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及同源性分析

胡咏梅;邹明祥;李军;豆清娅;王海晨;晏群;刘文恩

关键词:多部位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Ⅰ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
摘要:目的 对临床分离自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3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机制研究及同源性分析.方法 对某严重烧伤患者的股静脉导管尖端、创面分泌物及痰液标本中分离到的3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双纸片协同及增效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PCR筛查耐药基因;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结果 3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改良Hodge试验均为阴性,双纸片协同及增效试验均为阳性;3株菌均检出blaNDM-1基因,而未检出blaKPC、blaGES、blaIMP blaSPM、blaVIM、blaGIM及blaOXA48等耐药基因;ERIC-PCR显示3株菌为同一型别,MLST分型结果显示3株菌均属于ST17型.结论 3株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携带blaNDM-1基因,且这3株菌为同一克隆.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ELISA定量检测抗dsDNA抗体试剂盒性能验证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ELISA定量检测抗双链DNA抗体(下简称抗dsDNA抗体)试剂盒的性能验证方法.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批准的EP15-A2文件方法验证精密度.通过检测过往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质评物、与比较试剂进行比较、回收试验等3种方法验证准确度.通过检测空白样本验证检测低限(lower limit of detection,LLD).通过《CNAS-CL3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免疫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CLSI C28-A3C文件提供的方法验证临界值.通过改良的Doumas法验证线性范围.结果 实测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厂家声称的变异系数或按EP15-A2公式计算的验证值.检测EQA质评物阴性符合率为98.4% (63/64),阳性符合率为100% (20/20),总符合率为98.8% (83/84).与比较试剂的阴性符合率为91.2% (52/57),阳性符合率为87.0%(40/46),总符合率为89.3% (92/103),Kappa值为0.783(P =0.062),两种试剂具有优秀的一致性.平均回收率为99.65%.3种方法验证准确性均通过.实测LLD为0.5 IU/mL,低于厂家声称的1 IU/mL.按CNAS-CL39方法,实测的临界值为18.51IU/mL,与说明书建议的20 IU/mL接近.按C28-A3C方法,临界值验证也通过.线性回归方程为Y=0.978 8X-3.125 4,r2为0.996 1,截距项-3.125 4与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2,P=0.483).线性范围是1.6~212.5 IU/mL,与厂家声明一致,线性验证通过.结论 候选抗ds-DNA抗体试剂盒的精密度、准确度、LLD、临界值、线性范围与厂家的声明一致,能满足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需要.本研究采用的一系列验证方法为ELISA定量检测试剂的性能验证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周晖;江楚文;方伟;梁敏文;黄锦维;侯铁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焦磷酸测序快速检测3种海洋性弧菌的方法学建立及创伤弧菌16S rRNA基因分型的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海洋致病性弧菌的快速诊断方法,为海洋性弧菌感染的临床检测构建新的技术平台.方法 分别针对创伤弧菌vvhA,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toxR基因设计扩增引物和测序引物,并PCR扩增特异性DNA片段,制备单链模板,进行焦磷酸测序,得到的碱基序列经NCBI比对验证;对创伤弧菌16S rRNA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创伤弧菌的扩增引物和测序引物均表现出较好的特异性,4株创伤弧菌均扩增出167 bp大小的DNA片段,并且测序结果与NCBI比对达到100%匹配度,而其他菌株未见扩增条带,测序结果为阴性;11株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均分别扩增出105 bp和134 bp大小的DNA片段,并且经测序得到与预期相符的DNA碱基序列.4株创伤弧菌中1株属于16S rRNA-A型,其余3株均属于16S rRNA-B型.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PCR-焦磷酸测序方法是一种短核苷酸序列实时测定的新方法,具有高通量、精确、简单易行的优点,适用于海洋性致病菌及陆地感染细菌的快速精准鉴定.

    作者:张丽娜;郑妍;胡成进;周月霞;陈英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阑尾周围脓肿中检出未分类新型链球菌1例

    随着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广泛应用,链球菌(Streptococcus)的菌群划分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先一些链球菌群先后被划分出,独立成属,如肠球菌属、孪生球菌属、乳球菌属、乏养球菌属、颗粒链菌属等;同时,一些新的菌种不断被分离、命名和补充增加,成为链球菌属的新成员[1],如中华链球菌(S.sinesis)[2]、香港链球菌(S.hongkongensis)[3].我们于2013年3月自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阑尾周围脓肿中分离出1株链球菌,经16S rRNA基因测序,初步鉴定为一未分类的新型链球菌,报道如下.

    作者:杨锐;屈平华;陈东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液中检出无色藻菌1例

    无色藻菌(Leuconostoc)广泛分布在环境中,包括发酵的食物(如乳制品、肉类制品等)、植物;感染可导致心内膜炎、尿路感染、脑脊膜炎、脓肿、菌血症等[1-2].我们于在2017年4月从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液中分离出1株无色藻菌,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女,63岁.因“上腹不适,纳差40余天,皮肤、眼睛发黄并皮肤瘙痒”于当地诊所按“黄疸型肝炎”输液抗炎保肝治疗(具体药物不详),上腹不适减轻,皮肤、眼睛发黄进一步加重.于2017年4月4日以“梗阻性黄疸原因待查”收治入院.

    作者:程芝;汪定成;邵海连;张霄霄;戈伟;苏博;台锦阁;张惠中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丝状真菌的快速鉴定及药敏试验

    目的 评估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在丝状真菌鉴定中的作用,分析常用抗菌药物对丝状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收集100株丝状真菌,采用MALDI-TOF MS进行快速鉴定,并与显微镜检查结果进行比对;用E-test法进行丝状真菌药敏试验.结果 MALDI-TOF MS对100株丝状真菌鉴定达到种鉴定水平的有61株(得分≥2.000),达到属鉴定水平的有36株(1.700~1.999),未能鉴定的有3株(<1.700);与镜检结果不一致的有1株.两性霉素B对絮状表皮癣菌的90%低抑菌浓度(MIC90)为0.19 μg/mL,而对黄曲霉的MIC90> 32 μg/mL.伊曲康唑对断发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的MIC90均<0.38 μg/mL,而对黑曲霉的MIC90> 32 μg/mL.氟康唑对大部分受试菌株的MIC90均>256μg/mL.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对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的MIC90分别≤0.38μg/mL和≤1μg/mL.结论 MALDI-TOF MS技术可快速、准确、高通量检测临床分离的丝状真菌.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对丝状真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作者:彭阳;许超;王玉月;何彩珍;许昕;毛易捷;史伟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临床微生物形态学及特殊耐药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研究临床微生物形态学及特殊耐药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体系的建立、运行与实施,探讨该体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每年2次定期在甘肃省对各参评实验室发放已知的临床微生物细(真)菌落、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图片,以及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标准更新的知识点(特殊耐药性检测)结果图片.要求各参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判读并上报结果.回报结果以完全符合、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形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临床微生物形态学及特殊耐药性检测EQA体系运行2年,共进行24次,年度完全符合率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91.3%.结论 临床微生物形态学及CLSI标准知识点考核EQA体系可督导二级以上医院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掌握形态学识别技能及学习CLSI知识点,全面提高临床微生物人员专业技能.

    作者:魏莲花;邹凤梅;刘刚;杨永清;王晚霞;吴玲;李军春;王欣;陈玉芊;陈晓青;李可可;邵海鑫;朱吉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改良快速Carba NP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改良快速Carba NP试验用于检测碳青霉烯酶的可行性,并对比分析其与Carba NP试验的差异.方法 选取264株革兰阴性杆菌,其中耐药菌株164株,敏感菌株100株.分别采用Carba NP试验、改良快速Carba NP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并以PCR检测结果为参比,评价上述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 164株耐药菌株中,耐药基因阳性144株;100株敏感菌株耐药基因均为阴性.164株耐药菌株中Carba NP试验阳性135株;改良快速Carba NP试验阳性130株.100株敏感菌株中,2种方法均为阴性.与PCR检测结果相比,Carba NP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7% (132/144)和97.5% (117/120),Kappa值0.886;改良快速Carba NP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6% (129/144)和99.2% (119/120),Kappa值0.879.Carba NP试验与改良快速Carba NP试验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5,P>0.05).结论 改良快速Carba NP试验与PCR方法一致性高,较Carba NP试验更为快速、廉价,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院内感染的早期监测.

    作者:于宏伟;何京;程阔;马伟立;杨子轩;冯军花;张金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NLRs信号转导通路在真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

    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NLRs)是一类存在于胞质中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NLRs通过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细胞因子分泌,在抵抗病原菌入侵及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稳定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真菌感染逐年上升,而NLRs在真菌感染的相关疾病中发挥作用.研究NLRs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将对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调节和临床治疗提供思路.该文就NLRs信号转导通路在真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彭阳;史伟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 对临床分离自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3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机制研究及同源性分析.方法 对某严重烧伤患者的股静脉导管尖端、创面分泌物及痰液标本中分离到的3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双纸片协同及增效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PCR筛查耐药基因;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结果 3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改良Hodge试验均为阴性,双纸片协同及增效试验均为阳性;3株菌均检出blaNDM-1基因,而未检出blaKPC、blaGES、blaIMP blaSPM、blaVIM、blaGIM及blaOXA48等耐药基因;ERIC-PCR显示3株菌为同一型别,MLST分型结果显示3株菌均属于ST17型.结论 3株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携带blaNDM-1基因,且这3株菌为同一克隆.

    作者:胡咏梅;邹明祥;李军;豆清娅;王海晨;晏群;刘文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在1株弗朗西斯菌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对一溺水性肺炎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的弗朗西斯菌(编号Wenzhou1)进行菌种鉴定.方法 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2000/miSeq系统对实验菌株进行高通量测序,MicrobeTrakr Plus软件对测得的全基因组草图进行序列拼接.在GenBank数据库中,对实验菌株的16S rRNA基因、mdh基因、rpoB基因和sdhA基因序列进行NCBI BLAST分析,获得与实验菌株遗传关系接近的近缘菌种信息.Java 8运行环境,OrthoANI软件对实验菌株和近缘菌种进行全基因组序列NCBI BLAST搜索和全基因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分析.结果 测得的弗朗西斯菌Wenzhou1的基因组大小为1.96×106 bp,含74个重叠群(contigs).基因组G+C mol%为32.1%,与其他弗朗西斯菌和另弗朗西斯菌一致.GenBank数据库NCBI BLAST分析结果显示,Wenzhou1的16S rRNA基因、mdh基因、rpoB基因和sdhA基因序列与西班牙弗朗西斯菌FSC454和“土拉弗朗西斯菌新凶手亚种”3523为近缘.ANI分析显示,实验菌株Wenzhou1与西班牙弗朗西斯菌FSC454的ANI为97.8%,与“土拉弗朗西斯菌新凶手亚种”3523的ANI在97.5%~97.6%之间,而与土拉弗朗西斯菌的4个亚种的ANI在91.3%~91.5%之间.结论 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ANI分析是一种准确和有效的菌种鉴定方法.Wenzhou1可明确鉴定为西班牙弗朗西斯菌.

    作者:张磊;郑敏玲;王亚;柴海云;邓光远;朱庆义;陈茶;屈平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频繁急性加重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浆血管内皮微粒水平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频繁急性加重型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微粒(vascular 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的变化情况.方法 纳入COPD频繁急性加重型患者59例,COPD非频繁急性加重型患者56例,健康人对照46例.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无血小板血浆中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PECAM)、黑素瘤细胞黏附分子(melanoma cell adhesion molecule,MCAM)、E选择素(E-selectin)的水平.用ELISA法检测各组IL-8水平,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分析其与EMPs的相关性.结果 COPD频繁急性加重型患者和非频繁急性加重型患者血浆中VE-cadherin、PECAM、MCAM、E-selectin微粒的数目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1),COPD频繁急性加重型患者E-selectin的含量高于COPD非频繁急性加重型(P<0.05),且E-selectin与IL-8和CRP显著正相关.结论 COPD频繁急性加重型血浆中E-selectin可作为判断COPD频繁急性加重型的生物标记物.

    作者:姜敏;王晶;张洪平;田戈;伊合帕尔·吐依洪;高振;李风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踝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进展

    整合素(integrin)作为细胞表面重要的黏附分子受体之一,具有直接和间接调控肿瘤细胞运动的能力.而整合素功能得以发挥又依赖于踝蛋白(Talin)的调控作用.Talin是一种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结合蛋白,是黏着斑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黏着斑结构和功能的稳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alin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研究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其在临床的转化应用.该文就Talin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及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沈杰;何小舟;蒋敬庭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维持性血透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otaxin-2、sTNFRⅡ等表达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状态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透(MHD)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2(eotaxin-2)、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Ⅱ(sTNFR Ⅰ、Ⅱ)等表达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取接受MHD治疗3个月以上且病情稳定的DN患者30例,以首次确诊且尚未实施任何治疗的单纯2型糖尿病(T2D)患者和体检健康者各30例为对照;检测MS相关指标血压、腰围、体质指数、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等;AAH-INF-G3抗体芯片法分析40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其与MS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N患者和T2D患者MS发生率分别为88.89%和33.33%.与T2D患者和健康人对照者相比,DN患者有较多的MS危险因素个数、较高的腰围和较低的体质指数;血浆eotaxin-2和趋化因子I-309水平升高,同时伴有sTNFR Ⅰ、Ⅱ的表达水平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血浆eotaxin-2、I-309与MS危险因素TG、FBG及舒张压(DBP)水平等呈现明显正相关.此外,血浆sTNFRⅡ和I-309表达水平均与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MHD治疗的DN患者机体内存在着消耗性MS微炎症状态.糖脂代谢的异常影响机体的免疫生理状态,造成免疫炎症微环境.eotaxin-2、I-309可能参与这种微炎症状态的慢性化、持续化,并进一步通过sTNFR Ⅰ、Ⅱ的上调而加重肾脏损伤,导致MHD治疗的DN患者MS状态的形成.

    作者:路萍;许化溪;苏兆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2009至2016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进化分析及流行趋势预测

    目的 分析2009至2016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NA)进化特征,预测其流行趋势,为流感疫苗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从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数据库及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NCBI)数据库下载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1 141条.利用邻接法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和遗传变异分析,利用Bayesian skyline Plot预测流行趋势.结果 2009至2016年中国甲型H1N1毒株NA基因与参考毒株的同源性逐年降低.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同一年份的毒株在系统进化树上基本呈现集中分布.除2012年,其余各年份的毒株均通过不同模型得到正向压力选择位点.动力学分析显示2017年甲型H1N1可能达到一个流行高峰.结论 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逐年变异,需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

    作者:宋玥;颜文娟;方坤;李小杉;李伟;卫平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HBV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HBV以准种形式存在患者体内,不同基因区的准种变化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转归均有一定影响.理解HBV突变及其改变的分子及病理特征,有助于实现不同乙肝感染患者的分层管理,促进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该文就HBV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灿;欧启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肠道内、外感染气单胞菌的菌种分布特征及毒力基因分析

    目的 了解肠道内、外分离气单胞菌菌种分布及毒力基因谱的差异,探究该菌致病性与感染部位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急性腹泻患者及肠道外标本来源的气单胞菌156株,采用PCR方法检测其18种毒力基因hlyA、aerA、act、alt、ast、aexT、ascV、aopP、ascF-G、gcat、tapA、fla、Ser、exu、ahyB、eprCAI、lip、laf,并统计分析肠道内、外来源气单胞菌毒力基因谱的差异.结果 156株气单胞菌中肠道内气单胞菌79株,以豚鼠气单胞菌为主(51.9%);肠道外气单胞菌77株,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48.1%)和豚鼠气单胞菌(39.0%).gcat、act 、fla、ahyB、exu、lip基因在肠道内、外气单胞菌中的检出率较高(>45.57%),而aeT、aopP、ascF-G、ascV则较低(<20.78%);gcat、ahyB、laf ast、exu、lip、hlyA、aerA在肠道内气单胞菌中的检出率显著低于肠道外(P<0.05);嗜水气单胞菌gcat、ahyB、exu、lip、eprCAI、hlyA在肠道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肠道内(P<0.05);豚鼠气单胞菌lip、hlyA在肠道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肠道内(P<0.05),而aopP反之;维氏气单胞菌毒力基因在肠道内、外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道内、外气单胞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携带的毒力基因谱存在差异,临床需区别对待.

    作者:李淑妃;陈晓;陈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隐球菌抗原在肺隐球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隐球菌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rAg-LFA)在肺隐球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1至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肺隐球菌病及非肺隐球菌病患者共547例,采用CrAg-LFA筛查血清中隐球菌抗原,分析血清CrAg-LFA对肺隐球菌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0例肺隐球菌病组患者采用CrAg-LFA测定阳性8例,敏感性为80.0% (8/10);非肺隐球菌病组患者537例,CrAg-LFA测定阴性534例,特异性为99.4%(534/53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7%和99.6%.结论 CrAg-LFA是一种简单快速的肺隐球菌病筛查试验,可用于肺隐球菌病的辅助诊断.

    作者:黄佳斯;石磊;唐爱国;胡敏;唐玲丽;梁好;李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呼吸系统标本采集技术在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获得准确可靠的病原学检测结果是进行目标性抗肺部感染治疗的前提.该文讨论临床传统的呼吸系统标本采集手段(包括采集痰和胸水等标本)以及新的标本采集技术(经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保护性毛刷和经皮肺穿刺获取标本等)在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痰标本易获,采集方法简单,应用广,但易受口咽部正常菌群污染,检测结果可靠性较低.胸水系无菌标本,阳性结果往往具有确定诊断意义,但敏感性较低.经气管镜取样标本包括经气管镜直接吸引物、肺泡灌洗液和保护性毛刷标本等,其定量培养对于判断肺部感染临床价值较高.经皮肺穿刺可精确采集病变部位肺组织标本,对于肺结核、肺曲霉病和肺隐球菌病等特异性感染诊断价值大,但因其存在一定并发症,需注意掌握适应证.

    作者:张艳;周威;王颖;芮昱雯;苏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清抗PLA2R抗体检测对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效能的meta分析

    目的 利用meta分析评估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M-type 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抗体检测对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诊断效能.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万方和中国知网,从建库到2017年5月关于血清抗PLA2R抗体检测诊断IMN的相关中英文文献.严格地按照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QUADA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 1.4进行异质性分析和效应量合并,采用Stata 12.0进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 20篇文献纳入研究,文献质量较好,异质性检验提示不存在阈值效应.合并敏感性为0.69(95% CI:0.67 ~0.72),合并特异性为0.97(95% CI:0.96 ~0.98),合并曲线下面积为0.880.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定,Deek漏斗图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血清抗PLA2R抗体检测对IMN诊断具有可接受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应该受到临床的重视.

    作者:练明建;卢榕;张加勤;洪国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甘肃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研究甘肃地区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现状,为临床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甘肃地区8家医院2015年至2016年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65株,采用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仪鉴定到种,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E-test法检测碳青霉烯类药物低抑菌浓度(MIC)值,采用改良Hodge、E-test法测金属酶和改良碳青霉烯类灭活试验(mCIM)筛选blaNDM-1基因耐药表型,PCR特异性扩增blaNDM-1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65株实验菌株中有39株在280 bp处扩增出blaNDM-1基因目的条带,经测序和阳性结果比对证实为blaNDM-1基因,其阳性率为60%;65株实验菌改良Hodge、E-test金属酶和mCIM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5.38%、70.77%、98.46%;39株blatNDM-1基因阳性肠杆菌科细菌改良Hodge、E-test金属酶和mCIM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4.36%、100%、100%.结论 甘肃地区肠杆菌科细菌blaNDM-1基因检出率较高,医院应加强防控.

    作者:刘志武;姚立琼;徐腾飞;贾永娟;赵多爱;田文成;汪晓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