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陈汤加味辨证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

贾绍燕

关键词:感冒, 咳嗽, 二陈汤加味,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探讨二陈汤加味辨证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感冒后咳嗽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8例以二陈汤加味临证加减,水煎服中药汤剂,1剂/d;对照组52例,口服氯雷他定,10 mg/次,1次/d,及复方甘草片3片/次,3次/d.疗程7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陈汤加味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氯雷他定.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原因.方法 对14例老年非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生低血糖的原因.结果 14例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开始分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7例,肺性脑病2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肝性脑病1例,酒精中毒1例,药物中毒1例.结论 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时,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认识,及时诊断,尽早治疗.

    作者:刘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穿刺抽气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穿刺抽气与胸腔闭式引流术用于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搜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Ovi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数据库,筛选出1991年1月-2011年1月有关穿刺抽气术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PSP的随机对照试验,并用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5篇,38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两种方法对于治疗PSP的总的治愈率、3个月内复发率、6个月内复发率、1年内复发率、2年内复发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穿刺抽气组术后住院时间要显著短于胸腔闭式引流组(P<0.05).结论 穿刺抽气术对于治疗PSP优势明显,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式.

    作者:孙志勇;曹子昂;富皓白;叶清;梁而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TI-RADS诊断标准结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诊断标准与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12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90个病灶(良性133个,恶性57个),以结节直径为10 mm为界分为两组,行常规超声检查以及UE检查.所有病灶按照TI-RAD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TI-RADS与UE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UE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8%、92%和91%,TI-RADS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2%、84%和81%,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要高于TI-RA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结合后,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检查方法.UE评分法与TI-RADS诊断标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6和0.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结合后曲线下面积为0.973,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方法(P<0.01).在结节直径≤10 mm组中,UE的诊断准确度高于TI-RADS(P<0.05),而在结节直径>10 mm组中,TI-RADS诊断准确度高于UE(P<0.05).结论 UE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高于TI-RADS标准,对于不同大小的结节,两种方法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两者结合能够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

    作者:周浔丹;杨利霞;甄艳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膀胱小细胞癌诊疗体会:附病例报告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癌(SCCB)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 总结2例SCC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 2例SCCB患者均为男性.患者1分期T2N0M0,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化疗,存活.患者2 SCCB含有移行细胞癌成分,分期T4N3M1,接受2个疗程化疗,存活9个月.结论 原发性SCCB是罕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没有一个标准的治疗方案,对于早期未发生远处转移的局限性肿瘤,手术+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率和整体存活率;对于已发生远处转移的肿瘤,主要采取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作者:淡明江;吕军;胡卫列;肖远松;吴浩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回肠造口预防直肠术后吻合口瘘作用的系统评价

    目的 探讨回肠造口在预防直肠术后吻合口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回肠造口在预防直肠术后吻合口瘘方面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行直肠切除吻合术患者,干预措施为预防性回肠造口;对照组未进行回肠造口;结局指标为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以RR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95%CI)作为效应指标对结局进行比较;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I2检验,双侧P<0.05认为各研究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采用Eegger法对发表偏倚进行量化检测.结果 终纳入分析的文献12篇,共1 146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23例,对照组623例.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接受预防性回肠造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RR值为0.37[95%CI(0.23,0.58),Z=4.33,P=0.000].结论 回肠造口可以显著降低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

    作者:赵四晖;郭建辉;朱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甲基化CpG岛扩增联合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在筛查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甲基化修饰序列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甲基化CpG岛扩增联合代表性差异分析(MCA/RDA)方法在筛查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高甲基化修饰序列的应用.方法 以92对NSCLC和癌旁对照组织DNA为研究对象,应用MCA/RDA方法筛查肺癌组织DNA中高甲基化修饰的CpG岛序列.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ensitive PCR,MSP)技术,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修饰与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获得5个经Slot Blot验证在肺癌组织中高甲基化修饰的CpG岛序列(IGFBP-4、KLK10、ADAM23、GADD45G和DUOX1).甲基化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ne处理NSCLC细胞可明显上调IGFBP-4基因的表达.在41例(44.6%)癌组织中检测到IGFBP-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对照组织.47例(51.1%)癌组织检测到IGFBP-4高甲基化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检出率(16.3%,15/92;P<0.001).IGFBP-4高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呈负相关(r=-0.396,P<0.001).IGFBP-4高甲基化与TNM分期(P=0.013)和淋巴结转移(P=0.022)相关.结论 应用MCA/RDA方法筛查到5个在NSCLC组织中高甲基化修饰的CpG岛序列,并证实IGFBP-4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可能通过抑制基因的表达参与了NSCLC的发生.

    作者:李勇;郭榕;宁金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胃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和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CD44v6(CD44 splice variant 6)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在胃癌诊断和病情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42例胃溃疡患者(胃溃疡组),33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健康体检组)血清中OPN和CD44v6的水平.结果 胃癌组血清中OPN和CD44v6的水平均高于溃疡组及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患者血清OPN和CD44v6的水平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胃癌患者血清中OPN与CD44v6的水平呈正相关(r=0.8645,P<0.01);二者联合检测敏感性提高至92.5%.结论 血清OPN和CD44v6的水平可作为胃癌诊断和病情监测的临床指标,二者联合检测提高了胃癌诊断敏感性,可作为筛查指标用于胃癌的筛检.

    作者:于海东;辛华;王英;张文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一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在临床较少见,造成孕产妇病死率较高;随着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加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本研究报道1例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由于肺动脉压力过高、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是改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基本措施.希望医务人员提高对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认识,在孕早期及时发现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及可引起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相关疾病,早期干预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李晓辉;李虹伟;王永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7月-2011年9月本院治疗的192例单侧PC-BPPV患者,随机分为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组(EP+BE组)67例、改良Epley复位法治疗组(EP组)61例、倍他司汀治疗组(BE组)64例,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治疗的有效率和平均有效时间.结果 EP+BE组治疗3 d和1周后有效率均高于EP组和BE组,EP组治疗3 d和1周后有效率高于BE组,EP+BE组3 d内的平均起效时间短于EP组和BE组.结论 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PC-BPPV安全有效,明显缩短病程.

    作者:洪娟;毕涌;方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

    目的 比较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9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基础治疗相同,所有患者维持理想镇静深度(Ramsay镇静评分Ⅲ~Ⅳ级).治疗后1、3、5 d监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和 IL-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天PaO2 、PaO2/FiO2及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5 d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患者相比,PaO2和PaO2/FiO2显著改善,同时血浆TNF-α、IL-6、IL-8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相比,能明显改善ARDS患者症状并显著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王曾庚;聂祥碧;郭经华;杨小刚;杨春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肿瘤溶解综合征高危患者的诊治进展

    肿瘤溶解综合征(TLS)是肿瘤细胞快速溶解后细胞内容物及其代谢产物迅速释放入血,引起一系列以高尿酸、高钾、高磷、高尿酸、低钙血症、急性肾功能不全为特征的并发症.TLS处理的关键在于预防,及时发现和早期处理,大部分TLS预后良好.但即使对TLS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本文对TLS高危患者的病理生理、危险因素、危险分级、预防及治疗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星华;丁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肝移植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肝移植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后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追踪180例肝移植患者置管时的穿刺记录、凝血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营养状况指标、血糖水平,分析其与PICC后产生静脉炎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者中静脉炎的发生率是15.6%(28/180).将静脉炎组与无静脉炎的对照组患者上述观察项目进行比较,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出现静脉炎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置管静脉、穿刺部位、尝试置管次数是肝移植患者PICC后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患者进行PICC时,医护人员应特别关注女性老年肝癌患者,尽量选择贵要静脉,肘上穿刺,保证一次性置管,以降低患者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保证PICC在肝移植患者中的正常使用.

    作者:张娣;张利岩;毛莎;管丽丽;杨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研究

    目的 评估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开展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1年1月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50例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按手术先后次序分5组(A~E组),每组1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 5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清扫淋巴结数目和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A组(424±68)min、B组(348±70)min、C组(275±63)min、D组(279±64)min、E组(245±5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20例.

    作者:许建功;蔡瑞君;王禹冰;王武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脂与高果糖喂养大鼠对骨骼肌脂代谢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脂、高果糖饮食喂养大鼠骨骼肌细胞内脂代谢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比较两种不同饮食因子对大鼠肌肉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及高果糖组,分别喂养8周,测定3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骨骼肌三酰甘油(TG),正常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葡萄糖输注率(GIR),并测定骨骼肌脂质转运相关蛋白:脂蛋白酯酶(LPL)和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脂质合成相关蛋白:肌肉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CD-1)和脂质氧化相关蛋白: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β(CPTⅠβ)、解偶联蛋白3(UCP3)的基因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及高果糖组FBG、FINS、骨骼肌TG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IR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及高果糖组中LPL、FAT/CD36和SREBP-1c、FAS、ACC、SCD-1的基因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PTⅠβ和UCP3的基因表达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脂饮食和高果糖饮食均可引起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及骨骼肌脂质堆积,肌肉内脂肪堆积与脂质转运增强、脂质合成增加有关,同时肌肉内脂质氧化相关酶类基因表达亦适应性增加.

    作者:任路平;陈树春;宋光耀;李凡;孙文;彭兰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危险因素认知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评估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危险因素的认知现状,为社区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南通市12个社区201名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0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6份,计算问卷各条目的 同意率和总分值,比较不同特征研究对象对低血糖危险因素的认知差别.结果 176例患者对低血糖危险因素的同意率平均值是37.2%,同意率排名前3位的条目是口服降糖药剂量过大(56.8%)、主食摄入过少(55.6%)和进餐不及时(52.3%),排名后3位的是肾脏疾病(21.6%)、服用阿司匹林(15.9%)和肝脏疾病(14.8%).认知总分平均为(44.1±7.2)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及是否有家族史的患者,其对低血糖危险因素的认知平均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危险因素认知总分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性别和家族史.176例患者中,66例(37.5%)有过低血糖经历,47例(26.7%)在外出时随身携带食物,31例(17.6%)随身携带急救卡.结论 社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意识不高,对低血糖危险因素的认知有待提高,预防低血糖的措施不到位.故在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应注重加强预防低血糖知识宣教,尤其是对文化程度低、没有家族史的男性老年患者,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彭美娣;王雪琴;耿桂灵;王苏容;强莹;朱健华;龚亚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对B型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7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直接PCI)82例和对照组(直接PCI)9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7 d和30 d的BNP变化;术后7 d及30 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后TIMI 3级血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min的sumSTR>50%、IRA无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7 d及30 d的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24 h及30 d 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24 h及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急诊PCI应用替罗非班是有效而安全的.

    作者:高海;段小春;李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雌二醇对去势SD大鼠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戊酸雌二醇灌胃给药对去势雌性SD大鼠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0只4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及药物组,药物组进行戊酸雌二醇灌胃给药;14周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雌二醇(E2)及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 药物组血清E2水平明显高于去势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去势组血清E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5);药物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去势对照组(P<0.05),LDL-C水平明显低于去势对照组(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势对照组HDL-C和LDL-C水平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TG、TC及F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戊酸雌二醇可以改善血脂,升高去势大鼠HDL-C及降低LDL-C水平.

    作者:杨树琳;梁秀兰;阮祥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CRF)干预措施的研究,指出健康教育干预、社会心理行为干预、饮食干预、中药治疗、穴位按摩等运动方式干预是肿瘤患者CRF有效的干预形式,其能有效减少肿瘤患者CRF的发生率,降低不适反应.

    作者:杨金菊;丁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分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X线、CT和MR影像学特征,并比较这3种影像检查方法在诊断早期AS中的作用.方法 对46例临床诊断为AS早期(0~Ⅱ级)患者分别行X线、CT和MR检查.分别评价这3种检查方法在0~Ⅱ级AS病变中的检出率,并对检查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于Ⅰ~Ⅱ级病变,MR(36/38)较CT(27/46)发现更多病变,两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7%和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于Ⅰ、Ⅱ级病变的区分,MR与X线、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AS的影像学检查中,X线、CT和MR各有特点,具有一定的特异性,MR较X线、CT能发现更早期的病变,影像学的综合检查对病变的早期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艺君;周杰;黄求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诊疗体会:附病例报告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PM)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病.与其他深部真菌病的表现相似,临床上可分为进行性播散型和局限型.本病多继发于艾滋病,目前成为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且重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本病在我国北方地区极为少见,又因其病情复杂无明显特异性而容易漏诊、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北京地区艾滋病合并播散型PSM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陈凤欣;郜桂菊;卢联合;刘彦春;赵红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