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符州;王成秀;李欣;杨锡强;陈坤华
目的观察舒利迭治疗中重度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重度哮喘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舒利迭(SFC:沙美特罗50 μg、丙酸氟替卡松100 μg)12 h/次吸入;对照组应用必可酮250 μg,12 h/次吸入,治疗观察12周,以患儿清晨大呼气峰流速值(PEF)的变化和哮喘日夜症状评分为主要检测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清晨PEF平均差值分别为68 L/min、50 L/min,治疗后日间症状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舒利迭治疗中重度哮喘在提高肺功能和改善日间症状方面优于必可酮.
作者:多力坤;徐佩茹;邬菊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效果.方法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吸入治疗4~14岁非急性发作期中、重度哮喘140例,与对照组应用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哮喘106例作比较,同时监测肺功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9.3 %、99.1 %,显效率分别为63.7 %、56.6 %.两组治疗4个月后肺功能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50 %用力肺活量时流速(FEF50%)、大呼气峰流速(PEF)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均<0.01).结论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治疗哮喘具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并具有携带、吸药方便,病人易接受,依从性高等优点.
作者:杨俭治;郑敬阳;苏梅玉;卓志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结核病高危儿童应用不同方案预防服药疗效及发生的不良反应,探讨儿童预防用药的佳方案.方法对1605例结核菌素强阳性儿童分3组给予不同服药方案进行预防性治疗.结果 3组儿童规则治疗率分别为84.9 %、42.4 %、60.6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4 %、16.1 %、9.3 %; 1年发病率分别为0.49 %、1.58 %、2.13 %;2年发病率分别为0.99 %、2.63 %、3.19 %.结论结核病高危儿童预防服药时,联合用药3个月的短程方案效果佳.
作者:罗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气道炎性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急性发作期、24例稳定期哮喘患儿和15例正常儿童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和分类,并测定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分析炎性细胞与上述细胞因子及大呼气流速(PEF)的关系.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总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急性发作组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稳定组EOS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EOS比例与PEF呈显著负相关,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呈显著正相关,急性发作期IL-6水平与EO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急性哮喘发作患儿气道炎症是由EOS、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参与的炎症,IL-6、IL-8可能是参与此过程的重要细胞因子.痰液EOS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监测病情及疗效的指标之一.针对这些细胞因子的治疗具有潜在价值.
作者:王晓明;张林云;周健;苗群;王妹芳;陈钦达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哮喘大鼠气道壁胶原沉积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制备大鼠哮喘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川芎嗪及地塞米松干预.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胶原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其含量.结果模型组气道壁Ⅲ型胶原、TGF-β1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川芎嗪干预后Ⅲ型胶原、TGF-β1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01).TGF-β1的表达与Ⅲ型胶原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s=0.7063 P<0.001);川芎嗪大剂量干预组对TGF-β1表达和Ⅲ型胶原合成的抑制优于小剂量组(P<0.01),大剂量组作用效果接近激素组.结论川芎嗪可减少气道壁胶原沉积和TGF-β1表达而抑制哮喘气道重建,其部分作用与激素近似.
作者:杨莉;王文建;王西华;李海浪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及其与FC发病机制、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硝酸还原酶法、酶测定法测定FC患儿血清和CSF中NSE、NO、NOS的含量.结果 FC组血清和CSF中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严重组FC患儿血清和CSF中NSE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FC组CSF中NO水平、NOS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FC发作可引起血清和CSF中NSE水平升高,可导致神经元损伤,NO可能有抗惊厥作用.
作者:施旭来;李光乾;汤行录;叶秀云;陈翔;林忠东;胡鸿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患儿肝功能损害及间质性肺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1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患儿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复方甘草酸注射液)和B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和肺间质性损害的情况.结果 B组在治疗第2周和第3周部分患儿仍有肝功能和肺间质性损害,而A组第2周和第3周肝功能均正常,无肺间质性损害,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可预防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患儿肝功能损害及间质性肺损害的发生.
作者:江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10年来经病理诊断明确的11例该病患儿.11例中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放射治疗5例.结果经1~10年随访,复发1例,11例均存活.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属小儿颅内偏良性胶质瘤,若能达到手术全切除,可获良好结果.
作者:周文科;周国胜;王剑新;李强;张新中;史跃亭;梁宗浩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反复高热惊厥(FS)中的变化规律,探讨NOS/一氧化氮(NO)体系对反复FS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水浴诱导大鼠FS.实验分两步进行.对第1批大鼠,采用定量RT-PCR方法检测海马nNOS cDN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nNOS蛋白表达;对第2批大鼠,记录惊厥强度.潜伏期、持续时间及惊厥时肛温,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结果反复FS后海马nNOS cDN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热对照组,同时nNOS蛋白表达也出现一致性增高;随惊厥次数的增加, FS组大鼠惊厥潜伏期呈波动状,惊厥持续时间呈延长趋势,NOS抑制剂的干预使惊厥潜伏期呈延长趋势,惊厥持续时间的延长趋势较FS组降低,惊厥强度和惊厥时肛温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反复FS后,光镜下可观察到海马神经元出现组织学改变,抑制剂减轻了神经元损伤.结论反复FS诱导nNOS的基因表达,NOS/NO体系的上调可能参与反复FS脑损伤发展.
作者:杨志仙;秦炯;卜定方;杜军保;常杏芝;韩颖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教育和吸入激素在小儿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儿科哮喘门诊住院的哮喘患儿110例,随机分为管理组和非管理组(对照组)各55例.两组首次就诊时即由专科医师建立详细门诊档案,对管理组患儿家长和学龄患儿进行哮喘及其药物基本知识教育,并根据病情吸入不同剂量的布地奈德或丙酸倍氯米松,适时升级或降级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发作期治疗.结果管理组1年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89 P<0.05);管理组1年内缺课天数、哮喘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及治疗费用较观察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观察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变化(P>0.05);管理组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观察前后两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结论通过对哮喘儿童进行规范化管理教育,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控制,肺功能显著改善,减少哮喘急性发作及住院次数,医疗费用降低.
作者:王鑫;张亚京;张爱平;马春艳;张玲玲;刘志晶;黄学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提高先天性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治水平 .方法分析输尿管异位开口15例的临床资料.15例均为女童,年龄2个月~14岁.单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异位开口13例,双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一侧上半肾输尿管异位开口1例,单侧单输尿管异位开口并盆腔异位1例.均既有正常分次排尿,又有持续漏尿.异位开口位于前庭9例,阴道、尿道各3例.结果肾切除2例、半肾切除11例、上下输尿管端侧吻合2例,术后漏尿症状均消失.结论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B超、静脉肾盂造影、逆行插管造影可明确诊断.根据肾脏发育程度及其功能,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治疗小儿异位输尿管开口的主要方法.
作者:郭国营;胡新生;冀阳;杨东俊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7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临床分析,探讨儿童AITL诊治方法.方法对近15年来诊断AITL住院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淋巴结活检特点、治疗方案及其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ITL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肝脾淋巴结大、贫血等为特点,病理学形态表现为三联征,免疫表型T、B淋巴细胞均有表达,以T系为主.结论该病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确诊靠淋巴结活检,预后个体差异较大,治疗上应根据病情选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杨明华;曹励之;郭碧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柯萨奇病毒心肌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固相夹心法和放射免疫抑制法对76例柯萨奇病毒心肌炎患者cTnI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检测,与45例同期肺炎对照组患儿cTnI、CK-MB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肌炎组患儿CK-MB较对照组的显著增高,心肌炎组血清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阳性率.结论 cTnI是较CK-MB更敏感的指标.cTnI的测定有益于柯萨奇病毒心肌炎的诊断.
作者:陈彩霞;李述庭;甘卫华;朱永生;于宝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两种阻断法评价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被动呼吸力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毛支患儿急性期50例,恢复期15例分别用单阻断法(SOT)、双阻断法(DOT)测定呼吸系统阻力(Rrs)和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rs).23例健康婴儿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两种阻断法测定毛支患儿各项指标呈高度正相关.毛支急性期单、双阻断法每公斤体质量Crs (CrsSO/kg、CrsDO/kg)、潮气量(VT)下降,呼吸系统阻力(RrsSO、RrsDO)增高、呼吸频率(RR)增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15例毛支患儿治疗后Rrs、Crs、VT未恢复正常.结论毛支患儿存在呼吸系统顺应性下降、呼吸阻力增高等肺功能损害,并持续一定时间.两种阻断法测定指标呈高度正相关(r>0.6 P<0.001).SOT操作简便,可作为临床测定呼吸力学指标的方法.
作者:吴美思;秦铭;梁惠;赵德育;夏雯;葛传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启动子区C-589T变异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84例哮喘儿童和79例正常儿童的IL-4基因启动子区C-589T基因变异情况;用酶免法检测血清总IgE水平和空气过敏原.结果 1.IL-4的C-589T突变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哮喘组、对照组过敏原检测阳性率及LgIgE水平在突变纯合型(TT型)、突变杂合型(CT型)和未突变型(CC型)3种不同基因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IL-4基因启动子区C-589T突变不是长春地区儿童哮喘的易感基因,与过敏原、血清总IgE水平亦无关.
作者:赵凯姝;马青山;王振华;崔桓;刘文东;付文永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肺炎急性期、恢复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百分率,血清免疫球蛋白改变,了解病毒性肺炎的免疫病理状况.方法采集急性期(43例)、恢复期(18例)及正常对照组外周抗凝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T辅助/诱导细胞亚群(CD4+)、T抑制/毒性细胞亚群(CD8+)、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的百分数及CD4+/ CD8+值;同时检测CD4+细胞中Th1、 Th2细胞百分比.结果患儿急性期、恢复期B细胞百分率及急性期Th1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肺炎组Th1/Th2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 ),血清免疫球蛋白正常或稍高.结论病毒性肺炎时外周血B细胞增加,体液免疫被激活;急性期Th1细胞百分率增加,Th1型细胞免疫反应性增强,随病情恢复百分率随之下降.
作者:杭敏;侯安存;卢炎;王新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对1999~2003年北京大学(北大)医院儿科发表的中西文论著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期揭示北大医院儿科的学术科研水平.方法统计1999~2003年北大医院儿科发表的医学论著总量、第一作者构成及发表论著的核心文献源.计算中文论著出自核心期刊比率.对于西文论著,统计其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被引、来源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其变化趋势.统计论著引用文献的构成情况,用文献计量学指标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结果北大医院儿科于1999~2003年,在59种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医学专业文献513篇,其中论著275篇.在238篇中文论著中,出自核心期刊论著占总量的79.0 %.西文论著37篇,被SCI收录比率为83.8 %;其来源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1.447,高为7.717,5年间平均影响因子从0.768升高至2.206;被SCI收录的论著,总被引频次为38次,篇平均被引1.41次.5年间北大医院儿科发表的论著篇平均参考文献为9.8篇,1999年篇平均参考文献为8.1篇至2003年上升到12.0篇;引用中、外文文献的比例为80.7 %,普赖斯指数为43.2 %.结论在1999~2003年间北大医院儿科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文量,并在2003年有较大增加.西文论著的学术水平明显升高,作者利用外文文献的能力较强,但对于学科新知识的利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作者:周新宪;苗鸿才;李惠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肝豆状核变性(HLD)治疗过程中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动态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对63例HLD患儿行脑及肝MRI常规序列扫描.42/63例显示异常MRI,其中22/42例MRI异常者复查1次/1.0~1.5年,共2~4次.结果 10/22例患儿MRI 显示脑和肝异常信号,9/22例脑受累,3/22例肝受累.随访显示,青霉胺剂量不足且初治年龄>15岁者MRI病灶改善缓慢或无变化;停药2个月以上MRI病灶即可重现.恢复治疗后临床和MRI改善缓慢.治疗合理组临床痊愈率和MRI病灶消失率及好转率均明显高于治疗不合理组.结论 HLD经合理治疗,肝及脑部MRI异常信号可随着临床改善而渐减甚至消失.治疗不合理者MRI病灶改善缓慢、无变化或重现.MRI 有助于HLD疗效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张建明;刘晓青;高煜;汪梅先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及双黄连临床疗效.方法对RSV肺炎120例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测定分别采取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和酶联免疫法(ELISA),患儿随机分为双黄连组和常规组各60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患儿 CD4+、CD4+/ CD8+及血清IL-2水平明显降低(P<0.01),CD8+显著升高(P<0.01),经双黄连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免疫功能恢复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RSV 肺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双黄连可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疾病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郑淑梅;刘文彬;王太森;张宏伟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