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肖扬
目的 探讨在门诊经腹部B超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诊152例异位妊娠,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分析腹部超声检查正确率.结果 腹部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的患者143例,诊断符合率94.1%,误诊9例,占5.9%.结论 经门诊腹部B超检查诊断异位妊娠具有快速、安全、无痛等优点,对及时抢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韻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教育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加强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导潮流.
作者:孙素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国医大师何任教授,熟谙中医四大经典,诊治顽症精妙绝伦,在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疑难重病方面验识俱丰,医术精湛,尤其是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独具匠心,疗效卓著.现结合一些医家对本病因机证治的认识和何任教授治疗本病验案的赏析,冀以弘扬何任教授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传承仁术.
作者:高尚社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肺癌患者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2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患者资料,总结实施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情况.结果 76例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CR:完全缓解15例;PR:部分缓解27例;MR:微效21例;NC:稳定9例;PD:发展4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及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挽救患者的生命,指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亚男;于蕾;刘颖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医药学的内容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浓厚的艺术性特点.笔者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在中医药类课程中,善于运用艺术元素,能帮助学生带进中医药的知识殿堂,中医药中蕴含的艺术魅力会像磁石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就艺术元素引入中医药课堂进行分析.
作者:傅斌;范姝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中药养阴润肺汤配合3HREZ(S)/6HRE药物在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3HREZ(S)/6HRE药物治疗,或者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对用药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于此同时再给予保肝辅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再配以中药养阴润肺汤.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率、痰培养阴转率、胸片吸收好转率、血沉恢复正常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痰菌阴转率、痰培养阴转率、胸片吸收好转率及血沉恢复正常率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且两组疗效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用药在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小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岭南医学流派对心悸病的辨证规律.方法 将岭南医案中的病史资料录入,并使用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心悸病的发病与劳累后及情绪变化有关,伴随症状主要有胸闷、头晕、气短、乏力、纳眠差、疲倦、口干肢冷等.舌象和脉象的主要表现有舌淡、舌红、舌暗,苔白、苔薄、苔腻,脉细、脉结、脉弦、脉沉、脉代.结论 岭南心悸病患者一般就诊以心悸为主诉,发作多与劳累及情志变化有关,伴随症状主要有胸闷、头晕、气短、乏力、纳眠差、疲倦、口干肢冷等.主要病因有气血阴阳不足,痰湿、火热及瘀血是导致心悸的重要因素.
作者:申啸笑;杨忠奇;陈一鸣;王陵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三仁汤选自吴瑭的<温病条辨>,本方虽是治疗湿温的方剂,但本人在临床过程中对内科杂病的治疗应用此方,亦取得了很好疗效,并且应用范围很广.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指正.1 头痛案张某,男,42岁,唐山市人,2008年9月30日诊治,自诉头痛十余年,经数名医生诊治疗效不佳,今经他人介绍来此就医.现症:患者面色淡黄,四肢困倦酸痛,头重如裹,夜间汗出,腹胀便溏,查:舌淡胖,舌苔白略腻,脉濡.根据四诊合参,中医诊断:头痛(湿邪困脾,清阳不升);治法:芳香化湿.
作者:张国江;任朝霞;韩玉申;李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老年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确诊为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口服六味地黄丸、三七末,配合功能锻练、红外线照射、针灸、拔罐等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护理.2组均以7天为1疗程,给予2~3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愈13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老年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以六味地黄丸配合其他辅助疗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有利康复.
作者:范葵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肛肠癌病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行肛肠疾病手术患者854例,术后出现尿潴留患者178例患者,依据患者情况分别给予心理护理、预防性给药、诱导排尿、穴位治疗等护理措施,服药情况下给予导尿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取得到缓解.结论 肛肠手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是肛肠手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其意义不仅能有效预防、解除尿潴留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医疗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蔡明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基于网络资源的信息技术教学近年已成为全球探索性学习的新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灵活应用自主探究式教学、协作探究式教学,充分开展循证医学教育以及通过医学网站了解医学前沿等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吴小琴;丁元伟;林漫鹏;徐米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中药加化疗)30 例,对照组(单纯化疗)30 例,分别治疗6周.结果 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改善中医主症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以明显提高生存质量(P<0.05).③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益气养阴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化疗疗效,降低化疗毒副反应,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蒋伯刚;周效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康复率,就反流性食管炎应用经方旋覆代赭汤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240例,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予以观察组患者服用旋覆代赭汤治疗,予以对照组患者注射洋托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应用经方旋覆代赭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运高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发生在任何成年人,多见于中年人,以20~50岁为多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
作者:李响玲;胡天喜;李惠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中医骨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实行患者包干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分层使用,调整排班及各班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完善绩效考核,建立护士培训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待遇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改革.结果 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曾艳;傅虹;李晓英;何水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分析不同治疗模式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情况,进而为提高髌骨骨折患者临床康复质量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70例,根据患者内固定方法将其分为三组,其中甲组患者采取粗丝线内固定法,乙组患者采取螺钉内固定法,丙组患者则采取中医手法复位加绞绳内固定法,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并完善相关数据的记录分析工作.结果 对照治疗后,比较各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有效率,甲组有效率65.0%,乙组有效率72.0%,丙组有效率92.0%,丙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此外比较各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丙组的发生例数也显著少于其余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髌骨骨折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改善预后膝关节功能指标,对保证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周环玉;黄昕亮;周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中药内服配合芒硝热敷治疗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胰腺炎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在基础治疗上服用中药;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芒硝热敷.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胃肠道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8.3%、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83.3%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排气时间、肠道哮鸣音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药内服配合芒硝热敷治疗胰腺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斌;彭卫平;曹渊林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8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拟制姜夏胃安汤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将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仅为79.49%,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可以明显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治疗前景.
作者:李胜旭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腋淋巴结转移瘤的病理学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3年我科诊断的50例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对患者年龄、性别、转移瘤原发部位进行统计,并对其中已知原发瘤部位(MKO)的35例(男10例、女25例)年龄、受累及淋巴结侧位、转移瘤基本组织学类型等与原发瘤部位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研究腋淋巴结转移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Her-2和Ki-67的表达.结果 女性患者的年龄总体上显著低于男性,并且女性年龄分布范围较广泛.腋淋巴结转移主要为腺癌,原发部位主要为乳腺、肺、食管、子宫颈等.结论 腋淋巴结转移瘤在女性主要考虑来自局部引流区域,在男性则主要考虑来自胸腔和腹腔器官.
作者:王琼;蔡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高职层次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高职教育本身的定位,中医药教学与西医教学的兼容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中医药学科的传统特色是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应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医药教学现状,深入探讨了中医药教学发展的方向,为今后类似研究提示了一定的方向.
作者:董维春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