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国栋
小儿肺炎目前仍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尽管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其重症病例减少,死亡率下降,但仍有部分儿童因各种原因而反复发生肺炎,给患儿身心健康带来诸多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96 例小儿反复肺炎的相关资料,旨在总结小儿反复肺炎的易发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作者:刘红林;吴澄清;陈祝 刊期: 2005年第24期
不典型肺结核是指临床表现、胸部X线阴影、病变部位不完全符合临床所见的肺结核,导致误诊和漏诊[1].为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水平,本文收集了我所近年来诊治的20例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刘素娟;刘忠山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盆腔结核的误诊原因及减少误诊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女性盆腔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2例误诊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例误诊为盆腔炎性包块.结论应提高对盆腔结核的警惕性,全面分析临床资料及盆腔包块的性质,以提高盆腔结核的诊断率.
作者:吴跃芹;张利华;丁子奇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由于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微处理器的广泛应用,起搏器的功能日趋完善,起搏器由生理性起搏器跨入自动化起搏器时代,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文章综述了其中的4种自动化功能(自动AV搜索、自动模式转换、自动阈值管理、自动感知保障)的优点和原理以及目前对这些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学才;韩明华;郭涛 刊期: 2005年第24期
我国目前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发生率仍较高(1.92‰)[1,2].为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及家长对脑瘫的认识,了解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脑瘫致残率的关键,作者对12例脑瘫患儿延误诊断,失去佳治疗时间的原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庆梅;朱军容;马继龙;施新宇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病史及体格检查:患者,男,8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数周就诊,6 d以来进食、饮水停止,自觉口渴.患者发音困难,否认吞咽时疼痛,无运动和感觉障碍,无头痛、发热等,无泌尿系统症状.
作者:Ryland P.Byrd;Jr;MD;李井泉 刊期: 2005年第2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按目前的医疗条件和水平,此病的诊断并非难事,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很多.即使在乡镇医院也能熟练地诊治,甚至能开展手术.但是在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下面就这一问题做一讨论.
作者:乔国栋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对比研究冷晶体停搏液与综合应用血液停搏液灌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3例,随机分为冷晶体停搏液组(CCC组)11例和血液停搏液组(BCP组)12例进行心肌保护的临床对比观察.术中CCC组采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BCP组先灌注高钾温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跳,然后间断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手术终末主动脉开放前温血诱导心脏复跳.结果 CCC组自动复跳率低于BCP组(P<0.05),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多于BCP组(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术后强心利尿剂及正性肌力药物的用量、应用时间、应用率均多于BCP组(P<0.05),在升主动脉开放后各个时相点血cTnI高于BCP组(P<0.05).结论综合应用温血心脏停搏液诱导心脏停跳,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及终末温血灌注,较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作者:马刚;张希全 刊期: 2005年第24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79岁.头痛20 d,以头痛待查于2004-06-17收入我院综合病房.患者20 d前无明显诱因活动后出现头痛,局限于双侧颞部及额顶部,为持续性胀痛,无放射,不伴发热、恶心、呕吐,无视觉异常,无头晕、眩晕及眼前发黑.此症状于活动、生气、着急后发生,休息及口服止痛药后症状可缓解.患者发病后睡眠差.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病史,无烟酒史.
作者:李清;闫婧 刊期: 2005年第24期
1 病例简介患者1,29岁,G1P0,因停经39周,尿色变红2 d,不规律下腹痛伴少量阴道流血1 d,上腹部剧痛3 h于1999-04-24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血压正常.
作者:滕利;李秀娟;邹冬冬;迟影芳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治疗两种不同原因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54例以寰枢椎错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患者和47例以中下颈段关节错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患者均施以正骨手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的变化.结果经正骨手法治疗后两组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寰枢椎错位组的BA和双侧VA的VP、VD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中下颈段关节错位组右侧椎动脉(RVA)的VP和V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之间相比较,寰枢椎错位组BA、RVA和左侧椎动脉(LVA)的VP、DP均显著高于中下颈段关节错位组(P<0.01或P<0.05).结论正骨手法治疗寰枢椎关节错位引起的眩晕较中下颈段引起的眩晕效果好.
作者:马峥嵘;张刚林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评价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常规头罩或鼻导管吸氧对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以及NCPAP在缩短病程,降低机械通气需求等方面的优越性.方法对75例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肺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随机分为两组,NCPAP治疗组42例和普通通气对照组33例,动态监测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 h、8 h、12 h的动脉血气并进行比较.NCPAP治疗组应用德国STEPHAN CPAP-A呼吸机通气,普通通气组采用鼻导管或头罩吸氧.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2 h时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儿的病程及机械通气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N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明显优越于普通通气,能有效改善患儿肺氧合,缩短病程,降低机械通气率,是治疗新生儿肺炎非常有效的通气方式.
作者:翟淑芬;田宝丽;郝贵竹;王丽 刊期: 2005年第24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是指围生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HIE的诊断各国使用标准不完全一致.我国于1989年(济南) 和1996年(杭州) 曾两次制(修) 订了新生儿HIE的诊断标准,后一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随着医学的发展,对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修订是必要的.为了进一步做好HIE的诊断工作,将HIE 的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方案再次修订如下.本诊断标准仅适用于足月新生儿HIE的诊断.
作者:《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编辑同志: 您好! 我是基层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想就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提几个问题:(1)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是红霉素,但其胃肠道反应较重,这种情况下应如何用药?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时的剂量是多少?
作者:吕善根 刊期: 2005年第24期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作者:《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24期
作者:《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安痛定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196例安痛定注射液致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痛定注射液所致ADR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神经、心血管、消化、血液、免疫、肌肉、骨骼、泌尿等多个器官系统,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结论安痛定注射液所致ADR以中、重度为主,用药潜在危害大,应引起临床高度警惕和关注.
作者:徐传新;赵业清;胡燕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方法选取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4例,仔细询问发病时间,分为2~7 h、8~15 h,16~24 h 3组.与40例同期非神经系统疾病住院的患者相对照.结果不同发病时间组患者血清NSE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者(P<0.01),发病16~24 h时的患者血清NSE水平高,与其他各时间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NSE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16~24 h的含量高.
作者:马驰骋;刘爱华;李朝晖;樊艳霞;刘爱军 刊期: 2005年第24期
1 卒中中心概念的提出[1,2]为推动组织化卒中医疗的实施,美国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卒中中心的概念.
作者:张智斌;王奎书;武一平 刊期: 2005年第24期
迄今,肺炎仍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规范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其治疗之关键.为提高抗菌治疗的成功率,减少细菌耐药产生,须重视呼吸系统抗菌治疗的特殊性、抗菌药物在呼吸系统的药动学和药效动力学、细菌耐药问题、抗菌药物特性及肺炎病原体的流行病学分布等诸多问题.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肺炎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张珺辉 刊期: 200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