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士如何取得病员及家属的信赖

谢美

关键词:护士, 健康, 医学模式, 搜集资料, 潜在因素, 护理质量, 护理诊断, 者工作, 满意度, 医院, 康复, 家属, 机体, 患者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士不仅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还要帮助和指导恢复健康的人维持健康.护士如何能取得病员及家属的信赖,则有益于搜集资料、找出影响健康的潜在因素,作出正确护理诊断,促进机体康复;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和医院的满意度.现就笔者工作中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基层卫生院产科质量的探讨

    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我市从1996年开始加强对全市产科特别是基层卫生院的产科建设和管理.从房屋改造、设备增添、管理制度、技术水平等方面着手,使基层卫生院产科质量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现将我市加强基层产科建设的方法及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杨桂芬;刘文忠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达宁治疗癌痛临床观察

    癌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痛苦症状之一,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综合规划中的四项重点之一.自1990年起我国引进并推广了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指导方案,使广大医护人员对癌痛普遍性和严重性的认识有一定提高,对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止痛药物也有初步的了解,我国吗啡的医疗消耗用量近年来大幅度提高,从1989年的10公斤上升到1999年的138公斤.

    作者:王晓稼;朱黎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反复乏力2年余,于2001年3月12日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当时测血钾为2.9mmol/L,血压170/110mmHg,在家自服氯化钾等药物,血钾波动3.0mmol/L左右,血压波动在160~190/100~120mmHg,有时出现肢体麻痹.为进一步确诊,来我院就诊.

    作者:王卫东;董建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利多卡因中毒抢救1例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9岁,因反复发作胸闷、心悸、活动后气短,心前区阵发性疼痛7年,加重伴不能平卧3d,于1994年4月5日入院.

    作者:安卓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笑不休治验

    1临床资料潘××,女,46岁.1996年5月14日初诊.主诉:笑不能自制近2年,患者诉说病情时因笑不能自制而由其丈夫代诉.

    作者:赵兰青;郭芸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我院1999年元月~2000年12月对82例UAP患者分别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斯匹林口服治疗,并与冠心病常规治疗进行比较,旨在观察二药联合抗凝治疗对UAP的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玉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中等医学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

    本人着重讨论中等医学教育在实施创新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该竭力做好的工作和努力的方向.

    作者:张春枝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辉长岩作为另一类岩石假体材料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寻找另一类人工假体材料.方法:对岩石类中的辉长岩进行化学成份分析和机械性能测试,并与已应用于临床的人工假体材料橄榄岩--镁硅玉进行了比较.结果:辉长岩的生物相容性及机械性能与镁硅玉的特点相似,但辉长岩的来源比起镁硅玉,更为丰富,价格更为便宜.结论:辉长岩符合人工假体材料之要求,如果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取得成功,它将成为继镁硅玉之后的另一类岩石人工假体.

    作者:曾昭浚;吴文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急性胰腺炎在青年人群中的临床特点

    本文对40岁以下的青年急性胰腺炎患者32例与90例非青年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发现青年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其明显特点:饮食不当明显高于其它病因;症状上均有腹痛,但反跳痛、腹肌紧张、黄疸的发生率较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血糖升高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检测尿淀粉酶(Am)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者少,恢复快,预后较好.

    作者:王晨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浅谈中等医学院校素质教育的误区

    21世纪的医学科学与教育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与多元化的文化竞争,对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张旭;周立颖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ICU病区下呼吸道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ICU病区下呼吸道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近3年ICU病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病率受相关因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ICU病区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区.疾病种类、年龄、气管介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ICU住院天数与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显著相关;痰培养致病菌中,G杆菌占主导地位,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结论:防治关键在于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减少介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姚建华;张牧诚;方向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脑梗塞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

    通过对60例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发现用评估方式指导功能锻炼,及时调整运动量,可减少脑梗塞后遗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兰梅先;牛莲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7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斯匹林和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0.4mL,脐周腹壁皮下注射,每12hl次,治疗5~7d.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论:低分子肝素治疗UAP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方便.

    作者:赵文革;孙秀芬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高血压用药现状

    高血压的治疗在近年有长足进展.主要表现在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深受人们重视;钙拮抗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的应用;抗高血压药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肥厚的预防和逆转作用以及消退动脉硬化方面的作用正受到重视.

    作者:卢瑞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乙胺丁醇过敏3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2000年3月受凉后咳嗽、咳痰,自服感冒药无效.半月后咳嗽加重,咳脓痰,食欲下降,乏力、消瘦、低热而来院就诊.

    作者:陈亮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临床中为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痛苦及恐惧心理,运用静脉留置针以生理盐水稀释肝素液保留封管,供随时采集血标本,但对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本研究目的即为避免这一弊端.方法:经过30例患者静脉留置针稀释肝素液封管保留改进前后取血标本比较.结果:保留封管1min后,抽取含封管保留液的1mL血液废弃,再取血标本与同时在同一处留置针初没封管时取血标本进行检验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采血,先抽弃封管保留液1mL的血液后,再取血标本,不影响病人检验结果.

    作者:石丹琴;冯润芬;李俊;陈素文;龙敏;黄友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糖尿病血清胆红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40例糖尿病患者与40例正常健康人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相比,血清总胆红素无明显差异(P>0.05),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P<0.01),而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P<0.01).结论:本资料显示,积极防治糖尿病患者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和间接胆红素降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施荣杰;罗鹏;林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87例嚼肌间隙感染的临床调查与分析

    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嚼肌间隙感染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据统计,我科1992~1999年收治的218例各类颌面部间隙感染中,嚼肌间隙或涉及嚼肌间隙的感染有87例.由于嚼肌肥厚坚实,脓肿形成后不易察觉,如不及时控制感染,容易造成下颌骨骨髓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现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87例嚼肌间隙感染患者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

    作者:吕翔;沈国华;陈继忠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喹诺酮类药物的副作用

    从第一种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1962年问世起,近30年来相继研制开发了5代药品,其代表药物有:第2代吡哌酸;第3代洛美沙星(lomefloxacin)、诺氟沙星、依诺沙星(enoxacin)、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fleroxacin)、培氟沙星(pefloxacin);第4代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司帕沙星(sparfloxacin)、temafloxacin、格帕沙星(grepafloxacin)及第5代加替沙星(gatifloxacin)、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曲伐沙星(trovafloxacin)、tosufloxacin、克林沙星(clinafloxacin)、西他沙星(sitafloxacin)、gemifloxacin等各种不同的新型喹诺酮类药物.

    作者:晁兰芳;曹风美;李芳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输卵管结扎术中单手两指取管法的应用

    目前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简称女扎术),仍为国内基层医疗单位普遍应用的女性绝育手术.而提取输卵管的技巧又是女扎术中的关键.取管的难易影响着手术时间、受术者的痛苦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的取管方法有指板法、吊钩法、指圈夹持法等.我院自1990年开始应用单手两指取管法行女扎术.现将1996~2000年在本院进行的女扎术97例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卢存珍;杨祚年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