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学琴;刘智胜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对轻度窒息27例、重度窒息18例及正常新生儿14例行二维超声及STI测定,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新生儿比较;轻、重度窒息组心脏的腔室大小和室壁厚度无变化(P>0.05).轻、重度窒息组与正常新生儿相比,急性期右室射血时间(RVET)显著缩短(P<0.05);重度窒息组右室射血前期时间(RPEP)延长.重度窒息组RPEP/RVET急性期和恢复期均较正常和轻度窒息组明显增大(P<0.05).急性期重度窒息组较正常新生儿的左室射血前期时间(LPEP)显著延长(P<0.05).急性期和恢复期重度窒息组RPEP/RVET增大患儿较轻度窒息组增多,急性期RPEP/RVET增大患儿心衰发生及远期致残率较RPEP/RVET正常增加.结论窒息对新生儿心功能的影响右心重于左心,RPEP/RVET增大者临床表现较重,致残可能性较大.
作者:石军;薄辉;郎东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总胆红素(Tbil)、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轻度组15例,中度组20例,重度组14例)HIE患儿和31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于生后24 h及生后d4,分别测其血清Tbil及CK-MB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HIE患儿生后24 h血清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P<0.01),与CK-MB呈显著正相关(r=0.48 P<0.01).生后d4血清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病情越重降低越明显(P<0.01),与CK-MB呈显著负相关(r=-0.72 P<0.01).结论 HIE患儿血清胆红素作为抗氧化剂被大量消耗,与CK-MB、病情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指标之一.
作者:高超;王军;缪士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评分)与PICU急性危重症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2~10月PICU收治急性危重症45例,回顾性评定PRISM评分,并依据评分分组,记录患儿临床资料和住院时间、预后.结果 PRISM评分<15分24例,>15分21例.两组年龄、体质量和院内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两组死亡率分别为8.1%(2/24例)和38.1%(8/21例),PRISM评分<15分组死亡率明显低于>15分组(χ2=4.14 P<0.05).PRISM>15分组存活病例住院天数(13.2±6.1) d显著长于PRISM<15分组(9.7±8.5) d(t=1.74 P<0.05).结论 PRISM评分越高,死亡率随之增加.PRISM评分增高,患儿住院时间越长.PRISM评分能够准确评估急性危重症病人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作者:张剑珲;曾其毅;陶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IAHS)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对10例IAHS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小儿IAHS主要表现为高热,肝、脾、淋巴结大,多脏器损伤及快速进展的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涂片可见吞噬血细胞的组织细胞.结论 IAHS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类似于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组织细胞形态学特点及细胞遗传学检测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作者:贺立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肉毒毒素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神经毒素,在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中,肉毒毒素作为一种辅助疗法,主要是为康复训练创造肌肉松弛的有利条件,以便进行功能训练及配合其他疗法,单独予肉毒毒素治疗对患者作用很小甚至没有作用.由于肉毒毒素在机体内的免疫反应可导致多次注射无效,若其中1型出现该反应而致临床效果不佳,可考虑换用其他型.虽然肉毒毒素有较强的毒性,但人类对其仍有一定耐受,在规定剂量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
作者:罗蓉;毛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阻塞性和限制性慢性肺疾病可导致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氧疗和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有助于改善症状.本文阐述慢性肺病的常见原因,及其与睡眠的关系和影响.
作者:李朝霞;张睢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儿童血铅水平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相关性.方法对100名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据其血铅水平分为血铅水平正常组(对照组)及血铅水平增高组(实验组)各50例,再对两组儿童分别进行Conners量表测查,研究conners量表分值与血铅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血铅水平正常组Conners量表分值明显低于铅中毒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且血铅水平与Conners量表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通过血铅水平的测定,可早发现、早诊断ADHD,有利于进行早期干预,从而改善其预后.
作者:孙国莉;刘燕如;刘春丽;徐红梅;杨艳霞;杜淑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4年8月我院儿科病房MP脑炎3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均具有发热症状,除综合治疗外,予红霉素及地塞米松,有效率83.3%.结论 MP脑炎是MP肺外感染严重并发症,尽早确诊,足量、全程、静脉滴注红霉素或阿齐霉素及地塞米松可迅速改善中毒表现,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吴秀孝;张继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性早熟分为真性、假性和部分性性早熟,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各不相同.性早熟的常见病因见表1.
作者:李嫔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脂联素(APN)水平与生长激素、胰岛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我院正常足月新生儿78例脐血APN、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水平,其中小于胎龄儿(SGA)13例,适于胎龄儿(AGA)53例,大于胎龄儿(LGA)12例,并按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长2(m2)评估新生儿营养状态.结果新生儿脐血APN水平与BMI呈明显正相关(r=0.367 P<0.05);SGA(19.95±4.71) mg/L,AGA(24.81±4.15) mg/L,LGA(26.57±4.29) mg/L,三者之间有显著差异(F=16.65 P<0.05);与胰岛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53 P<0.05);与生长激素无明显相关性(r=0.072 P>0.05).结论新生儿体内APN可能来源于自身脂肪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生儿的营养状态,它可能和胰岛素共同调节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田朝霞;李彦敏;范雪爱;陈宝昌;董红红;王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假性性早熟(PPP)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兴奋试验检测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B超检查、骨龄评估等方法对38例PPP儿童进行诊断,并给予治疗及随访.结果 LH峰值(0.49±0.48)IU/L,FSH峰值(0.54±0.78)IU/L,26例E2升高(36.11±15.07)ng/L,1例17羟孕酮>266 nmol/L,B超均示子宫增大(3.98±1.18)mL.误服避孕药29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5例,卵巢囊肿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增生症各1例.结论 PPP病因多样,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陈瑞敏;林祥泉;陈文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儿,女,6岁,因近0.5年右侧肢体发作性无力、摔倒就诊.患儿从小反应慢,四肢无力,扶楼梯上楼,至今不能独自爬上床.近0.5年来右侧肢体发作性无力、摔倒,持续10 min 左右自行缓解,发作时无意识障碍,不伴大小便失禁.
作者:宋文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时辰对氯胺酮催眠半数有效量(ED50)的影响.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4组,每组15只.分别在不同时辰2 Am、8 Am、2 Pm和8 Pm腹腔注射氯胺酮,以小鼠翻正反射为观察指标,用序贯法测定各时间点的ED50.结果氯胺酮在2 Am的ED50为(54.57±0.82) mg/kg,ED50的95%可信限38.06~78.22 mg/kg;8 Am的ED50为(49.27±0.12) mg/kg,ED50的95%可信限40.21~60.37 mg/kg;2 Pm的ED50为(42.28±0.21) mg/kg,95%可信限37.35~47.83 mg/kg;8 Pm的ED50为(57.42±0.14) mg/kg,ED50的95%可信限37.51~73.72 mg/kg.时辰2 Pm组的ED50与时辰8 Pm组的ED50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各组之间的ED50无显著变化.结论氯胺酮的催眠作用具有时辰依赖性.
作者:刘凤歧;杨锦南;戴体俊;刘巨源;崔泰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替代治疗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糖代谢的影响.方法用国产r-hGH对GHD 15例患儿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INS)释放试验(IRT).分别于0、30 min,1、2 h采静脉血行血浆葡萄糖(PG)及胰岛素(INS)测定.结果治疗前患儿糖耐量均正常,治疗3个月后OGTT空腹PG无明显增加,但PG 30 min(P<0.01)、1 h(P<0.05)、2 h(P<0.05)、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lu)(P<0.01)均明显增加;虽葡萄糖耐量曲线上移,但均未出现糖耐量损伤(IGT)或糖尿病(DM).IRT空腹INS(P<0.05)、30 min(P<0.05)、1 h(P<0.01)、2 h(P<0.01)、INS曲线下面积(AUCins)(P<0.01)均显著增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明显上升(P<0.05).结论 GHD患儿r-hGH替代治疗3个月后INS敏感性下降,糖耐量降低,提示应用r-hGH替代治疗患儿应监测PG、INS水平.
作者:梁进涛;李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儿童矮身材是儿科临床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已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随着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广泛应用,已使一大批GH缺乏性矮身材儿童的身高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以往,美国FDA建议r-hGH的应用指征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GHD)、Turner综合征、慢性肾衰所致矮身材、Prader-Willi综合征及宫内生长迟缓(IUGR)所致矮身材.2003年7月FDA批准了r-hGH应用于非GHD矮小症(NGHDSS)的临床应用,从此本领域的研究也引起了儿科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李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舒利迭治疗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舒利迭治疗中度哮喘发作患儿52例(治疗组),与辅舒酮(FP)+万托林吸入治疗30例对照(对照组),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中A1组(37例)按常规降级治疗,A2组(15例)尝试缩短巩固治疗时间,提前进入缓解期,比较A1、A2两组控制发作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控制率有显著差异(P<0.05);A1、A2组清晨呼气峰流速(PEF)1~2周内恢复正常(≥80%预计值)的比例无差异(P>0.05),1.5~2.5个月到达缓解期的比例无差异(P>0.05).结论吸入舒利迭治疗哮喘中度发作疗效优于吸入FP+万托林;吸入舒利迭可使中度发作患儿提前降级,较快到达缓解期,进入维持治疗阶段.
作者:覃敏;吴曙粤;陈惠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新生儿呼吸衰竭48例均经口气管内插管,起初采用间歇正压+呼气末正压(IPPV+PEEP)方式通气,根据原发病情况、血气分析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和方式.过渡到间歇指令通气(IMV),当吸氧浓度(FiO2)<0.4 ,呼吸频率(RR)<10次/min,血气结果正常,一般情况较好,自主呼吸有力时,则可撤机拔管.结果治愈20例(41.67%),死亡18例(37.5%),自动放弃10例(20.8%).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在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者:许平;唐迎春;孙世志;温以良;张勇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文综述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的分子结构和分子生物学作用,重点介绍MBL的分子遗传学特点及与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关系.指出MBL缺陷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对处于抗感染的生理脆弱期(6个月~2岁)的婴幼儿尤为重要.应深入研究中国人群(各民族)的血清MBL水平、基因突变类型.
作者:康闽;王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措施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沙赛普太,并行阶段治疗,全部患儿随访至1.5岁,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意识、原始反射及肌张力的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均<0.05),神经系统后遗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23 P<0.05).结论沙赛普太治疗中、重度HIE近期疗效显著.阶段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
作者:娄丹;杨慧敏;吴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氨基酸类及肽类神经递质的关系及各自在癫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戊四氮(PTZ)制备大鼠慢性癫癎模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结合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大鼠额叶皮层、海马及乳头体组织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的含量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额叶皮层、海马及乳头体中生长抑素(SOM)含量的变化.结果 GLU在腹腔注射戊四氮15 d、点燃后0 h,7、30 d组额叶皮层、海马及乳头体组织中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GABA在腹腔注射PTZ 15 d、点燃后7、30 d组额叶皮层、海马及乳头体组织中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点燃后0 h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SOM在腹腔注射PTZ 15 d、点燃后0 h,7、30 d组额叶皮层及乳头体组织中的含量显著升高,而海马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发现,GABA与GLU、GABA与SOM之间呈直线负相关,GLU与SOM之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GABA、GLU及SOM三者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癫癎发生的重要原因及癫癎敏感性形成的机制.乳头体及额叶皮层中SOM与癫癎发作有关,可能参与了癫癎的播散过程.
作者:李昭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