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薇;杨于嘉;王庆红;姜玲
肉毒毒素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神经毒素,在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中,肉毒毒素作为一种辅助疗法,主要是为康复训练创造肌肉松弛的有利条件,以便进行功能训练及配合其他疗法,单独予肉毒毒素治疗对患者作用很小甚至没有作用.由于肉毒毒素在机体内的免疫反应可导致多次注射无效,若其中1型出现该反应而致临床效果不佳,可考虑换用其他型.虽然肉毒毒素有较强的毒性,但人类对其仍有一定耐受,在规定剂量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
作者:罗蓉;毛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胰岛素、甲状腺素水平及其与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对筛选出来的单纯性肥胖及体质量正常儿童各41例血清瘦素、空腹胰岛素、甲状腺素进行定量测定,并进行骨龄评定和体格测量.结果肥胖组血清瘦素、胰岛素、FT3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身高无显著差异;肥胖组坐高、足长、骨龄、血压等指标显著高于体质量正常儿童.结论肥胖儿童血清瘦素、胰岛素、FT3水平较高,瘦素可能对胰岛素、甲状腺素的分泌有正向调节作用;肥胖儿童体格发育较对照组早、快;可能与其血胰岛素及FT3水平较高有直接关系,而与瘦素水平较高可能是间接关系.
作者:张德甫;胡巧云;陈姜;郗园林;耿敏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儿童矮身材是儿科临床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已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随着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广泛应用,已使一大批GH缺乏性矮身材儿童的身高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以往,美国FDA建议r-hGH的应用指征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GHD)、Turner综合征、慢性肾衰所致矮身材、Prader-Willi综合征及宫内生长迟缓(IUGR)所致矮身材.2003年7月FDA批准了r-hGH应用于非GHD矮小症(NGHDSS)的临床应用,从此本领域的研究也引起了儿科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李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总胆红素(Tbil)、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轻度组15例,中度组20例,重度组14例)HIE患儿和31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于生后24 h及生后d4,分别测其血清Tbil及CK-MB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HIE患儿生后24 h血清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P<0.01),与CK-MB呈显著正相关(r=0.48 P<0.01).生后d4血清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病情越重降低越明显(P<0.01),与CK-MB呈显著负相关(r=-0.72 P<0.01).结论 HIE患儿血清胆红素作为抗氧化剂被大量消耗,与CK-MB、病情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指标之一.
作者:高超;王军;缪士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复方地芬诺酯中毒的表现、预防和治疗.方法 9例均有服复方地芬诺酯病史,昏睡6例,腹胀、轻度脱水4例,瞳孔缩小3例,惊厥、瞳孔放大各1例.采用纳洛酮0.01~0.02 mg/kg,静推治疗,1~2 h后可重复使用,疗状好转后改为静滴0.01~0.05 mg/(kg·d),连用3 d.结果 9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复方地芬诺酯治疗婴幼儿腹泻不良反应大,安全范围小,建议临床对2岁以下小儿禁用或慎用.
作者:郝建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用2.0 ATA 的高压氧对新生大鼠HIBD模型进行治疗,1 h/(次·d),治疗7 d后处死.观察各组大鼠死亡率、体质量增长率、左/右脑重量比值、脑组织肉眼病理形态学改变.TUNEL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HIBD组比较,高压氧治疗可使治疗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率和左/右脑重量比值增加,大鼠死亡率和脑组织病变减轻、神经细胞凋亡减少.结论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大鼠HIBD模型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玲;杨于嘉;文秋生;王鸿娟;王多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4年8月我院儿科病房MP脑炎3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均具有发热症状,除综合治疗外,予红霉素及地塞米松,有效率83.3%.结论 MP脑炎是MP肺外感染严重并发症,尽早确诊,足量、全程、静脉滴注红霉素或阿齐霉素及地塞米松可迅速改善中毒表现,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吴秀孝;张继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假性性早熟(PPP)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兴奋试验检测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B超检查、骨龄评估等方法对38例PPP儿童进行诊断,并给予治疗及随访.结果 LH峰值(0.49±0.48)IU/L,FSH峰值(0.54±0.78)IU/L,26例E2升高(36.11±15.07)ng/L,1例17羟孕酮>266 nmol/L,B超均示子宫增大(3.98±1.18)mL.误服避孕药29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5例,卵巢囊肿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增生症各1例.结论 PPP病因多样,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陈瑞敏;林祥泉;陈文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脐血乳酸(LD)、pH、血糖(BS)、总胆红素(BIL)、电解质、渗透压(OP)等变化与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胎儿宫内窘迫35例为窘迫组,正常妊娠40例为对照组.窘迫组中新生儿出生无窒息为窘迫Ⅰ组,有窒息为窘迫Ⅱ组.分别测定脐血乳酸、pH、BS、BIL、Na+、K+、Ca2+和OP.结果 1.窘迫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9.03%)显著高于对照组(2.50%);2.窘迫Ⅰ组LD(2.83±0.83) mmol/L和窘迫Ⅱ组(3.44±0.45) 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5±0.63) mmol/L.窘迫Ⅰ组LD与窘迫Ⅱ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3.各组pH、BS、BIL、Na+、K+、Ca2+、OP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窘迫组高血糖发生率(8.6%)显著高于对照组;4.窘迫Ⅰ组、Ⅱ组脐血LD水平与pH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脐血LD水平有助于判断宫内窘迫的发生及预后.
作者:汪薇;杨于嘉;王庆红;姜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检测胎盘绒毛组织多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HGF)含量,探讨其对胎盘造血的意义.方法分别取早孕(6~8周)、中孕(16~22周)、足月妊娠(37~42周)胎盘绒毛组织2 g各30份、脐血清30份,测定上清液中各种HGF含量.结果早期妊娠各种HGF均已产生;FL-T3、IL-3在胎盘绒毛组织中含量随着胎龄增加,各胎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7种HGF在胎盘和脐血中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 F-T3配体(FL)、干细胞因子(SCF)、G-CSF等7种HGF均参与胚胎期造血,尤以FL、IL-3、SCF为重要.
作者:姚慧;徐海燕;沈柏均;白晓玲;蔡金光;时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 对脂多糖(LPS)诱导新生大鼠急性肺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1.用LPS(5 mg/kg)腹腔注射方法制备新生大鼠肺出血动物模型.2.随机分成GBE预处理(4、8、16 mg/kg)组和LPS(5 mg/kg)组.结果注射LPS后4 h时形成肺大面积出血.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在4 h表达明显.肺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免疫组织化学提示4 h表达较明显.而预先给予GBE 可显著缓解上述变化.结论 GBE在防治肺急性炎症性疾病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作者:刘亚玲;韩代成;夏传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脑性瘫痪(脑瘫)儿预后康复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128例脑瘫患儿分别在清醒、活动及睡眠状态下检测AEEG及入睡后用10%水合氯醛检测BAEP,并对AEEG、BAE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EEG正常48例(37.5%),异常80例(62.5%).BAEP正常25例(19.5%),异常103例(80.5%).并智力低下及癫癇患儿的AEEG异常率高于平均异常率.手足徐动型、混合型脑瘫患儿的BAEP异常率高于平均异常率.结论脑瘫类型不同,AEEG、BAEP异常率不同.AEEG与BAEP两者从不同的解剖径路发现脑瘫的并发症及判断预后,有助于脑瘫的全面康复.
作者:尚清;孔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孕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肝表面抗原及e抗原双阳性孕妇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作用.方法外周血HBsAg阳性孕妇291例,HBsAg、HBeAg双阳性83例,分为HBIG(A组,59例)及非HBIG(B组,24例)组;所有新生儿在出生24 h内,1、6个月分别注射乙肝疫苗并检验乙肝两对半.结果 1.HBeAg阳性孕妇的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76.56%,显著高于HBeAg阴性孕妇(8.22%),P<0.01;2.孕晚期应用1,2次或3次HBIG的新生儿各月龄HBsAg阳性率及HBsAb阳转率无显著差异;3.A组新生儿出生当天外周血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5;B组乙肝疫苗免疫后的6个月龄婴儿外周血HBsAb阳转率仅37.5%,显著低于A组(81.4%),P<0.001.结论孕晚期应用HBIG可有效降低乙肝宫内感染率,提高6个月龄婴儿HBsAb阳转率.
作者:肖小敏;何明娇;肖昕;陈新;叶志海;孟钊;徐玉苑;李耘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对单纯疱疹病毒(HSV)性急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SV急性脑损伤模型,比较GCV治疗前后小鼠生存状况、死亡率和电镜下脑组织结构变化;接种病毒后d7处死小鼠,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脑组织中HSV-Ⅰ DNA的拷贝数.结果电镜下感染模型组小鼠脑细胞胞浆水肿明显,核仁固缩,核内结构破坏,多数线粒体呈空泡样改变,核仁内可见病毒颗粒内脊破坏、髓鞘严重松解、破坏.GCV治疗后小鼠症状明显好转,体质量增加理想,死亡率明显降低,脑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小鼠脑组织中HSV-Ⅰ DNA拷贝数也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 GCV能有效抑制HSV-Ⅰ复制,减轻临床症状、脑组织损伤,降低小鼠HSV急性脑损伤的死亡率.
作者:许晓燕;唐久来;吴德;杨世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儿童血铅水平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相关性.方法对100名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据其血铅水平分为血铅水平正常组(对照组)及血铅水平增高组(实验组)各50例,再对两组儿童分别进行Conners量表测查,研究conners量表分值与血铅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血铅水平正常组Conners量表分值明显低于铅中毒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且血铅水平与Conners量表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通过血铅水平的测定,可早发现、早诊断ADHD,有利于进行早期干预,从而改善其预后.
作者:孙国莉;刘燕如;刘春丽;徐红梅;杨艳霞;杜淑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替代治疗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糖代谢的影响.方法用国产r-hGH对GHD 15例患儿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INS)释放试验(IRT).分别于0、30 min,1、2 h采静脉血行血浆葡萄糖(PG)及胰岛素(INS)测定.结果治疗前患儿糖耐量均正常,治疗3个月后OGTT空腹PG无明显增加,但PG 30 min(P<0.01)、1 h(P<0.05)、2 h(P<0.05)、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lu)(P<0.01)均明显增加;虽葡萄糖耐量曲线上移,但均未出现糖耐量损伤(IGT)或糖尿病(DM).IRT空腹INS(P<0.05)、30 min(P<0.05)、1 h(P<0.01)、2 h(P<0.01)、INS曲线下面积(AUCins)(P<0.01)均显著增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明显上升(P<0.05).结论 GHD患儿r-hGH替代治疗3个月后INS敏感性下降,糖耐量降低,提示应用r-hGH替代治疗患儿应监测PG、INS水平.
作者:梁进涛;李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评分)与PICU急性危重症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2~10月PICU收治急性危重症45例,回顾性评定PRISM评分,并依据评分分组,记录患儿临床资料和住院时间、预后.结果 PRISM评分<15分24例,>15分21例.两组年龄、体质量和院内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两组死亡率分别为8.1%(2/24例)和38.1%(8/21例),PRISM评分<15分组死亡率明显低于>15分组(χ2=4.14 P<0.05).PRISM>15分组存活病例住院天数(13.2±6.1) d显著长于PRISM<15分组(9.7±8.5) d(t=1.74 P<0.05).结论 PRISM评分越高,死亡率随之增加.PRISM评分增高,患儿住院时间越长.PRISM评分能够准确评估急性危重症病人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作者:张剑珲;曾其毅;陶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过敏性紫癜(HSP)及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KD)的常规免疫学指标变化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的应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T细胞亚群,免疫比浊法测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常规加IVIG 治疗.结果 ITP患儿CD3+CD4+ T细胞降低并IgG升高;HSP患儿IgA升高伴CD3+T细胞增高.KD患儿CD3+CD8+ T细胞降低.IVIG可明显改善3种疾病临床症状,尤其有助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减少.结论 T 细胞亚群、Ig应作为ITP、HSP及KD的常规检查项目.早期应用IVIG对改善预后及缩短病程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瑞春;田青;乐新;苏卓娃;杜冀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节性脂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结节性脂膜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误诊原因及治疗与转归. 结果患儿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发热和皮下结节.系统型患儿可并消化、呼吸、循环、肾脏等系统损害.结论结节性脂膜炎早期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系统型易并脏器损害,多脏器损害患儿预后较差.
作者:郑宝燕;沈平;唐书生;王红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小儿脑干脑炎较少见,现认为与Miller-Fisher综合征同属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反射消失综合征.病理机制系脑干部位不同病原感染后的变态反应,临床以颅神经与锥体束、感觉传导束的交叉综合征为基本特点.本文结合部分文献对该病作一综述,以期对诊断及治疗有所认识.
作者:王永清;孟平;胡国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