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军;高亚丽
目的 观察局郎热疗联合胸腔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42例恶性胸腔积液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给予局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顺铂治疗;对照组21例仪给予胸腔灌注顺铂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两组毒副反应均较少.结论 局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轻.
作者:陈清华;平小英;杨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全组32例晚期胰腺癌均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为37.5%,临床获益率为84.4%;有较好的临床受益反应,主要表现在疼痛程度减轻、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较好,有较好的临床受益反应,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李春香;张燕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及胆囊切除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47例结直肠癌及608例其他消化道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及既往胆囊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囊结石及胆囊切除可能是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作者:王悦冬;张开鄂;周臻涛;李旭刚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6例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切除转移病灶、转移灶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SSTR,比较分析3组表达情况;同时将检测结果与这86例患者第1次术后的SSTR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局部复发癌组织、转移淋巴结组织中SST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58%、51.16%,高于复发癌旁组织、转移灶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4.65%、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SSTR的阳性表达率为38.37%,低于首次发病时的7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癌组织中SST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首次发病时;此类患者在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前应尽量检测癌组织中SSTR的表达,以便选择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顾书成;管小青;吴骥;侍孝红;江小玲;陈焰;吴建强;吴际生;郑向欣;袁牧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胸膜间皮瘤(pleural mesothelioma,PM)属于临床少见的肿瘤,约占全部肿瘤的0.02%~0.04%,占胸膜肿瘤的5%,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1].PM的死亡率高,且近年有上升趋势,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PM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张盼;王静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胸液C-反应蛋白(CRP)对诊断感染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和癌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感染性胸膜炎、30例结核性胸膜炎和30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者胸液中CRP的含量.结果 感染性胸膜炎胸液中CRP含量为(156.83±91.04)mg/L,显著高于结核性胸膜炎和癌性胸腔积液胸液中的(58.01±34.87)、(15.62±9.1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性胸膜炎胸液中CRP含量显著高于癌性胸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液CRP测定对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CRP值愈大,恶性胸腔积液可能性愈小.
作者:焦鹏飞;张庆宪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周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wTP方案)作为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均给予WTP方案化疗,21~28 d为1个周期,共4~6个周期.给药后监测毒副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 全组20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0%.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均为可逆性.结论 WTP方案作为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毒副反应可耐受,患者长期生存率高.
作者:仇建玲;黄新恩;唐金海;许红霞;徐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单发还是多发脑转移,如未行针对性治疗,其自然生存期仅为1个月左右,预后极差[1].如何合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苹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SMO蛋白及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35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MO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MO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依次增高,分别为0%,28.6%和69.1%,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O 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亦依次增高,分别为0%、14.3%和63.9%,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O蛋白及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SMO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升高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作者:李俊平;陈奎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LDF方案(5-氟尿嘧啶持续微量泵泵入)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入组55例食管癌均接受化疗,采用LDF方案: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d1~4;,亚叶酸钙60~200mg/m2,静脉滴注,d1~5;5-氟尿嘧啶1 500~2 500 mg/m2,持续微量泵泵入120 h,21 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CR 8例,PR 36例,SD 4例,PD 7例,总有效率为80.0%,疾病控制率为87.3%.主要毒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静脉炎、肝肾功能损害,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未影响治疗的进行.结论 LDF方案治疗食管癌临床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常云丽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50例晚期胃癌随机分为两组,同步放化疗组26例给予化疗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单纯化疗组24例仅给予化疗,两组化疗方案相同.治疗结束后两组分别观察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期.结果 同步放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5.4%,疾病控制率为88.5%;单纯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41.7%,疾病控制率为70.8%;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2个月和14.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的9.3个月和10.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与单纯化疗相似,但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田素萍;原艳军;史曙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2002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数占全球的52.8%,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8位和第4位[1-2].目前食管癌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手术或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治疗模式,对晚期患者则采用放化疗配合姑息治疗.近年来,随着分子肿瘤学的蓬勃发展,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了新兴的肿瘤治疗研究方向,并为食管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就目前国内外食管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顺铂脂质体腹腔注射对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昆明种小鼠腹腔内注射S180细胞形成腹水瘤模型,40只小鼠肿瘤种植24 h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空白脂质体组、顺铂注射液组、顺铂脂质体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空白脂质体、顺铂注射液和顺铂脂质体腹腔注射,共给药4次,给药时间间隔72 h.结果 肿瘤种植14 d后,生理盐水组、空白脂质体组、顺铂注射液组小鼠形成大量腹水,腹膜广泛转移;顺铂脂质体组仅形成少量腹水,腹膜未见转移.生理盐水组、空白脂质体组、顺铂注射液组小鼠解剖后均发现肠系膜上多发粟粒状结节改变;顺铂脂质体组小鼠解剖后发现肠系膜外观均较光整,未发现肠系膜上粟粒状结节改变.与生理盐水组、空白脂质体组相比,顺铂注射液组和顺铂脂质体组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且顺铂脂质体组明显长于顺铂注射液组(P<0.05).结论 顺铂脂质体腹腔注射可以有效抑制S180荷瘤小鼠腹水形成和腹腔转移.
作者:王彦文;韩慧;冯桂青;狄曼曼;张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2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mFOLFOX方案;对照组采用mFOLFOX方案.4个周期后分别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0.8%和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乏力、嗜睡等,毒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能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mFOL-FOX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好,毒副反应轻.
作者:周莉;侯安继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组织中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hnRNP 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TCCB组织和21例慢性膀胱炎患者活检组织中hnRNP K的表达.结果 TCCB组织中hnRNP K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慢性膀胱炎组织(P<0.05).hnRNPK的表达与TCCB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TCCB组织中hnRNPK的表达增高与TC-CB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肖艳景;娄欣;赵红梅;和莹莹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氟西汀对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125例恶性肿瘤伴发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者,SDS得分和SAS得分均≥50分,之前未应用过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所有患者应用氟西汀10~20 mg/d进行干预.服药4周后分别进行SAS和SDS评测.结果 全组治疗后SAS和SDS平均得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西汀对肿瘤相关性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干预有效.
作者:王继松;郑亮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不仅能清晰地显示阴囊内结构,而且又可以提供血流的灌注信息,目前已成为阴囊急性疾病诊断的常用方法[1-2].急性阴囊疼痛在临床上属于急诊,故需要快速确切地进行诊断,以利于以后的治疗.本文通过对我院2008年至2009年收治的68例阴囊急性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CDUS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艳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癌单纯以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临床特点以及肺癌发生指骨转移的机制.方法 搜集自1991年至2010年见渚于各专业文献报道的单纯以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资料,并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在文献报道的单纯以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23例原发性肺癌中,其转移病灶位于左手指骨者10例,右手指骨者12例,双手指骨者1例,指骨转移病灶的数量在两手之间的分布大致相等.除3例患者转移病灶位于近节指骨外,其余患者的转移病灶均位于末节指骨.有7例患者的患病手指既往曾有外伤史.结论 传统的机械-解剖学说和种子-土壤学说的观点均不能解释原发性肺癌发生指骨转移的机制;临床上如遇久治不愈的手指软组织炎症时,应考虑是否有肺部肿瘤细胞转移至此的可能性.
作者:韩俊庆;王兴文;王瑜;盛巍;曲凤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确诊的38例晚期NSCLC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化疗,21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接受不少于2个周期的化疗.化疗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38例晚期NSCLC均顺利完成2个周期以上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4.74%,中位生存期10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脱发、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肌肉关节痛,经过对症治疗均可缓解.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姜松龄;李心忠 刊期: 2011年第01期
1 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过程及特征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ehymal transition,EMT)在胚胎发育、组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存在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及肿瘤的浸润转移过程中.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正常上皮细胞发生EMT,进而发展成原位癌后继续发展,肿瘤细胞可通过EMT形成局部扩散,细胞侵入淋巴管和血管发生转移[1].
作者:王静;姜达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