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程序在糖尿病教育应用的研究近况

梁业梅

关键词:应用护理程序, 糖尿病人, 教育水平, 致死致残, 指导水平, 卫生宣教, 世界各国, 健康问题, 护理常规, 管理模式, 发病率, 治疗, 医疗, 系统, 国家, 公共, 方法
摘要:糖尿病(DM)已成为世界各国日益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在许多国家成为致死致残并造成医疗开支增多的主要原因.目前,全世界有糖尿病人1.2亿,估计到2025年,至少升至2.5亿.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2.53%~3.51%,较10年前增加了2.5~3倍[1].作为DM治疗重要手段之一的DM教育虽然已列入DM糖尿病护理常规,但因缺乏系统的管理模式使其难以普遍实行.总体而言我国DM教育尚处于卫生宣教或出院指导水平[2,3].为提高我国DM教育水平,应用护理程序进行DM教育的具体方法值得探索.现将近年来有关报道综述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胆心反射致心跳呼吸骤停1例的抢救

    1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既往无药物及其他过敏史.术前诊断为胆囊炎,肝内胆管结石.术前检查:心肺阴性,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正常.呈急性病容,T37.6℃,P72次/min,R20次/min,BP14.7/9.8kPa,血常规WBC12.6×109/L,中性82%,其他无特殊情况.于2000年11月30日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左肝外叶部分切除术.

    作者:文晓林;廖先怀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老年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特点分析

    冠心病在老年人各类心脏病患病率中高居首位,致死率也居前位.老年冠心病发病隐袭,症状不典型,因而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并影响预后.为加深对本病认识,笔者对300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中74例患者动态心电图特点结合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磊;李翔;周洪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脑梗死并发高血糖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并发高血糖对脑梗死的临床影响.方法:对136例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并发高血糖28例(20.6%),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比较,高血糖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治愈率低.结论:血糖升高与脑梗死临床病情密切相关.检测血糖可作为观察脑梗死病情及判定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

    作者:章云鹤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产妇口服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健康孕产妇共24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胎儿娩出后立即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与肌注缩宫素针20U,观察至产后24h内阴道的出血情况等.结果:研究组的产时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后2h内及2~24h内的阴道出血量亦少于对照组.结论:米索前列醇有明显的子宫收缩作用,在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中有显著的疗效,可替代催产素用药.

    作者:秦应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

    心肌梗塞(acute mi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内科死亡率较高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美国,每年有90万人患AMI,其中约22.5万人死于受治前.AMI病人的早期再灌注治疗能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提高存活率,而溶栓疗法是心肌再灌注治疗的简单和常用方法.

    作者:刘林强;王玲;王华卿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腹部CT扫描发现腹主动脉钙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应用腹部区域CT扫描发现腹主动脉钙化的情况,探讨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肝脏、肾脏及腰椎CT扫描的患者150例,单纯对腹主动脉钙化的成像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比观测血脂及血粘度指标.结果:腹主动脉钙化在高年龄组居多,本组36例,占47.4%.发生在腹主动脉下段较为突出,本组46例,占60.5%.结论:腹部CT扫描是一种发现腹主动脉钙化而无创伤且简单的方法,钙化除与高脂血症有关外,还与高粘血症有关.

    作者:任蓬程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糖分析

    对观察组7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对照组74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入院时未接受葡萄糖静脉滴注或使用激素,检出观察组低血糖38例(35.1%),高血糖15例(20.3%),对照组低血糖10例(13.5%),高血糖4例(5.3%),两者差异显著.提示对新生儿HIE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及时纠正,避免血糖异常,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作者:孟玮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超分割放射治疗36例鼻咽癌的护理

    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提高肿瘤控制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正常组织的急性放射反应.同时对36例鼻咽癌超分割放疗的观察,患者局部口腔放射反应如粘膜糜烂、疼痛,皮肤放射反应较为明显,但经过密切观察病情,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和精心护理,以保证超分割放射治疗的护理连续进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黄玲娟;王亚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多窗扩大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而老年人的发病率较低.由于老年人腰椎具有特殊的病理解剖特点,使其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和中青年相比有明显差异.本院1990~1999年对年龄超过60岁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4例行多窗扩大减压术,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2%,手术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陈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茶色素(心脑健)临床34例疗效观察

    茶色素是从绿色茶中提取的植物天然色素,是茶叶中以儿茶素为主的多元酚类物质经过化学结构的转化而成的水溶性色素.药用茶色素为茶叶中多元酚类及其衍生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茶色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由江西省绿色工业公司于1990年进行研究,1994年获专利生产投放市场,是我国全国范围重点科研项目之一.现将我院34例患者运用茶色素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田家斌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部分静脉营养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目的:为改善小儿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其存活率,探索部分静脉营养(PPN)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早产儿、小于胎龄儿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营养不良Ⅱ度2例,顽固性腹泻2例,给予部分静脉营养.结果:10例小儿经部分静脉营养治疗,体重增加0.4~0.7kg.结论:部分静脉营养能改善高危病人的预后,使其对正常生长发育起到积极作用,是新生儿及危重患儿治疗学、营养学中的一个重要突破.

    作者:黄建萍;高虹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简论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当前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教育他们心想他人,心向集体,友爱互助,乐于奉献,共同创建文明优秀班级.因为,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里的小皇帝,养尊处优,唯我独尊,惯于我行我素,集体观念淡薄;再加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大强化了人们的独立意识,一部分人价值观扭曲,埋头于自我设计,个人奋斗,奉献思想难寻.显然,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已成为今日班主任工作的当务之急.可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呢?现谈几点体会.

    作者:朱庆寿;刘运喜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晚期合并巨大肺大泡的外科处理

    慢性阻塞肺病(COPD)晚期均发生肺心病和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如合并巨大肺大泡更是雪上加霜.心肺功能进一步减退,患者十分痛苦,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且肺大泡一旦破裂随时都有致患者于死亡的危险,每遇这种情况常常放弃外科处理,因为患者不能耐受传统的开胸手术的创伤,即是目前的胸腔镜手术,在无呼吸机等设备的条件下,也难过麻醉这一关.因而这种病例,只能内科保守至死.笔者近年来学习各种文献,结合我医院现有条件,摸索出一种创伤更小,几乎对患者无生理干扰的微创方法,彻底消灭肺大泡,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现介绍分析如下.

    作者:方新社;王锋;杨德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浅谈如何正确给药

    合理正确的给药是当前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一大新课题.护理人员身居临床第一线,不仅是各种药物的执行者,还是病人用药前后的监督者.使药物真正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护士在合理用药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现就如何合理、安全、有效地给药从护理角度谈几点看法.

    作者:李春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呋喃硫胺在甲亢治疗中的应用

    笔者自1997年元月~1998年元月,采用改良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较大剂量呋喃硫胺治疗中度甲亢(Graves或Basedow病),其中病程在4年以下者35例均治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淑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护理程序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动态的,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它不仅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而且,也适应于我们的临床带教工作,由于护士来自于不同的护校,学习程度的差异,对临床具体护理工作的领悟性不同,对同一实习目标的实习效果也不尽相同,运用护理程序这一科学的工作方法进行临床带教,则弥补了以往带教方式中的不足,做到了因人施教,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赵秀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绝经期危险评价和激素替代疗法

    绝经期信号始于妇女一生的后1/3~1/2时段.该时段乃妇女的多事之秋,诸如骨质疏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乳癌、结肠癌、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痴呆及甲状腺疾病等均在这一时期开始发病,并随后发病率持续增加.因此,绝经期是对妇女进行危险评价的绝好时机.对绝经期妇女而言,为预防上述疾病,可进行激素替代治疗.但是,在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的同时,还要权衡长期激素治疗的利弊.

    作者:李风敏;郭月芹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儿童HBsAg携带者与其家庭成员的相关性

    为了探讨儿童HBsAg携带者与家庭成员的相关性,笔者对677名儿童及其同胞与父母进行了HBV感染流行病调查.结果表明,儿童携带HBsAg与父母关系为密切,父亲HBsAg阳性不仅与母亲阳性一样对子女感染构成威胁,而且同样也是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

    作者:陈茂余;韩勇;华棠;何佳;衡德芳;宋培钦;鄢利梅;李亚一;陈立;王远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其改进措施

    目的:为提高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效果,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旨在探讨消除障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方法:以医疗本科97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实验成绩及实验课题测试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分析.结果:通过授课老师的努力和作者在教学改革的不断探讨和实践,针对特点,因材施教,大限度的发挥教与学的潜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袁玉华;罗文海;曲巍;宋汝峰;赵拥军;高永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廊坊地区3岁计划免疫健康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调查

    目的:了解廊坊地区3岁计划免疫健康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从而对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1998、1999、2000年3年间经过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的廊坊地区3岁健康儿童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测定其吸光度值(CO),CO/阴性对照的CO>2.1为阳性,当抗-HBs为阳性且CO/阴性对照的CO>10时,则说明体内已有免疫力可预防HBV的感染,如抗-HBs<10则保护力减弱甚至不能防止HBV感染.结果:1998年共检测542名儿童,其中免疫成功的占42.4%;1999年检测602名,其中免疫成功的占45.7%,2000年共检测410名,免疫成功的占40.2%.经过酵母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廊坊地区3岁健康儿童整体免疫成功率与其它文献报道比较,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讨论:机体的免疫应答与疫苗的种类、质量有关,并且健康儿童中有一部分群体肝细胞对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处于不应答状态.

    作者:张小梅;王文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