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闽;王宏伟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4年8月我院儿科病房MP脑炎3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均具有发热症状,除综合治疗外,予红霉素及地塞米松,有效率83.3%.结论 MP脑炎是MP肺外感染严重并发症,尽早确诊,足量、全程、静脉滴注红霉素或阿齐霉素及地塞米松可迅速改善中毒表现,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吴秀孝;张继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因素.方法对早产儿进行散瞳眼底检查.根据国际对ROP的分期进行诊断,并对ROP的发生率和发病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产儿47例(男31例,女16例)中发现ROP患儿11例;43例足月儿无1例发生ROP.结论出生体质量越低、孕周越短,ROP的发生率越高.
作者:陈立军;蔡文江;赵晓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脂联素(APN)水平与生长激素、胰岛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我院正常足月新生儿78例脐血APN、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水平,其中小于胎龄儿(SGA)13例,适于胎龄儿(AGA)53例,大于胎龄儿(LGA)12例,并按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长2(m2)评估新生儿营养状态.结果新生儿脐血APN水平与BMI呈明显正相关(r=0.367 P<0.05);SGA(19.95±4.71) mg/L,AGA(24.81±4.15) mg/L,LGA(26.57±4.29) mg/L,三者之间有显著差异(F=16.65 P<0.05);与胰岛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53 P<0.05);与生长激素无明显相关性(r=0.072 P>0.05).结论新生儿体内APN可能来源于自身脂肪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生儿的营养状态,它可能和胰岛素共同调节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田朝霞;李彦敏;范雪爱;陈宝昌;董红红;王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儿,女,3岁4个月.因双下肢瘫痪0.5个月入院.病中无发热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曾于当地治疗,病情加重.查体:神清,精神反应尚可,呼吸平稳,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腹软,肝脾不大,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减低、肌力Ⅰ级,痛觉存在,双侧巴氏征阴性,右侧膝腱反射减弱,左侧未引出.入院后血WBC 6.2×109/L,N 0.518,L 0.371,CRP 26.49 mg/L;ESR 55 mm/1 h;胸片+肺门断层示:右上肺肺炎,右上后纵隔占位性病变,类圆形致密影,边缘清.胸腰段脊髓MRI示右上纵隔旁(后纵隔)肿瘤,考虑为神经源性肿瘤所致(3.8 cm×4.0 cm×4.7 cm),与胸1~5椎管内有神经根相连接.诊断:右上后纵隔神经母细胞瘤,住院3 d后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作者:熊学琴;刘智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儿童矮身材是儿科临床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已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随着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广泛应用,已使一大批GH缺乏性矮身材儿童的身高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以往,美国FDA建议r-hGH的应用指征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GHD)、Turner综合征、慢性肾衰所致矮身材、Prader-Willi综合征及宫内生长迟缓(IUGR)所致矮身材.2003年7月FDA批准了r-hGH应用于非GHD矮小症(NGHDSS)的临床应用,从此本领域的研究也引起了儿科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李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输血传播病毒(TTV)在新疆体检健康和HBV携带儿童中的感染情况,评价TTV的致病性.方法采用套式PCR方法,对230例体检儿童(HBsAg阴性儿童160例,HBV携带儿童70例)血清进行TTV-DNA检测.结果体检儿童230例中共检出40例TTV-DNA阳性,检出率为17.4%,其中HBV阴性健康儿童TTV-DNA阳性22例(13.7%),HBV携带儿童TTV-DNA阳性18例(25.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疆儿童中存在TTV感染,HBV携带儿童中TTV感染率较高.
作者:雷新莉;丁剑冰;王俨;阿曼古丽·牙生;王晓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对单纯疱疹病毒(HSV)性急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SV急性脑损伤模型,比较GCV治疗前后小鼠生存状况、死亡率和电镜下脑组织结构变化;接种病毒后d7处死小鼠,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脑组织中HSV-Ⅰ DNA的拷贝数.结果电镜下感染模型组小鼠脑细胞胞浆水肿明显,核仁固缩,核内结构破坏,多数线粒体呈空泡样改变,核仁内可见病毒颗粒内脊破坏、髓鞘严重松解、破坏.GCV治疗后小鼠症状明显好转,体质量增加理想,死亡率明显降低,脑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小鼠脑组织中HSV-Ⅰ DNA拷贝数也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 GCV能有效抑制HSV-Ⅰ复制,减轻临床症状、脑组织损伤,降低小鼠HSV急性脑损伤的死亡率.
作者:许晓燕;唐久来;吴德;杨世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末梢血有核红细胞(NRBC)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生后起进行末梢血涂片,计数HIE患儿末梢血NRBC情况及其消失时间,并与28例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 HIE患儿末梢血NRBC数、NRBC绝对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且中、重度HIE患儿更为显著,NRBC消失时间延长.结论缺氧可导致新生儿末梢血NRBC增加,增加数量及消失时间均与缺氧程度有关.
作者:王东红;姜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文综述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的分子结构和分子生物学作用,重点介绍MBL的分子遗传学特点及与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关系.指出MBL缺陷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对处于抗感染的生理脆弱期(6个月~2岁)的婴幼儿尤为重要.应深入研究中国人群(各民族)的血清MBL水平、基因突变类型.
作者:康闽;王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镁(Mg2+)水平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窒息并HIE足月儿为观察组,按病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HIE组;正常足月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用生化法测定生后48 h内血清镁.结果 HIE组血清镁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度HIE组显著低于轻度HIE组(P<0.01),重度HIE组显著低于中度HIE组(P<0.01).结论 HIE患儿常并低镁血症,而血清镁与HIE程度呈正相关,HIE越重血清镁越低.
作者:江金彪;陈弘;吴福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0年在我院分娩、胎龄为27~33周的早产儿.依据产妇胎膜早破是否超过24 h,将早产儿分为胎膜早破组44例与对照组99例.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分析数据.结果两组胎龄分别为(32.30±1.31)、(31.9±1.7)周,出生体质量分别为(1834±378) g、(1838±431) g.两组破膜至胎儿娩出时间分别为(111.9±124.6)、(3.4±6.0) h,经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P<0.001).胎膜早破组R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组孕产妇宫腔内感染率与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但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33周的早产儿,胎膜早破超过24 h可能促进胎肺成熟,进而显著降低RDS发生.
作者:刘志伟;沈月华;陈庆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舒利迭治疗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舒利迭治疗中度哮喘发作患儿52例(治疗组),与辅舒酮(FP)+万托林吸入治疗30例对照(对照组),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中A1组(37例)按常规降级治疗,A2组(15例)尝试缩短巩固治疗时间,提前进入缓解期,比较A1、A2两组控制发作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控制率有显著差异(P<0.05);A1、A2组清晨呼气峰流速(PEF)1~2周内恢复正常(≥80%预计值)的比例无差异(P>0.05),1.5~2.5个月到达缓解期的比例无差异(P>0.05).结论吸入舒利迭治疗哮喘中度发作疗效优于吸入FP+万托林;吸入舒利迭可使中度发作患儿提前降级,较快到达缓解期,进入维持治疗阶段.
作者:覃敏;吴曙粤;陈惠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佐治儿童桥本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桥本甲状腺炎患儿62例,经正规治疗,FT3、FT4、TSH恢复正常,但甲状腺仍肿大,TGA、TMA仍未见明显降低,随机选择32例为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佐治,6~8丸/次,3次/d,疗程5个月.余30例为对照组,给予原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TGA、TMA、甲状腺长径自身对比:丹参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TGA:t=62.757 P<0.01;TMA:t=65.775 P<0.001;甲状腺长径:t=7.583 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减轻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降低TGA、TMA水平有明显效果.
作者:黄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胰岛素、甲状腺素水平及其与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对筛选出来的单纯性肥胖及体质量正常儿童各41例血清瘦素、空腹胰岛素、甲状腺素进行定量测定,并进行骨龄评定和体格测量.结果肥胖组血清瘦素、胰岛素、FT3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身高无显著差异;肥胖组坐高、足长、骨龄、血压等指标显著高于体质量正常儿童.结论肥胖儿童血清瘦素、胰岛素、FT3水平较高,瘦素可能对胰岛素、甲状腺素的分泌有正向调节作用;肥胖儿童体格发育较对照组早、快;可能与其血胰岛素及FT3水平较高有直接关系,而与瘦素水平较高可能是间接关系.
作者:张德甫;胡巧云;陈姜;郗园林;耿敏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时辰对氯胺酮催眠半数有效量(ED50)的影响.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4组,每组15只.分别在不同时辰2 Am、8 Am、2 Pm和8 Pm腹腔注射氯胺酮,以小鼠翻正反射为观察指标,用序贯法测定各时间点的ED50.结果氯胺酮在2 Am的ED50为(54.57±0.82) mg/kg,ED50的95%可信限38.06~78.22 mg/kg;8 Am的ED50为(49.27±0.12) mg/kg,ED50的95%可信限40.21~60.37 mg/kg;2 Pm的ED50为(42.28±0.21) mg/kg,95%可信限37.35~47.83 mg/kg;8 Pm的ED50为(57.42±0.14) mg/kg,ED50的95%可信限37.51~73.72 mg/kg.时辰2 Pm组的ED50与时辰8 Pm组的ED50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各组之间的ED50无显著变化.结论氯胺酮的催眠作用具有时辰依赖性.
作者:刘凤歧;杨锦南;戴体俊;刘巨源;崔泰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ISS)患儿促生长的疗效及对ISS患儿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ISS患儿16例均采用r-hGH治疗,0.12 U/(kg·d),每晚睡前0.5 h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在脐周、大腿外侧及上臂外侧等,总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身高、体质量、骨龄、骨龄预测身高、生长速率及免疫球蛋白改变.结果 16例生长速率由(1.5±0.4) cm/6个月提高到(6.5±1.7) cm/6个月,骨龄增长小于生活年龄增长,治疗前后通过骨龄预测身高由(150.0±11.7) cm提高到(156.0±8.9) cm,r-hGH治疗后患儿IgA显著提高(P<0.01).结论国产r-hGH对ISS治疗安全、有效,不仅有促生长作用,同时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杨美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脐血乳酸(LD)、pH、血糖(BS)、总胆红素(BIL)、电解质、渗透压(OP)等变化与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胎儿宫内窘迫35例为窘迫组,正常妊娠40例为对照组.窘迫组中新生儿出生无窒息为窘迫Ⅰ组,有窒息为窘迫Ⅱ组.分别测定脐血乳酸、pH、BS、BIL、Na+、K+、Ca2+和OP.结果 1.窘迫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9.03%)显著高于对照组(2.50%);2.窘迫Ⅰ组LD(2.83±0.83) mmol/L和窘迫Ⅱ组(3.44±0.45) 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5±0.63) mmol/L.窘迫Ⅰ组LD与窘迫Ⅱ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3.各组pH、BS、BIL、Na+、K+、Ca2+、OP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窘迫组高血糖发生率(8.6%)显著高于对照组;4.窘迫Ⅰ组、Ⅱ组脐血LD水平与pH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脐血LD水平有助于判断宫内窘迫的发生及预后.
作者:汪薇;杨于嘉;王庆红;姜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瘦体合剂对单纯性肥胖并高胰岛素血症患儿的疗效和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单纯性肥胖并高胰岛素血症患儿43例随机分成瘦体合剂治疗组、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观测治疗前后体脂、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体脂含量、血脂、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空腹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降低;近期疗效治疗组显效、有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2.7%、59.1%、81.8%,对照组分别为9.5%、52.4%、61.9%,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瘦体合剂短期服用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瘦体合剂治疗单纯性肥胖并高胰岛素血症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机制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降低TNF-α、瘦素水平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实现.
作者:陈寿康;李莉;刘芳;胡红兵;黄静宁;董宗祈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参数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出血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999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NICU收治的肺出血早产儿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给予较低参数机械通气(IPPV+PEEP)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常频参数机械通气(IPPV+PEEP)治疗.结果治疗组存活率86.5%,对照组存活率61.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8.06 P<0.05);治疗组并过度通气、气胸、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较低机械通气参数能提高早产儿肺出血治愈率,并可降低机械通气部分并发症.
作者:徐淑玲;崔豫琳;徐淑岩;张茜;孙健伟;于凤琴;赵向;张家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女童于8周岁前、男童于9周岁前出现性征,或女童月经初潮发生在10周岁前,即可诊断为性早熟.也可较当地人群开始青春发育的平均年龄低2个标准差以上作为判断标准.对性征过早出现的患儿,首先应确定是同性还是异性,其次确定性征发育程度及各性征是否相称,再区分真性还是假性,后则区分其病因系特发性还是器质性.应详细询问体格及性征发育史、家庭成员性发育史及摄取激素类药物、食物(尤其是误服避孕药)史.体格检查要记录身高、体质量及女童外生殖器官发育状况,男童睾丸大小(容积),并作乳房、外生殖器官、阴毛的青春发育分期.并选择下列实验室检查作出鉴别诊断.
作者:郑意楠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