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华;李彦知;杨建宇
创伤性浮膝即同侧股骨干骨折、右股骨髁骨骨折、右胫骨平台骨折、胫腓骨骨折的多发性骨外伤,是下肢骨折中的严重损伤.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做好创伤性浮膝病人的护理是骨伤外科护士面临的重要的课题,优质的护理对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及预防术后并发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淑春;张九雨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伤口均获得Ⅰ期愈合.随访6~36个月,平均12个月,未见1例骨折不愈合、关节僵直、内固定螺钉断裂及创伤性关节炎.术后疗效判定:优16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本组无1例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早期的功能锻炼,是一种治疗踝关节骨折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潘小民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通过反复学习针刀医学理论,研修针刀医学专著,广泛涉猎与针刀相关的书籍,观摩针刀名家的临床治疗,我们学员在临床上也治好了不少病人,体会到了针刀治病的神妙.可是在针刀临床中很多时候仍是穷于应付,似乎同样的疾病,如此这般治疗,有些患者效果还不错,有些患者的症状却仍是没有什么改善.究竟是诊断不准?
作者:柳百智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中药汤剂是祖国医学传统的剂型,它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随症加减,因人而异,药物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达到增强疗效,减轻负作用的目的,而且有疗效显著迅速,吸收快,制备方法简单的特点,在中医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多年的工作中经常遇到不少患者对中药汤剂疗效的质疑,作为一名临床药师如何指导病人合理、安全有效的使用汤剂就显得尤为重要.究其原委,我总结了多年来的体会如下.
作者:刘青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残障率很高.我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150万例,死亡约100万例.病后存活的600万患者中残障率高达75%,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病人患侧肢体萎缩、疼痛是脑卒中后遗症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之一.本人利用头皮带针刺、头皮带注射、小针刀微创松解疗法治疗本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景涵;彭献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从药学服务的概念和内涵入手谈论门诊药学服务的重要性.门诊药学服务对患者和医师双方的主体都有重要的意义.后谈及药物服务的措施,认为可以设立专门的科室来作为门诊药师服务区,采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来促进医患的沟通.
作者:吕晓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膈下逐瘀汤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5岁以上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8例,采用口服膈下逐瘀汤每日1剂分3次口服,三叉神经分支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6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周~第6周,VAS和QS均显著下降(P<0.01).患者治疗6周后显效35例(92.10%),好转3例(7.89%),总有效率100%.结论 膈下逐瘀汤联合三叉神经分支阻滞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段小素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腹针结合背俞穴放血、拔罐、埋线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 将63例失眠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5组,在腹针用穴相同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分型配合背俞穴放血、拔罐、埋线,观察治疗失眠的疗效.结果 63例失眠患者中,痊愈12例,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2%.结论 腹针结合背俞穴放血、拔罐、埋线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赖秀娟;林周杰;王国书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分属不同的学科体系,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医证候本质的研究方法需要遵循中医学的自身特点,方能阐明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所在.而代谢组学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与中医学在原理上具有统一性,故可以把代谢组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作为研究中医证候本质的出发点和切人点.
作者:李强;郭会军;谢世平;蒋自强;张晓伟;谢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探讨健康教育对神经症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将住院的104名体检无任何阳性发现的神经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精神卫生知识评定问卷两种方法,对教育前和教育后的观察比较,得出健康教育对神经症患者焦虑情绪具有很大的影响,能使患者的焦虑症状渐渐淡化,终得到消除,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玉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对应用健脾化瘀汤对患有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88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病例,将其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44例.西药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进行治疗;中药组采用健脾化瘀汤进行治疗.结果 中药组患者的症状好转程度明显优于西药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西药组.结论 应用健脾化瘀汤对患有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跃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玉屏风颗粒是否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产生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就诊的9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服玉屏风颗粒,共12周.观察2组患儿治疗疗效,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L-4和IFN-γ水平,予以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血清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经检验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L-4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经检验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玉屏风颗粒可能是通过调节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细胞免疫失衡而实现治疗目的 的.
作者:林纪秀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川芎嗪提取液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长期诱导效应.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用1.50g/L川芎嗪提取液对MSCs进行诱导,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培养不同时间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诱导培养后细胞浆内Nestin和NSE蛋白表达.结果 川芎嗪诱导培养8h后即可见细胞形态发生变化,24 h后表现为典型的神经元细胞形态,Nestin和NSE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呈阳性表达,3d后诱导效果好,6d后,有些细胞突起变长,出现分叉,并且有些细胞出现衰老死亡.结论 川芎嗪早期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效果较好,长期诱导的特异性不明显.但可促进细胞突起的生长,并且促进神经细胞的成熟和死亡.
作者:杜晓鸣;魏会平;张爱兰;刘颖慧;崔乐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口腔内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目,包含了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和口腔黏膜病学三门临床学科,在临床表现方面均不相同.为了更好地提高我校的教学工作,本文将根据三门学科的特点分别介绍教学改革的不同点.
作者:曹雪梅;张琳琳;孙婧婧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1例),2组患者均治疗15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总结疗效,并观察患者症状及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近期控制75.6%;对照组总有效率94.4%,近期控制22.2%,且对照组副作用明显大于治疗组.结论 两种方法对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均有效,但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高波伟;诸小利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探究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避免检验科工作人员和患者的交叉感染.分析医院检验科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有效预防和控制检验科医源性感染,减少医源性感染给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改进设备设施,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对自我的保护意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检验科医源性感染.
作者:吴志德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测高龄股骨颈骨折后卧床期间足踝伸屈运动频率与呼吸同步的运动方式对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该运动方式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以便于患者掌握方法,为健康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10名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健侧股静脉在各种呼吸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深呼吸、足踝伸20°屈45°、深呼吸+足踝伸20°屈45°同步进行三种运动方式均可增加股静脉血流速度;后两者差异显著.结论 深呼吸与足踝伸20°屈45°同步进行运动方式对股静脉血流的促进作用强,指导高龄股骨颈骨折后患者卧床期间进行该种方法运动,操作方法简单,易掌握.为预防高龄股骨颈骨折后卧床期间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指导患者做深呼吸与足踝伸20°屈45°同步进行运动方式为理想.
作者:库洪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歌诀] 小暑少动心平和,游泳瑜珈太极歌,苦瓜果蔬粥汤品,规律休眠情绪稳,夏练三伏百步走,避暑胜地好旅游.1 原文解释小暑时节宜少动多静,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作息应有规律,睡眠要充足;多吃苦瓜等清热祛暑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汤或粥;选择散步、游泳、瑜珈、太极拳、旅游等方式进行运动.
作者:王志华;李彦知;杨建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自拟采用安眠宁神方汤剂口服,配合耳穴按压法治疗顽固性失眠10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50例,男51例,女99例;小年龄15岁,大年龄65岁,30~50岁者多;病程长5年,短2月,都服过安定片、安神补脑液,脑乐静等药,效果差.
作者:王旭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临床表现为排卵障碍的患者,比较其超声与激素检查的改变情况,探讨二者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并记录子宫及双侧卵巢的大小,重点检测多囊卵巢的卵泡数量、大卵泡;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性激素.结果 第一组100例,血液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为阳性,超声阳性率66%.第二组100例,超声表现为卵巢多囊改变;血液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睾酮增高62例,其中LH/FSH>2,18例,占18%;另仅表现为LH/FSH>2,10例;激素水平阳性率72%.结论 临床表现有排卵障碍的患者,约有70%同时具有形态学改变和血液生化异常表现,可以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排卵障碍的患者,超声表现为多囊卵巢,无高雄激素改变,仍难以作出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所以提示鹿特丹会议提出的超声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丰富.
作者:张慧君;吴慧琳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