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玲;寇玉坤;赵云;冯奇云
目的观察胸腺因子D(TFD)注射液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2例PPD试验阴性的3~14岁中重度哮喘患儿,随机分3组,第1组TFD注射组34例;第2组TFD+吸入激素组32例;第3组单纯吸入激素组26例.观察用药2个月后PPD试验、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变化.结果TFD治疗后33.3%患儿PPD试验阳转;第1、2、3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2.9%,90.7%,77%;3组治疗后肺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TFD注射液对哮喘患儿的免疫失衡有调节作用,对哮喘治疗有效.
作者:彭星明;龙飞午;万齐全;曾乐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儿,男,8岁.因咽痛2 d,发热、全身皮肤弥散性潮红1 d入院.2 d前咽痛和全身不适.次日畏寒发热,体温39.5℃,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
作者:米润昭;王君平;王法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血糖水平异常与临床分度的关系,评价血糖水平监测对判断窒息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新生儿窒息于生后24、72 h采用血糖试纸法测定血糖水平.结果1.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2.轻度新生儿窒息血糖异常以低血糖为主,而重度窒息新生儿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3.血糖持续高水平的新生儿窒息预后不良.结论对窒息新生儿要定期监测血糖,特别是重度窒息者应将血糖监测作为常规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吕修华;杨秀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本研究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法分别检测134份新生儿脐血及65份临产孕妇静脉血弓形虫特异性抗体,以了解本揪地区孕妇、新生儿弓形虫感染及经母婴传播的情况.材料和方法
作者:冯元春;任红斌;张海珠;刘世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腹裂是新生儿期严重的腹壁发育畸形.我院于1994~2002年12月共收治10例,存活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孙玉梅;王淑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30例哮喘患儿在哮喘发作期及其中24例处于喘息缓解期的血浆TXB2、6-K-PGF1α和PAF水平,并以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哮喘患儿喘息发作期血浆TXB2、TXB2/6-K-PGF1α(T/P)和PAF较对照组及喘息缓解期明显升高(P分别<0.01,0.05);喘息缓解期血浆TXB2、T/P和PAF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而各组间6-K-PGF1α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TXA2、PAF是导致哮喘发作的重要炎性介质,在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吕进泉;周弘;吕剑平;朱海涛;许文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新生儿窒息在出生前后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体内各系统均有可能发生相关病理生理改变.目前对新生儿窒息的脑、心、肺、肾等脏器的损害己有较多研究,但对新生儿胃肠道功能损害中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情况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对93例窒息新生儿及30例正常新生儿外周静脉血总胆汁酸(TBA)进行检测,以了解窒息新生儿血清TBA的代谢及临床意义.
作者:季乐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抗巨细胞病毒-免疫核糖核酸(抗CMV-iRNA)对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3~5年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病率的影响.方法将CMV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予抗CMV-iRNA 3 mg/次溶于20 ml生理盐水中,腹腔注射,连用3 d,对照组不用.结果治疗组RRI患病率3~5年内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抗CMV-iRNA可降低CMV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3~5年内RRI患病率.
作者:王晓茵;罗丽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细菌感染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和铜蓝蛋白(CP)的变化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意义.方法用散射比浊法检测17例新生儿细菌感染和19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IgM和CP及10例新生儿细菌感染治疗前后IgM和CP.结果正常足月新生儿IgM和CP分别为0.22±0.0 6 g/L和0.09±0.04 g/L,新生儿细菌感染组(n=17)IgM和CP分别为0.58±0.30 g/L和0.16±0.06 g/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治疗前后(n=10)IgM分别为0.52±0.23 g/L和0.70±0.30 g/L,有显著性差异(P=0.014);而感染组治疗前后C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gM和CP的升高可作为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指标,但对预后判断无明显意义.
作者:李玉峰;朱晓东;朱建幸;肖黎明;黄萍;陈同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淋菌性结膜炎常见于新生儿,该病进展快,常并角膜溃疡、穿孔,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因角膜并发症而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我院于1999年10月~2001年10月治疗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惠;胡宏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胎盘早剥发生率高达0.46%~2.1%,是产科出血多发的原因,为产科常见危重症之一,严重威胁母子安全[1~3];但其对新生儿的影响,目前尚未引起临床工作者应有的重视.本文目的在于强调该类患儿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危险性.
作者:封志纯;常平;钟春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儿,女,8个月,因生长发育迟缓就诊.系第1胎,足月臀位产,无产伤、窒息史.生后1个月出现吃奶量少,易呛咳,嗜睡,哭声小,声嘶,腹胀,便秘,黄疸于生后2个月消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父母均健康,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作者:陈友生;钱国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在新生儿致死性疾病或病理生理状态中,呼吸衰竭占有重要的地位.呼吸衰竭是因呼吸中枢或呼吸器官的功能障碍,使机体气体交换发生障碍,导致机体摄入氧气不足或二氧化碳排出障碍.
作者:王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儿童强直性脊柱炎(AS)患儿免疫状态,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儿童AS 58例人白细胞抗原(HLA-B27),抗链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与正常同龄儿30例对照.结果58例中HLA-AB27阳性率93%,ASO、RF、CRP、ESR增高率分别为44.8%、3.4%、72.4%、38.0%,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IgG、IgA、及C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S患儿存在感染、组织损伤、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体液免疫功能亢进.
作者:李强;王伟;王玉红;刘根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探讨总胆汁酸(TBA)在婴儿肝炎综合征(IHS)诊断中的价值,本文检测60例IHS患儿TBA及常规肝功,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院2001年12月~2003年2月采用经肛门Soave Ⅰ期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三有;王文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康儿童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120名健康儿童脑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结果婴儿期血流速度低,以后血流速度随年龄增长渐增快,约6岁左右达高值,随后血流速度逐渐减低.脉动指数在婴儿期高,以后渐减低.除10~14岁组外各动脉血流速度两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可了解儿童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诊断小儿脑血管疾病提供可靠、定量依据.
作者:张雄伟;牛俊英;张红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儿童常见慢性咳嗽原因之一.我科于2002年6~9月用帮备加酮替芬治疗CVA 3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霞;赵德育;季纯珍;秦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7例儿童T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用三色荧光标记法置于流式细胞仪检测17例T-ALL,并随机抽取B-ALL 17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ALL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其髓系抗原表达占23.5%,B系抗原表达占41.0%;CD2表达率显著低于CD5、CD7、cyCD3(P<0.001);在CD45散点图中,T-ALL幼稚细胞群在CD45(y轴)均值明显高于B-ALL(P<0.05).结论T-ALL时CD5、CD7、cyCD3特异性高;在CD45vsSSC散点图中T-ALL分布特性亦不同于B-ALL.
作者:刘怡;巩文玉;李志刚;吴敏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我们1995年8月~2002年10月对新生儿窒息进行气管插管抢救,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作者:周梅玲;王学玲;秦薇;张喜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