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鼻病毒感染与儿童哮喘发病的关系

吴爱民;陈强;刘建梅

关键词:哮喘, 鼻病毒, 免疫球蛋白E, 嗜酸性粒细胞,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儿童
摘要:患儿T-IgE为(439.10±231.28)kU/L、EOS%为5.04±2.64,2组T-IgE及E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475,F=20.806 Pa<0.05);RV感染患儿T-IgE与EOS%无相关性(r=0.364 P>0.05).结论 RV感染与哮喘急性发作和(或)加重密切相关.高水平血清T-IgE的患儿更易因RV感染而诱发哮喘加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氧化应激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促凋亡基因细胞周期和凋亡调控蛋白1表达的影响

    基因CCAR1蛋白表达上调.CCAR1可能参与了氧化应激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其机制可能涉及到Caspase-3活性改变.

    作者:邵小松;陆超;周国平;胡毓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3-甲基腺嘌呤对反复惊厥新生大鼠大脑皮层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的影响

    26,2.252,2.460 Pa<0.05).48.0 h惊厥组Beclin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1.502 P>0.05),24.0 h和48.0 h 3-MA组Beclin1的表达与惊厥组比较亦无明显差异(t=1.542,1.285 Pa>0.05).结论 惊厥后Beclin1蛋白水平明显上调,表明白噬途径被激活,3-MA通过抑制Beclin1表达,参与自噬途径的调控.

    作者:巩勇;倪宏;陶陆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道重塑的关系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起重要作用.其可刺激成纤维细胞生长,是致纤维化的重要细胞因子,可引起哮喘患者呼吸道重塑.目前研究认为TGF-β1与呼吸道重塑密切相关.与TGF-β1相关的哮喘呼吸道重塑的干预方法可能在哮喘的诊治方面取得突破.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布地奈德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呼吸道重塑产生影响.另外,干扰素-γ,部分中医药如川芎嗪、雷公藤、银杏叶等可能通过干预TGF-β1的表达来干预呼吸道重塑.

    作者:李玉梅;安彩霞;赵荧;李斌;高明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儿童呼吸道发育异常69例

    性心脏病史;影像学表现为肺部阴影多见,5例表现为异物阻塞或气肿征象;其中确诊呼吸道软化40例,呼吸道狭窄15例,气管性支气管6例,气管支气管开口异常(狭窄或移位)5例,气管食管瘘、气管憩室、声带结节各1例.结论 儿童呼吸道发育异常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应积极借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

    作者:王文建;郑跃杰;向葵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哮喘小鼠肺组织中CXC趋化因子受体3和其配体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的表达及意义

    明显增加(Pa=0.002);DEX组CXCR3、IP-10蛋白表达较哮喘组明显降低(P=0.029,0.019);BCG组CXCR3、IP-10蛋白表达较哮喘组降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XCR3及配体IP-10参与哮喘发病过程,DEX与BCG可不同程度干预CXCR3、IP-10的表达.

    作者:吴良霞;吴珉;林晓亮;张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超微结构特征

    纹样改变.结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可能是由于肌细胞发育异常而导致以肌细胞萎缩消失、结缔组织增生和(或)肌细胞原位纤维化为结局的疾病.

    作者:牛桂萍;田香勤;徐晶;薛克修;蔡新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支气管鼻病毒感染与儿童哮喘发病的关系

    患儿T-IgE为(439.10±231.28)kU/L、EOS%为5.04±2.64,2组T-IgE及E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475,F=20.806 Pa<0.05);RV感染患儿T-IgE与EOS%无相关性(r=0.364 P>0.05).结论 RV感染与哮喘急性发作和(或)加重密切相关.高水平血清T-IgE的患儿更易因RV感染而诱发哮喘加重.

    作者:吴爱民;陈强;刘建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患儿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异同

    组有统计学差异(P=0.031).结论 与支气管哮喘相比,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呈现相对的Th1优势反应,二者的治疗策略也必然有所不同.

    作者:张忠浩;侯安存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儿童被忽视量表的编制、信度和效度

    性、重测信度、内容嫂度、结构效度、效标效度符合测量学要求.

    作者:杨世昌;张亚林;杜爱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ADAM33基因T1位点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

    .69 P>0.05).结论 ADAM33基因T1位点基因多态性对广州市儿童哮喘发病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熊俊艳;何启强;蒋卓勤;李季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肺炎衣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及实验室诊断

    肺炎衣原体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非典型病原之一,鼻内接种动物模型证实其为呼吸道病原,以多形核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的间质改变为主要病理改变,常在第7天出现明显肺实变.以直接侵袭为主,伴免疫反应.分离培养条件受限,微量免疫荧光是国际上常用、标准的检测方法,PCR对早期快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代继宏;符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衣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及衣原体感染肺外表现

    衣原体不仅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肺外其他系统病变,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应引起重视.现总结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

    作者:农光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小呼吸道功能变化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炎性反应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小呼吸道亦参与了哮喘的发病.小呼吸道是指内径2 mm以下的呼吸道,是肺部小的可见区域之一,其功能可受小呼吸道病变的影响,且与呼吸道反应性具有相关性.小呼吸道胶原沉积、平滑肌肥大等结构改变是哮喘加重的潜在原因.轻度哮喘患者小呼吸道功能变化即可影响呼吸道反应性的高低,为哮喘的主要特征之一.小呼吸道功能变化对早期发现哮喘患者的呼吸道情况有积极作用,是哮喘病情监测的一种手段.

    作者:陈俊松;农光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纤维蛋白胶在近端型尿道下裂手术修复中的应用

    管及尿道支架管.比较2组患儿术后血肿发生率、血痂数、尿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术后血肿发生率、血痂数、尿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均较B组明显增多(Pa<0.01).随访6~12个月,B组患儿使用纤维蛋白胶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应用纤维蛋白胶可提高近端型尿道下裂修复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便术后护理,并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张小明;何恢绪;胡卫列;吕军;聂海波;姚华强;邓志雄;王尉;赵永斌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肺炎及肺炎并脓毒症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检测的意义

    .25)ng/L,(129±37)ng/L,(0.610±0.036)ng/L]和健康对照组[(0.22±0.13)ng/L,(103±22)ng/L,(0.12±0.02)ng/L](Pa<0.05),轻症肺炎组高于健康对照组;肺炎并脓毒症患儿危重症评分越低,TNF-α、IL-6、IL-8水平越高.结论 TNF-α、IL-6、IL-8参与肺炎并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与病情危重程度相关,对病情判断及评估预后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杜秋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衣原体肺炎流行病学特征

    心脏病的形成,但与脑梗死、儿童缺血性脑血管病、儿童川崎病的冠状动脉病变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尚需更多的证据.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儿童社区获得性衣原体肺炎的治疗

    衣原体是<3个月和>5岁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目前治疗衣原体肺炎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抗感染和对症支持等及综合措施.轻者可在门诊口服药物,重症患儿需要住院治疗,但出于安全性考虑,应适当限制阿奇霉素静脉制剂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使用.

    作者:王亚亭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CD4+CD25+、CD8+CD28-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细胞水平反映呼吸道炎性反应活动情况,与病程相关.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可望成为治疗小儿哮喘的一个新途径.

    作者:江毅;张蔓莉;杨在东;唐亮;罗树宁;熊甲赛;陆美琼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引导式教育对孤独症患儿的疗效

    、感知觉项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2~4岁和>4~6岁年龄组总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6~12岁年龄组在社交项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引导式教育组,3个年龄组儿童训练3个月和训练6个月后,总分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2~4岁儿童语言功能的改善存在显著性差异(Pa<0.05),2~4岁儿奄总分差值降低明显,同等年龄段治疗时间越长总分差值降低越明显.结论 应用引导式教育疗法治疗低年龄段儿章孤独症疗效显著.

    作者:李冰;张玲;吴德;唐久来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核素肾显像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凋亡DNA片段水平检测在评定肾积水患儿肾损害中的价值

    ).3.病肾GFR与病理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814 P<0.01);病肾尿NAG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769 P<0.05),病肾尿ADF与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肾积水患儿病肾尿NAG检测可早期反映病肾小管的损害,病肾GFR降低表明肾损害已累及肾小球,尿ADF水平检测不能反映病肾损害.

    作者:马洪;方勇;田文超;钱楷;李静;杨俊杰;刘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