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启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CVA患儿50例为观察组,50例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应用颗粒凝集法测定两组患儿MP-IgM.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19例,阳性率38%;对照组阳性6例,阳性率为1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X2=9.013 P<0.01).观察组MP-IgM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滴度≥1:320者占47.4%(9/19例),而对照组较低,仅1例高滴度为1:320.19例CVA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齐霉素口服,总有效率84.2%(16例),随访6~24个月,无1例出现哮喘发作.结论CVA与MP感染关系密切,对CVA患儿应常规检测MP以排除MP感染,阳性者在按哮喘常规治疗同时予抗MP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黄东明;肖晓雄;何晓玲;冯垣辉;陈宇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浆IL-17、IL-10、IL-4及IFN-γ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哮喘患儿22例,正常对照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ELISA)检测其血浆IL-17、IL-10、IL-4及IFN-γ水平.结果1.哮喘患儿急性期、缓解期血浆IL-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而缓解期血浆II-17明显低于急性期(P<0.05).2.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IL-10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均<0.01);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3.哮喘患儿缓解期血浆IL-4明显低于急性期及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4.与对照组比较,哮喘患儿血浆IFN-γ无明显改变.5.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中IL-17、IL-10、IL-4、IFN-γ水平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哮喘患儿T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具有特殊性.糖皮质激素对IL-17、IL-10、IL-4的分泌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陈谱;何韶衡;陈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头孢克洛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组予头孢克洛20 mg/(kg·d)口服,3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第3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哌酮或头孢曲松)50~80 mg/(kg·d),2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不良反应率为5.55%;对照组总有效率94.23%,不良反应发生率13.4%.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头孢克洛治疗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有效、安全.
作者:张璋;刘宝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儿童烟雾病4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儿童烟雾病早期表现为一过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次发作后呈持续性神经损伤征候,主要为偏瘫、肢体感觉障碍、癫癎发作、言语障碍、不自主运动与精神表现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所见与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相似,可显示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及异常血管网等改变,且为无创性检查,可作为儿童烟雾病首选辅助检查.结论儿童烟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神经症状无特异性,故易误诊,诊断应全面收集病史,详尽的体格检查,恰当选择辅助检查.
作者:王大斌;陈洪波;桂卫星;张云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对2004年SARS易发的整个季节中,符合SARS诊断标准2+3+4条的肺炎病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供日后鉴别诊断参考.方法对2004年1~5月本院收治的符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2+3+4条共200例肺炎患儿住院期间血、呼吸道分泌物等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发热,白细胞计数不高或降低,入院时胸片均有改变,绝大部分为斑片状渗出影;200例中51例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3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测阳性,10例肺炎链球菌阳性,9例流感嗜血杆菌阳性,8例副流感病毒检测阳性及少数其他病原体;入院48 h内124例体温降至正常.结论SARS易发季节儿童SARS需与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相鉴别.
作者:朱燕凤;朱启镕;王晓红;俞惠;赵国昌;怀有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利用免疫小鼠脾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建立直接检测相应抗体的新方法.方法按细胞融合常规方法免疫BABL/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待检物做免疫组化.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结果免疫脾细胞能与相应免疫原特异性结合.与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轮状病毒、腺病毒未见交叉反应.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便于操作,且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在抗原少的情况下检测相应抗体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杜江;封志纯;赵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儿童皮肌炎(JDM)是一种以横纹肌和皮肤广泛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死亡率降至10%左右[1].为改善预后,我们对1998年3月~1999年1月收治3例JDM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血浆置换疗法.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8~11岁;均符合Bohan提出的诊断标准[2].
作者:窦志艳;戎赞华;徐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大鼠甲状腺激素对血清瘦素水平和脂肪瘦素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巯咪唑和优甲乐人工造成大鼠甲低和甲亢状态,分别于用药10 d、停药10 d检测用药组和正常对照大鼠血清瘦素、T3、T4、TSH浓度、体质量和脂肪瘦素的mRNA水平.结果甲低、甲亢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瘦素与体质量均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84、0.94、0.83 P均<0.05);去除体质量因素,甲亢组、停药10 d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瘦素和脂肪瘦素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甲低组血清瘦素和脂肪瘦素mRNA水平显著低于停药10 d组和正 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甲状腺素对血清瘦素的分泌起一定促进作用.
作者:于方;林汉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脱髓鞘病.本病是以病灶播散多发,病程常有缓解与复发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病理研究证明,髓鞘脱失是MS产生临床表现的重要病理基础.故MS在分类归属中是重要的脱髓鞘疾病之一.本病多见于欧美各国,近20年来我国报道日趋增多.MS多在青壮年发病,儿童少见,婴幼儿罕见;女性多于男性.国外文献报道,儿童期MS发病率(incidence rate)约0.135~0.250/万,婴幼儿约0.04~0.14/万.MS病因迄今尚未阐明,国内外资料表明,其发病机制与免疫调节障碍、病毒感染和遗传因素有关.构成本病的2个主要特征是病变发生时间上的多相性和病变的多灶性.MS患者病情多可缓解与复发,病程长,可迁延多年.本病早期症状可单一或不典型,极易误诊.小儿MS中部分患儿早期症状表现独特,不同于成人MS,但多数MS患儿主要临床特征及疾病经过与成人MS患者无显著不同.
作者:吴沪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梅克尔憩室误诊情况及原因,提高梅克尔憩室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梅克尔憩室患儿84例的临床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本组临床表现多以便血为首发症状(50例),可有脐区及右耻区痛病史(16例).本组初诊为便血50例,阑尾炎16例,肠梗阻7例,肠套叠5例,腹膜炎4例,其他2例.临床表现为便血的患儿99TcO4腹部闪烁扫描对憩室的诊断率为93.4%.结论梅克尔憩室常以并发症就诊,且常规检查对其诊断缺乏帮助,是该病易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新伟;马达;熊鹰;武文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组神经科常见的疾病,早在1868年Charcot就对M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作了详细描述.MS临床上是以病情的恶化和缓解交替进行为特征的神经科疾病,大约有10%的病例在症状出现后呈进行性发展,即原发性进行性MS.MS的病理基础是神经系统内呈现不同时相的多灶性病变,特点是髓鞘脱失,轴索相对保存,炎症反应,胶质增生和程度不一的髓鞘再生.
作者:卢德宏;汤国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受损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MP-IgM、IgG,对阳性的且鼻咽部洗液呼吸道病毒检测和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的226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6例中118例肺外多器官受累,占52.20%,其中以消化、泌尿、心血管系统及浆膜腔积液多见,分别为38.98%、33.89%、21.11%和17.79%.均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4 d好转.MP-IgM均阳性,IgG阳性率35.5%,痰MP培养阳性率32.20%,冷凝集试验阳性率47.46%.结论MP感染可引起大量肺外并发症,故对不能完全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的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
作者:高春燕;庞随军;贾鲲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哮喘患儿Th1/Th2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哮喘发作期患儿43例随机分为A组28例(加用SIT治疗),B组15例(对照组).在SIT前和SIT后6个月对患儿进行过敏原皮试并检测血IL-4和IFN-γ、IgE、肺功能,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A组SIT后血浆总IgE、尘螨特异性IgE、血清IL-4下降,而IFN-γ及IFN-γ/IL-4比值升高;两组肺通气功能均明显改善.A组总有效率92.86%,B组80.00%,两组比较无差异(F=1.56 P>0.05).结论SIT可促进Th2向Th0转化,恢复Th1/Th2平衡,SIT可明显改善肺通气功能.
作者:王成秀;符州;龚财惠;王莉佳;罗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与东莨菪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用氨茶碱,首次负荷量5 mg/kg;12 h后予维持量5 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治疗组用纳洛酮注射液,以10 μg/(kg·h)的速度经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01~0.03mg/(kg·次),开始1 h静注1次,呼吸暂停次数减少后改为0.01 mg/(kg·次),6 h/次.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5.4%和88.5%,对照组分别为36.4%、59.0%.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x2=4.022,5.483 P均<0.05).结论纳洛酮与东莨菪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单用氨茶碱.
作者:李凤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通过对使用地高辛注射剂108例及服用地高辛酏剂173例患儿的血药质量浓度监测结果分析,发现造成服用地高辛酏剂患儿血药质量浓度偏低的原因是服用方法不当所致.提示患儿在服用地高辛酏剂时必须采用正确的服用方法.
作者:卢建;张旭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儿科院内和社区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引起感染的比例不断上升.自1961年发现第1株MRSA以来,MRSA在世界各地流行并引起爆发流行,耐药程度不断加重.尤其1996年万古霉素不敏感金葡菌(VISA)及2002年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的出现,显示MRSA对人类的威胁愈趋严重,已成为当今感染医学一个难题.本文介绍MRSA的流行情况、流行因素、耐药机制、检测方法及防治措施.
作者:代文霞;沈叙庄;杨永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经酶免疫斑点技术确诊为CMV肺炎婴儿24例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进行分析,并用更昔洛韦(GCV)治疗.结果婴儿CMV肺炎多表现为咳喘,发热,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湿啰音和哮鸣音,胸片多表现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均予GCV治疗,16例治愈,8例好转.结论婴儿CMV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清CMV-IgM抗体阳性是CMV肺炎的实验室诊断依据,GCV是治疗婴儿CMV肺炎的首选药物.
作者:赵武;刘欣;陈兰举;时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儿,男,3岁.因突然反复惊厥1 h急诊入院.患儿入院前1.5 h玩耍时误服盐酸地芬尼多片(量不详).服药后约0.5 h出现惊厥,全面性发作形式.即到附近医院经用镇静剂后无缓解转入我院.入院后即给予温开水1200mL洗胃.查体:体温36.8℃,脉搏120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80/50 mm Hg,神志不清,口周发绀,又瞳孔直径5.5 mm,对光反射消失,头后仰,四肢抖动,双肺可闻痰鸣及湿啰音,心率120次/min,心音欠有力,节律不齐,无杂音.血气分析:pH 7.206,pa(CO2)59.1 mm Hg,pa(O2)3.4 mm Hg,BE-5.0 mmol/L.
作者:崔淑杰;毛英萍;王宝力;高心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阿霉素致大鼠支气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静脉注射阿霉素7.5 mg/kg,制备大鼠支气管损伤模型.丹参组造模前1 d,经腹腔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1.6 g/kg,连续14 d.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支气管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t=3.7162 P<0.01),MDA含量升高(t=6.7688 P<0.001).模型组各级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部分黏膜上皮成片状脱落;管壁充血,水肿,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支气管管腔内见大量伊红淡染的蛋白样渗出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丹参组血清SOD活性增高[(37.85±9.96)U/mL],MDA含量降低[(1.55±0.27)nmol/L],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2.5463 P<0.05;t=5.1937 P<0.001),其支气管病理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阿霉素所致大鼠支气管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孙艳萍;周雄飞;赵红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对可疑病例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FM)检查,死亡病例尸解.结果本组完全性大血管转位多见,占34.3%,多为复合畸形.临床表现以发绀常见,占84.3%,部分病人无发绀、气促、心脏杂音.复合畸形患儿多并Ⅱ型呼吸衰竭、代谢性酸中毒.结论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众多,临床表现不典型,对可疑病例应尽早作CFM检查.
作者:赵宁;周伟;吕回;荣箫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