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回肠造口预防直肠术后吻合口瘘作用的系统评价

赵四晖;郭建辉;朱军

关键词:回肠造口术, 瘘, 系统评价, 预防
摘要:目的 探讨回肠造口在预防直肠术后吻合口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回肠造口在预防直肠术后吻合口瘘方面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行直肠切除吻合术患者,干预措施为预防性回肠造口;对照组未进行回肠造口;结局指标为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以RR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95%CI)作为效应指标对结局进行比较;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I2检验,双侧P<0.05认为各研究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采用Eegger法对发表偏倚进行量化检测.结果 终纳入分析的文献12篇,共1 146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23例,对照组623例.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接受预防性回肠造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RR值为0.37[95%CI(0.23,0.58),Z=4.33,P=0.000].结论 回肠造口可以显著降低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二陈汤加味辨证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二陈汤加味辨证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感冒后咳嗽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8例以二陈汤加味临证加减,水煎服中药汤剂,1剂/d;对照组52例,口服氯雷他定,10 mg/次,1次/d,及复方甘草片3片/次,3次/d.疗程7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陈汤加味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氯雷他定.

    作者:贾绍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

    目的 比较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9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基础治疗相同,所有患者维持理想镇静深度(Ramsay镇静评分Ⅲ~Ⅳ级).治疗后1、3、5 d监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和 IL-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天PaO2 、PaO2/FiO2及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5 d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患者相比,PaO2和PaO2/FiO2显著改善,同时血浆TNF-α、IL-6、IL-8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相比,能明显改善ARDS患者症状并显著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王曾庚;聂祥碧;郭经华;杨小刚;杨春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肿瘤溶解综合征高危患者的诊治进展

    肿瘤溶解综合征(TLS)是肿瘤细胞快速溶解后细胞内容物及其代谢产物迅速释放入血,引起一系列以高尿酸、高钾、高磷、高尿酸、低钙血症、急性肾功能不全为特征的并发症.TLS处理的关键在于预防,及时发现和早期处理,大部分TLS预后良好.但即使对TLS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本文对TLS高危患者的病理生理、危险因素、危险分级、预防及治疗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星华;丁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甲基化CpG岛扩增联合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在筛查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甲基化修饰序列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甲基化CpG岛扩增联合代表性差异分析(MCA/RDA)方法在筛查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高甲基化修饰序列的应用.方法 以92对NSCLC和癌旁对照组织DNA为研究对象,应用MCA/RDA方法筛查肺癌组织DNA中高甲基化修饰的CpG岛序列.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ensitive PCR,MSP)技术,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修饰与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获得5个经Slot Blot验证在肺癌组织中高甲基化修饰的CpG岛序列(IGFBP-4、KLK10、ADAM23、GADD45G和DUOX1).甲基化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ne处理NSCLC细胞可明显上调IGFBP-4基因的表达.在41例(44.6%)癌组织中检测到IGFBP-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对照组织.47例(51.1%)癌组织检测到IGFBP-4高甲基化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检出率(16.3%,15/92;P<0.001).IGFBP-4高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呈负相关(r=-0.396,P<0.001).IGFBP-4高甲基化与TNM分期(P=0.013)和淋巴结转移(P=0.022)相关.结论 应用MCA/RDA方法筛查到5个在NSCLC组织中高甲基化修饰的CpG岛序列,并证实IGFBP-4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可能通过抑制基因的表达参与了NSCLC的发生.

    作者:李勇;郭榕;宁金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ω-3多烯酸乙酯对肿瘤恶病质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临床上肿瘤恶病质的治疗十分棘手,初步的研究提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本身作为免疫营养素具有改善肿瘤恶病质的功能.本研究应用在心血管疾病中广泛使用的ω-3多烯酸乙酯口服制剂来干预荷瘤小白鼠,探讨其对肿瘤恶病质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使用小白鼠结肠癌细胞株C-26皮下注射Balb/c小白鼠,构建荷瘤小白鼠肿瘤恶病质模型,将小白鼠分为3组:对照组(无荷瘤小白鼠组)、荷瘤无干预组和荷瘤ω-3多烯酸乙酯干预组,荷瘤ω-3多烯酸乙酯干预组小白鼠给予ω-3多烯酸乙酯(DHA、EPA>80%)灌胃(2 g·kg-1·d-1,体积<0.1 ml).连续2周记录小白鼠饮食量、体质量及腓肠肌重量等指标,并比较各组肿瘤组织炎性因子IL-1β、IL-6的mRNA表达差异.结果 ω-3多烯酸乙酯干预组相对于荷瘤无干预组可显著改善荷瘤小白鼠的体质量减轻程度,减少瘦肉体(腓肠肌)的丢失,并降低肿瘤组织的炎性因子IL-1β、IL-6 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 口服ω-3多烯酸乙酯可以降低组织炎性因子表达,达到改善肿瘤恶病质的作用.

    作者:郭丹;柳欣欣;刘玉琴;顾蓓;徐锡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同抗肿瘤疗法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接受不同抗肿瘤治疗的恶性实体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定量检测恶性实体瘤未治疗组、手术组、放化疗组及对照组受检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 恶性实体瘤未治疗组、手术组、放化疗组、对照组上述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实体瘤未治疗组与放化疗组比较,各项凝血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实体瘤未治疗组的血浆FIB及D-D水平均高于手术组(P<0.05);恶性实体瘤放化疗组的血浆FIB水平高于手术组(P<0.05).结论 恶性实体瘤患者的血液异常状态受其治疗方式的影响;恶性实体瘤患者不论采取手术还是放化疗,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仍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接受手术治疗的恶性实体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可暂时缓解,但仍存在血栓形成及继发出血的风险.

    作者:赵化荣;王玉婷;胡尔西旦·尼亚孜;包永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诊疗体会:附病例报告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PM)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病.与其他深部真菌病的表现相似,临床上可分为进行性播散型和局限型.本病多继发于艾滋病,目前成为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且重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本病在我国北方地区极为少见,又因其病情复杂无明显特异性而容易漏诊、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北京地区艾滋病合并播散型PSM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陈凤欣;郜桂菊;卢联合;刘彦春;赵红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穿刺抽气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穿刺抽气与胸腔闭式引流术用于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搜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Ovi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数据库,筛选出1991年1月-2011年1月有关穿刺抽气术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PSP的随机对照试验,并用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5篇,38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两种方法对于治疗PSP的总的治愈率、3个月内复发率、6个月内复发率、1年内复发率、2年内复发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穿刺抽气组术后住院时间要显著短于胸腔闭式引流组(P<0.05).结论 穿刺抽气术对于治疗PSP优势明显,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式.

    作者:孙志勇;曹子昂;富皓白;叶清;梁而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一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在临床较少见,造成孕产妇病死率较高;随着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加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本研究报道1例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由于肺动脉压力过高、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是改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基本措施.希望医务人员提高对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认识,在孕早期及时发现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及可引起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相关疾病,早期干预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李晓辉;李虹伟;王永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降纤酶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情况,PAI-1与临床检测指标有无相关性和应用降纤酶治疗后患者血浆中PAI-1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6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病综合征组)及3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非降纤酶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PAI-1水平,并分别在应用降纤酶前及应用降纤酶疗程结束后3 d、14 d、28 d分别检测血浆中PAI-1水平,并结合尿蛋白定量、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肾病综合征组血浆PAI-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AI-1的表达与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783,P<0.05),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r=0.302,P<0.05);应用降纤酶治疗结束后3 d,14 d、28 d时血浆PAI-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浆PAI-1水平与其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PAI-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与尿蛋白定量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呈正相关,PAI-1在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应用降纤酶治疗后,能有效控制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中PAI-1水平,延缓肾脏病变进展.

    作者:冯锦红;孙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老年精神病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老年精神病合并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40例老年精神病合并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0例)患者口服芪蓉润肠口服液,20 ml/次,3次/d;对照组(100例)患者口服通便灵胶囊,5粒/次,1次/d.均治疗7 d以上.观察两组患者服药24 h、72 h、1周及停药后半个月时的排便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服药24 h、72 h、1周及停药半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能正常排便患者分别为115例(82.1%)、120例(85.7%)、130例(92.9%)及106例(75.7%),4例(2.9%)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分别为70例(70.0%)、75例(75.0%)、84例(84.0%)及58例(58.0%),9例(9.0%)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老年精神病合并便秘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临床常规用药.

    作者:祝云龙;余珊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原因.方法 对14例老年非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生低血糖的原因.结果 14例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开始分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7例,肺性脑病2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肝性脑病1例,酒精中毒1例,药物中毒1例.结论 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时,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认识,及时诊断,尽早治疗.

    作者:刘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脂与高果糖喂养大鼠对骨骼肌脂代谢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脂、高果糖饮食喂养大鼠骨骼肌细胞内脂代谢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比较两种不同饮食因子对大鼠肌肉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及高果糖组,分别喂养8周,测定3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骨骼肌三酰甘油(TG),正常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葡萄糖输注率(GIR),并测定骨骼肌脂质转运相关蛋白:脂蛋白酯酶(LPL)和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脂质合成相关蛋白:肌肉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CD-1)和脂质氧化相关蛋白: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β(CPTⅠβ)、解偶联蛋白3(UCP3)的基因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及高果糖组FBG、FINS、骨骼肌TG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IR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及高果糖组中LPL、FAT/CD36和SREBP-1c、FAS、ACC、SCD-1的基因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PTⅠβ和UCP3的基因表达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脂饮食和高果糖饮食均可引起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及骨骼肌脂质堆积,肌肉内脂肪堆积与脂质转运增强、脂质合成增加有关,同时肌肉内脂质氧化相关酶类基因表达亦适应性增加.

    作者:任路平;陈树春;宋光耀;李凡;孙文;彭兰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负压吸引对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胸膜腔负压吸引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影响,评价术后常规应用胸膜腔负压吸引的必要性.方法 对连续收住我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8例,术后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负压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48 h累积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腔内持续有气时间;比较第1、2天胸腔积液内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结果负压组术后48 h累积胸腔积液引流量(377.9±39.0)ml较对照组的(305.6±45.3)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5,P<0.05).负压组胸腔内持续有气体的中位时间为72.00 h[95%CI(63.73,80.30)],对照组胸腔内持续有气体的中位时间为89.65 h[95%CI(81.75,97.95)],负压组胸腔内持续有气体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8,P=0.009);超过6 d胸腔内仍有气体者负压组1例(2.9%),对照组2例(5.9%).负压组术后第1天、第2天胸腔积液内LDH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吸引的引流时间较对照组短,但其对胸膜的急性炎症损伤也较重.负压吸引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不应该在术后常规应用.

    作者:王晓东;孙大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原因,为临床中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9月我院内分泌科收入院的糖尿病患者共200例.根据是否发生低血糖将其分为糖尿病未发生低血糖组(非低血糖组)及糖尿病发生低血糖组(低血糖组).进行两组间患者临床和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对低血糖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及发生低血糖时的各种诱发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低血糖组患者体质指数(BMI)显著低于非低血糖组,而年龄、糖尿病病程、血肌酐水平、尿微量清蛋白定量显著高于非低血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血肌酐、尿微量清蛋白是发生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保护因素(P<0.05).(3)本组低血糖患者各种降糖治疗方案中,使用预混人胰岛素治疗导致低血糖所占比例大,占32%.(4)在各种导致低血糖的诱发因素中,由于饮食不规律而致低血糖所占比例大,占40.6%.结论 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是否容易发生低血糖与患者的年龄、BMI、血肌酐水平、尿微量清蛋白有关,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邹晓莹;孙中华;韩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CRF)干预措施的研究,指出健康教育干预、社会心理行为干预、饮食干预、中药治疗、穴位按摩等运动方式干预是肿瘤患者CRF有效的干预形式,其能有效减少肿瘤患者CRF的发生率,降低不适反应.

    作者:杨金菊;丁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肝移植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肝移植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后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追踪180例肝移植患者置管时的穿刺记录、凝血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营养状况指标、血糖水平,分析其与PICC后产生静脉炎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者中静脉炎的发生率是15.6%(28/180).将静脉炎组与无静脉炎的对照组患者上述观察项目进行比较,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出现静脉炎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置管静脉、穿刺部位、尝试置管次数是肝移植患者PICC后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患者进行PICC时,医护人员应特别关注女性老年肝癌患者,尽量选择贵要静脉,肘上穿刺,保证一次性置管,以降低患者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保证PICC在肝移植患者中的正常使用.

    作者:张娣;张利岩;毛莎;管丽丽;杨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的免疫状态研究

    目的 探讨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变化.方法 对44例紫癜性肾炎患者(研究组,其中26例行肾脏病理诊断)和27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根据病理改变及荧光强度,对26例行肾脏病理诊断的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病理分级、不同荧光强度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水平的差异.结果 体液免疫方面: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的IgA、IgM、IgE、C4、IgA/C3、IgA/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G、C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方面:与对照者相比,紫癜性肾炎患者的CD8细胞明显升高(P<0.05),CD16+56细胞明显降低(P<0.01).不同病理分级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荧光强度患者血清IgG、IgA、IgM及C3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紫癜性肾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均类似于儿童紫癜性肾炎的改变,肾脏免疫反应程度较全身免疫反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作者:周云飞;刘文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FOCUS超声刀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FOCUS超声刀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1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199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传统组)110例,FOCUS超声刀甲状腺切除术(FOCUS超声刀组)89例,分别从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伤口引流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OCUS超声刀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平均时间(42.33±10.7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8.96±11.83)ml,术后24 h伤口平均引流量(25.28±18.91)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0±1.22)d,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OCUS超声刀组术后出血(0例)、一过性声音嘶哑(0例)、一过性饮水呛咳(0例)、暂时性低钙抽搐及麻木(0例)的发生率分别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CUS超声刀在甲状腺切除术中具有明显优势,其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操作灵活,易于掌握,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

    作者:薛家鹏;王明华;王耕;赵宗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回肠造口预防直肠术后吻合口瘘作用的系统评价

    目的 探讨回肠造口在预防直肠术后吻合口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回肠造口在预防直肠术后吻合口瘘方面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行直肠切除吻合术患者,干预措施为预防性回肠造口;对照组未进行回肠造口;结局指标为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以RR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95%CI)作为效应指标对结局进行比较;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I2检验,双侧P<0.05认为各研究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采用Eegger法对发表偏倚进行量化检测.结果 终纳入分析的文献12篇,共1 146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23例,对照组623例.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接受预防性回肠造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RR值为0.37[95%CI(0.23,0.58),Z=4.33,P=0.000].结论 回肠造口可以显著降低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

    作者:赵四晖;郭建辉;朱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