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俊清;庞素敏;蒋宝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医德教育,广泛开展医德教育,言传身教,积极引导,为社会培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邓意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恶性肿瘤患者经周期性化疗后经常出现白细胞减少或缺失.化疗期间应用益血生进行骨髓保护,与常规升白药对照,结果表明:①益血生能明显减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②两组在白细胞降低程度,持续时间及恢复情况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
作者:韩猛祥;朱振胜;韩冬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ICU病区下呼吸道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近3年ICU病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病率受相关因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ICU病区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区.疾病种类、年龄、气管介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ICU住院天数与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显著相关;痰培养致病菌中,G杆菌占主导地位,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结论:防治关键在于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减少介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姚建华;张牧诚;方向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护理查房是检查护理质量、进行教学、落实护理常规制度的重要措施,通过查房可督促护理人员对各科疾病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进一步掌握病情,有利于护理程序的实施,同时能增加护理工作的主动性,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曹继艳;王军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缓解癌症病人的疼痛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课题,为探讨进食困难、顽固性恶心、呕吐伴有癌性疼痛病人的治疗,通过对20例晚期癌症病人应用消炎痛栓、曲马多缓释胶囊、美施康定等药物采用直肠给药进行止痛观察,发现用药时间、剂量不变,病人能取得与其它用药方法同样的治疗效果,而且无明显局部副作用,因此,直肠给药对其他方法给药有困难的癌症患者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止痛方法.
作者:曹美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癌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痛苦症状之一,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综合规划中的四项重点之一.自1990年起我国引进并推广了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指导方案,使广大医护人员对癌痛普遍性和严重性的认识有一定提高,对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止痛药物也有初步的了解,我国吗啡的医疗消耗用量近年来大幅度提高,从1989年的10公斤上升到1999年的138公斤.
作者:王晓稼;朱黎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婴儿闷热综合症是一组婴儿在寒冷季节因捂闷过度引起的以缺氧、高热、大汗、水电解质紊乱、抽搐、昏迷及多器官功能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多发生在6个月以内的婴儿,农村发病率高,发病急,病情重,可在短时间内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若发现、诊断、治疗不及时,易致死亡.存活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儿科1998年10月~2001年4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治疗婴儿闷热综合症35例,疗效显著.现将高压氧治疗与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李传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21世纪的医学科学与教育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与多元化的文化竞争,对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张旭;周立颖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寄生于肝脏的胆管,俗称肝吸虫,可引起肝吸虫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除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甘肃及海南省以外的地区.但我院于2001年6月22日从1患者的粪便中检出华支睾吸虫虫卵.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赵华;年晓花;赵惠萍;陆娟娟;刘丽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我科1988年1月~2000年5月共有气管切开病人45例,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秀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本文对医院使用临时工护士的背景和临时工护士的业务、技术特点及思想现状,分析目前医院对临时工护士管理的方法和不足,探讨综合管理对策及今后管理中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作者:桂鸿斌;蔡德芳;尹保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近年来,肺结核呈明显上升趋势.为开发和寻找新型的抗结核药物,我科1996年10月~2000年10月以力克肺疾片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初治Ⅲ肺结核48例,并与以利福平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初治Ⅲ型肺结核50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宏芳;沈效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40例糖尿病患者与40例正常健康人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相比,血清总胆红素无明显差异(P>0.05),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P<0.01),而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P<0.01).结论:本资料显示,积极防治糖尿病患者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和间接胆红素降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施荣杰;罗鹏;林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出血性休克及肝性脑病,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98年4月起使用善得定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44例,疗效可靠,副作用小.现报告如下.
作者:惠树林;师冬晓;刘笛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轮状病毒肠炎是导致婴幼儿肠炎的重要致病因子,尤其易造成秋冬季节的广泛流行,对婴幼儿的健康产生重大的威胁.迄今为止,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2000年3月~2000年7月,观察P-转移因子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晓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神经外科病人并发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临床报道逐渐增多.该病诊断并不困难.文献报道该病死亡率高达50%~70%,老年者可达100%,大都死于晚期休克.除认识不足外,表明该病治疗有一定难度.本院7年来收治此类病人13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潘荣辉;朱林生;鲁峻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总结血液透析患者鱼精蛋白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以及预后.回顾分析6例鱼精蛋白过敏性休克血液透析患者病例.6例鱼精蛋白过敏性休克血液透析患者经快速补充血容量,皮质激素、异丙肾上腺素等抗过敏、抗休克抢救,6例患者均痊愈.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鱼精蛋白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马上按过敏性休克处理.
作者:王饶萍;刘米霞;张友芳;许元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治疗性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未成功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办法.方法:回顾开展ERCP检查453例及EST切开做各种治疗328例资料,及时总结分析未成功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预防办法和防治措施.结果:453例ERCP检查成功445例(98.2%),未成功8例(1.8%);EST治疗328例,成功319例(97.2%),未成功9例(2.7%);发生并发症17例(5.3%);未成功共计34例(10.7%).研究表明,治疗性ERCP未成功的主要原因与胆石大小、性质、胆管的直径以及操作技术有关.结论:CRCP对胆胰疾病治疗的适用范围广,疗效可靠,方法安全,只要掌握好适应范围,通过医师的熟练操作,可以明显减少不成功病例及并发症,提高治疗性ERCP的成功率.
作者:顾志汉;卞光蔚;徐进康;徐宏伟;李静;陈守英;李兆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报告60例开胸病人术后安置了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就其应用和护理情况做全面介绍.方法:为术毕保留硬膜外腔麻醉置管,并连结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泵内麻醉镇痛药以每小时0.8mL的速度持续注入72h.结果:按照视觉模拟评分的方法,镇痛优良(<3分)者56例,占93.3%.全部病人均无呼吸抑制、血压降低、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出现,并顺利康复.结论:认为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对开胸病人术后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赵玲;聂绪兰;冯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减轻肺心病患者的痛苦,提高治愈率,笔者采用DPDS方案治疗22例肺心病,并在治疗前后进行心功能监测,结果除2例80岁以上病人显示低搏功外,其余20例心功能全部恢复正常.
作者:唐性淑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