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龙锦云

关键词:语言的作用, 护理工作, 心理治疗, 人与人的关系, 运用语言, 一门科学, 心理距离, 心理护理, 交流手段, 护士, 工具, 语言能, 护理学, 艺术, 态度, 缩短, 思想, 伤害, 纽带, 达人
摘要:语言是人们社会交流的工具,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恰当的语言能表达人们的心意,沟通人们的思想,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不恰当的语言也能使人与人的关系逐渐疏远,使人的心理受到伤害.在护理学领域中语言的作用是沟通护患心灵的纽带,护士的语言是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重要途径和工具,护士要正确运用语言交流手段,说话恰到好处.态度自然、礼貌、周到,给病人以亲切友好之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硝苯地平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硝苯地平(Nifedipine,NF,心痛定)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随着药理学的深入研究,临床应用不断拓宽.近几年来发现对消化系统某些疾病有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喹诺酮类药物的副作用

    从第一种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1962年问世起,近30年来相继研制开发了5代药品,其代表药物有:第2代吡哌酸;第3代洛美沙星(lomefloxacin)、诺氟沙星、依诺沙星(enoxacin)、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fleroxacin)、培氟沙星(pefloxacin);第4代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司帕沙星(sparfloxacin)、temafloxacin、格帕沙星(grepafloxacin)及第5代加替沙星(gatifloxacin)、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曲伐沙星(trovafloxacin)、tosufloxacin、克林沙星(clinafloxacin)、西他沙星(sitafloxacin)、gemifloxacin等各种不同的新型喹诺酮类药物.

    作者:晁兰芳;曹风美;李芳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服用富路通致药物性重度皮炎的护理

    1病例资料患者男,47岁,因服用富路通7d后,全身出现散在疮疹样荨麻疹,部分表皮松解剥脱入院,入院时发热,体温39℃,全身溃烂,面积为90%,就诊前未服用其它药物,住院后经精心治疗护理,14d痊愈出院.

    作者:刘荣娟;刘绍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对泌乳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足月妊娠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初产妇为观察组,50例足月妊娠自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后均实行母婴早期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等措施,监测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较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剖宫产是影响产妇泌乳的重要因素.结论:为促进剖宫产后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我们采用以下对策:①帮助母亲建立信心;②协助产妇正确哺乳;③乳房护理;④做好母亲饮食护理.

    作者:惠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80例脑出血病人护理体会

    脑出血为内科急症之一,起病急,病情重,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我科1994~1999年收治80例脑出血病人,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祝俊晓;寻怀兰;王传银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ICU病区下呼吸道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ICU病区下呼吸道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近3年ICU病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病率受相关因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ICU病区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区.疾病种类、年龄、气管介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ICU住院天数与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显著相关;痰培养致病菌中,G杆菌占主导地位,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结论:防治关键在于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减少介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姚建华;张牧诚;方向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1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米索)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41例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索(A组)和催产素(B组)进行引产,并对他们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两组引产成功率A组96.7%、B组42.6%,单次给药成功率A组78.5%,B组21.7%,均有显著差异(P<0.05);②剖宫产率A组8.3%,B组17.5%,差异显著(P<0.05);③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A组5.0%,B组4.3%,无显著差异(P>0.05);④急产率A组9.9%,B组2.5%,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索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有利于计划分娩,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引产方法,值得推广,但阴道置药易引起急产,故需探求一种更有利的给药方法.

    作者:练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宣告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结核病有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的趋势.据调查显示,我院肺结核住院人数在1997~1998年同期上升6.9%.造成结核病疫情回升,主要是由于人员交往频繁和人群流动性增大,艾滋病的迅速蔓延,化疗实施和管理工作不完善,病人和社会人群缺乏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卫生意识淡薄,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对结核病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控制结核病的发生、治疗和预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对结核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陈文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力克肺疾治疗初治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肺结核呈明显上升趋势.为开发和寻找新型的抗结核药物,我科1996年10月~2000年10月以力克肺疾片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初治Ⅲ肺结核48例,并与以利福平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初治Ⅲ型肺结核50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宏芳;沈效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催产素的使用与新生儿血糖的变化关系

    催产素在产科的使用较为普及,其所造成的副作用也有所报道,孕妇分娩时应用催产素易引起新生儿窒息,窒息是导致新生儿各系统损伤的重要原因.为了解自然分娩的新生儿使用不同剂量的催产素对血糖的影响,笔者对1999~2000年的50例自然分娩及100例有引产指征的新生儿使用不同剂量的催产素后血糖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晓丹;董雷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脑梗塞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

    通过对60例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发现用评估方式指导功能锻炼,及时调整运动量,可减少脑梗塞后遗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兰梅先;牛莲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1例第3腰椎肿瘤切除、植骨、Zplate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

    对于脊柱恶性肿瘤,以往产;曾放弃手术治疗,导致病人有生之年蒙受巨大痛苦.随着肿瘤综合治疗及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使该病的手术治疗有了较大进展.1999年12月我科收治了1例第3腰椎体恶性肿瘤的患者,入院后成功进行了肿瘤的切除、植骨、Zplate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辅以化疗等综合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京;陈少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恶性血液病的皮肤损害

    恶性血液病引起多系统损害,亦可浸润皮肤.原发于皮肤或皮损为主要表现,有的是首发症状,而血液学变化不大,常易误诊为其它皮肤病而延误治疗.笔者1985~1998年间共收治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兰德辉;何春渝;李玲;李高;李书武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84例采用高压氧与药物综合治疗(HBO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采用压力2.2~2.5ATA,吸氧30min×2+10min,每日1~2次;药物治疗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ATP、COA、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治疗.结果:HBO组总有效率91.0%,对照组为63.8%,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病程<2周及听力损伤≤55db者疗效明显优于病程>2周者及听阈>55db者.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病程和听力损失程度是影响疗效的两个重要因素,早期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

    作者:喻道元;万俐佳;陈佳君;庞君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利多卡因中毒抢救1例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9岁,因反复发作胸闷、心悸、活动后气短,心前区阵发性疼痛7年,加重伴不能平卧3d,于1994年4月5日入院.

    作者:安卓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患者鱼精蛋白致过敏性休克6例的护理体会

    总结血液透析患者鱼精蛋白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以及预后.回顾分析6例鱼精蛋白过敏性休克血液透析患者病例.6例鱼精蛋白过敏性休克血液透析患者经快速补充血容量,皮质激素、异丙肾上腺素等抗过敏、抗休克抢救,6例患者均痊愈.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鱼精蛋白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马上按过敏性休克处理.

    作者:王饶萍;刘米霞;张友芳;许元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健康人IgM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免疫复合物的研究

    本文建立了的检测血清中IgM/Clq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捕捉法ELISA,检测了384例健康人血清标本.结果发现,健康人IgM/C1q免疫复合物的含量与年龄、性别有关,提示IgM/C1q免疫复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作者:傅文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低分子706代血浆引起过敏反应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张××,女性,24岁.因大量鼻出血(出血量约300mL±)后,于2001年5月28日上午8时25分,在门诊静滴低分子706代血浆(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XF19991711,批号:001024022)时出现过敏反应.

    作者:黄俊友;张继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高血压用药现状

    高血压的治疗在近年有长足进展.主要表现在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深受人们重视;钙拮抗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的应用;抗高血压药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肥厚的预防和逆转作用以及消退动脉硬化方面的作用正受到重视.

    作者:卢瑞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川芎嗪颈内动脉注射治疗脑梗塞29例临床观察

    选择我院1998~2000年脑梗塞住院病例中的55例.在常规静脉点滴盐酸培他啶.川芎嗪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颈内动脉注射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9例,与静点培他啶、川芎嗪26例做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书国;盖贵堂;范考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