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金福;陈广垠;郑靖铁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肥胖儿童比例明显增加,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正逐年升高 [1,2].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也就是说患儿可能在30岁以后即出现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同时伴有加速发展的大血管疾病,因此如何治疗肥胖儿童的2型糖尿病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对所有的患儿进行明确分型、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并应随着病程和治疗的深入,不断重新评价和调整治疗方案.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化,同时积极控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终目标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相关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青;迟宝荣;孙中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关于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分类,长期以来国内外一直沿用1976年提出的FAB分类方法.自1995年起,美国血液病理学会和欧洲血液病理协会开始联合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血液系统肿瘤(包括淋巴细胞系、髓细胞系、组织细胞系和肥大细胞系)的分类方案.
作者:董作仁;杜行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
作者:赵永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随着对乳腺癌生物特性的深入了解,乳腺癌的治疗方式由在外科基础上设计的单纯局部外科治疗,改变为针对乳腺癌好发血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而采取既治疗原发癌又兼顾控制转移癌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治疗、化疗、内分泌及生物治疗.
作者:惠锐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自身抗血小板抗体致血小板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破坏过多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本组疾病包括两大组:一组为自身抗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一组为同种异型抗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本文重点简述ITP的治疗及进展.
作者:虞积仁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此病发病率很高,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居首位,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居临床出血性疾病的首位,可因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其发病的可能诱因及社区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马明信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作为消费者,也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被琳琅满目的产品广告弄的眼花缭乱之时,在被别出心裁的服务方式搞的无所适从之际,后让我们动心,选择某种商品和服务的往往是一个细节.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卫生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充分发挥其服务上的优势,多在细节上下功夫.
作者:梁震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关于淋巴瘤的治疗WHO新分类建议对每一种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关于淋巴瘤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岑溪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20岁.因孤僻懒散、自语自笑、言语零乱3年,于2001年1月11日首次住本科治疗.既往健康,有癫痫病家族史.入院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作者:崔吉俊;董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生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应用细胞毒药物、干扰素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ML近年治疗的大进展是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格列卫),它是在CML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CML致病分子BCR-ABL而设计的靶向药物,为肿瘤治疗的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其意义是划时代的.
作者:任汉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好发于20~40岁生育年龄的女性,而且不影响生育功能,所以ITP合并妊娠者较常见.ITP是妊娠前3个月血小板减少常见的原因,占妊娠者的0.1%,占孕期血小板减少者的5.0%.根据ITP的发病机制,患者体内有抗自身血小板的抗体(PAIgG),此抗体不仅可使患者自身血小板遭到破坏而减少,还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损害胎儿血小板,引起胎儿血小板减少.因此ITP合并妊娠时的治疗必须同时面对两个患者,即母亲和胎儿.
作者:马明信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发生于头、颈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分为毛细血管型、海绵型和蔓状血管瘤,临床治疗比较困难.以往常用冷冻、放疗、激光、硬化剂注射等方法治疗,但效果不理想,且疼痛反应较重.手术切除仅限于范围较小、部位安全的血管瘤.对于范围较大或位于眼、口、鼻等重要部位及血管、神经密集分布区(如腮腺等)的血管瘤,则多受限制.1995年以来,我们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头、面、颈部血管瘤59例,总结如下.
作者:陈德建;陈红;昌桂英;朱国雄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大鼠缺血心肌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采取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的方法,制备实验性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病理模型,以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灌胃,测定心肌组织NOS、血清SOD和MDA的含量.结果缺血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NOS、血清SOD、MDA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与缺血组大鼠心肌组织NOS、血清SOD、MDA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可以使缺血心肌组织中NOS、血清SOD的含量升高,血清MDA含量降低,从而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贵京;张华云;吴力洪;呼金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编者按]作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提供的是一种新型的、个体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其中接诊、问诊、体检、实验室检查、新型检测技术的应用以及人际交往、协调病人-家庭-社会关系,利用双向转诊合理支配医疗资源的能力和技巧需要全科医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在这里,我们精选了一些国外的全科医生案例,介绍给广大读者,希望国外全科医生的服务宗旨和诊疗模式能对大家有所启示.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具体临床工作中,面对的是不同的个体,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所以文中的答案绝不是惟一的,仅以此引导全科医生的诊疗方式和思路,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现代医学名称,据其中医四诊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来分析该病,乃属于中医的血证门类疾病.如:肌衄、齿衄、鼻衄、舌衄、目衄、吐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中风等.
作者:郑金福;陈广垠;郑靖铁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是引起肺心病等慢性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一直是我国城乡居民致残和病死的重大疾病,给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提高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延缓肺心病的发生,减轻社会和国家负担,是我国COPD防治研究的重点目标,也是医疗科研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下面就提高COPD临床疗效的思路与方法做一简述,以期对本病的进一步成功治疗有所裨益.
作者:崔红生;武维屏;王琦;张立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所谓权威的ALLHAT研究结果,有以下3大特点,其一,该研究始于1994年2月,止于2002年3月,历时8年之久;其二,这项研究是目前全世界大规模的高血压研究,由北美623个中心参加,共计33357例,年龄在55岁或以上的至少伴有1个其他CHD危险因素的高血压病人;其三,组织者是美国权威的国立卫生研究院.
作者:张世彪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当归对博莱霉素所致的肺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肺形态学及胶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当归组.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次日当归组每日腹腔内注射当归注射液150mg/kg,于第7及第28天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观察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病理变化及血清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当归能明显减轻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当归组血清Ⅰ型胶原含量于第7、28天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当归能减慢肺间质纤维化的进程,对肺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柴文戍;于镜泊;李永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对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冠脉结扎法制备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心电生理监测仪观察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CK-MB、SOD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复灌4小时后两组大鼠心肌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变化速度正负大值(±dp/dtmax)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灌4小时后两组大鼠血清CK-MB、SOD及组织MDA的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可显著改善再灌注心肌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心肌酶漏出、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
作者:刘贵京;张禄其;马力国;伊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