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红
眼科门诊的护理管理是专科护理的重要内容,眼科门诊的特点是病人诊疗数量大,时间比较集中,检查和治疗项目多,许多问题需要在短时间内解决.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眼科常见病的基本知识,掌握熟练的专科护理技能.眼科门诊必须建立方便患者及时诊疗,义有利于提高医护质量的诊疗制度.现把我科1年来的一些做法汇报如下.
作者:黄丽萍;刘丽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9岁,因反复发作胸闷、心悸、活动后气短,心前区阵发性疼痛7年,加重伴不能平卧3d,于1994年4月5日入院.
作者:安卓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46例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口操、针灸、经络导平及东莨菪碱治疗;对照组采用东莨菪碱治疗,治疗后用TD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6.92%,对照组17.3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7.558,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云萍;王莉萍;张少敏;赵阳;刘洪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护理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如何有效地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面临的新课题.现将影响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归纳如下.
作者:梁椰林;高艳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笔者1999年10月~2000年8月对2例严重外伤性后尿道闭锁,在尿道吻合同时置入镍钛合金网状支架.报告如下.
作者:王强;宣枫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84例采用高压氧与药物综合治疗(HBO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采用压力2.2~2.5ATA,吸氧30min×2+10min,每日1~2次;药物治疗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ATP、COA、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治疗.结果:HBO组总有效率91.0%,对照组为63.8%,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病程<2周及听力损伤≤55db者疗效明显优于病程>2周者及听阈>55db者.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病程和听力损失程度是影响疗效的两个重要因素,早期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
作者:喻道元;万俐佳;陈佳君;庞君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ICU病区下呼吸道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近3年ICU病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病率受相关因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ICU病区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区.疾病种类、年龄、气管介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ICU住院天数与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显著相关;痰培养致病菌中,G杆菌占主导地位,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结论:防治关键在于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减少介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姚建华;张牧诚;方向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中心药房电脑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其应具备接收发药信息及统计所发放药品的功能.随着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逐步深入与发展,电脑网络以其高度的准确性、实时性、协同性、可管理性,为使医院管理进入高度信息共享、高效率的实时管理状态提供了便捷的工具.
作者:李颖仪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病例报告患者:34岁,以双胎停经9个月,全身浮肿3个月,头晕7d于2001年3月18日收入院.
作者:高洪艳;秦玉秋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临床实习是护生进入临床一个重要阶段,带教质量好坏对其以后临床工作有着深远影响.同样,带教质量也反映科室综合教学能力.传统习惯对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择是以其临床实践时间长短来决定,我科自2000年3月起对带教工作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黄春霞;吴鲤霞;郑素琼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指标与慢性肝炎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对30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RBC、PLT、GGT、ALP、AST、HA、PⅢP、CⅣ、LN与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RBC,PLT,GGT,AST、ALP,CⅣ,LN与炎症程度有关.GA,PⅢP与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HA判断肝纤维化准确性66.67%,特异性75.6%,敏感性65.38%.结论:血清生化指标与慢性肝炎病理分级、分期有明显的关系,对诊断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迎秋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我院1999年元月~2000年12月对82例UAP患者分别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斯匹林口服治疗,并与冠心病常规治疗进行比较,旨在观察二药联合抗凝治疗对UAP的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玉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颈部淋巴结核常表现为颈部肿块,临床上不易与一些良、恶性肿瘤或炎症相鉴别.我科1994~1999年共收诊颈部淋巴结核21例,其他疾病误诊为淋巴结核8例.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蒋锋;傅成扬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40例糖尿病患者与40例正常健康人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相比,血清总胆红素无明显差异(P>0.05),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P<0.01),而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P<0.01).结论:本资料显示,积极防治糖尿病患者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和间接胆红素降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施荣杰;罗鹏;林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多数(80%)发生应激性溃疡而致上消化道出血.我科新生儿急救中心(IGU)1993年12月~2000年12月,对此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敦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从第一种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1962年问世起,近30年来相继研制开发了5代药品,其代表药物有:第2代吡哌酸;第3代洛美沙星(lomefloxacin)、诺氟沙星、依诺沙星(enoxacin)、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fleroxacin)、培氟沙星(pefloxacin);第4代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司帕沙星(sparfloxacin)、temafloxacin、格帕沙星(grepafloxacin)及第5代加替沙星(gatifloxacin)、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曲伐沙星(trovafloxacin)、tosufloxacin、克林沙星(clinafloxacin)、西他沙星(sitafloxacin)、gemifloxacin等各种不同的新型喹诺酮类药物.
作者:晁兰芳;曹风美;李芳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恶性血液病引起多系统损害,亦可浸润皮肤.原发于皮肤或皮损为主要表现,有的是首发症状,而血液学变化不大,常易误诊为其它皮肤病而延误治疗.笔者1985~1998年间共收治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兰德辉;何春渝;李玲;李高;李书武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患者张××,女性,24岁.因大量鼻出血(出血量约300mL±)后,于2001年5月28日上午8时25分,在门诊静滴低分子706代血浆(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XF19991711,批号:001024022)时出现过敏反应.
作者:黄俊友;张继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高血压的治疗在近年有长足进展.主要表现在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深受人们重视;钙拮抗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的应用;抗高血压药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肥厚的预防和逆转作用以及消退动脉硬化方面的作用正受到重视.
作者:卢瑞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出血性休克及肝性脑病,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98年4月起使用善得定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44例,疗效可靠,副作用小.现报告如下.
作者:惠树林;师冬晓;刘笛音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