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阴脓肿术后中药坐浴95例

孙云玲;李莉梅;刘红香

关键词:外阴脓肿术后, 中药坐浴
摘要:目的 加速外阴脓肿患者术后伤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 外阴脓肿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95例,对照组93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坐浴,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坐浴和药液互相配合,共起清化湿热,活血生肌,消肿止痛的作用,解除外阴脓肿患者的术后痛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

    采用多媒体辅助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结合多媒体和案例教学的优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案例直观具体,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作者:赵青;郭文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中药炮制学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研究

    文章阐述了改革传统中药炮制学实验考核方法的必要性,建立了多元的考核方法.通过改进学生实验考核方法,达到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规范学生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曲晓兰;刘希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伤寒论》药物计数的分歧与研究

    本文描述了<伤寒论>中药数目统计分歧的现状,分析了分歧的原因,明确区分与定义了物品、药物、药品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列出了分类明细清单,从而便于取舍利用,并得出结论:<伤寒论>涉及物品113种,药物按照严与宽泛标准分别为86种与113种,药品分别为109种与136种.

    作者:祁天寿;祁明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78例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48例患者显效,26例患者有效,4例患者无效.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的护理方法,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病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连玫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心悸诊治与辨证施护43例

    心悸是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其中有一部分心悸的患者并无器质性病变,因而病史对于心悸的诊断尤为重要.心衰患者发生心悸时与体力活动,精神状态以及应用药物等因素有关.本文结合实际病例资料,谈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心衰,临床护理上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辨证施护,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效果,汇报取下.

    作者:张艳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标准化病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在中医基础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针对标准化病人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在中医基础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进行初步探索,使高职医学教育更有利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创造型人才.

    作者:贺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溃疡性结肠炎57例

    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治法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114例病患,随机分组,对照组57例进行西医治疗,治疗组57例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胃肠湿热证型比其他证型疗效更为显著.结论 以中医辨证治法为慢性胃炎且伴随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施治,临床疗效确切,且胃肠湿热证型治疗效果为显著,可以进行推广.

    作者:李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张仲景治肺病10法

    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将肺病分为咳喘、上气、气逆、肺痿、肺痈等病症,其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治肺病的学术思想.文章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张仲景治肺病解表宣肺法、解肌降气法、解表化饮法、清热宣肺法、温阳止咳法、清热滋阴法、攻下泄热法、逐饮降气法、涌吐痰涎法、益气养阴法共十法.充分体现了张仲景治肺病的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

    作者:王世勋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7例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为今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2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康复治疗的同时,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 通过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明显(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1.89%、82.86%.结论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黄纡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炎71例

    目的 探讨半夏厚朴汤对慢性咽炎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142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以半夏厚朴汤为基础方进行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结果 半夏厚朴汤组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半夏厚朴汤组较对照组治疗更有利于慢性咽炎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闻克银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2例

    目的 观察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组32例,口服吗丁啉片对照组32例,观察两组总体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究.

    作者:赵建峰;陆廷信;潘文斌;王丽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PCOS不孕不育76例

    目的 探讨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PCOS不孕不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1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PCOS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周期排卵率、总妊娠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PCOS不孕不育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吴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不同部位穴位与非穴位针刺提插捻转手法的实时检测

    目的 应用微小力传感技术和生物力学原理,研制能实施针刺时测量提插力和捻转扭矩的医用传感针,针刺提插捻转手法进行实时检测.方法 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年龄20~30岁.选取临床较易得气、针感较好且便于提插捻转的足三里和腹部天枢两个穴位,单侧取穴,下肢非经非穴位为足三里穴与阳陵泉穴之间,足三里穴旁开1cm;腹部非经非穴位为天枢穴与大横穴之间中点.均垂直进针,穴位进针且在受试者出现酸麻胀等得气感后,行均匀提插手法,提插频率为2次/秒,保持提插的幅度和频率相同;行捻转手法时,捻转频率为2次/秒,捻转幅度为小于90°,保持捻转的幅度和频率相同.获得针体受力时连续有规律的十个周期波长的图像和数据.非穴位的提插手法及针体受力检测系统与穴位相同.结果 ①腹部和下肢同一部位穴位与非穴位针刺提插捻转手法后,医生的提插、捻转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下肢穴位足三里穴与腹部穴位天枢穴针刺提插捻转手法后,医生的提插、捻转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 为针刺手法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手段和依据.

    作者:艾炳蔚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180例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对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卒中后抑郁症患者25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0例,对照组76例.观察组患者给与醒脑开窍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与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以72.8%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积分和严重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MD量表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应用于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能够达到达明元神、平衡阴阳、冲和气血、畅达经络的效果,从而纾解患者的郁证,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香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心肺模拟听诊在中医院校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

    诊断学检体诊断一直是诊断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中医院校因教学课时较少,西医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生体格检查基本技能较差.而随着医患关系紧张,医学院校扩招,床边教学机会越来越少,只有通过医学模拟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心肺模拟听诊在我校诊断学教学中起得较好教学效果.

    作者:叶桃春;李强;张丹;周小雄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49例

    目的 总结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肠炎患儿9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49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46例,占93.88%,对照组总有效37例,占75.51%,两组患儿总有效数相比较χ2=6.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查东晓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40例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资料选自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行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同期功能变化情况,并分析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同期治疗前后功能变化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功能变化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功能恢复比对照组的恢复好,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宋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董克勤教授治疗虚寒性痛经的经验点滴

    从虚寒性痛经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及服药时机等方面阐述了董克勤教授治疗虚寒性痛经的临床经验和主要观点,并对其运用金匮温经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虚寒性痛经的临床验案作以简要分析.

    作者:金影;刘震坤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益气化瘀祛痰法治疗心痛69例

    目的 探讨益气化瘀祛痰法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胸痹心痛患者共69例,给予益气化瘀汤煎剂口服.结果 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42例(60.87%),有效21例(30.43%),总有效率91.30%,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采用益气化瘀祛痰法治疗胸痹心痛,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振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柴胡疏肝散配合心理咨询治疗郁病肝气郁结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配合心理咨询对郁病肝气郁结型患者48例的临床疗效,对其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药物为柴胡疏肝散加味,对照组用路优泰口服,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并同时配合心理咨询每周一次,共12次.试验期间,停用影响临床疗效的其他中西医药物.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D积分比较上,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及对照组组内和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在神情抑郁,兴趣索然,思维迟缓,健忘,少寐,多梦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症状上,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同样配合12次心理咨询的情况下,治疗组、对照组在临床总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积分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说明柴胡疏肝散加味是治疗郁病肝气郁结型的有效方剂.

    作者:李光英;马东辉;王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