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会波;孙扬;周静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疗7d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记录7d后临床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好,能促进患儿及早康复.
作者:景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到目前为止,经前期综合征(PMS)中枢发病机制尚未能确切地阐明,已有研究成果为揭示PMS及其重症经前烦躁不安中枢发病机制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作者:高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王慧玲;白全召;刘清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中国的时间医学理论古老而又精辟,数千年来一直科学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本篇论文从时间因素对人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入手,结合实例,论述了时间因素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影响,为后世防病愈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作者:周蓉;薛芳芸;冯丽梅;张文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全科医学是上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的一些国家兴起的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医学学科,作为一项崭新的教学内容,全科医学知识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四种适合本科生全科医学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点、优点不足及点评,旨在提高授课效果,为国家输送素质高、能力强、符合时代要求的全科实用性专门人才.
作者:常学辉;张良芝;孟毅;韩丽华;李沛;李恒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门诊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的慢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医的方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83.33%(25/3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镁剂与苦碟子注射液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同患病类型,对两组患者采用针对性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镁剂与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结果 加用镁剂与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后,试验组97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仅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96例患者,患者病情均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病变症状有明显好转;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镁剂与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玉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 化学成分、医疗用途、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综合应用科学 [1].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为了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生药学教学方法做一探讨.
作者:赵喜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积极作用,寻找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情志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中医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周到、有效地中医护理,本组127例患者中痊愈93例,显效3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43%.结论 中医护理可以有效地缩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病程,并减轻患者痛苦,有效地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
作者:张静术;刘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休克的病因,提高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3例新生儿休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感染是引起新生儿休克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心源性休克.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围生期窒息,正确地进行分娩处理及抢救,可降低新生儿休克发病率.
作者:杨桂侠;杨静波;王怀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检查CHECK):评估结果;A(处理ACT):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是开展所有质量活动的科学方法.PDCA应包括四个阶段、八个步骤:P(计划 PLAN):从问题的定义到行动计划;D(实施 DO):实施行动计划;C(检查 CHECK):评估结果;A(处理ACT):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林研研;赵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医活血化瘀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CT半暗带的干预变化及临床效果相关性影响,从而证明活血化瘀对脑出血早期治疗安全有效.方法 选择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西医基本治疗(主要降压、脱水),治疗组加服中药活血化瘀协定方及静滴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治疗后进行CT半暗带宽度变化比较及临床相关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组CT半暗带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肿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活血化瘀法能阻止半暗带扩展,早期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
作者:拜永宁;李建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通过对建立单味中药数据库教学应用研究进行系统介绍,分析中药数据库系统式教学特征,从而说明在现代中药专业教育领域内中应用数据库教学有着极其巨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谢波;周欣欣;许秀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管理技巧在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对心理学、管理学及行为学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发掘其中存在的管理技巧,并将其充分应用到护理管理当中,以有效提高管理质量.结果 通过加强护士长的理论知识学习,同时充分应用管理技巧,有效促进了护士长管理质量的提升,而且效果显著.结论 通过充分应用管理技巧,有力促进护士长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促进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及护理质量的提升,应当推广应用.
作者:孔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血清中白介素_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TNF-a)含量的影响.方法 检测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雷公藤多苷20mg tid治疗,4周后测血白介素_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变化,并与对照组血白介素_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血白介素_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异常.治疗4周后治疗组白介素_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变化.结论 雷公藤多苷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L-6、TNF-a产生有关.
作者:宋明爱;翟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体育教学是中医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以致对传统课堂教学质量也会有一定影响.我校从2004年开始,在已有的课堂、实验教学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制定了体育教学质量标准,在近8年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修订、完善,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体育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1],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刘宾;潘万旗;孙翠;卢旻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近几年来我科参加全省临床化学室质评工作总结,加强生化室质量管理,总结经验,缩小误差,提高检验质量,使我们的生化质评工作继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方法 利用2008年至2012年全省临床化学室质评回报成绩进行总结分析,总结近几年来我科生化室质评工作的发展.结果 各项生化室质评变异指数得分(VIS)总成绩从2008年的45.4下降至2012年的36.4,PT总成绩从2008年的97.6%上升到2012年的100%,各项测定均值达到全国优秀水平.结论 通过开展此项工作促进我科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稳步提高.
作者:仲世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巨大痛苦,而且给患者带来了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严重创伤,人们对肿瘤依然十分恐惧,对肿瘤治疗后的效果和反应也存在着许多疑虑.在患者发生强烈的治疗副反应后,患者从身体上和心理上均难以承受,化疗作为治疗恶性癌症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在化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艳;孙贺;景雪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优选青乳合剂的佳水提工艺.方法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含量,以提取物中芍药苷的含量为检测指标,筛选出青乳合剂的优化提取条件.结果 青乳合剂佳水提工艺为A3B1C3D2,即药材加10倍量的水,浸泡0.5h,煎煮2次,每次1.5h.结论经正交设计优化的青乳合剂的水提工艺可行.
作者:谭泳怡;曾聪彦;梅全喜;梁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由James Parkinson(1817年)首先描述,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震颤(常为首发症状)、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等.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2%,目前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已超过200万 [1].虽然对于本病的研究已有近190年的历史,但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彻底明了.治疗以药物治疗为有效.
作者:刘瑞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