关紧闭伴口腔分泌物增多,双上肢有不自主抖动,无目的摸索,时有双眼上翻,无明显意识障碍,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瞳孔无增大改变.

    作者:朱芳;赵乐修;吴克雄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15例嗜铬细胞瘤手术期护理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的疾病,90%属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但风险大,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我院1980年至今为15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切除肿瘤,无1例发生手术意外,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15d~14年.临床主要症状为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加重,伴有心悸、头疼、头晕、多汗等.经B超和CT检查肿瘤位于肾上腺者,左侧7例,右侧5例,双侧1例.位于肾上腺外者,腹主动脉1例,膀胱1例.

    作者:胡汉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3种方法治疗淋病163例的疗效观察

    我院1992~2000年共收治急性淋病163例,采用3种方法治疗,取得不同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63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66例;年龄在17~65岁之间,已婚91例,未婚72例.17~25岁68岁,26~35岁46例,36~45岁32例,46~65岁17例.患者因排尿疼痛,尿道口流黄色液体,外阴肿痛而就诊,近期均有不洁性交史,病程为3~12d,平均5.6d.尿道口分泌物涂片均查见细胞内革兰氏阴性双球菌,52例培养淋病双球菌阳性49例,阴性3例.

    作者:李剑林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创新教育在内科实验课中运用的思考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学中一种较好的教育方法,能激励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目前在教学中如何具体运用,还有几个问题有待解决:①要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②教师要强化专业知识结构,作好言传身教的表率;③学校要为创新教学创造良好认知条件,使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知识理论和实验条件,自我建构认知,逐步完善丰富自己的经验,激发创造意识;④积极改进评价与考核方法,建立良好的能真正体现和宏扬创新意识的评价和考核方法,为创新教育营造良好反馈调节体系.

    作者:邓意志;陈跃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护士在病区抢救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危重病人抢救需要考虑时间、空间、人力、设备、药品等因素.①抢救时机:时间就是生命,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开展抢救.②抢救环境:建立一定床边空间,满足抢救时人流、物流需要.③人力资源:具有数量和质量保证的医护人员组成的通力协作团队.④完善的设备、药品、物品及熟练的使用者.抓住抢救时机与条件是抢救成功的保证.

    作者:孙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儿童复发性腹痛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探讨

    儿童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属于慢性腹痛范畴,是指在3个月或3个月以上的时间内至少有3次不连续的腹痛发作.RAP占小儿腹痛总数的50%以上[1].因RAP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患儿不善表达,造成诊断困难乃至长期误诊,影响治疗效果.为探讨小儿RA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笔者对150例RAP患儿进行了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骆秋龙;陆巧英;石桂枝;金松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