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翔;沈国华;陈继忠
1997年以来,我科对64例少量肺底积液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细硅胶管引流,取得了良好效果,无1例失败或并发症产生.报告如下.
作者:裴俊清;庞素敏;蒋宝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临床实习是护生进入临床一个重要阶段,带教质量好坏对其以后临床工作有着深远影响.同样,带教质量也反映科室综合教学能力.传统习惯对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择是以其临床实践时间长短来决定,我科自2000年3月起对带教工作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黄春霞;吴鲤霞;郑素琼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早期复极综合症在临床上并不鲜见,相当多的病例当做它症处理,致使其统计数偏低,尤其症状与心绞痛、心肌梗塞等重症并无二致,故对此表现认识不足,往往导致偏于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笔者近3年来长期追踪观察了12例病员,后均确认是早期复极综合症,避免了误治.
作者:杨小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我科1999年10月~1999年12月用前列腺E1(PGE1)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4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治疗情况与护理体会报导如下.
作者:单晓阳;郑志农;付玉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腰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保守治疗或单纯的椎间盘摘除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我院1996~1999年对46例诊断明确,保守治疗无效的病员,施行腰椎间盘核摘除加侧隐窝扩大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明;江翠霞;陈学峰;王玉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全身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斑疹、丘疹、水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的疾病,全身症状较轻,但部分患儿可有并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我科1998年5月~2000年4月共收住水痘患儿3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月琴;马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报告60例开胸病人术后安置了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就其应用和护理情况做全面介绍.方法:为术毕保留硬膜外腔麻醉置管,并连结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泵内麻醉镇痛药以每小时0.8mL的速度持续注入72h.结果:按照视觉模拟评分的方法,镇痛优良(<3分)者56例,占93.3%.全部病人均无呼吸抑制、血压降低、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出现,并顺利康复.结论:认为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对开胸病人术后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赵玲;聂绪兰;冯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本文对40岁以下的青年急性胰腺炎患者32例与90例非青年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发现青年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其明显特点:饮食不当明显高于其它病因;症状上均有腹痛,但反跳痛、腹肌紧张、黄疸的发生率较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血糖升高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检测尿淀粉酶(Am)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者少,恢复快,预后较好.
作者:王晨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本文建立了的检测血清中IgM/Clq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捕捉法ELISA,检测了384例健康人血清标本.结果发现,健康人IgM/C1q免疫复合物的含量与年龄、性别有关,提示IgM/C1q免疫复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作者:傅文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反复乏力2年余,于2001年3月12日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当时测血钾为2.9mmol/L,血压170/110mmHg,在家自服氯化钾等药物,血钾波动3.0mmol/L左右,血压波动在160~190/100~120mmHg,有时出现肢体麻痹.为进一步确诊,来我院就诊.
作者:王卫东;董建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通过对60例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发现用评估方式指导功能锻炼,及时调整运动量,可减少脑梗塞后遗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兰梅先;牛莲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笔者1999年10月~2000年8月对2例严重外伤性后尿道闭锁,在尿道吻合同时置入镍钛合金网状支架.报告如下.
作者:王强;宣枫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本文对60例经CT诊断的硬膜下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硬膜下血肿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型),本文重点分析了各期的CT表现与病理演变过程中图像的变化,同时对等密度血种的CT诊断进行了探讨.
作者:陈斯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治疗性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未成功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办法.方法:回顾开展ERCP检查453例及EST切开做各种治疗328例资料,及时总结分析未成功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预防办法和防治措施.结果:453例ERCP检查成功445例(98.2%),未成功8例(1.8%);EST治疗328例,成功319例(97.2%),未成功9例(2.7%);发生并发症17例(5.3%);未成功共计34例(10.7%).研究表明,治疗性ERCP未成功的主要原因与胆石大小、性质、胆管的直径以及操作技术有关.结论:CRCP对胆胰疾病治疗的适用范围广,疗效可靠,方法安全,只要掌握好适应范围,通过医师的熟练操作,可以明显减少不成功病例及并发症,提高治疗性ERCP的成功率.
作者:顾志汉;卞光蔚;徐进康;徐宏伟;李静;陈守英;李兆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足月妊娠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初产妇为观察组,50例足月妊娠自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后均实行母婴早期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等措施,监测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较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剖宫产是影响产妇泌乳的重要因素.结论:为促进剖宫产后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我们采用以下对策:①帮助母亲建立信心;②协助产妇正确哺乳;③乳房护理;④做好母亲饮食护理.
作者:惠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门诊是病人就诊的场所,是病人到医院就诊的第一线.在整个医疗过程,由于程序复杂,环境生疏,加之疾病的痛苦,常使病人产生复杂的心理反应.如不良刺激引起的病人情绪变化,甚至病情突变等.所以,门诊护理人员应掌握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作者:李秀丽;罗立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前列腺素E1联用依那普利与单用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在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及改善肾功能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4)和对照组(n=12),治疗组口服依那普利,静滴前列腺素E1,对照组仅口服依那普利.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结果:在降低血压、蛋白尿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在改善肾功能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依那普利具有良好的降血压和减少尿蛋白作用,但近期内改善肾功能作用不明显,而联用前列腺素E1,显示出良好的改善肾功能效果,可能与其改善肾脏微循环,拮抗依那普利一过性GFR减少有关.
作者:殷哲吾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米索)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41例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索(A组)和催产素(B组)进行引产,并对他们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两组引产成功率A组96.7%、B组42.6%,单次给药成功率A组78.5%,B组21.7%,均有显著差异(P<0.05);②剖宫产率A组8.3%,B组17.5%,差异显著(P<0.05);③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A组5.0%,B组4.3%,无显著差异(P>0.05);④急产率A组9.9%,B组2.5%,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索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有利于计划分娩,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引产方法,值得推广,但阴道置药易引起急产,故需探求一种更有利的给药方法.
作者:练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分支杆菌菌型鉴定结果及初复治耐药现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82例分支杆菌培养阳性的肺结核住院病人进行了菌型鉴定和耐药测定,耐药性测定方法和耐药标准按中国防痨协会制定的全国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进行.结果:菌型鉴定表明182株分支杆菌中人型结核杆菌176株,占96.7%,非典型分支杆菌6株,占3.3%.182株分支杆菌中耐药74株(40.7%),非典型分支杆菌耐药率100%,74株耐药菌对链霉素耐药率高(60.8%);单一耐药56.8%,耐3种药以上24.3%;初治耐药率28.2%,复治耐药率67.2%,P<0.01;51岁以上老年组耐药率73.2%,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耐药率100%.结论:分支杆菌耐药性与临床肺结核病的类型、病程、年龄均密切相关,分支杆菌的菌型鉴定和耐药性测定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加强对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的监测,化疗的管理,实行科学的临床用药,是降低结核病耐药率有效的措施.
作者:黄捷晖;吴波;张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士不仅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还要帮助和指导恢复健康的人维持健康.护士如何能取得病员及家属的信赖,则有益于搜集资料、找出影响健康的潜在因素,作出正确护理诊断,促进机体康复;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和医院的满意度.现就笔者工作中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谢美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