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珍;祖爱春
目的比较基因乙肝疫苗与血源乙肝疫苗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中的作用及免疫效果.方法选择HBsAg、抗-HBe、抗-HBc阳性(小三阳)母亲的婴儿152例,随机分为基因乙肝疫苗组及血源乙肝疫苗组免疫接种,并跟踪观察两组接种疫苗的母婴阻断作用,抗-HBs阳转率和抗-HBs水平变化趋势及与母乳喂养有无相关.结果分娩24 h内婴儿HBsAg阳性携带率为7.6 %,行疫苗接种后1~3岁HBsAg阳性携带率均为0 %,抗-HBs水平在第1年高,第2~3年呈稳态下降;抗-HBs阳性率逐年明显下降.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婴儿抗-HBs阳转率无差异.结论基因乙肝疫苗较血源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源性和免疫持久性,且可避免血源疫苗可能携带的其他微量或未知微生物感染.小三阳母亲及婴儿无需行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即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且可行母乳喂养.
作者:顾筱琪;石丽娥;韩树萍;吴斌;孙慧谨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梅克尔憩室出血的病因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3年1月收治19例梅克尔憩室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剖腹手术5例,其中行憩室楔状切除术2例,憩室、肠切除术3例;腹腔镜下憩室切除术14例,其中腹腔内憩室切除术10例,腹腔镜辅助下腹腔外切除术4例.血抗幽门螺杆菌(Hp)抗体检查5例,均阴性.憩室内均检出异位胃黏膜.溃疡、出血部位在憩室内小肠黏膜处12例,异位胃黏膜处2例,术后均痊愈.结论憩室出血因异位胃黏膜所致,与Hp感染无关;溃疡、出血部位多在憩室内小肠黏膜处;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应根据憩室形态、异位胃黏膜分布及炎症波及范围选择术式.
作者:黄茂华;周欣;魏文琼;汤凤萍;马春秋;鲁建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并肺动脉高压(PH)的外科治疗.方法 21例VSD并PH患儿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温血心肌停搏液连续灌注及间断褥式缝合法进行VSD修补术.围术期注意维护心肺功能,进行综合性降肺动脉压处理.结果 1例(4.8 %)患儿死于术后呼吸功能衰竭,1例(4.8 %) 患儿术后出现右心功能不全.随访18例,恢复良好;1例失访.结论 VSD并PH婴幼儿,若符合手术适应证应及早手术,并积极进行围术期处理,手术效果较好.
作者:张瑞成;张大新;法宪恩;赵根尚;冯德广;王海永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及胃黏膜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88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CG)、46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患儿血清cagA、vacA 抗体,并观察胃黏膜病理变化.结果 1.CagA、vacA抗体总检出率分别为85.07 %、91.04 %,cagA抗体在CG与PU中检出率分别为84.09 %与86.96 %,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vacA抗体在CG与PU中检出率分别为89.77 %与93.48 %,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134例Hp感染患儿cagA、vacA抗体均阳性(Ⅰ型菌)113例,cagA、vacA抗体均阴性(Ⅱ型菌)11例,cagA、vacA抗体仅一项阳性(中间型)10例,各型菌株在CG、PU中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3.113例HpⅠ型菌株感染引起胃黏膜中重度炎症占88.50 %,而Ⅱ型菌株、中间型菌株感染引起胃黏膜中重度炎症分别为45.45 %及50.00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agA、vacA与CG、PU发病均有关,不能作为区分Hp感染致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特异性指标.本地区儿童感染的Hp主要为cagA和vacA阳性的Ⅰ型菌株,能引起胃黏膜较重的炎症.
作者:胡伟国;黄开宇;朱欢;徐辉;徐彰;黄爱芬;程芹芹;陶洪群;谢小志;杨锦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儿,女,8岁,因反复面部、双手皮肤疼痛1年入院.1年来反复双手、面部皮肤疼痛,每次发作间隔1~2个月,持续3~5 d可自行缓解,其前无明显诱因.此次因再发疼痛2 d 入院.平素无不良饮食习惯,病程中不伴发热、黄疸、腹痛、吐泻、皮疹,不伴肢体关节疼痛,无精神性格改变.
作者:焦玉清;赵润民;卢思广;高莉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活产婴儿为0.6 %~0.8 %,我国每年新出生约10~15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50 %以上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肺动脉高压(PH)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重度PH可引起肺血管病变而失去手术机会,威胁患儿生命.因此,PH的诊断对CHD的病情评估、手术指征确定及预后判断方面十分重要.超声心动图具有无创、简便、易重复等优点,已被广泛用来评估PH程度,已部分取代创伤性心导管检查.
作者:陈树宝;张玉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或阴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患儿胃窦黏膜病变程度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对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通过胃镜确诊,并进行胃窦部黏膜病理检查和Hp检测,同时取胃液进行白细胞介素(IL-8)、过氧化物酶(MPO)检测.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Hp抗体.对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患儿根据H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患儿胃窦炎症均重于Hp阴性者.Hp感染能够增加胃液内IL-8、MPO含量.胃液内IL-8、MPO含量随着胃窦部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增加,IL-8与MPO之间有较强相关性.结论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患儿中,IL-8表达能较确切地反映胃黏膜的病变程度.炎症因子在Hp引起的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间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沈鸣;苗芸;乔蓉;胡志红;王锐萍;贾福妹;田国力;董庆元;刘家应;罗冰清;庞芸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动脉硫化氢(H2S)/胱硫醚γ-裂解酶(CSE)体系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9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低氧组(7只)、低氧+L-NAME组(予NOS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处理低氧组)(6只)和对照组(6只).低氧21 d后,分别测定肺动脉平均压,检测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P)比值,测定肺组织匀浆NO含量、血浆H2S含量及肺组织匀浆CSE活性变化.结果低氧21 d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力和RV/LV+SP明显增高,同时肺组织中NO和血浆H2S含量及肺组织CSE活性亦明显下降(P均<0.01);而低氧+L-NAME组,伴随NO含量的下降,肺动脉平均压亦显著上升(P<0.05),同时血浆H2S含量及肺组织CSE活性较低氧组显著上升(P均<0.05).结论内源性NO对肺动脉H2S/CSE系统在低氧性PH大鼠中呈抑制作用,这一过程参与低氧性PH形成的调控机制.
作者:张清友;杜军保;张春雨;闫辉;唐朝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头孢硫脒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并与头孢唑啉进行对比.方法将50例细菌性感染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静脉滴注头孢硫脒50~100 mg/(kg*d);对照组20例,静滴头孢唑啉 50~100 mg/(kg*d),疗程均为5~7 d.详细记录病情及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后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胸部X线.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7 %,对照组有效率为60 %,两组不同疾病疗效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两组均无肝、肾功能异常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头孢硫脒治疗常见致病菌所致呼吸道感染疗效可靠.此外对全身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及粪肠球菌引起肠道感染也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作者:杨燕;胡仪吉;李素亭;王春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儿,女,2.5岁,因进行性面色苍白伴皮肤散在瘀斑2个月余入院.查体:神清,唇、结膜苍白,双下肢皮肤有散在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
作者:于亚平;杨继红;付元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儿,男,因出生后全身皮肤出现一层黄色胶样膜入院.系第1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生后反应好,哭声响亮,无窒息,生后1 min Apgar评分10分.父母系近亲结婚,但家族无类似病史.体检:体温36.5 ℃,脉搏132次/min,呼吸36次/min,体重3.6 kg.四肢呈半屈曲位,眼睑、口唇外翻,双耳壳皱折变形.头部、上胸部、腰背部及四肢可见僵硬黄色油胶样膜状物覆盖,干燥后胸腹部及颜面部胶样物呈斑片状脱落,露出红嫩皮肤,并可见新形成的细软胶膜状物.颈软,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稍高,双侧足部可见瘀血、青紫,足背动脉未触及搏动.入院后予维生素A、E口服,全身用依沙吖啶洗敷,胶样物脱落,但又形成新牛皮纸样膜状物,且足部瘀血青紫加重,肿胀明显.住院3 d,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作者:王永波;宋晶;王盈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例1,男,8岁,因胸闷、气短、乏力5 d入院.查体:体温37.6 ℃,神清,呼吸平稳,咽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音有力,心率102次/min,心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期前收缩,无杂音.双肺听诊正常,腹平软.血WBC 7.4×109/L,N 0.34,L 0.63,ECG示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心肌酶谱正常,心脏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示: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及大血管内径测值正常,房室间隔回声连续完整,各瓣膜无增厚,启闭良好,左室内见长约25 mm条状回声光带连与室间隔.诊断为左心室假腱索,房性期前收缩,上呼吸道感染.予青霉素、鱼腥草注射液抗炎治疗1周,上感痊愈,期前收缩减少至4~5次/min出院.
作者:高俭;薛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水痘是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6个月以下的婴儿很少患水痘,但近年似有增多.1996~2001年我院共收治水痘及其并发症患儿 356 例,其中 6个月以下婴儿25例,占7.02 %,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汪洪姣;黄小霞;陈益平;徐志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线粒体结构和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柯萨奇病毒B3 (CVB3)感染组、CVB3感染加卡托普利治疗组和对照组.以d3、d14为两个时相点,比较线粒体超微结构,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变化.结果感染组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破坏,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1).卡托普利治疗组各时相点线粒体结构破坏较轻,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活性较感染组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即可见心肌线粒体结构破坏,ATP酶活性下降.卡托普利可有效保护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
作者:邓巍;黄星原;麦根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血尿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对以血尿为首发及主要表现并具备肾活检病理诊断的306例血尿患儿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gA肾病占42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占38 %,薄基底膜肾病占6 %,Alport综合征占3 %,其他占11 %.结论血尿严重程度与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伴大量蛋白尿或高血压者病理损害相对较严重.
作者:甘卫华;陈荣华;黄文彦;丁桂霞;黄松明;姜新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正常情况下,心脏节律会随机体状况和昼夜时间而改变,这种心率的规则性变化称心率变异性(HRV),是通过测量连续的正常心率(RR)间期变化系数,从而反映心率(RR)变化程度.1978年Wolf等首先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后HRV降低与严重心律失常和死亡率密切相关.此后,HRV在临床上很快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罗昭林;钱永如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现将我院2002年6月~2002年10月收治9例新生儿凹陷性水肿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方敏;潘凤;史源;李华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脑损伤儿童血清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及其与格拉斯格昏迷评分法(GC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1年4月~2002年1月我院收治脑损伤后24 h内患儿36例,按GCS评分标准将其分为重度脑损伤组(组1)18例,GCS<8分;轻度脑损伤组(组2)18例,GCS>12分;健康对照组16例.脑损伤组于伤后12~24 h内均采集脑损伤组、健康对照组肘静脉血4 ml.分别用免疫荧光法和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NSE及S-100B浓度.620 nm的酶标仪检测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血清S-100B、NSE浓度.结果组1血清S-100 B为1.05±0.52 μg/L,NSE为69.13±37.86 μg/L;组2 S-100B 0.47±0.21 μg/L,NSE为26.14±13.46 μg/L;对照组血清S-100B血清0.19±0.09 μg/L,NSE为14.43±7.70 μg/L.S-100B 组1与组2比较t=4.57 P<0.01;NSE组1与组2比较t=4.54 P<0.01;组2与对照组比较S-100B:t=4.72 P<0.01,NSE:t=3.06 P<0.01;组1与对照组比较S-100B:t=6.57 P=0.00,NSE:t=5.67 P=0.00.S-100B与GCS评分的相关系数r=-0.869,F=126.66 P=0.000;r=-0.869,t=-11.225 P=0.000.NSE与GCS评分的相关系数r=-0.759;F=42.108 P=0.000;r=0.759,t=16.193 P=0.000.结论血清S-100B、NSE浓度是判断不同程度脑损伤有价值的神经生化标记物.
作者:金莉莉;高宝勤;张绍东;赵继宗;马振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其病理改变为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现对23例GBS的临床,肌电图及病理改变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乔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我院儿科自2000年10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炎78例,并与单纯使用西药或中药治疗各50例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东印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