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华;张牧诚;方向群
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反复乏力2年余,于2001年3月12日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当时测血钾为2.9mmol/L,血压170/110mmHg,在家自服氯化钾等药物,血钾波动3.0mmol/L左右,血压波动在160~190/100~120mmHg,有时出现肢体麻痹.为进一步确诊,来我院就诊.
作者:王卫东;董建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士不仅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还要帮助和指导恢复健康的人维持健康.护士如何能取得病员及家属的信赖,则有益于搜集资料、找出影响健康的潜在因素,作出正确护理诊断,促进机体康复;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和医院的满意度.现就笔者工作中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谢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我科1988年1月~2000年5月共有气管切开病人45例,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秀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潘××,女,46岁.1996年5月14日初诊.主诉:笑不能自制近2年,患者诉说病情时因笑不能自制而由其丈夫代诉.
作者:赵兰青;郭芸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恶性肿瘤患者经周期性化疗后经常出现白细胞减少或缺失.化疗期间应用益血生进行骨髓保护,与常规升白药对照,结果表明:①益血生能明显减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②两组在白细胞降低程度,持续时间及恢复情况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
作者:韩猛祥;朱振胜;韩冬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腰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保守治疗或单纯的椎间盘摘除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我院1996~1999年对46例诊断明确,保守治疗无效的病员,施行腰椎间盘核摘除加侧隐窝扩大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明;江翠霞;陈学峰;王玉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近年来,我们运用氦氖激光穴位治疗青少年近视110例,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作者:尤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嚼肌间隙感染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据统计,我科1992~1999年收治的218例各类颌面部间隙感染中,嚼肌间隙或涉及嚼肌间隙的感染有87例.由于嚼肌肥厚坚实,脓肿形成后不易察觉,如不及时控制感染,容易造成下颌骨骨髓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现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87例嚼肌间隙感染患者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
作者:吕翔;沈国华;陈继忠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早期复极综合症在临床上并不鲜见,相当多的病例当做它症处理,致使其统计数偏低,尤其症状与心绞痛、心肌梗塞等重症并无二致,故对此表现认识不足,往往导致偏于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笔者近3年来长期追踪观察了12例病员,后均确认是早期复极综合症,避免了误治.
作者:杨小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治疗性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未成功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办法.方法:回顾开展ERCP检查453例及EST切开做各种治疗328例资料,及时总结分析未成功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预防办法和防治措施.结果:453例ERCP检查成功445例(98.2%),未成功8例(1.8%);EST治疗328例,成功319例(97.2%),未成功9例(2.7%);发生并发症17例(5.3%);未成功共计34例(10.7%).研究表明,治疗性ERCP未成功的主要原因与胆石大小、性质、胆管的直径以及操作技术有关.结论:CRCP对胆胰疾病治疗的适用范围广,疗效可靠,方法安全,只要掌握好适应范围,通过医师的熟练操作,可以明显减少不成功病例及并发症,提高治疗性ERCP的成功率.
作者:顾志汉;卞光蔚;徐进康;徐宏伟;李静;陈守英;李兆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多数(80%)发生应激性溃疡而致上消化道出血.我科新生儿急救中心(IGU)1993年12月~2000年12月,对此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敦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阿托品试验对预测手术过程中需行心脏起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窦性心动过缓并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行阿托品试验,并在麻醉前后和关腹前测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观察术中慢心率及使用心脏起搏治疗情况.结果:阿托品试验快心率(HRmax)≤80bpm组术中应用心脏起搏者较HRmax>80bpm组明显增多,术中慢心率(HRmin)明显减低(均P<0.01);术前SNRT≥2000ms组术中应用心脏起搏者较SNRT<1500ms组增多(P<0.05);连硬外组术中应用心脏起搏者较全麻组多(P<0.01).阿托品试验HRmax与关腹前SNRT呈负相关(P<0.05);术中HRmin与麻醉前后及关腹前SNRT呈负相关(分别P<0.01,P<0.01,P<0.05).结论:阿托品试验HRmax≤80bpm,必须做术中心脏起搏治疗准备,麻醉方式首选全麻.对80bpm<HRmax<90bpm的患者,应谨慎抉择,好结合其SNRT、cSNRT、SACT综合判断,若3项中有1项异常,仍需做术中心脏起搏治疗准备;如果1500ms≤SNRT<2000ms应在术前放置心脏起搏电极备用.
作者:王锦权;陈昆洲;高玉华;陶晓根;潘爱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2000年3月受凉后咳嗽、咳痰,自服感冒药无效.半月后咳嗽加重,咳脓痰,食欲下降,乏力、消瘦、低热而来院就诊.
作者:陈亮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报告60例开胸病人术后安置了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就其应用和护理情况做全面介绍.方法:为术毕保留硬膜外腔麻醉置管,并连结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泵内麻醉镇痛药以每小时0.8mL的速度持续注入72h.结果:按照视觉模拟评分的方法,镇痛优良(<3分)者56例,占93.3%.全部病人均无呼吸抑制、血压降低、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出现,并顺利康复.结论:认为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对开胸病人术后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赵玲;聂绪兰;冯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临床中为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痛苦及恐惧心理,运用静脉留置针以生理盐水稀释肝素液保留封管,供随时采集血标本,但对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本研究目的即为避免这一弊端.方法:经过30例患者静脉留置针稀释肝素液封管保留改进前后取血标本比较.结果:保留封管1min后,抽取含封管保留液的1mL血液废弃,再取血标本与同时在同一处留置针初没封管时取血标本进行检验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采血,先抽弃封管保留液1mL的血液后,再取血标本,不影响病人检验结果.
作者:石丹琴;冯润芬;李俊;陈素文;龙敏;黄友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7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斯匹林和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0.4mL,脐周腹壁皮下注射,每12hl次,治疗5~7d.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论:低分子肝素治疗UAP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方便.
作者:赵文革;孙秀芬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高血压的治疗在近年有长足进展.主要表现在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深受人们重视;钙拮抗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的应用;抗高血压药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肥厚的预防和逆转作用以及消退动脉硬化方面的作用正受到重视.
作者:卢瑞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我院1997年10月~1999年11月共收治灭鼠药中毒患儿50例,总结临床特点如下.
作者:别文琴;王乃琴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分支杆菌菌型鉴定结果及初复治耐药现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82例分支杆菌培养阳性的肺结核住院病人进行了菌型鉴定和耐药测定,耐药性测定方法和耐药标准按中国防痨协会制定的全国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进行.结果:菌型鉴定表明182株分支杆菌中人型结核杆菌176株,占96.7%,非典型分支杆菌6株,占3.3%.182株分支杆菌中耐药74株(40.7%),非典型分支杆菌耐药率100%,74株耐药菌对链霉素耐药率高(60.8%);单一耐药56.8%,耐3种药以上24.3%;初治耐药率28.2%,复治耐药率67.2%,P<0.01;51岁以上老年组耐药率73.2%,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耐药率100%.结论:分支杆菌耐药性与临床肺结核病的类型、病程、年龄均密切相关,分支杆菌的菌型鉴定和耐药性测定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加强对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的监测,化疗的管理,实行科学的临床用药,是降低结核病耐药率有效的措施.
作者:黄捷晖;吴波;张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病例报告患者:34岁,以双胎停经9个月,全身浮肿3个月,头晕7d于2001年3月18日收入院.
作者:高洪艳;秦玉秋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