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昌;张亚林;杜爱玲
性心脏病史;影像学表现为肺部阴影多见,5例表现为异物阻塞或气肿征象;其中确诊呼吸道软化40例,呼吸道狭窄15例,气管性支气管6例,气管支气管开口异常(狭窄或移位)5例,气管食管瘘、气管憩室、声带结节各1例.结论 儿童呼吸道发育异常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应积极借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
作者:王文建;郑跃杰;向葵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国内外研究表明肺炎衣原体(CP)的新近感染或持续存在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及恶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早期诊断CP感染,及时恰当的抗CP治疗对于缓解和控制哮喘的症状有益.现就哮喘患儿CP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刘恩梅;杨娟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纹样改变.结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可能是由于肌细胞发育异常而导致以肌细胞萎缩消失、结缔组织增生和(或)肌细胞原位纤维化为结局的疾病.
作者:牛桂萍;田香勤;徐晶;薛克修;蔡新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25)ng/L,(129±37)ng/L,(0.610±0.036)ng/L]和健康对照组[(0.22±0.13)ng/L,(103±22)ng/L,(0.12±0.02)ng/L](Pa<0.05),轻症肺炎组高于健康对照组;肺炎并脓毒症患儿危重症评分越低,TNF-α、IL-6、IL-8水平越高.结论 TNF-α、IL-6、IL-8参与肺炎并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与病情危重程度相关,对病情判断及评估预后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杜秋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8%,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件差异(P<0.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6%和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舒他西林是治疗小儿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抑酶增效联合制剂.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志业;张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炎性反应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小呼吸道亦参与了哮喘的发病.小呼吸道是指内径2 mm以下的呼吸道,是肺部小的可见区域之一,其功能可受小呼吸道病变的影响,且与呼吸道反应性具有相关性.小呼吸道胶原沉积、平滑肌肥大等结构改变是哮喘加重的潜在原因.轻度哮喘患者小呼吸道功能变化即可影响呼吸道反应性的高低,为哮喘的主要特征之一.小呼吸道功能变化对早期发现哮喘患者的呼吸道情况有积极作用,是哮喘病情监测的一种手段.
作者:陈俊松;农光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8.2%;对万古霉素均敏感.23株SP采用BOX-PCR共分为A、A1、A2、B、C、C1、D、D1、E、F、G、H、I、J和K不同型或亚型,共11个型,15个亚型,多见的为A亚型(4株).结论 南昌地区儿童感染SP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性强,多重耐药菌比例高;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为敏感,其次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BOX-PCR技术对SP基因分型条带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能够快速、可靠地检测肺炎链球菌及菌株间亲缘关系,适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胡晓彦;桂炳东;王伶;胡龙华;贾坤如;叶倩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癫癎是一种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一过性脑功能异常所致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1-2].常伴意识障碍,动作、感觉、情感、认知、行为等短暂性异常改变.但以抽动症为主要表现的较少见.本研究收集6例以抽动症为主要表现的癫癎患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国兰;张丽红;牛国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声嘶、喉鸣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A组及B组显著缩短(Pa<0.05).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
作者:李文英;傅万海;何依绮;张晓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基因CCAR1蛋白表达上调.CCAR1可能参与了氧化应激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其机制可能涉及到Caspase-3活性改变.
作者:邵小松;陆超;周国平;胡毓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3.病肾GFR与病理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814 P<0.01);病肾尿NAG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769 P<0.05),病肾尿ADF与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肾积水患儿病肾尿NAG检测可早期反映病肾小管的损害,病肾GFR降低表明肾损害已累及肾小球,尿ADF水平检测不能反映病肾损害.
作者:马洪;方勇;田文超;钱楷;李静;杨俊杰;刘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疗效果的评价有着重要的作用;孟鲁司特钠佐治MP肺炎能缩短病程,减少病情反复次数,改善小呼吸道功能.
作者:杨炳中;何杨帆;谭中友;谭汉梅;何远娜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程≥7 d者血清IL-6、IL-8水平显著高于病程<7 d者(Pa<0.05);重症患儿IL-6水平明显高于轻症患儿(P<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Th1/Th2免疫功能失衡.病程越长、病情越重,IL-6水平升高越明显.IL-8可作为判断呼吸道高反应状态的可能指标,IL-6对估计病情有一定帮助.
作者:冯雪;庞保东;刘瑞兰;张慧玉;刘凤珍;历红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组有统计学差异(P=0.031).结论 与支气管哮喘相比,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呈现相对的Th1优势反应,二者的治疗策略也必然有所不同.
作者:张忠浩;侯安存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照组(t=3.47,5.04,12.95 Pa<0.05).结论 对哮喘并AR患儿兼顾上下呼吸道的同治优于单一治疗.孟鲁司特可同时改善哮喘及AR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的急性发作,增加无症状天数,与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合用可作为哮喘并AR患儿联合治疗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荣军;高俊兴;刘小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26,2.252,2.460 Pa<0.05).48.0 h惊厥组Beclin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1.502 P>0.05),24.0 h和48.0 h 3-MA组Beclin1的表达与惊厥组比较亦无明显差异(t=1.542,1.285 Pa>0.05).结论 惊厥后Beclin1蛋白水平明显上调,表明白噬途径被激活,3-MA通过抑制Beclin1表达,参与自噬途径的调控.
作者:巩勇;倪宏;陶陆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69 P>0.05).结论 ADAM33基因T1位点基因多态性对广州市儿童哮喘发病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熊俊艳;何启强;蒋卓勤;李季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3,P<0.01).结论 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PDA疗效与吲哚美辛相当,但前者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高.
作者:刘汉楚;方成志;曾凌空;孙金枝;蔡宝珍;吴春英;夏淳和;王巧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起重要作用.其可刺激成纤维细胞生长,是致纤维化的重要细胞因子,可引起哮喘患者呼吸道重塑.目前研究认为TGF-β1与呼吸道重塑密切相关.与TGF-β1相关的哮喘呼吸道重塑的干预方法可能在哮喘的诊治方面取得突破.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布地奈德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呼吸道重塑产生影响.另外,干扰素-γ,部分中医药如川芎嗪、雷公藤、银杏叶等可能通过干预TGF-β1的表达来干预呼吸道重塑.
作者:李玉梅;安彩霞;赵荧;李斌;高明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明显增加(Pa=0.002);DEX组CXCR3、IP-10蛋白表达较哮喘组明显降低(P=0.029,0.019);BCG组CXCR3、IP-10蛋白表达较哮喘组降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XCR3及配体IP-10参与哮喘发病过程,DEX与BCG可不同程度干预CXCR3、IP-10的表达.
作者:吴良霞;吴珉;林晓亮;张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