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1例诊治体会

高坦兵;卢占斌

关键词:新生儿, 脑缺氧, 脑缺血
摘要: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总结了2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治过程及转归,提示窒息儿一旦有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和意识障碍等即应考虑本病,应尽早开始保温、给氧、抗代谢紊乱、抗脑水肿、镇静、止惊、营养脑细胞等综合治疗.诊断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后遗症越少.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如何提高中药汤剂处方调配质量的探讨

    中药汤剂是祖国医学防治疾病的经典剂型之一,至今仍广泛应用.中药汤剂处方常选用多味药物进行配伍,而处方调配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疗效,甚至危的生命,因此提高中药汤剂处方的调配质量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笔者10余年的工作经验,分别从审方、调配、称量、药物处理等操作方面总结了如何提高中药汤剂处方的调配质量,供同道参考.

    作者:冯陆冰;孙立靖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以阵发性腹痛、果酱样血便、腹部包块、呕吐为主要症状.临床上常用X线下气、钡灌肠复位及手术复位,为减少X线对人体的辐射损害及手术创伤,我院1999年10月以来,开展B超直视下水压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共治疗25例.复位成功24例,失败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东海;孙洪海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呃逆治疗与临床分析

    我院1991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高龄腹部病人187例,全部行开腹手术治疗,其中并发呃逆的24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华;李云芳;任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颌面部外伤的护理

    近年来我院收治了颌面部外伤病人195例,男158例,女37例;年龄3~70岁.单纯颌面部软组织伤者44例,合并其它部位软组织伤者10例;伴有骨折者10例,其中颌骨骨折者100例,颧骨颧弓骨折者16例,颌面部多处骨折者8例,合并其它部位骨折者2例;伴有颅脑损伤者1例,眼部伤者1例,其它重要脏器损伤(肝、脾等)者1例.由于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在护理上有其特殊性.现将本组颌面部外伤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唐桂红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试论中专图书馆的导读工作

    中专学校图书馆是教育教学的辅导部门,是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读者通过馆藏文献信息可以了解国内外新科技信息和学科动态.当前,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大多数中专图书馆尚不能主动地对用户开展文献导读,这种被动服务方式使得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和利用程度不够,进而导致馆藏文献利用率偏低的局面.要扭转这一局面,更好地发挥中专图书馆的职能,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利用馆藏文献信息,对读者开展文献导读.

    作者:申彩虹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机械通气撤离的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的撤离是指在使用机械通气的原发病得到控制,患者的通气功能改善后,逐渐撤除机械通气对呼吸的支持,使患者恢复完全自主呼吸的过程.而护理配合也是关系到能否安全撤机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1998~2000年成功配合机械撤离病例21例,成功率达90.1%.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赖静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13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帮助临床医师对该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3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服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试验、停药后的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中药类占39.13%、抗结核14.49%、抗生素占9.42%、皮肤科用药占7.97%、免疫抑制剂占12.31%、解热止痛剂占3.62%、神经系统占4.35%、消化系统占2.90%、化疗药占2.90%、内分泌和代谢药占2.17%、其他占0.72%.临床类型中肝细胞损伤型占36.2%、胆汁淤滞型占40.5%、混合型占23.3%.结论:抗菌素引起的肝损害减少,中药引起的增加,其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

    作者:王义国;闫明先;刘倩;李洪臻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小脑肿瘤9例误诊分析

    小脑肿瘤在临床上早期症状不典型而易被误诊,为此做一总结分析.方法:搜集近5年内科收治的9例小脑肿瘤患者的特殊表现及确诊过程.结果:发现曾被误诊为小脑梗塞3例,美尼尔氏综合征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颈椎病1例,偏头痛1例.后均经诊断试验治疗,小脑部CT强化扫描及MRI确诊.结论:小脑肿瘤早期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对此,忽视不典型表现者有小脑肿瘤的可能,须注意观察及排除.

    作者:张传洪;刘秀丽;于敏生;丁维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21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发病情况及预后.方法:对218例窒息后脑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窒息原因,ICH和HIE两者伴随疾病的比较,ICH与HIE伴随疾病发生情况.结果:经卡方检验x2=30.91,P<0.05,有显著性差异.头颅CT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并进行窒息后脑损伤病死率及预后的统计.结论:围产期窒息主要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以初产妇多.窒息原因:以胎头吸引术、胎位不正和产程异常占多数.提示特别注意进一步提高产科水平,加强产前检查,围产期保健及分娩期监护,以减少产后窒息脑损伤的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蒋玉萍;李爱香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病人的消极心理及护理

    消极心理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它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蒙上忧郁焦虑、悲伤、恐惧不安等情绪.这些是病人常有的心理现象,它不仅影响疾病转归,有时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给治疗、护理带来困难和潜在威胁.为探讨病人的消极心理的护理,我院对200例病人进行了心理调查,并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效果良好,现作一点粗浅分析,以求同行指教.

    作者:罗月容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降糖御消颗粒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降糖御消颗粒对正常大鼠和高血糖大鼠的降糖作用及其对血清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血糖模型,将降糖御消颗粒制成水溶液给受试动物灌胃,测定其血糖、血清胰岛素等.结果:降糖御消颗粒对正常大鼠无降糖作用,对化学性损伤引起的高血糖动物的血糖明显降低(P<0.05,P<0.01),同时使相应的血清胰岛素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降糖御消颗粒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有明显降糖作用,并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作者:容凯文;王利胜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宫颈癌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的护理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疾病,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我国妇女恶性肿瘤首位.早期宫颈癌大多无任何症状,一旦发现症状,病变大都已发展到相当明显的程度,加之本院农村病人所占比例较大,卫生意识较差,思想上比较保守,就诊时间较晚,大多失去了手术机会,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成为主要治疗手段.现将1995年1月~1998年1月本院妇瘤科应用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的38例宫颈癌病人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郭秀兰;赵爱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1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伴心房梗死的心电图动态观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于1999年6月21日入院前4h做气功时突感头晕、胸闷、四肢无力当即晕厥在地,无抽搐,3~5s后稍感头晕改善,起来继续运动,感胸闷、头晕加重、面色苍白、无心前区疼痛、无腹痛、无呼吸困难、无腹泻及口干、尿少;无畏寒发热,即往无高血压史,无吸烟、饮酒史.

    作者:黄逸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糖尿病病人的营养治疗与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性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发达国家其患病率为3%~10%,在我国近年来患病率逐渐上升,已达1%~2%,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1].其特点是高血糖和糖尿.若得不到满意的治疗,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肾病变、视网膜病变等,而这些并发症会成为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虽然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不尽相同,但治疗顺序应先采用饮食疗法和口服药物,然后考虑用胰岛素治疗.食疗是其它治疗的基础,轻型病人单用控制饮食就能控制病情.因此,治疗中营养治疗--控制饮食是基本的措施.如何让病人了解营养治疗的重要性,护士可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饮食习惯,对糖尿病的控制能起到有效的保证作用,同时合理的营养治疗为临床医生用药物治疗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蒋晓辉;李洪芝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葛根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66例疗效观察

    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病主要目的是改善冠脉痉挛、狭窄、阻塞及血流粘滞度升高导致的冠脉血液循环障碍,使冠脉血流和心脏需求之间不平衡导致的心肌损害恢复.我院从1998~2000年,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马爱玲;王厚礼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1993~2000年大鹏镇疟疾防治工作回顾

    大鹏镇地处深圳市东部沿海,东西临大亚湾和大鹏湾海域,山峦起伏,年平均温度22.4℃,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适于传播人疟的按蚊生长,一直是深圳市抗疟重点镇.由1993年至今,经过卫生防疫人员的不懈努力,大鹏镇常暂住人口中疟疾发病率由1993年发病187例,发病率164.5/10万,降至2000年的0,呈逐年降低(图1).

    作者:蔡敏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泵衰竭42例临床分析

    老年人由于心脏血管的老化易导致心脏贮备能力减低,心脏顺应性差,另外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多为2支或多支血管病变,梗塞灶分布广泛,心肌坏死面积大,加之心外伴发病多,故并发泵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本文结合42例老年AMI并发泵衰竭的特点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冯广智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血清锌、钙、锰含量对矮小儿童身高、骨龄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锌、钙、锰含量对儿童身高、骨龄的影响.方法:用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30例矮小儿童血清锌、钙、锰含量,同30例正常健康儿童比较.并进行锌、钙、锰与身高、骨龄相关分析.结果:矮小儿童血清锌、钙、锰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血清锌、钙、锰与身高呈明显正相关(P<0.01),血清锌、锰与骨龄呈明显正相关(P<0.01),而血清钙与骨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锌、钙、锰与儿童身高增长,骨龄成熟密切相关.

    作者:周志红;卫巧贤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新生儿呼吸暂停66例临床分析

    呼吸暂停是指一段时间内无呼吸运动,一般以呼吸暂停超过20s,伴有青紫和心律减慢(小儿或等于100次/min)作为呼吸暂停的诊断指标.呼吸暂停超过30~45s,则婴儿皮肤颜色苍白,肢体肌张力减弱.反应低下,处于严重缺氧状态,可危及生命.现将1995年5月~2001年5月收治的66例新生儿呼吸暂停作一分析,以期给临床的诊治一定的帮助.

    作者:李爱香;蒋玉萍;陈书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催醒剂在静脉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我院1990年以来应用氨茶碱和纳洛酮在静脉复合全麻进行拮抗催醒610例,随机分成氨茶碱组和纳洛酮组作对比观察临床分析.

    作者:李定明;吕长兴;吴光祺;邓启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