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闫婧
护理是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疗质量的好坏.日本和中国在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两国对医院护理工作的理解以及在护理工作业务范围、组织运营、实际操作等方面也不尽相同.但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因此,通过交流和学习,明确两国护理实践中各自的利弊,对改善本国的医疗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高玉琴 刊期: 2005年第24期
不典型肺结核是指临床表现、胸部X线阴影、病变部位不完全符合临床所见的肺结核,导致误诊和漏诊[1].为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水平,本文收集了我所近年来诊治的20例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刘素娟;刘忠山 刊期: 2005年第24期
我国目前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发生率仍较高(1.92‰)[1,2].为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及家长对脑瘫的认识,了解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脑瘫致残率的关键,作者对12例脑瘫患儿延误诊断,失去佳治疗时间的原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庆梅;朱军容;马继龙;施新宇 刊期: 2005年第24期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作者:《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药醒脑启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组织海马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醒脑液高剂量组、醒脑液低剂量组、银杏叶液对照组、尼莫地平液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反复脑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术后15 d进行行为学实验和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海马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含量.结果 (1)行为学实验显示,模型组小鼠学习成绩与记忆成绩下降,各治疗组小鼠的学习成绩与记忆成绩均有提高(P<0.05).(2)光镜下病理形态学显示,术后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区呈缺血性病理改变,各治疗组小鼠病变轻于模型组.(3)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细胞Bcl-2和Bax蛋白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1),但二者的比值低于假手术组(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Bax蛋白降低(P<0.01),Bcl-2蛋白与Bcl-2/Bax的比值升高(P<0.05).结论醒脑启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有明显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调节海马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
作者:杨牧祥;武常生;于文涛;徐华洲;王少贤 刊期: 2005年第24期
1 卒中中心概念的提出[1,2]为推动组织化卒中医疗的实施,美国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卒中中心的概念.
作者:张智斌;王奎书;武一平 刊期: 2005年第24期
加替沙星是一种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近年来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发现了一些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作者:郑阳东;陈璇璇 刊期: 2005年第24期
自我管理是患者应对慢性病所应有的能力,包括症状、治疗、身体和社会关系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有效的自我管理,不仅可以使患者监测自己的病情,维护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还可以对其行为和情绪进行调节.自我管理支持是初级保健系统出现的各种变化的处理程序,也是社会团体促进患者自我管理的方法.通过自我管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了解问题是怎样形成的,与疾病的相关性是什么.
作者:周淑新;敖静波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治疗两种不同原因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54例以寰枢椎错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患者和47例以中下颈段关节错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患者均施以正骨手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的变化.结果经正骨手法治疗后两组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寰枢椎错位组的BA和双侧VA的VP、VD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中下颈段关节错位组右侧椎动脉(RVA)的VP和V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之间相比较,寰枢椎错位组BA、RVA和左侧椎动脉(LVA)的VP、DP均显著高于中下颈段关节错位组(P<0.01或P<0.05).结论正骨手法治疗寰枢椎关节错位引起的眩晕较中下颈段引起的眩晕效果好.
作者:马峥嵘;张刚林 刊期: 2005年第24期
作者:《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24期
1 产前超声检查1.1 对妊娠16周妇女实施超声检查的利弊的证据用于证明妊娠16周时进行超声检查的益处的大型研究有4项,上万名妊娠妇女参加了该研究,4项研究均将孕妇分为两组,观察组孕妇只在妊娠16周时接受超声检查,对照组孕妇不接受超声检查,观察两组孕妇所生婴儿的健康情况,结果没有一项研究显示两组婴儿健康情况间有差异.另外还有4项试验观察了在妊娠期内进行2次或多次超声检查的影响,第1次超声检查在妊娠16周时进行,第2次检查在24~26周内进行,第3次检查在妊娠32~36周进行.这些研究都没有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的差异.其中一项规模大的研究包括7 500名孕妇(观察组),在妊娠16周时进行超声检查;另外7 500名孕妇(对照组),她们只是在医疗需要时才进行超声检查,其中5/6的孕妇没有进行过超声检查,对比两组孕妇的新生儿死亡率,婴儿出生时的问题包括癫痫发作、出血、照顾护理的需求、神经损伤、对氧的特殊需要以及其他详细结果,没有发现两组结果间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梁万年;王存亮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病史及体格检查:患者,男,8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数周就诊,6 d以来进食、饮水停止,自觉口渴.患者发音困难,否认吞咽时疼痛,无运动和感觉障碍,无头痛、发热等,无泌尿系统症状.
作者:Ryland P.Byrd;Jr;MD;李井泉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方法选取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4例,仔细询问发病时间,分为2~7 h、8~15 h,16~24 h 3组.与40例同期非神经系统疾病住院的患者相对照.结果不同发病时间组患者血清NSE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者(P<0.01),发病16~24 h时的患者血清NSE水平高,与其他各时间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NSE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16~24 h的含量高.
作者:马驰骋;刘爱华;李朝晖;樊艳霞;刘爱军 刊期: 2005年第24期
迄今,肺炎仍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规范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其治疗之关键.为提高抗菌治疗的成功率,减少细菌耐药产生,须重视呼吸系统抗菌治疗的特殊性、抗菌药物在呼吸系统的药动学和药效动力学、细菌耐药问题、抗菌药物特性及肺炎病原体的流行病学分布等诸多问题.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肺炎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张珺辉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死胎肾脏组织中HBVDNA的表达情况,探讨通过产妇传播到死胎肾脏组织中的HBV是否存在复制.方法采集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常规尸检,取肾脏组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其中的HBVDNA;收集产妇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结果死胎肾脏组织中HBVDNA的检出率为65.0%(26/40).产妇产前静脉血HBV呈高、低和无复制状态时,肾脏组织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2/4、50.0%(10/20)例和88.0%(14/16),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HBVDNA颗粒在肾实质细胞(近、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和肾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球内、外系膜细胞,球旁细胞,足细胞)浆,肾脏血管中呈点、灶状分布,少数在肾实质细胞核上.结论死胎肾脏组织中有HBV复制;死胎肾脏组织中HBVDNA表达与产妇血清中HBV复制状态有关.
作者:陈宏;赵伟 刊期: 2005年第24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79岁.头痛20 d,以头痛待查于2004-06-17收入我院综合病房.患者20 d前无明显诱因活动后出现头痛,局限于双侧颞部及额顶部,为持续性胀痛,无放射,不伴发热、恶心、呕吐,无视觉异常,无头晕、眩晕及眼前发黑.此症状于活动、生气、着急后发生,休息及口服止痛药后症状可缓解.患者发病后睡眠差.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病史,无烟酒史.
作者:李清;闫婧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安痛定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196例安痛定注射液致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痛定注射液所致ADR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神经、心血管、消化、血液、免疫、肌肉、骨骼、泌尿等多个器官系统,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结论安痛定注射液所致ADR以中、重度为主,用药潜在危害大,应引起临床高度警惕和关注.
作者:徐传新;赵业清;胡燕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编辑同志: 您好! 我是基层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想就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提几个问题:(1)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是红霉素,但其胃肠道反应较重,这种情况下应如何用药?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时的剂量是多少?
作者:吕善根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8例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A组)325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183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尿生化指标、毒副作用,并进行对比.结果前期DN组中A1组的显效率为58.9%,总有效率为94.9%,B1组为 40.8%和87.4%,(P<0.01和0.05);早期DN组中,A2组分别为48.4%和81.3%,B2组为31.3%和70.8%(P<0.01和0.05);临床期DN组中,A3组为23.4%和66.0%,B3组为18.8%和37.5%(P<0.05和<0.01).这种区别在显效率上的差异尤其明显,说明A组在疗效质量上亦较高.两组在降糖作用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降糖幅度与稳定性上则A组仍优于B组.在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方面,A组有更好的降低蛋白尿作用,尤以A1、A2和B1、B2差异非常显著(P<0.01),肾功能异常出现在A3和B3组,其改善仅略优于B3组.对同存的其他并发症,A组均明显优于B组.结论中西医药结合治疗DN,在平稳降糖、降压、调脂、降低尿蛋白和改善肾功能等具有明显优势,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王淑花;李兴福;冯超;韩文生;田珂;马维 刊期: 2005年第24期
目的对比研究冷晶体停搏液与综合应用血液停搏液灌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3例,随机分为冷晶体停搏液组(CCC组)11例和血液停搏液组(BCP组)12例进行心肌保护的临床对比观察.术中CCC组采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BCP组先灌注高钾温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跳,然后间断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手术终末主动脉开放前温血诱导心脏复跳.结果 CCC组自动复跳率低于BCP组(P<0.05),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多于BCP组(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术后强心利尿剂及正性肌力药物的用量、应用时间、应用率均多于BCP组(P<0.05),在升主动脉开放后各个时相点血cTnI高于BCP组(P<0.05).结论综合应用温血心脏停搏液诱导心脏停跳,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及终末温血灌注,较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作者:马刚;张希全 刊期: 200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