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20例疗效观察

李琰琰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 阻滞治疗, 带状疱疹, 神经痛, 激光照射治疗, 现报道如下, 药物联合, 刺络拔罐, 抗病毒, 疼痛, 临床, 患者, 氦氖
摘要:带状疱疹患者往往伴有剧烈的疼痛,临床有刺络拔罐结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的报道[1].自1998年以来,我院采用抗病毒药物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2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治疗与食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现代医学名称,据其中医四诊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来分析该病,乃属于中医的血证门类疾病.如:肌衄、齿衄、鼻衄、舌衄、目衄、吐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中风等.

    作者:郑金福;陈广垠;郑靖铁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及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结扎冠脉方法制备心肌缺血模型,以不同剂量的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灌胃后,测定心肌梗死范围,检测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4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5组大鼠血清MDA含量间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能够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MDA含量,对缺血心肌组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建敏;靳秀明;王世君;刘贵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当归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形态学及胶原的影响

    目的观察当归对博莱霉素所致的肺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肺形态学及胶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当归组.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次日当归组每日腹腔内注射当归注射液150mg/kg,于第7及第28天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观察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病理变化及血清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当归能明显减轻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当归组血清Ⅰ型胶原含量于第7、28天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当归能减慢肺间质纤维化的进程,对肺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柴文戍;于镜泊;李永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策略

    WHO统计表明,近年来感染性疾病致死约占人类死因的1/3,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则是第一位死因.呼吸道感染与许多疾病的进展加重及预后密切相关,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老年肺炎发展为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皆与感染有关,且细菌感染占绝大多数.因此,合理的选用抗菌药物是减少细菌耐药率及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措施.随着抗菌药物相关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的进展,部分临床医生在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及应用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有必要提出来加以讨论并寻求合理的对策.

    作者:李多;邓述恺;陈思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的思路与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是引起肺心病等慢性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一直是我国城乡居民致残和病死的重大疾病,给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提高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延缓肺心病的发生,减轻社会和国家负担,是我国COPD防治研究的重点目标,也是医疗科研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下面就提高COPD临床疗效的思路与方法做一简述,以期对本病的进一步成功治疗有所裨益.

    作者:崔红生;武维屏;王琦;张立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的血卟啉病2例误诊报告

    1 病例简介患者1,男,38岁,因发作性四肢无力20余年入院.20余年来每年均发病1~2次,多于受凉后发作,先出现下肢无力,而后发展至上肢,且从肢体的近端向远端发展,同时伴有肌肉的酸痛,触之僵硬,心跳加快至100 ~110次/min,大汗,腰背痛.此症持续数小时至2天自行缓解如常人,发病时尿液呈桔红色,缓解后尿色变浅.

    作者:闫淑杰;张丽静;王东晓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抗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对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冠脉结扎法制备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心电生理监测仪观察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CK-MB、SOD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复灌4小时后两组大鼠心肌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变化速度正负大值(±dp/dtmax)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灌4小时后两组大鼠血清CK-MB、SOD及组织MDA的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可显著改善再灌注心肌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心肌酶漏出、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

    作者:刘贵京;张禄其;马力国;伊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100例临床观察

    一直以来,基层临床医师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主要使用缩宫素和麦角新碱[1],而缩宫素个体敏感差异大,麦角新碱有明显影响血压的副作用,为此,我院2001年6月~2002年6月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向吉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藻蓝蛋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以及藻蓝蛋白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流模型(MCAO),分别对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藻蓝蛋白组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用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体积,用干湿重法计算脑的含水量,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观察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间点神经元凋亡的变化.结果 (1)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2小时应用藻蓝蛋白,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脑缺血再灌流后24小时,藻蓝蛋白组的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与模型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这种差异一直持续到脑缺血再灌流后48小时.藻蓝蛋白还能够缩小脑梗死的体积,脑缺血再灌流后48小时,藻蓝蛋白组的脑梗死体积与模型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藻蓝蛋白还能够减轻脑水肿,使脑组织的含水量明显减少.(2)模型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流后凋亡神经元主要分布于缺血周围区,随着再灌流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加,至24小时达高峰,2天开始下降,14天时与假手术组间差别仍有显著性意义(P<0.05).藻蓝蛋白组凋亡细胞的数量相对较少,其变化规律与模型对照组相似,同一时间点相比较,藻蓝蛋白组与模型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流后,缺血周围区神经元的凋亡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藻蓝蛋白对短暂性脑缺血后的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红兵;郭云良;孙圣刚;童萼塘;金丽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氯胺酮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麻醉5例报告

    1 病例简介患者1,男,25岁.患有精神分裂症,因右手刺伤,拟行清创缝合术,患者躁动、挣扎,无法局部手术.

    作者:徐景川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头痛

    [编者按]作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提供的是一种新型的、个体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其中接诊、问诊、体检、实验室检查、新型检测技术的应用以及人际交往、协调病人-家庭-社会关系,利用双向转诊合理支配医疗资源的能力和技巧需要全科医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在这里,我们精选了一些国外的全科医生案例,介绍给广大读者,希望国外全科医生的服务宗旨和诊疗模式能对大家有所启示.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具体临床工作中,面对的是不同的个体,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所以文中的答案绝不是惟一的,仅以此引导全科医生的诊疗方式和思路,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氟哌啶醇肌内注射致低血压休克1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20岁.因孤僻懒散、自语自笑、言语零乱3年,于2001年1月11日首次住本科治疗.既往健康,有癫痫病家族史.入院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作者:崔吉俊;董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论全科医生应具备的基本功(二)--如何科学解读实验室检查报告

    (续上期)3.2 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关于检测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除了前面提到的几个因素之外,还有一些也是要引起重视的.

    作者:姚婷;柯世怀;潘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解磷注射液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52例疗效观察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多见于农村患者,多就诊于县乡级医院,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急危重病.对我院自1994年1月~2002年11月收治的115例AOPP患者应用解磷注射液(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和传统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昝强;郭新成;蒲燕;杨志伟;段成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的首诊及住院治疗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肥胖儿童比例明显增加,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正逐年升高 [1,2].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也就是说患儿可能在30岁以后即出现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同时伴有加速发展的大血管疾病,因此如何治疗肥胖儿童的2型糖尿病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对所有的患儿进行明确分型、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并应随着病程和治疗的深入,不断重新评价和调整治疗方案.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化,同时积极控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终目标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相关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青;迟宝荣;孙中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大剂量山莨菪碱救治青霉素过敏致肺水肿1例

    1 病例简介患者,女,42岁,因外伤感染于2002年7月28日14:00在家中再次输入青霉素,剂量为0.9%氯化钠溶液100ml加入青霉素400万U静滴,输入5ml左右自感胸闷、气短、喘憋,有濒死感,立即停止输液,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地塞米松10 mg后稍好转,14:25卫生所医生测 Bp 80/50mmHg.

    作者:王泽惠;张拥军;刘冬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关于淋巴瘤的治疗WHO新分类建议对每一种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关于淋巴瘤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岑溪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从权威的ALLHAT高血压研究了解钙拮抗剂的临床实用价值

    所谓权威的ALLHAT研究结果,有以下3大特点,其一,该研究始于1994年2月,止于2002年3月,历时8年之久;其二,这项研究是目前全世界大规模的高血压研究,由北美623个中心参加,共计33357例,年龄在55岁或以上的至少伴有1个其他CHD危险因素的高血压病人;其三,组织者是美国权威的国立卫生研究院.

    作者:张世彪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乳腺癌的现代疗法

    随着对乳腺癌生物特性的深入了解,乳腺癌的治疗方式由在外科基础上设计的单纯局部外科治疗,改变为针对乳腺癌好发血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而采取既治疗原发癌又兼顾控制转移癌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治疗、化疗、内分泌及生物治疗.

    作者:惠锐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核素显像法门体分流率测定的临床应用评价

    门体分流率测定对了解门脉高压患者门体侧支开放程度和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用直肠门脉法测定了动物模型、门脉高压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门体分流率,与微机四通道生理测压仪测算的门体分流率加以比较,旨在进一步研究本法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杜建时;李长锋;牛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