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宁市3~14岁儿童睡眠打鼾及相关情况调查

谢庆玲;甄宏;谭颖;唐晓燕;胡琼燕;温志红;朱曦怡;邓寅业;刘建红;韦彩周;李东云

关键词:打鼾, 流行病学, 儿童
摘要:目的 调查南宁市学龄前及早期学龄儿童打鼾和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应用由家长完成的问卷调查表对南宁市12所幼儿园、8所小学和6所初级中学的3-14岁儿童进行调查,确定打鼾和习惯性打鼾及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实际发放调查问卷总数为9000份,应答8150份,回收率为90.6%,剔除>14岁的儿童问卷,有效问卷6999份.结果 本组儿童打鼾现患率32.7%.其中男童打鼾发生率(44.22%)显著高于女童(28.58%)(P<0.01).儿童打鼾现患率以3.-5岁儿重相对较高,打鼾儿童相关症状发生率分别为注意力不集中65.66%,夜间多汗51.61%,口干咽痛45.07%,食欲减退37.09%,张口呼吸36.21%.夜醒及夜惊34.21%,慢性咳嗽31.81%,体质量不增27.44%,呼吸恶臭23.56%,白天困倦23.04%,生长迟缓22.95%,遗尿17.98%.睡眠打鼾儿童相关疾病中以扁桃体肥大(31.02%)常见,其次反复呼吸道感染29.89%,过敏性鼻炎16.19%,体质量超标13.61%.2292例睡眠打鼾儿童有家族史占26.79%,家庭中有吸烟者(父或母)47.77%,喜好毛绒玩具者32.02%,睡眠中喜好抱枕者23.56%.仅0.19%家长认为儿童打鼾可能是一种病症.结论 学龄前及早期学龄儿童睡眠打鼾是较常见现象,睡眠打鼾儿童存在较多影响生长发育的情况,对有睡眠打鼾的儿童家长应引起重视.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白三烯与哮喘关系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呼吸道慢炎性反应性疾病,白三烯是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炎性反应介质,参与哮喘呼吸道炎性反应及重塑过程.现阐述自三烯的细胞来源、生物合成、代谢、生物学活性及与哮喘的关系,并对抗白三烯药物孟鲁司特在哮喘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作者:陈强;何美娟;刘建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芍药苷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芍药苷(PF)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7日龄SD新生大鼠78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n=6),HIBD模型组(n=18).PF低剂量组(n=18),PF中剂量组(n=18),PF高剂量组(n=18).通过结扎左颈总动脉和吸入80 mL/L氧气和920 mL/L氮气2 h制备HIB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缺氧缺血处理.各PF治疗组按低、中、高剂量分别于造模0、24 h按5、10、20mg/kg PF,计算每只新生鼠用药量后,吸取医用无菌9 g/L盐水溶解配制成1 g/L的PF注射液,加9 g/L盐水稀释至0.5 mL,腹腔注射.HIBD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于相应时点腹腔注射9 g/L盐水0.5 mL.假手术组分离左颈总动脉后6 h,HIBD模型组与各PF组于缺氧缺血后6、24、48 h断头取脑,测定其脑组织匀浆SOD、MDA水平.结果 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MDA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且随着时间延长进一步升高;而应用PF治疗后其水平较HIBD组回降,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大脑组织SOD活性较假手术组降低,随着时间延长而进一步降低;应用PF治疗后其活性较HIBD组回升,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PF能减轻新生大鼠HIBD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作用,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陈广斌;陈华萍;吴铁;林坚涛;崔燎;沈非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新生儿佝偻病骨代谢转换生化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骨代谢转换生化标志物血清β胶原分解片断(β-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骨钙素(BGP)测定在新生儿佝偻病诊断巾的意义.方法 选取30例佝偻病新生儿(病例组)和30例健康新生儿(健康对照组),每例儿童均采集空腹静脉血2 mL,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β-CTx,ELISA法测定BALP和BGP水平,并对这三项测定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诊断符合率、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计算和分析,同时测定其血清钙、磷和AKP水平,并进行左手腕关节X线摄片.结果 病例组血清β-CTx、BALP和BGP水平分别为(1.58±0.49)μg/L、(291.5±78.4)U/L和(15.2±5.9) μ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16±0.38) μg/L、(137.1±64.7)U/L和(10.1±4.3)μg/L,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a<0.001).病例组血清β-CTx、BALP和BGP水平异常者分别为28例(93.3%)、26例(86.7%)和24例(80.0%),明显高于对照组[2例(6.7%)、2例(6.7%)和3例(10.0%)](Pa<0.001).血清β-CTx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血清BALP和BGP,但无统计学意义,其漏诊率和误诊牢显著低于血清BALP和BGP(χ2=9.712 4,11.29l 3,16.921 2,1 8.367 1 Pa<0.01).结论 血清BALP和BGP水平测定足准确反映骨代谢转换的生化标志物,也是诊断新生儿佝偻病特异而敏感的指标;血清β-CTx水平测定是诊断新生儿佝偻病、反映骨吸收活动特异性很高的敏感指标.

    作者:庄帝钱;张惠玲;罗荣;钟元枝;赵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肺炎链球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小抑菌质量浓度与青霉素结合蛋白1A和2B变异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Sp)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与青霉索结合蛋白(PBP)1A和2B变异的关系.方法 对55株Sp用E-test法进行7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并提取每株Sp的DNA,分别对其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pbp)1a和pbp2b中编码青霉素结合区域(PBD)进行套式PCR扩增和直接测序,并用C1ustalx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PBP1A和PBP2B PBD保守序列的氨基酸置换.结果 青霉素敏感株4株中发现PBP2B保守序列SSN后苏氨酸(Thr)445→,丙氨酸(Ala),Thr451→Ala和谷氨酸(Glu)481→甘氨酸(Gly)置换,其余6株PSSP未发现PBP1A和PBP2B保守序列氨基酸置换.4株青霉素中介株(PISP)(MIC 0.19~0.38 mg/L)PBP2B Thr445→地,Thr451→Ala和Glu481→Gly置换,其中1株发现PBP2B保守序列SVVK后第431-432位点处脯氨酸(Pro)的插入,余3株存在谷氨酰胺(Gln)432→亮氨酸(Leu)置换.另16株PISP(MIC0.5-1.0 mg/L)在此基础上出现PBP1A SRN后Pro432→Thr,STMK中Thr371→丝氨酸(Ser)/Ala和KTG附近的短镶嵌序列Thr574→天冬氨酸(Asn)Ser575→Thr,Gln576→Gly,苯丙氨酸(Phe)577→酪氨酸(Tyr)置换,且后二种变异存在于所有青霉素和头孢类中介和耐药株中.20/25株青霉素耐药株存在PSP2B保守序列KTG附近Ala624→Gly,包含Ala624→Gly Sp组青霉素、头孢呋新、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平均MIC值明显高于不包含这一置换的Sp组.在青霉素MIC≥0.5 mg/L的菌株中均同时存在PBP1A和PBP2B的变异.结论 β-内酰胺类抗生紊对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MIC值与PBP1A和PBP2B编码青霉素结合活性区域的保守序列中或附近的氨基酸置换有关.

    作者:徐敏;张建华;丁云芳;陶云珍;吴良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在支气管哮喘患儿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CD4+T淋巴细胞表达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α7)与相应的细胞培养液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关系,分析nAChRα7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哮喘患儿30例(哮喘组)与健康儿童2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抽取静脉血8 mL,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并分别加入100 μmol/L烟碱、1.0 mg/L α-银环蛇毒(α-BTX).另设空白对照,恒温孵育24 h后提取其淋巴细胞,并收取培养液置-20℃冰箱保存.用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淋巴细胞CD3+/CD4+/nAChRα7表达.ELISA法检测其淋巴细胞培养液中IFN-γ、IL-4水平.结果 哮喘组患儿血CD3+/CIM+/nAChRα7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儿童明显增高(P<0.05).烟碱刺激24 h后哮喘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3+/CIM+/nAChRα7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明显增加(Pa<0.01);且烟碱刺激24 h后哮喘组较健康对照组表达显著增加(P<0.05).α-BTX刺激24 h后外周血cD3+/CIM+/nAchRα7表达降低,但无统汁学意义(Pa>0.05).哮喘组培养液中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增加.IFN-γ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减低.烟碱刺激24 h后IL-4水平较空白对照增高(P<0.01),IFN-γ水平较空白对照明显减低(P<0.05).α-BTX刺激24 h后IL4、IFN-γ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a>0.05).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nAChRα7表达与淋巴细胞培养液IL-4水平呈正相关(r=0.517 P<0.05),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r=-0.288 P<0.05).结论 哮喘患儿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的nAChRα7表达增加,nAChRα7表达影响培养液IL-4、IFN-γ水平和Th1/Th2平衡,是影响哮喘的发病的重要因子.

    作者:刘志刚;王学禹;陈鲁媛;韩秀珍;冯益真;孙妍;李化兵;王金荣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肺炎患儿血清一氧化氮和锌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

    目的 探讨肺炎患儿血清一氧化氮(NO)与锌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5年10月一2006年5月本院儿科住院的符合肺炎诊断标准的患儿48例.其中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症肺炎17例,轻症肺炎31例.本院儿科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抽取2组儿童晨起宅腹静脉血3 mL,其中26例肺炎患儿采集恢复期血液.应用UV-2100分光光度计545 nm对肺炎患儿(包括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血清采用比色法测血清NO水平,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用P-E503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直接测出肺炎患儿(包括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血清锌水平,分析血清NO与锌水平相关性,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肺炎患儿急性期肺炎血清N0水平[(57.76±19.41)μmol/L]较健康对照组[(25.09±5.51)μmol/L]、肺炎恢复期[(30.08±8.05)μmol/L]明显升高(Pa<0.01);重症组[(80.26±11.72)μmol/L]较轻症组[(45.77±12.58)μmol/L]明显升高(P<0.01);急性期患儿血清锌水平[(77.61±10.95)μmol/L]较对照组[(115.18±12.66)μmol/L]、肺炎恢复期患儿[(88.08±9.82)μmol/L]显著降低(Pa<0.01),重症组[(70.38±6.61)μmol/L]较轻症组[(81.47±10.90)μmol/L]显著降低(P<0.01).肺炎患儿急性期N0与锌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27 P<0.01).结论 血清NO、锌水平变化与肺炎的发生发展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在肺炎治疗过程中,阻断NO的过多分泌、及时补锌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韩燕燕;孙景辉;张云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婴幼儿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婴幼儿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和对照组各20例.盐酸戊乙奎醚组在体外循环开始时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0.02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9 g/L盐水0.02 mg/kg.二组体外循环管理均采用德国Stockert-Ⅲ型体外循环机,膜式氧合器,血液中度稀释,连续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65%.病例均自动复跳,窦性心率.二组分别于体外循环转流前、开始30 min、转流后30 min观察其动脉血乳酸(BL)水平,术后观察动脉血氧分压变化、胸部x线情况、气管分泌物量及拔出气管导管时间.结果 盐酸戊乙奎醚组在转流中及转流后BL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a <0.05).转流后盐酸戊乙拿醚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肺炎发生率为36%,盐酸戊乙奎醚组发生率为17%,盐酸戊乙拿醚组肺炎发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盐酸戊乙奎醚组气管分泌物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能改善婴幼儿肺的氧合能力,对体外循环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孕酮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大鼠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凋亡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酮对HIE新生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率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HI)组和药物预防组.Hl组和药物预防组动物先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术,置37℃恒温的密闭容器中,以1.5 L/min的速度吸入80 mL/L氧气和920 mL/L氮气混合气体2.5 h.建立HIE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亦不做缺氧处理.药物预防组大鼠于建立模型前30 min按8 mg/kg腹腔注射0.5 g/L孕酮溶液,假手术组和HI组注射同等量的9 g/L盐水,24 h后处死动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其NO水平的变化.结果 Hl组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率分别为(10.09±0.36)%、(12.32±0.28)%,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49±0.23)%、(2.58±0.26)%](Pa<0.01),药物预防组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率为(3.47±0.32)%、(4.56±0.30)%.明显低于Hl组(Pa<0.05).HI组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NO水平分别为(51.36±9.71) μmol/L、(52.34±4.26)μmol/L,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水平[(18.16±6.24) μmol/L、(19.28±3.58) μmol/L)](P.<0.01).药物预防组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NO水平为(33.47±8.02) μmol/L、(32.57±4.27) μmol/L,明显低于HI组(Pa<0.05).结论 孕酮通过降低新生大鼠HI时皮层和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率和N0水平,拮抗神经元凋亡发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晓娟;王小引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维生素A在肺泡分隔期中的作用

    肺泡形成是哺乳动物肺发育的关键时期,合成弹性蛋白和形成毛细血管是该期2个重要内容,Vit A对这些过程均塑重要作用.现就肺泡分隔化的有关概念,Vit A的基本特性、受体以及对肺泡隔弹性蛋白合成和毛细血管形成的作用,以及肺泡分隔期Vit A 与糖皮质激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作者:刘友红;陈贻骥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肺功能检查与儿童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炎性反应疾病,只有可逆性呼吸道阻塞足被大多数指南推荐用于诊断和监测儿童哮喘的主要客观指征.而在肺功能检查中.肺量计法是客观评价和重复评价儿童哮喘的标准工具.然而,大部分哮喘儿童的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值均在正常范围,与其严重程度不相关,使肺功能检查常用于儿童哮喘的近期和远期评估的价值备受争议.以病理生理机制为基础,综合评价呼吸道阻塞程度、呼吸道反应性、呼吸道炎性反应以及呼吸道重塑,似乎是诊断和监测哮喘的好方法.但在临床实践中儿童哮喘的诊断和监测仍主要基于临床表现的评估.

    作者:邓力;何春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儿童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和诊断

    肺炎是小儿常见病,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是其主要病原,发达国家以病毒感染为主,发展中国家以细菌感染为主.近年来,有关支原体肺炎和衣原体肺炎的报道不断增多.肺炎病原学诊断方法主要为病原培养分离、免疫学方法检测病原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明确儿童肺炎的病原学特点,作出正确的诊断,对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鲁继荣;刘丽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慢性咳嗽是儿科值得关注的重要临床症候群之一,由于儿童的解剖、生理和免疫功能均未发育成熟,儿重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与成人有较大区别,不同年龄儿童也有不同的病因特点,决定了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不能照搬成人的标准,因此在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中有许多问题值得关注.国内<儿童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近期试行,会推动我国儿童慢性咳嗽研究的深入开展.

    作者:张海邻;李昌崇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儿童脑炎支原体脑炎(MP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0月-2007年9月本院呼吸病房经ELISA法检测血清脑炎支原体(MP)结合PCR方法确诊的161例MPP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所有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况及合并其他的病原体方面的差异.结果 婴幼儿组(>6岁)和学龄组(>6岁)比较不同年龄儿童在临床症状脉冲体征胸部X线表现外并发症情均热程短学龄组儿童多表现为高热干咳症状重,脑炎体征径平均发热时间长MPP患儿胸部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小叶实质浸润是各个年龄组常见的胸部X线征象学龄前组及段实质质浸润明显多于婴儿组消化系统肾脏皮肤等是MP感染常累及的部位其除消化系统损伤学龄儿童少其他二组儿童外(P<0.1,0.05)其他方面各年龄组均无明显差异,胸膜受累在年长儿相对多见,多为胸膜增厚或少量积液,少数引起大量胸腔积液,是重症MPP的主要表现之一,各个年龄组均易并多种病原感染.结论 不同年龄儿童MPP在临床症状部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须结合血清学等检村、查才帮助早期诊断.

    作者:耿凌云;陈慧中;黄荣妍;康小会;曹玲;吕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白细胞介素-25、12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IL-25、12水平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于本院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13岁;发作程度:轻度8例,中度17例,重度5例.随机选取同期同年龄组健康体检儿童2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男18例,女9例;年龄4-14岁.二组年龄及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抽取各组儿童静脉血4 mL,离心后留取血清标本置-70℃冰箱保存,采用ELISA法测定二组儿童血清IL-25、12水平.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25水平[(56.75±11.68)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5.77±10.4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6 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12水平[(42.12 ±12.96)ng/LJ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57.12±14.4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6 P<0.05);血清IL-25水平与IL-1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20 P<0.01).结论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IL-25水平升高和IL-12水平降低与哮喘的发作关系密切.增强IL-2的活性,町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与理论依据.

    作者:张永梅;徐青;安肃英;李芳;段国威;孙艳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布地奈德对哮喘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BUD)对哮喘小鼠树突状细胞(DC)及呼吸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雌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哮喘模型组:小鼠分别于第1、14天腹腔注射以9 g/L盐水溶解的鸡卵清蛋白(OVA)50 μg和氧氧化铝1 mg混悬液o.2mL致敏,第21天予以10g/LOVA雾化吸入激发,1次/d,30min/次,吸入14 d.治疗对照组:致敏和激发方法同哮喘模型组,每次激发前1 h吸入9 g/L盐水,1次/d,30 min/次,吸入14 d.BUD治疗组:致敏和激发方法同哮喘模型组,每次激发前1h吸入BUD 1 mg,1次/d,30 min/7次,吸入14 d.正常对照组:致敏和激发方法同哮喘模型组,以9 g/L盐水代替OVA致敏和激发.取小鼠肺组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过碘酸-雪呋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小鼠肺组织呼吸道周围单位面积内苏木素.伊红染色嗜酸性粒胞(EOS)个数表示呼吸道周围EOS浸润情况、单位基底膜长度过碘酸.雪呋染色阳性面积表示呼吸道黏液分泌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测定小鼠肺组织DE的表达.结果 哮喘模犁组小鼠呼吸道EOS浸润、黏液分泌、DC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增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与治疗对照组小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BUD治疗组呼吸道周围DC浸润、呼吸道黏液分泌、呼吸道周围DC表达均较哮喘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呼吸道周围DC表达与EOS数呈正相关(r=0.781 8 P<0.01),与呼吸道黏液分泌程度呈正相关(r=0.733 3 P<0.01).结论 BUD通过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增多的EOS、黏液分泌和DC发挥其抗呼吸道炎性反应作用,DC有望成为研究哮喘防治药物的重要作用靶点.

    作者:郁志伟;张建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儿科纤维支气管镜临床应用进展

    纤维支气管镜可直接观察呼吸道腔内变化或通过活检、灌洗等技术对呼吸道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已得到广泛肯定,并显示出广阔的前景.但在具体临床应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确保其安全进行.

    作者:陈志敏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Glidescope 视频喉镜在全身麻醉小儿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Glidescope视频喉镜(GSVL)在全身麻醉小儿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实用性.方法 选择33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需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外科手术的患儿,术前进行全面的呼吸道评估.在常规全身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 Macintosh 喉镜和GSVL在有、无喉外部压迫操作时进行喉部显露操作,记录有、无喉外部压迫操作时的佳Cormack和Lehane喉部显露分级、佳喉产,部娃露的时间.在GSVL喉部显露操作下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操作,记录采用GSVL成功完成气管插管的时间、试操作的次数、成功和失败的发生率.结果 Macintosh 喉镜和GSVL 的佳喉部显露时间分别为(5.9±3.2)s和(6.1±3.4)s.二青比较无显著差异(t=0.25 P>0.05).在有和无喉外部压迫操作的情况下,采用Macintosh 喉镜获得的C0rmack和Lehane喉部显露分级有显著性差异(Z=3.55 P<0.01),采用GSVL获得Cormack和Lehane喉部显露分级亦有显著性差异(Z=4.15 P<0.01).但在均有和均无喉外部压迫操作的情况下,采用Macintosh喉镜和GSVL获得的喉部硅露分级均无显著差异(Z=1.25.1.28Pa>0.05).33例小儿中GSVI,经口气管插管在3l例经1次试操作获得成功,2例经2次试操作获得成功.完成经口气管插管所需的时间为20~51(30.0±7.9)s.结论 在小儿喉部显露和经口气管插管时,GSVL 与 Macintosh喉镜一样实用.在小儿采用GSVL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时,带插管芯气管导管的前端应被塑型成70~80度角,并应将喉外部压迫作为.种常规操作.

    作者:刘和平;薛富善;李成文;廖旭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晚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晚期(出生24h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NRDS)肺功能和呼吸机参数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NRDS患儿晚期通过气管插管一次性分左侧、右侧、头低脚高、平卧4个不同体位注入Ps,100-150 mg/(kg·次),每一体位缓慢注人所需药量的1/4,抽出细管,手控通气,为减少药液损失,除有明显的呼吸道阻塞外,用药后6 h不进行拍背吸痰,注药后机械通气.检测用药前后NRDS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02)J、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与肺泡氧分压的比率[a/Ap(02)]、氧合指数(01)等肺功能指标和吸氧体积分数、吸氧峰压、呼气末正压(PEEP)、平均呼吸道压等呼吸机参数,观察NRDS患儿用药前后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变化及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用药后NRDS患儿的Pa(02)、a/Ap(0z)较用药前显著上升,OI较用约前显著下降,呼吸机参数(PEEP除外)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给药后2 h临床观察,发绀减轻2例,发绀消失8例;26例血氧饱和度由70%-80%上升至>90%;听诊双肺呼吸音增强24例.24 h后观察胸片,病变明显改蓠21例,好转5例;存活率85.7%;斤发症发生率:肺炎25%、动脉导管未闭10.7%、肺出血7.1%、脑室内出血3.6%.结论 晚期应用PS对新生儿NRDS呼吸功能有明显改善,且疗效显著.

    作者:王宝宏;贾秀红;马莲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南宁市3~14岁儿童睡眠打鼾及相关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南宁市学龄前及早期学龄儿童打鼾和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应用由家长完成的问卷调查表对南宁市12所幼儿园、8所小学和6所初级中学的3-14岁儿童进行调查,确定打鼾和习惯性打鼾及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实际发放调查问卷总数为9000份,应答8150份,回收率为90.6%,剔除>14岁的儿童问卷,有效问卷6999份.结果 本组儿童打鼾现患率32.7%.其中男童打鼾发生率(44.22%)显著高于女童(28.58%)(P<0.01).儿童打鼾现患率以3.-5岁儿重相对较高,打鼾儿童相关症状发生率分别为注意力不集中65.66%,夜间多汗51.61%,口干咽痛45.07%,食欲减退37.09%,张口呼吸36.21%.夜醒及夜惊34.21%,慢性咳嗽31.81%,体质量不增27.44%,呼吸恶臭23.56%,白天困倦23.04%,生长迟缓22.95%,遗尿17.98%.睡眠打鼾儿童相关疾病中以扁桃体肥大(31.02%)常见,其次反复呼吸道感染29.89%,过敏性鼻炎16.19%,体质量超标13.61%.2292例睡眠打鼾儿童有家族史占26.79%,家庭中有吸烟者(父或母)47.77%,喜好毛绒玩具者32.02%,睡眠中喜好抱枕者23.56%.仅0.19%家长认为儿童打鼾可能是一种病症.结论 学龄前及早期学龄儿童睡眠打鼾是较常见现象,睡眠打鼾儿童存在较多影响生长发育的情况,对有睡眠打鼾的儿童家长应引起重视.

    作者:谢庆玲;甄宏;谭颖;唐晓燕;胡琼燕;温志红;朱曦怡;邓寅业;刘建红;韦彩周;李东云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总IgE的变化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前后血清总ISE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2005年12月-2007年11月本院儿童哮喘门诊哮喘患儿351例.诊断标准参照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118例),ICS组(233例).对照组主要以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治疗为主.ICS组<5岁(162例)患儿选用储雾罐吸入氟替卡松气雾剂(辅舒酮),≥5岁(71例)患儿选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人剂(舒利迭).对照组与ICS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运用全自动过敏原定量分析仪测定其血清IgE,ICS组继续治疗至1 a,复查测定其血清IgE水平.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lgE水平分别为(360.14±34.43)ng/L、(385.07±32.36)ng/L(P>0.05);ICS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1 a IgE分别为(586.26±42.39)ng/L、(453.12±30.74).ng/L、(421.96±25.73)ng/L,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比较有显著差异(t=4.744 P<0.01),治疗3个月与治疗1 a比较无明显差异(t=1.384 P>0.05).ICS治疗3个月,辅舒酮治疗者(162例)中107例(66.05%)控制,舒利迭治疗者(7l例)中52例(73.24%)控制,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辅舒酮治疗者中126例(77.78%)IgE水平下降,舒利迭治疗者中43例(60.56%)IgE下降,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ICS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中等剂量可使血清IgE下降,IgE的检测有利于哮喘患儿诊治过程中的体内变态反应状况的观察.IgE下降在哮喘急性期明显,缓解期下降缓慢.二种不同剂型的ICS均能有好的临床疗效,但在降低血清IgE水平方面,舒利迭则不及辅舒酮.

    作者:李云;钟礼立;黄寒;王涛;易红玲;梁沫;陈敏;张亮 刊期: 2008年第16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