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颈部血管瘤59例报告

陈德建;陈红;昌桂英;朱国雄

关键词:平阳霉素, 治疗比较, 口腔, 颌面颈部, 蔓状血管瘤, 硬化剂注射, 血管畸形, 疼痛反应, 手术切除, 良性肿瘤, 地塞米松, 血管型, 先天性, 分布区, 多受限, 神经, 腮腺, 临床, 理想, 冷冻
摘要: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发生于头、颈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分为毛细血管型、海绵型和蔓状血管瘤,临床治疗比较困难.以往常用冷冻、放疗、激光、硬化剂注射等方法治疗,但效果不理想,且疼痛反应较重.手术切除仅限于范围较小、部位安全的血管瘤.对于范围较大或位于眼、口、鼻等重要部位及血管、神经密集分布区(如腮腺等)的血管瘤,则多受限制.1995年以来,我们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头、面、颈部血管瘤59例,总结如下.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治疗与食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现代医学名称,据其中医四诊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来分析该病,乃属于中医的血证门类疾病.如:肌衄、齿衄、鼻衄、舌衄、目衄、吐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中风等.

    作者:郑金福;陈广垠;郑靖铁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社区医师对待转诊病人应该注意的问题

    家住南皮的刘女士觉得后背疼,怕是受了风,可拔了火罐儿也不见效.于是,她来到离家不远的乡医院,想请医生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社区医生比较了解她的身体状况,没把她的后背疼看得那么简单,根据她的既往病史,医生怀疑她得了心血管病.

    作者:金凤;秦所米;李丽;范文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的首诊及住院治疗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肥胖儿童比例明显增加,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正逐年升高 [1,2].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也就是说患儿可能在30岁以后即出现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同时伴有加速发展的大血管疾病,因此如何治疗肥胖儿童的2型糖尿病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对所有的患儿进行明确分型、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并应随着病程和治疗的深入,不断重新评价和调整治疗方案.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化,同时积极控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终目标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相关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青;迟宝荣;孙中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会诊情况及转诊条件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血液系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20世纪80年代我国AA的年发病率为7.4/10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但环境保护意识及其措施相对滞后,与苯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有关的AA病例明显增多,此为我国近年来AA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的主要原因[1].如何准确而及时地识别每年逾万名新发AA病例并妥善处置是摆在广大基层全科医生面前一项艰巨任务.

    作者:郑以州;储榆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分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型主要见于儿童,常于感染、服药、接种疫苗后突然发病,病程2~6周,大多可自然缓解.慢性型则多见于成人,以女性居多,起病较隐匿,大多无明确诱因,病程多在半年以上,常常缓解和发作交替出现.诊断需根据出血表现、脾脏无明显肿大、多次血小板计数减少、典型的骨髓像表现等,并排除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他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因素.诊断时常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作者:赵永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危重症社区现场急救系列讲座(3)急性左心衰竭--现场急救:药物疗法

    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药物很多,由于篇幅所限,仅介绍院前急救时常用的药物.1 吗啡

    作者:冯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婴儿胎传梅毒8例误诊分析

    1998年3月~2003年4月,我院门诊和病房共诊治小婴儿胎传梅毒患儿10例,其中8例于初诊时被误诊(就诊前院外误诊3例),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文林;赵东菊;席红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解磷注射液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52例疗效观察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多见于农村患者,多就诊于县乡级医院,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急危重病.对我院自1994年1月~2002年11月收治的115例AOPP患者应用解磷注射液(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和传统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昝强;郭新成;蒲燕;杨志伟;段成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20例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患者往往伴有剧烈的疼痛,临床有刺络拔罐结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的报道[1].自1998年以来,我院采用抗病毒药物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2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琰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大便致阴道出血1例

    1 病例简介患者,女,34岁,为我院2002年10月门诊病例.主诉每次大便时阴道流出暗红色血液2年,便后出血停止,无腹痛,月经及白带无改变.经多家医院检查均未找到出血原因,口服止血药物及抗生素治疗后症状能缓解,停药后复发,每次出血量3~5ml.行妇科检查:阴毛分布正常,外阴发育正常,阴道壁光滑,黏膜颜色正常,无充血,无静脉怒张,无活动性出血,子宫体及双附件正常,肛门无外痔.

    作者:成艳梅;张莉华;张新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及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结扎冠脉方法制备心肌缺血模型,以不同剂量的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灌胃后,测定心肌梗死范围,检测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4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5组大鼠血清MDA含量间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能够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MDA含量,对缺血心肌组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建敏;靳秀明;王世君;刘贵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当归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形态学及胶原的影响

    目的观察当归对博莱霉素所致的肺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肺形态学及胶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当归组.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次日当归组每日腹腔内注射当归注射液150mg/kg,于第7及第28天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观察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病理变化及血清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当归能明显减轻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当归组血清Ⅰ型胶原含量于第7、28天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当归能减慢肺间质纤维化的进程,对肺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柴文戍;于镜泊;李永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的血卟啉病2例误诊报告

    1 病例简介患者1,男,38岁,因发作性四肢无力20余年入院.20余年来每年均发病1~2次,多于受凉后发作,先出现下肢无力,而后发展至上肢,且从肢体的近端向远端发展,同时伴有肌肉的酸痛,触之僵硬,心跳加快至100 ~110次/min,大汗,腰背痛.此症持续数小时至2天自行缓解如常人,发病时尿液呈桔红色,缓解后尿色变浅.

    作者:闫淑杰;张丽静;王东晓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格列卫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生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应用细胞毒药物、干扰素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ML近年治疗的大进展是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格列卫),它是在CML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CML致病分子BCR-ABL而设计的靶向药物,为肿瘤治疗的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其意义是划时代的.

    作者:任汉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策略

    WHO统计表明,近年来感染性疾病致死约占人类死因的1/3,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则是第一位死因.呼吸道感染与许多疾病的进展加重及预后密切相关,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老年肺炎发展为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皆与感染有关,且细菌感染占绝大多数.因此,合理的选用抗菌药物是减少细菌耐药率及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措施.随着抗菌药物相关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的进展,部分临床医生在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及应用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有必要提出来加以讨论并寻求合理的对策.

    作者:李多;邓述恺;陈思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可能诱因及社区预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此病发病率很高,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居首位,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居临床出血性疾病的首位,可因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其发病的可能诱因及社区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马明信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双侧肾小盏多发结石1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16岁,因近期食欲不佳、消瘦、乏力来院检查,胸透时偶然发现双侧肾区广泛高密度阴影,而行进一步检查.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3×109/L,尿中可见少量红细胞.

    作者:韩显;韩卫华;马国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思路

    多发性骨髓瘤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但近年其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HHV-8)感染诱发C-MYC、N-RAS、K-RAS或H-RAS等癌基因高表达有关,也可能与一些细胞因子有关.IL-6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生长和分化因子.溶骨性病变的发生可能与IL-1、IL-6、TNF等溶骨因子有关[1].

    作者:黄仲夏;陈世伦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关于淋巴瘤的治疗WHO新分类建议对每一种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关于淋巴瘤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岑溪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血脂康治疗828例脂肪肝的疗效及B超声像图变化

    脂肪肝是多种因素造成肝脏脂肪代谢障碍,使脂类在肝内蓄积超过肝重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脂肪化超过40%所致[1].脂肪肝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肝脏B超声像图的变化可为临床判断药物疗效提供依据,本文将我院1998~2003年收治的828例脂肪肝患者B超影像学追踪及血脂、生化检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邹广东;毕丽丽;可立志;曾文军;李海涛;朱亚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